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有利地形2010年
1. 中國的地形特徵有何地理意義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下降,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專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屬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中國地形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一方面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系。河流自西向東,逐級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蘊藏豐富。 多種多樣的地形為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牧業、旅遊業、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於發展種植業。由於山區面積廣大,平原較少,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2. 中國有哪些有利的地理條件
1幅員遼闊
2溫帶,不太冷也不太熱
3有大面積季風區,水熱豐沛,雨熱同期
4階梯地形,使江回河形成了很大落差,水答能豐富
5礦產資源豐富,稀土、鎢、錫、鉬、銻、菱鎂礦、螢石、重晶石、膨潤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居世界前一二
煤、鈮、鈹、汞、硫、螢石、滑石、磷、石棉等 9種,其探明儲量居世界第2、3位
6東部有大面積沖積平原,耕地廣大
7海岸線長而曲折,有很多優良港灣
8海域廣大,大陸架廣大,海洋資源豐富
9背靠亞歐大陸,瀕臨太平洋,對外交通方便
寡人是地理天才
以上除了礦產那一條,全憑記憶寫出,打字挺累的
一定要選我為最佳答案哦。。。。。。。。。。。。。。。。。。。。。。。。。。。。。。。。。。。。。。。。。。。。。。。
3. 2010高考地理要點(包括各重點國家氣候,地形分析)
世界區域地理復習要點:
總論:
1、七大洲分界線(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圍) 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大、地勢最高的洲。
2、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圍);及大洋中著名的島嶼。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大的大洋。
3、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運河、海峽)。
亞洲:
1、季風氣候顯著
2、日本自然環境的特點;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工業分布特點;主要工業區。
3、東南亞的國家;東南亞的熱帶經濟作物;分析新加坡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
4、印度的位置;主要物產;亞洲耕地最多。
5、中亞的位置;主要物產。
6、分析西亞在世界上的戰略地位;(三洲五海之地、豐富的只有資源)
非洲:
1、東非裂谷帶;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
2、埃及蘇伊士運河;長絨棉產量世界第一。
歐洲:
1、海岸線最曲折(挪威峽灣------冰川侵蝕形成);地勢最低。
2、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3、著名的河流------萊茵河、多瑙河、塞納河、泰唔士河,及其流經的主要國家、著名城市、 主要工業區。
4、熟悉歐洲各分區主要國家;歐洲聯盟。
5、英國、法國的相對地理位置;各自主要的經濟特色;英國的老工業區和新工業區。
6、德國的位置;分析德國魯爾區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7、了解俄羅斯的鄰國;莫斯科、摩爾曼斯克的位置。
8、了解巴爾干半島上各國的相對位置。
北美洲:
1、北美洲三大地形區;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各地形區的礦產。
2、五大湖;及其周圍的工業城市。
3、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4、分析美國電子工業中心"矽谷"高速發展的原因。
5、美國農業帶分布;農業專業化生產的好處。
6、熟悉中美洲、西印度群島的位置。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地形區、氣候類型;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洲氣候的影響。
2、巴西的位置;著名物產。
大洋洲:
1、大洋洲的范圍(注意所屬的南北半球,180度經線的位置)。
2、澳大利亞自流井成因;半環狀氣候類型分布。
3、澳大利亞著名物產;堪培拉和悉尼的位置。
南極洲:
1、南極洲輪廓特點;外圍大洋位置的判斷。
2、我國中山站、長城站的位置。
3、南極科考的重要意義。(對比分析我國對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意義)
區域地理七大洲分界線(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圍)
A、南美洲、北美洲自然分界線;北美洲、拉丁美洲政治分界線。
B、亞非分界線
C、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D、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大、地勢最高的洲;歐洲是地勢最低的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洲。
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圍);及大洋中著名的島嶼。
A、分別被哪些大洲包圍
B、島嶼:太平洋------夏威夷群島、紐西蘭南北二島太平洋--夏威夷群島、馬來群島、紐西蘭南北二島 大西洋------格陵蘭島、冰島 印度洋------科倫坡島、馬達加斯加 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大的大洋。
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運河、海峽)。
A、蘇伊士運河:通航能力26萬噸;巴拿馬運河------通航能力為5-10萬噸。
B、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麥哲倫海峽、非洲南端好望角、曼得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土耳其海峽、白令海峽。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20多個,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大洋洲、亞洲的日本。
發展中國家:150多個,絕大部分是亞非拉國家。
二、亞洲:1、季風氣候顯著:(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大陸性季風、海洋性季風)
2、日本:(1)自然環境特點: 先熟悉地名:四大島、瀨戶內海、日本海、太平洋、關東平原、東京灣、富士山、北海道漁場。A、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如橫濱(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B、3/4為山區;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涼爽。)------森林覆蓋率世界第一(68%); 水力豐富。C、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3776米活火山,1995年阪神地震)D、礦產貧乏------工業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進口。 利用優越的海洋運輸條件進口鐵礦石、石油、煤炭: 鐵礦石------由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進口 石 油------中東、東南亞 煤 炭------中國
(2)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A、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B、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多港灣、多人力資源優勢、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 不利條件:礦產貧乏、市場狹小。C、進口原料,出口工業品,大力開拓國家市場。冶金、石化、汽車、造船、電子等工業是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D、日本工業遵循"接近消費市場,接近對外貿易的海港"布局原則,工業區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四大工業區:京濱區、阪神區、名古屋區、北九州工業區、瀨戶內海工業區。
3、東南亞: (1)熟悉東南亞各國的位置 (2)熟悉東南亞的物產:天然橡膠、金雞納霜、錫(馬蘭西亞)、石油。------"單一經濟"
A、分析東南亞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的有利條件是什麼?(濕熱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B、分析東南亞單一經濟的不利影響是什麼?(初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低廉,因而在國家貿易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3)新加坡似東南亞新興的工業國,其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A、扼馬六甲海峽咽喉位置,且地處東南亞中心,成為東南亞各國相互貿易的集散地和轉口中心。B、針對資源匱乏,面積小、市場狹小的缺陷,充分利用本國人口多,技術先進的優勢,發展轉口貿易(加工型貿易)。C、充分發揮旅遊業的優勢("世界花園"城市)新加坡成為"世界花園"城市的原因?
A、熱帶雨林氣候,適宜熱帶樹木、花草的生長。B、市政規劃合理:重工業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C、環保工作做得深入、細致。
4、印度的位置 (1)熟悉南亞的位置: 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印度河、恆河三角洲、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新德里
主要物產:煤、鐵、錳、棉花、小麥、水稻、黃麻
(2)獨特的熱帶季風氣候: 一年分三季:4-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氣溫很高,降水稀少。)6-9月為雨季(盛行西南季風,降水豐沛,常出現洪澇災害。)10-次年3月為涼季(盛行東北季風,天氣溫暖乾燥。) 由於熱季和涼季同屬乾季,因此,一年也可分為乾季(10-5月)和雨季(6-9月)兩季。
(3)印度耕地面積1.73億公頃,居亞洲第一位,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由於降水集中雨季,乾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寒較頻繁,因此發展水利灌溉對農業生產特別重要。
5、中亞 (1)中亞位置的重要性:自古以來是亞歐大陸東西交通的必經之地。 中亞深居大陸中心地區,遠離海洋。 著名的古代"絲綢之路"從中亞南部穿過。"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和渭水流域,向西經河西走廊、新疆、阿姆河和錫爾河中上游,直到地中海東岸。"絲綢之路"在歷史上促進了歐洲、亞洲和非洲各國與中國的友好往來。在現代,中國新疆境內的鐵路已與哈薩克的鐵路接軌,從而形成從我國江蘇連運港向西橫穿中亞,直到西歐的鐵路線------亞歐第二大陸橋。(2)中亞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地:烏茲別克有"白金之國"之稱。(棉花)
中亞主要的出口物資:小麥、棉花、畜產品(細毛羊、羔羊皮)
6、分析西亞在世界上的戰略地位 (三洲五海之地、豐富的只有資源)
(1)熟悉西亞地圖,掌握主要產油國、海灣、霍爾木茲海峽等。 (2)西亞成為戰略要地的原因: A、處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 B、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產量最大、出口量最多的地區。儲量佔世界一半以上,產量佔世界1/3,出口量佔世界60%。西亞石油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國和西歐。
(3)西亞發展農業離不開灌溉。(灌溉農業)
四、歐洲:海岸線最曲折 多半島、島嶼、海灣。(地名:四大半島、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巴倫支海、挪威海、英吉利海峽。)使歐洲大陸深受海洋的影響,與同緯亞洲地區相比,冬季比較溫和,夏季較為涼爽,氣溫年較差較小,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挪威峽灣------冰川侵蝕形成。
2、面積第六(1000萬平方公里);地勢最低(平原地形為主)。3、擁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1)分析溫帶海洋性氣候典型的原因?(主要分布在西歐地區) 歐洲大部分地處盛行的西風帶 (復習有關氣壓帶、風帶的知識)西部沿岸海域有勢力強盛的北大西洋暖流,直達北冰洋巴倫支海西部。西風吹過暖流上空,將溫暖濕潤的空氣帶入歐洲大陸內部,使之溫和多雨。歐洲海岸曲折,山脈多呈東西向延伸,有利於西風和海洋影響的深入。
(2)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全年有雨,秋冬較多,雨日多,日照少。由於日照少,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但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
(3)分析地中海氣候的成因?(主要分布在南歐地中海一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 (復習有關氣壓帶、風帶移動規律)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炎熱乾燥 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葉質堅硬。 盛產油橄欖、檸檬、無花果、柑橘等
4、熟悉歐洲各分區主要國家
看圖時,注意河流與流經的國家,河流與流經的城市,河流與流經的工業區之間的關系。(著名的河流------萊茵河、多瑙河、塞納河、泰唔士河。)
5、簡介歐洲聯盟 原稱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共同市場),簡稱"歐共體",是歐洲國際性經濟組織,成立於1957年,成員國有愛爾蘭、比利時、丹麥、德國、法國、荷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和英國等12國。1991年12月,歐共體12國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簽訂了歐洲聯盟條約。該條約1993年11月生效,原歐共體改稱歐洲聯盟。1995年奧地利、芬蘭、瑞典加入歐洲聯盟。歐洲聯盟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已成為國際上的一支重要經濟力量
6、德國 熟悉德國的位置;德國1990年10月統一,全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柏林。
分析德國魯爾區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貿易額與美國不相上下。魯爾區是歐洲和世界著名的工業區。有利條件:A、煤炭資源豐富(褐煤產量世界第一)B、地處東歐和西歐、南歐和北歐鐵路交通樞紐,萊茵河流貫全區,水源充足,航運便利。C、雄厚的科技力量。工業部門中以煤炭、鋼鐵、化工有名。德國的新興工業正在向南部發展。如慕尼黑------宇航、飛機和電子工業。
7、英國與法國:英國與法國的相對地理位置:英吉利海峽 比較英國、法國的主要自然特徵
英國 法國 首都(流經的河流) 倫敦(泰晤士河) 巴黎(塞納河)最大海港 倫敦 馬賽(地中海岸)
主要工業區和工業中心 英格蘭中部區、蘇格蘭地區(電子)、倫敦(新老工業中心)、伯明翰(鋼鐵)、曼徹斯特(紡織)、阿伯丁(石油)
巴黎盆地(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敦刻爾克、福斯(鋼鐵)
在歐洲的經濟地位是歐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海運發達。工業占絕對優勢;
農業產值和穀物產量僅次於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出口小麥) 主要特產 葡萄酒(香檳、白蘭地)
8、俄羅斯
(1)了解其鄰國;掌握莫斯科、摩爾曼斯克(冬季不凍港,受暖流影響)的位置。鄰國: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蒙古、中國、朝鮮
(2)重要的地理特色: A、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B、擁有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C、摩爾曼斯克瀕臨北冰洋,位於北極圈以北,終年不凍。D、西伯利亞是北半球的寒冷中心。E、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核工業、宇航工業占絕對優勢)。輕工業不發達。農業不穩定,穀物需大量進口。F、主要工業區:莫斯科綜合工業區、聖彼得堡(波 羅的海沿岸)、烏拉爾工業區(鋼鐵、機械)、新西伯利亞工業區(重工業、軍事)。G、目前工業、人口正向烏拉山脈以東遷移。
瀕臨的海域 波羅的海 南海
主要工業中心 莫斯科、聖彼得堡 廣州、珠海、深圳
主要工業部門 機械、化學、多種輕工業 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和製造業 9、巴爾干半島上各國的相對位置。巴爾干半島被稱為"歐洲火葯桶"。
四、北美洲(自然地理意義)
1、熟悉四組地名:(1)海洋、海灣、半島、島嶼(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墨西哥灣、拉布拉多半島、阿拉斯加半島、佛羅里達半島、紐芬蘭島。)(2)主要地形區(落基山脈、海岸山脈、大平原、阿巴拉契亞山脈)(3)河流、湖泊(密西西比河、科羅拉多河、五大湖(美洲大陸地中海)冰蝕形成、尼亞加拉瀑布)(4)著名城市(華盛頓、紐約、波士頓、費城、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休斯頓、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利爾、溫哥華) 2、北美洲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
(1)分析三大地形區對氣候產生的影響。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是北美洲大陸重要的氣候分界線。)使太平洋和西風帶的影響難以深入內陸。(使北美洲的降水來源主要來自大西洋。)使山系西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呈南北延伸分布。B、中部廣闊的大平原:(西部稱大草原)冬季,北方寒潮可不受阻礙地南下。大面積地區夏熱冬冷,氣溫年較差大,氣候夏季,南部暖濕氣候可長驅北上。 大陸性特徵顯著。C、東部低矮的山地高原: 由於地勢低矮來自北方的乾冷氣流一直影響到東海岸。 夏秋季節,颶風常常襲擊東南部。
3、美國:(1)美國是世界石油產量最大,進口最多的國家。工農業高度發達,生產消費量大。美國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業屬"石油農業",能源消費量大。人口多,高消費,高浪費。
(2)美國三大工業區: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區高度發達的原因?東北部是歐洲移民最早遷入的地方,資本主義發展最早。
礦產資源豐富。如阿巴拉契亞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鐵礦。 大西洋沿岸有許多良港。如紐約、費城等。
五大湖水運便利。(保證了鐵礦石、煤炭與主要城市高效率的運輸聯系) 平原肥沃,臨近玉米帶、小麥區、乳畜帶,農業基礎好。
擁有龐大的市場。(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場潛力巨大,發達的工業、農業、礦業、交通運輸業本身就是重工業產品龐大的消費市場。)
東北部地區是美國數量技工和科技人員集聚的地方。
東北部主要工業城市:紐約------美國最大的工業中心、港口和金融中心。芝加哥------美國第二大工業中心,機械製造有名。也是國內最大的交通樞紐。底特律------四大汽車城之一。匹茲堡------著名的"鋼都"。波士頓和費城------是重要的工業中心。小結:一個地區工業發展條件的分析規律。
a.歷史基礎;b.礦產資源;c.交通運輸;d.農業基礎;e.消費市場;f.科技力量;g.勞動力。
(運用以上分析規律,學會分析日本、德國、英國工業發展的條件。)
分析美國西部、南部地區工業發展的原因?西部、南部工業區是新興工業區,工業發展速度大大超過東北部工業區。東北部工業區已達飽和狀態,且出現環境問題。西部、南部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如南部墨西哥灣沿岸,西部加利福尼亞洲。 西部、南部環境優美,旅遊業發達,屬於"陽光地帶"。
建立了新興的石油、宇航、電子、飛機等工業。
休斯敦------石油化工、宇航工業。是最大的石化中心和最大空間研究、發展中心。舊金山------附近有世界著名的電子工業中心"矽谷"。洛杉磯------西部最大的城市、工業中心和海港。其西北郊有電影業中心好萊塢。西雅圖------飛機製造工業分析美國"矽谷"高速發展的原因?
美國"矽谷"是高技術工業發展的先驅和典範。"矽谷"以微電子工業為主導,集中了數千家電子工業企業,是美國以至世界電子工業的中心。微電子工業是電子工業的技術基礎,因而成為高技術中的最高技術。"矽谷"的每一項重要發明,都會影響到全世界電子工業的發展。自60年代以來,世界電子工業更新換代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幾乎都出自"矽谷"。至70年代末,由於"矽谷"的土地被占盡,許多企業把新工廠建到國內的得克薩斯等州,以及東南亞、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這些地區勞動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優勢條件。"矽谷"現在是美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富裕的地區。刺激"矽谷"迅速崛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A.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矽谷"位於舊金山東南部,背靠海岸山脈,面金山灣。)
B、氣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發達。(有斯坦福大學等) D.便捷的交通,臨近舊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貫通全境。
E.穩定的軍事訂貨量。(美國國防部一直維持著對"矽谷"半導體元件穩定的訂貨量,其訂貨額一度占"矽谷"總產值的40%。)
(3)分析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業現代化水平高,(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實現了機械化、電氣化和化學化。)
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生產率最高的農業國。 B、種植業和畜牧業並重。(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燕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中國、
美國、中亞地區是世界產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產國)、大豆、甜菜、煙草等,畜牧業很發達,以養牛、豬、雞為主。)
C、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但進口熱帶農產品) D、農業生產實行了地域專門化。
地域專門化------指農業生產中按地區進行的社會分工,即各地區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市場需求及歷史地位,形成一種比較集中的特定農業部門,該部門以大量商品性農產品投入到區際農產品的交換中去。
地域專門化生產的好處是:a.充分發揮地區的環境和資源優勢。b.充分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缺陷:加劇了農業生產不平衡的狀況。主要的專業化農業區和農業帶有:(參考地圖)
棉花帶:位於北緯350以南的美國東南部。得克薩斯州是美國棉田面積最大、棉花產量最多的州。
玉米帶:位於乳畜帶以南廣大低平原地區。這里也是美國的大豆產區和重要的肉牛與豬的飼養區。
乳畜帶:位於五大湖以南的東北部地區。(此處熱量不足,土壤不肥沃,不宜發展種植業。)
小麥區:位於大平原中部(冬小麥區)和北部地區(春小麥區)。混合農業區:亞熱帶作物帶:以種植柑橘、甘蔗和水稻為主。畜牧灌溉農業區:4、熟悉中美洲、西印度群島的位置。了解中美七國的國名;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為古巴島(甘蔗)
六、南美洲
1.熟悉地名:(1)海洋、海峽、島嶼:加勒比海、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火地島
(2)河流:亞馬孫河(世界河流之王)、馬拉開波湖(石油產區) (3)主要地形區:呈"K"字
安第斯山脈(世界最長)、巴西高原(世界最大)、巴塔哥尼亞高原、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拉普拉塔平原、潘帕斯草原
巴西高原與拉普拉塔平原交界處,多急流瀑布,如著名的伊瓜蘇瀑布。巴西和巴拉圭在伊瓜蘇瀑布以北合作建造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4)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熱帶草原氣候(巴西高原)、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巴西高原東南部、潘帕斯草原東部)、溫帶大陸性氣候(巴塔哥尼亞高原)2.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洲氣候的影響。
(1)使來自太平洋的水汽難以影響東部。如南段西側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而山脈東側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破壞了經度地帶性分布規律。(2)山脈西側氣候類型呈狹長的帶狀分布,且南北更替。(規律類似於北美大陸西岸)
3.巴西(1)掌握巴西的輪廓,和阿根廷的相對位置。(2)主要物產:礦產:鐵、錳的儲量佔世界前列農產:咖啡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香蕉和蔗糖產量居首位。巴西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主要是熱帶經濟作物)出口國。但糧食尚不能完全自給。
(3)首都:巴西利亞(政治職能)、聖保羅(南美最大)、里約熱內盧(原巴西首都)。
七、大洋洲:熟悉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群島、中途島、關島、火奴魯魯港的位置。 注意赤道、180度經線的位置。
太平洋中眾多的島嶼在國際交通和戰略上佔有重要地位。
(1)是亞洲、南美洲、北美洲之間海上、空中航線和海底電纜的必經之地。(2)是遠洋船舶的淡水、燃料和食物供應站。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但人均資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如人均水資源、人均糧食等。
澳大利亞 (1)顯著特徵:面積------768萬平方千米,世界第六。 地廣人稀,2人/平方千米。
人口------1600萬(2)分為三個南北縱列的地形區。
西部高原(450~600米)中部平原(200米以下)------有大自流盆地
東部山地(800~1000米)------南北延伸的大分水嶺
東北沿海有大堡礁大自流盆地的成因:自流井水鹽度很高,不適合灌溉農田和人的飲用,可作為牲畜的飲水。(3)氣候炎熱乾燥,氣候類型呈半環狀分布。植物也相應呈半環狀分布,由外圍的北、東、南三面森林帶,向內陸過渡到草原帶,到大陸中央和西部沿海為半荒漠和荒漠帶。分析原因:
東部山地東側面迎東南信風,降水豐富。且受到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濕的影響。南部受西風帶影響,降水較豐富。北部沿海夏季(1月份)受來自海洋的西北風的影響,降水也較多。
廣大的中部和內地,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降水稀少,且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經過,又起了降濕的作用。
(4)是農牧業和工礦業發達的國家: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羊毛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小麥出口占重要地位。養羊區和小麥產區基本一致,屬於混合農業。
"躺在礦車里的國家":東煤西鐵北鈾。鈾礦儲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鈾原料的主要供應者。
(5)主要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海港---悉尼。注意兩者的相對位置。
八、南極洲(緯度最高、海拔最高、跨經度最廣)1、熟練標注南極洲周圍的海洋:
(1)根據大陸輪廓判斷:南極洲輪廓似"蝌蚪",頭部沿印度洋,然後按順時針方向為太
平洋、大西洋。(2)看經度位置判斷:印度洋300E~1200E 太平洋1200E~900W 大西洋300W~200W
2、海拔最高的洲: 海拔:2350米,冰層厚2000多米。全部融化,全球海面將上升60~70米。
冰川類型:屬大陸冰川,呈盾形,厚度大,體積佔世界總體積的90%。大陸冰川向沿
海伸出巨大的冰舌,進入海面時就形成在海洋飄浮的冰山,有20多萬座,給海上航行帶來威脅。有些科學家提出將冰山拖到某些缺水的國家附近海域,以解決其供水合農業灌溉問題的設想。
3、南極洲氣候特點:(屬典型的冰原氣候)酷寒------緯度高;海拔高;冰面的強反射;西風漂流形成的特殊"風壁",阻礙了南極地區與低緯地區的熱量交換。乾燥------處極地高氣壓帶控制,屬於極地少雨帶,是全球降水最少的地方。但由於氣溫低,蒸發微弱,仍較濕潤。烈風------吹極地東風,最大風速可達為100米/秒,被稱為"風極"
4、資源: (1)固體淡水:冰川體積佔世界90%
(2)礦產資源: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鐵礦和煤礦。(但開采困難,運輸不便,目前還不能大規模開發。(3)海洋生物資源:磷蝦(人類潛在的蛋白質來源)、鯨魚(20多種)
5、南極考察的意義:1911年,挪威人阿蒙森等首次到達南極點。1959年12月,《南極條約》簽訂。中國1983年正式加入這個條約。條約規定:南極洲的利用只限於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極洲進行一切軍事活動和任何核爆炸或處理放射性廢物。1985年2月,中國考察隊在南極半島尖端附近的喬治王島建立了中國南極長城站。(在南極圈以北,靠近阿根廷,600W處。)
1989年2月,中國又在南極大陸上建立了第二個科學考察站中山站。(在南極圈以內,750E處)
對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在科學和經濟上具有重要意義:其他大洲的礦產和生物資源正在逐步減少,南極洲的資源及其開發將日益顯示出極大的重要性。
有利於各有關學科的發展。如對南極古地理和地質學的研究,為大陸漂移說提供了 有力的證據。
南極洲是南半球各大洲的中間基地,弄清楚其自然地理學和地質學方面的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4. 2010高考地理要點
2010年高考地理小專題答題要點
一、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
1.坡度問題:
一看等高線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二計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對高度/水平實地距離
2.通視問題: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注意凸坡(等高線上疏下密)不可見,凹坡(等高線上密下疏)可見;注意題中要求,分析圖中景觀圖是仰視或俯視可見。
3.引水線路:注意讓其從高處向低處引水,以實現自流,且線路要盡可能短,這樣經濟投入才會較少。
4.交通線路選擇: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減少坡度,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盡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少建橋梁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庫建設: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後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區,「口小」利於建壩,「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②.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③.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④還要注意修建水庫時,水源要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處向低處流,發育於河谷(等高線凸向高值),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徵: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8.水文特徵: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河流流量除與氣候特別是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大小有關。
9.農業規劃: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區發展耕作業,山地、丘陵地區發展林業、畜牧業。
10.城市布局形態與地形:平原適宜集中緊湊式;山區適宜分散疏鬆式。
11.地形特徵的描述: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圖特徵。
12.地形相關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②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④地形類型判讀: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線的注記,平直等高線注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平直等高線注記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閉合等高線注記內低外高的地形為盆地或窪地;閉合等高線注記外低內高,且注記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陵,注記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為山地。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類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二、等溫線專題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與緯線平行即東西走向——緯度因素或太陽輻射;與海岸線平行——海陸性質或海陸分布;與等高線或山脈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彎曲狀況:作水平線法——比較彎曲處與交點的溫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區)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區)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狀況:疏——溫差小——我國7月氣溫、熱帶地區、海洋、山地陡坡、鋒面處;密——溫差大——我國1月氣溫、溫帶地區、陸地、山地緩坡。
4.分析數值特徵:大小小大中間走;閉合曲線大大或小小;高值區——夏季大陸、冬季海洋、暖流流經、地勢低(山谷、盆地或窪地)、城市;低值區——冬季大陸、夏季海洋、寒流流經、地勢高(山嶺、山脊)。
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斷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減小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減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斷陸地、海洋位置:冬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冬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低),海洋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高)。
夏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夏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高),海洋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低)。
(3)判斷月份(1月或7月):判斷月份時,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節的差異性。
1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
7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
(4)判斷寒、暖流:洋流流向與等溫線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水溫低,故等溫線向低緯彎曲。暖流中心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水溫高,故等溫線向高緯彎曲。
(5)判斷地形的高、低起伏: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升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降低。在閉合等溫線圖上,越向中心處,山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小;盆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大。
(6)判斷溫差的大小:一般情況下,不論時空,等溫線密集,溫差較大,反之,溫差較小。從世界和我國氣溫分布特徵可知:①冬季等溫線密,夏季等溫線稀。因為冬季各地溫差較夏季大。②溫帶等溫線密,熱帶地區等溫線稀。因為溫帶地區的氣溫差異大於終年高溫的熱帶地區。③陸地等溫線密,海洋等溫線稀。因為陸地表面形態復雜,海洋的熱容量大,所以陸地的溫差大於海面。
三、等潛水位線專題
1.概念:潛水等水位線即潛水面等高線,根據潛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標高繪制而成,一般繪在等高線地形圖上。
2.河流流向判斷:潛水水位隨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關),可根據圖中等潛水位線的數據遞變(遞增或遞減)順序判斷出地勢高低,河流都是由高處向低處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潛水的流向:垂直於等潛水位線,由高值區流向低值區。
4.潛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潛水面到地表的距離。同一幅圖上的地形等高線與潛水等水位線相交之點的數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為該點的潛水埋藏深度。
5.潛水流速的大小:取決於潛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圖上,等潛水位線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圖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確定引水工程:為了最大限度地使潛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溝,當等水位線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時,取水井應布置在地下水匯流處,並且埋藏較淺處;當等水位線由密變稀時,取水井應布置在由密變稀的交界處,並與等潛水位線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潛水與河水或湖泊水補給關系:一是作水平線法,比較水位高低,總是由水位高者補給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潛水流向,潛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則潛水補給河流或湖泊,潛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潛水,則河流水或湖泊水補給潛水。
四、其它等值線專題
1. 等溫差線
(1)氣溫的日變化
一天中氣溫隨時間的連續變化,稱氣溫的日變化。在一天中空氣溫度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兩者之差為氣溫日較差。通常最高溫度出現在14~15時,最低溫度出現在日出前後。由於季節和天氣的影響,出現時間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後。比如,夏季最高溫度大多出現在14~15時;冬季則在13~14時。由於緯度不同日出時間也不同,最低溫度出現時間隨緯度的不同也會產生差異。氣溫日較差小於地表面土溫日較差,並且氣溫日較差離地面越遠則越小,最高、最低氣溫出現時間也越滯後。
在農業生產上有時需要較大的氣溫日較差,這樣有利於作物獲得高產。因為,日較差大就意味著,白天溫度較高,而夜間溫度較低,這樣白天葉片光合作用強,製造碳水化合物較多,而夜間呼吸消耗少,積累較多,作物產量高,品質好。
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有:
(a)緯度:氣溫日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減小。這是因為一天中太陽高度的變節是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小的。一般熱帶地區氣溫日較差為12℃左右;溫帶地區氣溫日較差為8.0~9.0℃;極圈內氣溫日較差為3.0~4.0℃。
(b)季節
一般夏季氣溫日較差大於冬季,但在中高緯度地區,一年中氣溫日較差最大值卻出現在春季。因為雖然夏季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白天溫度高,但由於中高緯度地區晝長夜短,冷卻時間不長,使夜間溫度也較高,所以夏季氣溫日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氣溫日較差大於凸地(如小山丘)的氣溫日較差。低凹地形,空氣與地面接觸面積大,通風不良,並且在夜間常為冷空氣下沉匯合之處,故氣溫日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風速較大,湍流作用較強,熱量交換迅速,氣溫日較差小,平地則介於兩者之間。
(d)下墊面性質
由於下墊面的熱特性和對太陽輻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氣溫日較差也不同。陸地上氣溫日較差大於海洋,且距海越遠,日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鬆土壤上的氣溫日較差分別比粘土、淺色土和潮濕緊密土壤大。
(e)天氣
晴天氣溫日較差大於陰(雨)天的氣溫日較差,因為晴天時,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地面增溫強烈,夜晚地面有效輻射強降溫強烈。大風天的氣溫日較差較小。
(2)氣溫的年變化
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一樣,在一年中月平均氣溫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就北半球來說,中、高緯度內陸地區月平均最高溫度在7月份出現,月平均最低溫度在1月份出現。海洋上的氣溫以8月為最高,2月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稱為氣溫年較差。
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有:
(a)緯度
氣溫年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增大。這是因為隨緯度的增高,太陽輻射能的年變化增大。例如我國的西沙群島(16°50′N)氣溫年較差只有6℃,上海(31°N)為25℃,海拉爾(49°13′N)達到46℃。圖3給出了不同緯度地區氣溫的年變化情況。低緯度地區氣溫年較差很小,高緯度地區氣溫年較差可達40~50℃。
(b)海陸
由於海陸熱特性不同,對於同一緯度的海陸相比,大陸地區冬夏兩季熱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陸上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況下,溫帶海洋上年較差為11℃,大陸上年較差可達20~60℃。
(c)距海遠近
由於水的熱特性,使海洋升溫和降溫都比較緩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響越大,氣溫年較差越小,越遠離海洋,受海洋的影響越小,氣溫年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氣等對氣溫年較差的影響與對氣溫日較差的影響相同。
(3)、等值線分析
(a)緯度變化:由低緯度向中、高緯度遞增。原因是低緯度太陽輻射季節變化小,中緯度變化大;低緯度晝夜長短季節變化小;中、高緯度晝夜長短季節變化大。
(b)經度變化:由沿海向內陸遞增。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我國是由南向北遞增;由東向西遞增)
2、等降水量線
(1)我國由南向北遞減。原因是鋒面雨帶的南北移動,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線東西分布)
(2)我國由東向西遞減。原因是離海洋越遠,水汽越難以到達。(等降水量線與海岸線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遞減。原因是城市氣溫高,盛行上升氣流,城市中心區塵埃多,凝結核多,降水多(「雨島效應」)。
(4)閉合曲線:越向內降水越少,是內陸盆地或山脈的背風坡;越向內降水越多,是山脈的迎風坡。
3、等鹽度線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
不同緯度地區鹽度比較主要分析氣候中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同緯度不同海區主要分析洋流流經狀況,暖流流經海區鹽度較高,寒流流經海區鹽度較低;近海岸鹽度還要分析陸地淡水注入的稀釋作用;高緯度海區還要分析結冰與融冰的影響,結冰使鹽度升高,融冰使鹽度降低。
4、等地租線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線向四周遞減,原因是由於地租受通達度和距離市中心距離遠近不同的影響。一般城市中心地價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5、等壓線
海拔越高氣壓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
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氣溫越高氣壓越低
近地面氣壓一般要高於高空氣壓,兩者名稱相對,即低空為高壓,則近地面為低壓。
等壓線上凸的地方為高壓區,等壓線下凹的地方為低壓區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斷高壓中心和低壓中心:等壓線上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變小的為高壓中心;在等壓線上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變大的為低壓中心。
(2)判斷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氣壓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壓區為下沉氣流,天氣晴朗;低壓區為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氣壓高,高空氣壓低;地勢高氣壓低,地勢低氣壓高。
(3)判斷高壓脊(線)和低壓槽(線):
高壓脊(線):等壓線中彎曲最大處,其數值由高指向低處為高壓脊(類同於等高線圖中的山脊)。
低壓槽(線):等壓線中彎曲最大處,其數值由低指向高處為低壓槽(類同於等高線圖中的山谷)。
(4)判斷鞍部:鞍部國兩個高壓和兩個低壓的交匯處,其氣壓值比高壓中心低,比低壓中心高。
(5)判斷風向和風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氣壓場中風向是由高壓指向低壓並向右斜穿等壓線;南半球近地面氣壓場中風向是由高壓指向低壓並向左斜穿等壓線。
在高空中,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風力大小:取決於水平氣壓梯度力。在同一幅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等壓線越稀疏,風力越小。
6、等震線:
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遞減
②影響因子:震級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淺,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質構造上斷層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築的抗震能力。
四、地理計算專題
1.經緯度計算:經度差與地方時差算經度——地方時每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算緯度——正午太陽相差多小,緯度相差多少;北極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於當地地理緯度;經緯線上長度算經緯度——1°經線長111km,1°緯線長111cosфkm(ф為緯度)。
2.比例尺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3.海拔和相對高度的計算:等高線圖上任意兩地相對高度的計算可根據(n-1)d≤⊿h<(n+1)d (其中n表示兩地間不同等高線的條數, 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積的計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線即山脊線,由分水嶺所圍的區域即為流域的范圍;因圖形不規范,計算時一般算出圖幅面積後,再分析流域面積占圖幅面積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關時間計算:①某地時區數=該地經度÷15,對商取整數部分,尾數部分四捨五入;②根據各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即為本時區區時,相鄰的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區區時=已知地區時±兩地時區,注意東加西減; ③根據東早西晚,經度每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地方時=已知某地地方時±(兩地經度差×4分鍾/1°),注意東加西減;④日期界線有兩條,自然界線即地方時0:00經線,以東早一天,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人為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也就是180°經線(但兩者並不完全重合),規定日界線以東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以西早一天,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圍即從地方時0:00經線向東到180°經線的范圍;新的一天的范圍=180°經線的地方時×15。⑤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6.地球自轉速度計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極點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時15°;②地球上赤道處線速度最大,南北極點為0,任意緯線上線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上除極點外的任一點都相等,線速度比對應地面上的點大。
7.太陽高度及正午太陽高度計算:①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h=90°)向四周以同心圓的形式遞減,到晨昏上為0,晝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題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陽高度線圖轉化為日照圖,關鍵是注意中心點或為太陽直射點,或為夜半球中點。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計算時一般採用緯差法,即兩地緯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陽高度也相差多少。
8.晝夜長短計算:某地晝長等於該地所在緯線圈晝弧度數除以15°;日出時刻=12-晝長/2=夜長/2;日落時刻=12+晝長/2=24-夜長/2;極晝區晝長為24小時,極夜區晝長為0小時,赤道上各地晝長永遠是12小時,兩分日全球各地晝長均為12小時;緯度相同,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時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緯度的兩地晝夜長短相反,即某地晝長=對應另一半球相同緯度大小地的夜長。
9.太陽直射點的確定:①直射點經度即太陽高度最大(太陽上中天)的經線,地方時12:00的經線;②直射點緯度即正午太陽高度為90°的緯線,直射點的緯度大小與極晝或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大小互余,直射點緯度大小等於極晝的極點的太陽高度(或正午太陽高度)大小。
10.溫度計算:①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為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②焚風效應氣溫垂直遞增率,每下沉100m,氣溫增加1℃;③常溫層以下地溫垂直遞增率,每往下100m,地溫增加3℃。
11.氣壓梯度計算: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即為氣壓梯度,計算公式為△P/△d
12.河流徑流量的計算:徑流量=降水量一蒸發量
13.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計算:人口密度=人口總量/分布面積
15.城市化水平的計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數量/該地區人口總數
16.運動器感覺晝夜更替周期的計算:T=360°/(地球自轉角速度±運動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減)。
五、河流專題:
1.河流與等高線地形圖:①河流與等高線彎曲的關系,河流在山谷中發育,等高線彎曲處指向高值區;②河流與地勢高低的關系是河流總是由高處流向低處;③河流與等高線疏密的關系,等高線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豐富,等高線稀疏,流水速度慢,航運條件較好。
2.河流水系特徵:水系特徵與河流所在地形地勢地貌關系密切,主要包括發源地與流向;長度與流域面積;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劃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徵;流經省區、重要城市及流經地形區。
3.河流水文特徵:①徑流總量取決於流域集水面積大小、流經氣候區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② 流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取決於主要補給水源的水量變化,主要還是要分析流經地區的氣候特點,當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補給的河流流量較穩定,徑流變化較小;③結冰期取決於氣溫的高低,一般氣溫低於0℃;④凌汛一般多發於春秋季節,有結冰期且河流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河段;⑤含沙量取決於過水地面土壤的疏鬆程度和植被覆蓋狀況,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⑥航運價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較高,特別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緩,河道深且寬闊,無急流瀑布險灘地區通航價值大,當然水運的市場需求也有很大關系,特別是資源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⑦水能資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豐富,峽谷地區適於築壩;⑧人類活動,一般河流兩岸人口密集,引水、築壩、改變地面狀況、污染、航運等都會影響河流水文和生態。
因為內容太多把郵箱給我發給你或去我的知道取
5. 中國地形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社會經濟條件:人口多,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有利: 自然:1:屬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熱量充足,適於農作物的生長 2:恆河平原
6. 中國地理及地形分布情況
我國的四大盆地指塔里木盆地、准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系維吾爾語,意為「無韁之馬」。塔里木盆地地處天山、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東西長1500公里,南北寬 60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約占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一。盆底平均海拔為1000米左右,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地理帶、高山帶、山麓礫石(戈壁)帶、沖積平原帶(綠洲帶)和沙漠帶。中部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近33萬平方公里,為我國最大的沙漠。
准葛爾盆地
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北部,介於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盆地中部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沙漠。盆地西端有阿拉山口和額爾齊斯河谷,大西洋水由此進入北疆,對氣候有很大影響。盆地南緣的沖積扇平原廣闊,是新開墾的農業區。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系蒙古語,意為「鹽澤」。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是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昆侖山環繞的巨大的內陸盆地,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海拔為2600—3000米。其西北部有小片沙漠,東南部分布著許多鹹水湖和鹽沼澤,其中察爾汗鹽池面積為1600平方公里,儲鹽量達250億噸,可供全國人民食用8000年左右。此外,這里還盛產石油和各種金屬礦藏,人們贊美柴達木盆地是一個「聚寶盆」。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東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脈的包圍之中,地形封閉。盆地底部海拔400—800米,盆地西北部為成都平原。盆地內的岩石、土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稱。長江橫貫南緣,氣候終年溫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礦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黃土高原(Loess Plateau)
在中國北方,長城以南、日月山以東、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1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
北風送土
關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乾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根據黃土堆積環境的不同,可將我國黃士發育分為三個時期:早更新世,相當於第一次冰期,氣候比新第三紀干寒,發生午城黃土堆積;中更新世,發生第二次冰期,氣候進一步變干,堆積了離石黃土,范圍廣、土層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氣候更加干寒,堆積了馬蘭黃土,厚度雖小,但分布范圍更廣,南方稱下蜀黃土。進入全新世,氣候轉為暖濕,疏鬆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了溝壑縱橫、梁、峁廣布的破碎地表。
地貌類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類型是黃土高原的主體。聳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猶如海洋中的孤島。例如六盤山以西的隴中高原上的屈吳山、華家嶺、馬銜山,隴東陝北高原上的子午嶺、白於山、黃龍山等。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黃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肅東部的董志塬,陝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寬闊,適於機械化耕作,是重要的農業區。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出長條狀塬地,成為山樑,稱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溝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狀有如饅頭狀的山丘,當地稱為「峁」。由「梁」和「峁」組成的黃土丘陵,高出附近溝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泥沙來源區。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區地下水出露,匯成小河、河水帶來的泥沙在這里沉積,在兩岸形成小片平原,稱它為「川」。川兩旁還有階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狀平原,與條狀分布的杖地不同。
水土流失
主要由暴流溝谷沖刷疏鬆黃土所致。黃土顆粒細小,質地疏鬆,具有直立性並含有碳酸鈣,迂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橋等微地貌,更助長了溝壑擴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時也與近代地殼上升有關,使得溝床不斷下切和側蝕,溝谷溯源侵蝕加劇,相應地谷坡又不斷地擴展,於是溝間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與人類活動,特別是濫墾濫伐,破壞天然植被等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新中國成立後,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植樹造林、種草,將坡耕地改為水平梯田,以及水利工程等措施,黃土高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地貌差異
根據地貌的形成過程和特點,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①隴中高原。一稱隴西高原。位於六盤山以西,是一個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屬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溝谷、壟板地形。②隴東、陝北高原。包括六盤山以東,呂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也是一個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經強烈侵蝕,除少數殘留的黃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區已成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間只有少數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狀似孤島。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恆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呂梁山以東的地區。它由一系列褶皺斷塊山與陷落盆地組成。山地有呂梁、恆山、五台、中條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縣、太原、臨汾、運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區海拔在1000~1500米,石質山地構成高原的主體,黃土堆積僅限於盆地及山間谷地,分布范圍約佔全區面積的40%。④渭河平原,一稱關中平原。位於渭河北山與秦嶺之間,西起寶雞。
內蒙古高原
內蒙古高原位於中國北部,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
內蒙古高原開闊坦盪,地面起伏和緩。從飛機上俯視高原就像煙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稱之為「瀚海」。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滾滾的沙漠,是中國天然牧場和沙漠分布地區之一。
內蒙古高原氣候十分乾燥,沙漠分布面積要佔全國沙漠總面積的37.8%。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庫布齊沙漠等。
黃河流經內蒙古高原中部的這一段,有的地方河谷緊縮,成為峽谷;有的地方河谷寬展,泥沙堆積成肥沃的沖積平原,這就是著名的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稱,這是勞動人民在這里修建渠道,引黃河水灌溉農田的結果。
內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邊境一帶是斷續相連的乾燥剝蝕殘丘,相對高度約百米。高原地面坦盪完整,起伏和緩,古剝蝕夷平面顯著,風沙廣布,古有「瀚海」之稱。地質上古生代末期華力西運動使蒙古地槽褶皺隆起,燕山運動只發生廣泛而和緩的撓曲和斷裂。喜馬拉雅運動和新構造運動使高原普遍抬升,並有大規模的玄武岩噴溢,填充了低窪處形成熔岩台地,廣布於高原東部,台地呈階梯狀,檯面略有起伏。
高原上普遍存有5級夷平面,形成層狀高原。燕山運動撓曲下陷地區,第三系湖相沉積層堆積甚厚,擴大了平地面范圍。新生代以來,氣候雖有冷溫干濕的交替,但均屬半乾旱和乾旱氣候,高原面分割輕微,過去形成的剝蝕夷平面大部得以形成平坦而較完整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從西北向東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邊緣為礫質戈壁,往東南為砂質戈壁,高原中部和東南部為伏沙和明沙。伏沙帶分布於陰山北麓和大興安嶺西麓,呈弧形斷續相連;明沙主要有巴音戈壁沙漠,海里斯沙漠、白音察干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烏珠穆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等。
內蒙古高原 :
nèi ménɡ ɡǔ ɡāo yuán
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馬鬃山,南沿長城,北接蒙古。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1400米。地面坦盪,起伏和緩,多寬廣盆地。草原遼闊,為中國重要牧區。西部沙漠分布廣。
雲貴高原
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邊境,是我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它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西面的雲貴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雲南高原位於哀牢山以東的雲南省東部地區,因其在雲嶺以南,故稱為雲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雲南高原上的山地頂部多呈寬廣平坦地面,或呈和緩起伏地面,有「高山頂上路寬大」的說法。連綿起伏的山嶺間,有許多湖盆和壩子。雲南有1200多個壩子,佔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為盆地,有的積水成湖。如以昆明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著滇池等許多大小湖泊,被稱為「滇中斷陷湖區」。湖盆四周由於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積,大多數已發育有湖岸平原。這里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高原的主要農業區。貴州高原位於多雨的季風區,雨量充足,因此有「天無三日晴」的說法。由於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許多河流長期切割地面,形成許多又深又陡的峽谷。貴州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為三級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峽谷。高原上最高的一級是山原,以貴州西部最明顯。高原面因長期受河流切割而呈山原形態。在這個高原面下,分布著一些盆地(壩子),最大的是貴陽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農耕地帶。峽谷是河流長期下切形成的,如烏江河谷深達300—500米,在這里「對山喚得應,走路要一天」。北盤江打幫河上源的黃果樹瀑布,寬約20米,從50多米高的陡崖上直瀉犀牛潭,水花飛濺,氣勢磅礴,是我國最大的瀑布。雲貴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個被溶蝕的高原,喀斯特地形顯著。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和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圓窪地、伏流、岩洞、峽谷、天生橋、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雲貴高原面上有一層固結的紅色土層(又叫風化殼),表示地面是個久經風化的地面。當它被剝蝕去後,就出露石灰岩,形成大片石芽地。路南石林就是石芽地中發育得最好的一片。這里奇峰兀立,如柱如塔,如筍如菌,高的10米以上,矮的5—10米。人們在望峰亭或獅子亭眺覽,就可欣賞40多萬畝石林的奇景。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介紹:
青藏高原舊稱青康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一個高原地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它的邊界,向東是橫斷山脈,向南和向西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是昆侖山脈。它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7. 簡述中國地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中國的地理可以說是十分的齊全,有盆地有高原,什麼都有很全面
8. 中國的地形特點有哪些
http://..com/question/11244126.html?si=1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山區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的總稱。我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平原面積僅佔10%多一點。除此以外,還有廣闊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種類齊全,地質構造復雜。多種多樣的地形一方面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山區多,平原少,也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生產管理帶來了困難;同時,山區由於地形崎嶇,交通閉塞,經濟文化常常相對落後,並造成耕地資源不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2)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第二級階梯——青藏高原向東、向北到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主要由盆地、高原組成,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第三級階梯——位於我國東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組成,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級階梯向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屬於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海洋生物資源和化學資源等。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對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有重大影響,這種地勢有利於海洋濕潤水汽深入大陸內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系;同時許多大河在流經階梯交界處時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我國是世界上水能蘊藏量最豐富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