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看後感150字

地理中國看後感150字

發布時間: 2021-03-12 03:48:31

㈠ 地理中國觀後感100字

《中國國家來地理》讀後感
在景色迷自人的中國,藏著無數個你不知道的神秘而古老的東西。打開《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能使我們明白成千上萬個迷,並能了解到一些搞不懂的地理知識
自從我閱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便可以解答同學之間問的簡單的地理問題了。比如:包公祠建在河南省開封市、象鼻山在桂林、五公祠建在海南,等等,這本書使你知道了一些高中生也難以解答的古怪問題。
本書圖文並茂,它讓你知道這東西長什麼樣兒,那東西是什麼,有些字難認又難理解,這本書將為你解答。
有一些大人也買它,好幫他們找資料,它把所有名勝古跡都記下來了,讓你對它愛不釋手。

㈡ 《地理中國》觀後感 5篇

【一】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二】
《地理·中國》觀後感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

【三】
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一體性
自古以來就存在著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的觀點,特別是到了近代社會,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往往把自己擺在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針對這種觀點,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之中的」。隨著自然科學的大踏步前進,「我們越來越有可能學會認識並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遠的自然後果。但是這種事情發生得越多,人們就越是不僅再次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而那種關於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對立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來,人不是處於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產物和組成部分。他講的人與自然的一體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為自然的產物並始終歸屬於、依存於自然的屬性。
事實上,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的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體的生命活動始終遵循自然規律。在自然界的長期演化中,人類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種的智能,並建立起極其復雜而嚴密的社會組織體系。雖然人類同其他生物和無生命的物質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徵,特別具有高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但是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而且始終同自然之間保持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沒有人類,自然照樣存在,即自然不依存於人類;但是人類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才能生存,即人類始終依存於自然。 理解人與自然的一體性,有助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定位。
二、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恩格斯認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強,是因為人「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的習常過程所作的干預所引起的較近或較遠的後果。」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是人類力量的源泉,也是人與其他生物最本質的差別。
在現實中,人們往往只是注意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近的後果,而對較遠的後果缺乏認識;等到這種較遠的後果經過積累而變得相當嚴重時才引起關注,最終造成巨大損失,甚至難以治理和挽回。這個問題在近代社會已經暴露,歐亞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災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富有遠見的關注,告誡人們要學會預見和控制生產行為干預自然所引起的較遠的後果。聯想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重溫恩格斯的教誨和告誡,人們應當有所啟示和感悟。
三、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大量的野生動物被獵殺……頭頂的天空不像以前那麼蔚藍了,腳下也再不是一方凈土了.水龍頭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會干?多少瀕臨滅絕的動物朋友還正在掙扎?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於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自然媽媽她太慷慨了!我們習慣了索取,一旦這位慷慨的媽媽無法提供給我們生活的資源,或者我們的行為激怒了她,她要給我們顏色瞧瞧!那我們的下場只有是滅亡!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的生存須要依賴自然,我們是否該給她多一點關心,愛護呢?我們和自然必須平等對待,必須和自然結成一體! 馬克思說過:「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
說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砍一棵樹就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不傷害我們的好朋友—動物……
有人說「人類創造和發現科學,最終毀於科學」!這句話說的也不無道理,想一想,我們天天想者要怎麼來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來做實驗,這樣是生活的好了,那~咱們的子孫後代怎麼辦呢?
要想長久地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就得和身邊的朋友打好關系,以前欠別人的,要趕緊還一還.而這種事情光靠一人是絕對不夠的,這是你我的責任.最後,還是記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吧: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㈢ 地理中國觀後感

生命之石

1978年夏天,延慶縣千家店鄉幾個村民上山砍柴,偶遇奇特景象,密林草叢間遍布嶙峋怪石,紋理密布、年輪清晰、栩栩如生,經過地質專家的研究是火山噴發留下的硅化木。

塘中的發現
在海南的密林間兩座圓形的池塘赫然出現在科考隊員眼前,水塘外形規則依照圓弧形狀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人為挖成的,附近的村名說這兩塊水塘很有靈性是兩座神湖,地質學家懷疑村民的說法,為了揭開謎團,隊員展開了一系列的考察,最後發現,這兩座池塘是火山噴發的結果。

天柱山地質考察
一位村民在安徽省潛山縣廟口村附近發現一塊不尋常的石頭,經過專家探究,在石頭中發現了柯石英,科學家由此推斷石頭所在地曾經經歷過超高溫高壓的洗禮。科學家們又在天柱山一帶進行進一步勘測,終於得出了結論。在1.3億年前,由於地下岩漿的不斷涌動,將地下花崗岩層推擠到了距地表10千米的位置。而距今八千萬年前,一條地下超高溫高壓帶被帶到了地表,這也是揚子和華北板塊的碰撞、俯沖、折返的有力證據。

《神奇的硅化木》

上個世紀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慶縣的山區被當地農民發現,引來地質學家的關注。由此,專家們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科考,最終確定,硅化木孕育於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而它的形成,則是億萬年復雜地質運動和外力作用的結果。本片將跟隨地質專家,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謎

《大峽谷的奧秘》

四川大渡河大峽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之一。正因為深,在峽谷兩岸,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質時代的岩層,從谷底向上整齊排列。岩石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質及生物衍變的教科書」,厚達數千米的完美地質剖面,記錄了十多億年來地質演化的歷史。

望採納,謝謝(只有5篇)

㈣ 2篇地理中國的觀後感200字到300字

《地理中國》觀後感
——山水長安 冰湖神話

太白山,秦嶺山脈的主峰。它,雄偉俊秀,風光綺麗,千百年來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吟詠感嘆。尤其是山頂上那個橢圓形的湖泊———大爺海,如同一隻幽藍的天眼,向塵世間拋出一個個足以令人動心的眼神。在山下,在寶雞,在陝西民間對其神秘的猜測經年不斷。
有一個傳說,在天上玉皇大帝讓他的兒子們下凡來到太白山上修煉,被太白山那錦綉的風景所吸引住了,於是便不願意離去,就化為一個個湖泊,從此以高山相伴。相傳大爺海就是玉皇大帝的大兒子變的。
大爺海東、南、西三面高聳著山,北面為山谷。大爺海周長約為300米,以此推算面積約為13000平方米,它的最深處是18米,有23萬立方米的儲水量。在大爺海的背後崖壁上有一個巨大的洞穴,難道那就是傳說中的水晶宮嗎?
洞內常年有冰,寒氣逼人,好像一個"天然冰庫"。在洞內有許多冰錐、冰筍、冰旗琳琅滿目,景象萬千,這就是大爺海的源頭——水晶宮。它裡面之所以有那麽多的冰體,是因為他正好處於背陰的山坡,常年沒有陽光的照射,而岩石中滲出的水滴,到了這里,就化成了冰錐、冰筍。一部分的水化成了冰錐、冰筍的奇觀,更多的則形成一條地下暗河,在侵蝕岩石的同時,也注入了下方湛藍的湖泊——大爺海。
在神奇的世界中,蘊含著那麼多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這是大自然的恩賜,送給我們那麽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在著神秘的世界中,到底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神秘景觀?讓我們慢慢的來破解大自然中的神奇密碼吧!

地理中國 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地理中國的蓬萊灘尋夢。
這一集講的是一位叫金玉稈的教授到蓬萊灘時被蓬萊攤上的重重疊疊的岩石吸引了,從此,他無數次的來到這里考察。蓬萊灘上的岩石記錄了兩億多年前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而破解這個事件的就是金玉稈教授。金玉稈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研究這些岩石,有幾次,他病倒了,但是,這並沒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帶病前去考察。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研究終於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蓬萊灘研究出了一個「金釘子」,從此,地質時期的研究中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所謂「金釘子」,就是用生物從一個物種演化到另一個物種的時間點來標定地質時期的時間點。
我們要學習金教授這種執著、堅持不懈、勇於探索、為科學事業獻身的優秀品質。

㈤ 地理中國觀後感200字左右,3篇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㈥ 作文《地理.中國》看後感105字

地理中國觀後感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

㈦ 地理中國觀後感100字gcv

《地理中國》觀後感
——山水長安 冰湖神話

太白山,秦嶺山脈的主峰。它,雄偉俊秀,風光綺麗,千百年來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吟詠感嘆。尤其是山頂上那個橢圓形的湖泊———大爺海,如同一隻幽藍的天眼,向塵世間拋出一個個足以令人動心的眼神。在山下,在寶雞,在陝西民間對其神秘的猜測經年不斷。
有一個傳說,在天上玉皇大帝讓他的兒子們下凡來到太白山上修煉,被太白山那錦綉的風景所吸引住了,於是便不願意離去,就化為一個個湖泊,從此以高山相伴。相傳大爺海就是玉皇大帝的大兒子變的。
大爺海東、南、西三面高聳著山,北面為山谷。大爺海周長約為300米,以此推算面積約為13000平方米,它的最深處是18米,有23萬立方米的儲水量。在大爺海的背後崖壁上有一個巨大的洞穴,難道那就是傳說中的水晶宮嗎?
洞內常年有冰,寒氣逼人,好像一個"天然冰庫"。在洞內有許多冰錐、冰筍、冰旗琳琅滿目,景象萬千,這就是大爺海的源頭——水晶宮。它裡面之所以有那麽多的冰體,是因為他正好處於背陰的山坡,常年沒有陽光的照射,而岩石中滲出的水滴,到了這里,就化成了冰錐、冰筍。一部分的水化成了冰錐、冰筍的奇觀,更多的則形成一條地下暗河,在侵蝕岩石的同時,也注入了下方湛藍的湖泊——大爺海。
在神奇的世界中,蘊含著那麼多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這是大自然的恩賜,送給我們那麽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在著神秘的世界中,到底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神秘景觀?讓我們慢慢的來破解大自然中的神奇密碼吧!

㈧ 地理中國觀後感100字最近的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
在景色迷人的中國,藏著無數個你不知道的神秘而古老的東西。打開《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能使我們明白成千上萬個迷,並能了解到一些搞不懂的地理知識。
自從我閱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便可以解答同學之間問的簡單的地理問題了。比如:包公祠建在河南省開封市、象鼻山在桂林、五公祠建在海南,等等,這本書使你知道了一些高中生也難以解答的古怪問題。
本書圖文並茂,它讓你知道這東西長什麼樣兒,那東西是什麼,有些字難認又難理解,這本書將為你解答。
有一些大人也買它,好幫他們找資料,它把所有名勝古跡都記下來了,讓你對它愛不釋手。

㈨ 求《地理中國》觀後感 字數200 15篇 謝謝

地理中國>觀後感(一)

肖文浩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因為它在人們的生版活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的貢權獻,是大自然的功勞。使一個個生態系統得以維持

講的是地理學家盧老師帶領地理小組探究潿洲島的事。在探究中困難重重
'蓬萊灘尋夢'這一期,當我看到那些重重疊疊的岩石交織在一起,我整個人都被吸引了!金玉軒教授無數次的來到這里考察。這些奇異的岩石的秘密·就是金教授破解的。他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來研究這些岩石,有幾次他都病倒了,但他還是堅持工作 ,帶病繼續考察。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研究終於取得了重大成果---在這里的沙灘中,他發現了一個'金釘子','金釘子'記錄了兩億多年前生物滅絕與演化的時間點。這些岩石的重重疊疊,標志著上世紀以來,從用生物從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的一演變的地質的時間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