地理中國探秘青城
1. 地理中國全集視頻百度雲資源
要不要
2. 地理中國——山水長安,秦嶺密探觀後感 可以不是地理中國的,但一定要描寫秦嶺的 800字,急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而廣義上的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長約1600多公里,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高3771.2米,在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
西段秦嶺大致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分為三支,北支為秦嶺,也稱南岐山或大散嶺;中支為鳳嶺,有黃土堆積,水土流失比較強烈;南支為紫柏山,在留壩的西北稱柴關嶺。這些山嶺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達2610米。秦嶺西段分別成為清姜河與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與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嶺和發源地。
中段
陝西秦嶺的中段稱終南山,主要山嶺有四方台、首陽山、終南山和東光禿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灃河、澇河、滻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錢河等的發源地。由秦嶺梁向東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廣東山,海拔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東西向延伸的古道嶺、海棠山和羊山,山勢低緩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恆河、付家河和蜀河、池何等於、支流的發源地。
驪山是陝西秦嶺中段北麓外延的斷塊山,主峰是仁宗廟,海拔為1302米。來自驪山的溪流,有的成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
東段
陝西秦嶺的東段呈手指狀,向東南展開。從北向南依次是:太華山、蟒嶺、流嶺、鶻嶺和新開嶺,海拔均在1500—25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銀花河分布其間,成為山河相間的嶺谷地形。秦嶺主脊草鏈嶺和太華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嶺東段北坡山澗溪流的分水嶺與發源地。
地質形成
秦嶺山地是古老的褶皺斷層山地,秦嶺北部早在4億年前就已上升為陸地,遭受剝蝕;秦嶺南部卻淹於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時期的沉積。在距今3.75億年的加里東運動中,秦嶺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億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運動時,秦嶺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疊紀時,因距今1.95億年的印支運動的影響,秦嶺與海完全隔絕,雄偉的身姿基本成型。進入中生代以後,秦嶺林區以剝蝕為主,是周圍低窪地區的供給地。距今約8千萬年的燕山運動使秦嶺在形成以斷塊活動為主的南北褶皺帶構造格架後,秦嶺又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強烈改造下,經大幅度的塊斷式垂直升降運動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秦嶺的格局。
秦嶺的演變,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後的變化是非常大的。中生代三疊紀時期,中秦嶺和南秦嶺地區形成了褶皺山隆起帶,成為一個廣闊的侵蝕地區;以南和巴山地帶,是一個廣闊的沉降地區;北秦嶺(包括渭河斷陷谷地)是介於中、南秦嶺剝蝕地區與鄂爾多斯沉積區之間的過渡地區。當時,南秦嶺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嶺的河流往北流入鄂爾多斯內陸盆地。
侏羅紀時期,秦嶺地帶,包括北秦嶺、中秦嶺和南秦嶺,成為具有差異震盪運動的古老準平原,並形成了鳳縣、商縣、勉縣和紫陽等許多侏羅紀含媒盆地。秦嶺兩側廣闊的沉降、沉積地區在逐步收縮,分別向南向北後退;而秦嶺地帶隆起剝蝕地區卻在逐漸擴大。從地貌上看,起伏突出變為平緩,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規模變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許多侏羅紀的含媒盆地。而兩側河流仍流向陝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運動時期,秦嶺地帶進一步隆起,並伴有岩漿運動。由於秦嶺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動。由於岩漿活動和差異隆起,絕大多數內陸小型含媒盆地逐漸沉降得越來越低,河流侵蝕更為強烈。因此在秦巴山區兩側的內陸盆地中沉積的白堊系地層的底部和秦嶺山地中的盆地里,形成了大量的礫岩。
新生代早第三紀,由於構造運動和緩,因而在這個廣泛的均夷作用時期,山地又一次逐漸剝蝕成準平原。在秦嶺地區廣闊的準平原上分散著許多小盆地,其面積逐漸擴大。在這一時期,除了如徽縣和商縣這種已經擴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還發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嶺地區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這些分散的盆地。其時,漢江可能已經大體上發育成現今的形態。漢江的源頭當時可能向西穿過嘉陵江,而現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時期漢江的源頭。因此,漢江可能是秦嶺山區早第三紀準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紀到晚第三紀過渡時期,通過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秦嶺又進行了隆升。這次隆升開始分裂成許多傾斜的斷塊,並在以前沉積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斷塊盆地,如徽縣盆地、洛南盆地、商縣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它區形成的盆地,如漢中盆地。渭河斷陷谷地以深斷裂與秦嶺帶分開。秦嶺大小斷塊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紀的準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級的夷平面——今天海拔2300-3500m的太白山跑馬梁面;其次一級的海拔2600-2900m,以終南斷塊和佛坪斷塊嶺脊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陽山、終南山、興隆嶺、草鏈嶺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m,以華山、蟒嶺、流嶺、馬道嶺、柴關嶺為代表的共三個夷平面。而通過三趾馬和在藍田公王嶺地層中發現的大量南方來的動物群的遺跡可以推斷當時秦嶺的海拔不會超過1000m,從而證明三個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紀時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數河流都向南流入漢江,而黑河由於水量豐富,足以抗衡秦嶺和緩的抬升運動,所以繼續向北流入渭河斷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紀和早更新世時期,秦嶺又發生強烈的垂直升降運動。進入中更新世時期,秦嶺山地的上升運動以區域性間歇式抬升為主。以後隨著地殼的寧靜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級階地。秦嶺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質構成
在地質構造上,秦嶺是一個掀升的地塊,北麓為一條大斷層崖,形勢極為雄偉;山脈主脊偏於北側,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許多峽谷,通稱秦嶺「七十二峪」;南坡長而和緩,有許多條近於東西向的山嶺和山間盆地。
太白山
太白山跨太白縣、眉縣、周至縣三縣,主峰拔仙台在太白縣境內東部,海拔3767米,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7°41′23″~107°51'40"和北緯333°49'31"~343°08'11"之間,直距太白縣城43.25公里。太白山山頂氣候嚴寒,冰凍時間很長,常年有積雪,天氣晴朗時,雪峰皚皚,因而以「太白」命名。
華山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市以東120公里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現存(截至2013年)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終南山
終南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多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有「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的詩句。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是關中游覽避暑的良好場所。
3. 《地理中國》節目中出現過哪些地名
太行山 豐寧 嵩山 九寨溝 延慶 桂林 黃山
4. 《地理中國》 節目 觀看心得
好看,好看,真好看。
5. 推薦《地理中國》這檔節目500字 介紹+原因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1]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6. 中央電視台10套每天播出的《地理中國》系列節目在什麼地方下載
可以到電驢下載
www.verycd.com
7. 央視節目《地理中國》去哪裡取景
11月23日,CCTV-10《地理中國》欄目組一行4人走進呀諾達景區取景拍攝,尋找這片雨林中的獨特景象和珍稀植被。欄目組此次以呀諾達雨林谷為主要拍攝地點,拍攝了大量原始雨林、珍稀植被、山海奇觀等素材。
8. 今晚央視十套地理中國欄目
中央電視台共設有十九套開路節目,通過有線網路和衛星網路覆蓋。
CCTV-1綜合頻道
CCTV-2經濟頻道
CCTV-3綜藝頻道
CCTV-4中文國際頻道,包括亞洲版、歐洲版和美洲版
CCTV-5體育頻道
CCTV-6電影頻道(由廣電總局電影衛星頻道製作中心運營、中國電影集團管理,採用中央電視台的品牌播出)
CCTV-7軍事·農業頻道(中國衛星電視節目平台:農業節目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運營,軍事節目由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
CCTV-8電視劇頻道
CCTV-9英文國際頻道
CCTV-10科學·教育頻道
CCTV-11戲曲頻道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
CCTV-13(CCTV-新聞頻道)
CCTV-14(CCTV-少兒頻道)
CCTV-15(CCTV-音樂頻道)
CCTV-16(CCTV-E西班牙文國際頻道)
CCTV-17(CCTV-F法文國際頻道)
CCTV-18(CCTV-高清綜合頻道)
CCTV-19(CCTV-中學生頻道)
由中央電視台中視購物有限公司推出的頻道,通過衛星和有線電視免費向數字電視用戶提供:
CCTV-中視購物頻道
由中央電視台央視風雲傳媒有限公司推出的頻道,通過衛星和有線電視向數字電視用戶提供(付費):
CCTV-風雲劇場頻道
CCTV-風雲音樂頻道
CCTV-風雲足球頻道
CCTV-第一劇場頻道
CCTV-懷舊劇場頻道
CCTV-國防軍事頻道
CCTV-世界地理頻道
CCTV-女性時尚頻道
CCTV-電視指南頻道
CCTV-央視精品頻道
CCTV-發現之旅頻道
CCTV-老故事頻道
CCTV-高爾夫·網球頻道
CCTV-高清影視頻道
由中央電視台央視風雲傳媒有限公司推出的在美國長城頻道播出的海外頻道有:
CCTV-娛樂頻道(海外)
CCTV-戲曲頻道(海外)
由中央電視台央視新影傳媒有限公司推出的頻道,通過衛星和有線電視向數字電視用戶提供(付費):
CCTV-證券資訊頻道
9. 地理中國 有一期叫什麼門探秘
《地理中國》 20170811 夔門探秘(上)。
夔門(kuímén),又名瞿塘峽、瞿塘關,瞿塘峽之版西門。三峽西端入口權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游之水納於此門而入峽;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涌,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夔門雄踞長江三峽之首,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中,它是最窄、距離最短的一個峽,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贊嘆。夔門由兩岸高山凌江夾峙,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
10. 看《地理中國-江山多嬌大美青藏》的觀後感
《江山多嬌》觀後感一
2016年國慶期間,央視新聞推出大型直播系列報道《江山多嬌》,央視記者登上名山之巔,探尋大川之源,深入大海之中,拍攝山河壯美的中國,記錄走向復興的中國,展示綠色發展的中國,抒發築夢路上的愛國情懷。
從古到今,我們的文明從來未曾中斷,不論是古老的運河、長城,還是如今一座座跨越天險的大橋、一年一千萬人的脫貧偉業,承載的是民族的夢想。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跨越千年並邁向未來的中國夢。
京杭大運河大規模的開鑿始於隋朝,到元朝最終完成了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從北京到杭州,全長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
雖已沐浴千年風雨,但這條連接我國南北的生命之河,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滋養呵護兩岸的人民。現在杭州人吃的糧食,用的建材,燒的煤炭,80%還是來自於運河。
修建於公元前214年的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東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相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轉而揮兵南下,受困於兵餉糧草的轉運,三年而不能進,於是開鑿了這條專門用於軍事目的的運河。現在,靈渠已經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靈渠上空的金戈鐵馬,如今早已成為久遠的歷史,兩千多年過去了,古老的靈渠依舊橫亘在這里,滋養著這里的土地,養育著這里的人民。
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與我們熟知的水利工程不一樣,坎兒井是建在地下的,也被稱作「地下運河」。在吐魯番,這樣的坎兒井有1110多座,總長度超過了5000公里。
吐魯番地區是極其乾旱的地方,然而在這個酷熱少雨的地方卻有著豐富的雪山融水,當地的居民巧妙地利用了水從山中來、水往低處流的特點,創造出了這一灌溉工程。「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 雪山融水躲過了烈日的蒸烤和風沙的糾纏,從地下源源不斷地流進村莊,流進田野,成就了馳名天下的吐魯番葡萄。
北京八達嶺長城以其工程浩大、雄偉壯觀而聞名於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代建築工程之一。當年的軍事工程,今天看來更像是與大自然巧妙融合、渾然天成的建築奇觀。
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在這里得以完整詮釋。不論風雲如何變幻,始終屹立在世界之林。不論遭受多少苦難,五千年的文明史從未間斷。不到長城非好漢,這絕不僅僅是指攀登者,建造者豈不是更值得敬佩的好漢?
《江山多嬌》觀後感二
中國是世界上地質條件最復雜,地貌類型最多樣的國家。古人把中國疆域分為了東西南北中五個部分;現代地理學家,把中國地貌分成了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同時,中國又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國家。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燦爛的歷史相結合,就出現了各種各樣截然不同又特點鮮明的文化。無論是東西南北,還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到處都體現著中國人對地理的深刻理解,體現著獨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習俗。
從黃土高原的窯洞,到吐魯番盆地的坎兒井;從福建的客家人土樓、圓樓,到山西的砥洎城,中國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樸素理念,在人們的生活習俗、建築類型、飲食文化等各個方面得以體現。
生活在浙江中部丘陵盆地中的人們,為什麼要按照太極八卦的圖形修建自己的村落?山西陽城的砥洎城,為什麼有著銅牆鐵壁、堅不可破的傳說?雲南大理的深山中,巨大的太極圖形究竟是自然天成,還是人工造就?太極圖附近的古村,又何以成為名震一時的滇西重鎮?土哈盆地的戈壁荒漠中,為什麼會出現萬畝瓜果田園?大風、乾旱等不利條件中,人們如何造就一片荒漠綠洲?
特別節目《江山多嬌》第六集《奇居之地》,帶您領略不同自然環境下,各種個性鮮明的文化習俗,感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不變真理。
《江山多嬌》觀後感三
中國是世界上山脈走向最復雜的國度。之所以說復雜,是因為在中國的大型山系中,不僅有昆侖秦嶺、喜馬拉雅和天山三條東西走向的大型山脈,還有台灣山脈、長白山一線和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一線和橫斷山一線這四道,完全不同的、南北走向的山系。它們形成了中國山脈的三橫四縱的格局,共同構成了中國大陸的骨架。而花崗岩更是這骨架當中最堅硬的鈣質。
在我國,由花崗岩構成的名山,大山,仙山數不勝數。
泰山五嶽之東岳,它不僅是五嶽之首,號稱五嶽獨尊,同時泰山更有著極其寶貴的科學價值。節目組跟隨專家的腳步,為您一步一步揭開泰山上最古老的岩石的秘密。
在五嶽之中,東岳泰山和西嶽華山都是由花崗岩構成的。而南嶽衡山和中嶽嵩山之上都有大面積的花崗岩的存在。只有北嶽恆山和花崗岩的關系不那麼密切。號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安徽黃山,和「攬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的江西的三清山,以其絕美的花崗岩峰林地貌景觀和眾多的花崗岩像形石一共同構成了絕美的山水畫卷。
在花崗岩構成的大山中,除了景色秀美外,更有著不為人知的寶藏深埋其中。
在河南省的伏牛山區,一個農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高純度的「狗頭金王」。攝制組跟隨專家,一同深入八百里伏牛山的腹地,破解狗頭金王形成的密碼,尋找更多深埋在地下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