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
1. 中國能源消費構成示意圖
答案:1.B;2.D;
2. 地理:材料一:根據有關部門統計,200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中,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氣)佔到
(1)煤炭比重太大,其他能源比重太小。
(2)生態破壞,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鹼化:大氣環境污染。
(3)因地制宜,合理發展新能源。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3. 能源消費結構
從我國油氣資源供需情況來看,我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數的一半,是一個能源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石油和天然氣的供需缺口將越來越大。盡管隨著勘探技術進步和資金的投入,我國的油氣資源會有新的發現,但對我國礦物能源結構的改變難以產生根本影響。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結構決定了我國能源開發必須以煤炭為主,煤炭開發成本比油氣低,是我國能源供應最可靠、使用最經濟的能源。2007年煤炭佔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77%、消費總量的70%。雖然未來較長時期內,出於環境保護的考慮,對潔凈能源的需求增加,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會緩慢下降,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改變,煤炭仍將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能源。預計2030年以前,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仍佔主要地位。2030年之後,煤炭和石油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呈小幅下降趨勢,天然氣需求將快速增長,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呈小幅上升態勢。
從表5-4中可看出,2008年中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佔70.2%,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1個百分點,比印度高出約17個百分點;核能、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核能、石油和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佔的比例僅為0.8%、18.8%和3.6%,比世界核能、石油和天然氣的平均消費水平分別低約5個、16個和21個百分點,其中天然氣消費比例在表中所列的主要國家中最低,比印度還低5個百分點。表中所列的發達國家煤炭消費比例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法國僅為4.6%,石油和天然氣消費比例均較高。
從表5-5中可看出,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5國能源消費中煤炭的消費比例在不斷下降,石油消費比例經歷了低—高—低的趨勢,主要原因是增加天然氣等潔凈能源消費是發達國家的普遍選擇。尤其在環保意識高漲的20世紀90年代以後,如歐盟就計劃把天然氣所佔能源消費的比重從1990年的16.7%提高到2020年的28.1%。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30年,天然氣將成為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主導能源[91]。
表5-4 2008年世界主要國家能源消費結構 單位:106t(油當量)
(據BP,2009資料整理)
表5-5 主要發達國家石油與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91] 單位:%
總體而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要求,作為清潔能源天然氣的需求也會大幅度上升,影響我國天然氣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人口的不斷增長導致對天然氣消費的增長。為改善我國城鄉居民的燃料結構,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天然氣的居民使用量會大大提高。
(2)國際社會普遍重視環境保護,天然氣是清潔和高效的能源,使用量會大大增加。
(3)天然氣勘探、生產和運輸技術的發展會促使天然氣需求量的增長。
(4)「七五」以來,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不斷增長,我國將減少對煤炭資源的依賴,增加對天然氣的需求。
我國天然氣資源與石油一樣存在著供不應求的問題,而我國煤層氣、頁岩油、油砂資源豐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煤層氣、頁岩油和油砂油的開發利用也得到了政府的關注。據全國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數據,我國埋深2000m以淺煤層氣地質資源總量37×1012m3,居世界第三位。頁岩油資源量為476×108t,查明資源儲量為27×108t,其中技術可采資源量約160×108t,可回收資源為120×108t,居世界第四位,主要分布在吉林、遼寧、廣東、新疆、海南等省(自治區)。油砂油目前尚無查明資源儲量,預計地質資源量60×104t,可采資源量約23×104t,居世界第五位。主要分布在准噶爾盆地西北緣和渤海灣盆地。松遼、准噶爾、柴達木盆地可望找到有經濟價值礦區。油價的大幅度上升已經使頁岩油和油砂油等非常規能源資源的勘查開發具有經濟性。非常規油氣資源將逐步成為常規油氣資源的重要補充。目前煤層氣在我國已進入商業化開發試點階段。
4. 中國能源消耗結構變化特點
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資源供給帶來一系列新問題,而資源供給又會反過來約束經濟的發展。最受人們關注的是那些直接影響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如能源資源以及其他礦產資源等供給問題。油氣資源的供給安全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從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995年以後,中國歷年能源生產、消費總量及構成數據特徵顯示,油氣所佔比例是三大能源類型中唯一的生產量比例小於消費量比例的一類(圖1-9)。而在這22年裡,其消費所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大約一直保持在20%左右。可見,其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油氣的生產量小於消費量的差距卻在不斷地拉大(圖1-9),到2008年石油的消費量與生產量差距已達到18258.9×104t。另外,圖1-9顯示,中國的能源總生產量中,煤炭的生產量所佔比例基本不變,且略有上升,水、核、風、能的生產量所佔比例快速上升,而油氣的生產量所佔比例卻在下降。中國能源的消費總量中,煤炭的消費量所佔比例在下降,油氣消費量所佔比例緩慢上升,而水、核、風能的消費量所佔比例則快速上升。
圖1-9 中國歷年能源生產消費結構比例變化統計(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
由此可見,雖然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出現了油氣及水、核、風能替代煤炭的勢頭,即清潔能源市場蓬勃發展。但是要撼動煤炭在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時,油氣能源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地位在不斷地提升。因此,相關人員提出,中國石油資源的管理方面需要優先關注的問題之一,是保證中國石油供給的安全戰略和措施問題[14-16]。所以,研究油氣的供應儲備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5. 中國能源消耗概況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雖然中國的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還處於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但是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0%左右。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能源工業保障了國民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2011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31.8×108t標准煤,居世界第一。其中,原煤產量35.2×108t。與2010年相比,原油產量穩定,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達到1031×108m3。電力裝機容量10.6×108kW,年發電量4.7×1012kW·h。1981—2011年間,中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82%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0%的增長。2006-2011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7%,實現節能7.1×108t標准煤。與2006年相比,2011年中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達到2.6t標准煤,提高了31%;人均天然氣消費量89.6m3,提高了110%;人均用電量3493kW·h,提高了60%[8]。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990年到2012年間,中國的能源生產總量值從1992年以後都低於能源消費總量值。這意味著中國的能源需要靠進口維持供需平衡。而且從圖1-2中可以看出,生產總量值與消費總量值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則依靠進口來供應滿足國內的能源消費需求狀態越加明顯。進口的能源品種以石油為主,其次是液化天然氣。因此,石油供給安全將成為能源供給安全的首要問題。
圖1-2 中國近年來能源生產總量與消費總量變化趨勢(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由年能源消耗總量和GDP值計算可知,中國近23年來,技術的發展在促使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能耗的降低,單位GDP的能耗量由1990年的5.2873標准煤/萬元GDP,降低到2012年的0.6970t標准煤/萬元GDP,下降了近6.5倍(圖1-3)。節約型社會已初見端倪。但是,由圖1-4可見,中國的能源消耗還是以煤炭為主(圖1-4),並且石化能源消耗佔到總能源消耗近90%。2012年在中國的能源消費中,天然氣、水電、風電、核電4種能源方式加在一起,佔全部能源消費的比例是14.5%,比2011年提高了1.5%[4]。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國發電量為11822.8×108kW·h,其中核電的15台核電機組發電為228.18kW·h。而以煤、石油或天然氣為動力的火力發電所佔比例較大(圖1-5)。
當然,頁岩氣的開發使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問題。目前來看,頁岩氣的開發利用正在改變世界能源市場的格局。美國的石油進口已經減少,並可能很快成為出口國;中國將開發自己的資源,而其未來的石油進口也可能比目前預測的少很多;俄羅斯正在喪失其石油市場份額,尤其是在歐洲。頁岩氣還產生了連環沖擊,這種廉價的天然氣已經開始在美國的發電市場上替代煤炭,從而使煤炭以更低價格向歐洲出口[9]。
表1-2 2012年中國高能耗行業概況
數據來源:新浪股票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金融界http://www.jrj.com.cn。
根據2013年能源峰會資料,2012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6.2×108t標准煤,實際消耗了全球當年能耗量的20%[10]。因此,中國目前不僅能耗量大,而且能耗量在一定時期內還將快速增加,對能源的需求將越發迫切。同時可以看出,在一定時期內,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耗結構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6. 如何解讀高中地理能源消費構成圖
我國能源消費構成結構單一,以煤炭為主;世界能源消費構成多樣化,石油和天然氣比較較高。
能源消費結構單一,尤其以煤炭為主,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7.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報告:關於能源問題
現階段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以下熱點:1)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影響,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2)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不同的增長模式,發達國家因進入後工業化社會,經濟向低能耗、高產出的產業結構發展,能源消費增長速率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3)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優質化,但地區差異仍然很大;4)世界能源資源仍比較豐富,但能源貿易及運輸壓力增大。未來,伴隨著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和能源資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爭奪的方式也更加復雜;同時,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面對以上挑戰,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趨勢發展。鑒於國情,我國應特別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尋求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積極倡導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體系。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但由於世界能源資源產地與能源消費中心相距較遠,特別是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人口的劇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續增大,由此導致對能源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環境污染加重和環保壓力加大。近幾年我國出現的「油荒」、「煤荒」和「電荒」以及前一階段國際市場超過50美元/桶的高油價加重了人們對能源危機的擔心,促使我們更加關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現狀和趨勢,也更加關注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問題。
一、世界能源消費現狀及特點
1. 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影響,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
隨著世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大,世界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1990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為26.5萬億美元(按1995年不變價格計算),2000年達到34.3萬億美元,年均增長2.7%。根據《2004年BP能源統計》,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僅為57.3億噸油當量,2003年已達到97.4億噸油當量。過去30年來,世界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不同的增長模式,發達國家增長速率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
過去30年來,北美、中南美洲、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等六大地區的能源消費總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經濟、科技與社會比較發達的北美洲和歐洲兩大地區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其消費量佔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歐洲地區則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能源消費佔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已進入到後工業化階段,經濟向低能耗、高產出的產業結構發展,高能耗的製造業逐步轉向發展中國家;二是發達國家高度重視節能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優質化,但地區差異仍然很大
自19世紀70年代的產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消費量急劇增長。初期主要是以煤炭為主,進入20世紀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與消費持續上升,石油於20世紀60年代首次超過煤炭,躍居一次能源的主導地位。雖然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但世界石油消費量卻沒有絲毫減少的趨勢。此後,石油、煤炭所佔比例緩慢下降,天然氣的比例上升。同時,核能、風能、水力、地熱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漸被開發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並存的能源結構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應中約佔87.7%,其中,石油佔37.3%、煤炭佔26.5%、天然氣佔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雖然增長很快,但仍保持較低的比例,約為12.3%。
由於中東地區油氣資源最為豐富、開采成本極低,故中東能源消費的97%左右為石油和天然氣,該比例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亞太地區,中國、印度等國家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相對較高,其中中國能源結構中煤炭所佔比例高達68%左右,故在亞太地區的能源結構中,石油和天然氣的比例偏低(約為47%),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除亞太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石油、天然氣所佔比例均高於60%。
4. 世界能源資源仍比較豐富,但能源貿易及運輸壓力增大
根據《2004年BP世界能源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餘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1565.8億噸,其中,中東地區佔63.3%,北美洲佔5.5%,中,南美洲佔8.9%,歐洲佔9.2%,非洲佔8.9%,亞太地區佔4.2%。2003年世界石油產量為36.97億噸,比上年度增加3.8%。通過對比各地區石油產量與消費量可以發現,中東地區需要向外輸出約8.8億噸,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產量也大於消費量,而亞太、北美和歐洲的產消缺口分別為6.7億、4.2億和1.2億噸。
煤炭資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餘可采儲量為9844.5億噸,儲采比高達192(年),歐洲、北美和亞太三個地區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區,三個地區合計佔世界總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為175.78萬億立方米,儲采比達到67。中東和歐洲是世界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兩個地區佔世界總量的75.5%,而其他地區的份額僅分別為5%~7%。隨著世界一些地區能源資源的相對枯竭,世界各地區及國家之間的能源貿易量將進一步增大,能源運輸需求也相應增大,能源儲運設施及能源供應安全等問題將日益受到重視。
二、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趨勢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預測結果,隨著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世界能源需求量將繼續增加。預計,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將達到105.99億噸油當量,2020年達到128.89億噸油當量,2025年達到136.50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率為1.2%。歐洲和北美洲兩個發達地區能源消費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將繼續呈下降的趨勢,而亞洲、中東、中南美洲等地區將保持增長態勢。伴隨著世界能源儲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爭奪的方式也更加復雜,由能源爭奪而引發沖突或戰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隨著世界能源消費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塵顆粒物等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據EIA統計,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215.6億噸,2001年達到239.0億噸,預計2010年將為277.2億噸,2025年達到371.2億噸,年均增長1.85%。
面對以上挑戰,未來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結構先後經歷了以薪柴為主、以煤為主和以石油為主的時代,現在正在向以天然氣為主轉變,同時,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也正得到更廣泛的利用。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能源供應成本和可供應能源的結構變化決定了全球能源多樣化發展的格局。天然氣消費量將穩步增加,在某些地區,燃氣電站有取代燃煤電站的趨勢。未來,在發展常規能源的同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受到重視。在歐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風電要達到4000萬千瓦,水電要達到1.05億千瓦。2003年初英國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書》確定了新能源戰略,到2010年,英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英國發電總量的比例要從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達到20%。
2. 清潔化
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及環保標準的日益嚴格,未來世界能源將進一步向清潔化的方向發展,不僅能源的生產過程要實現清潔化,而且能源工業要不斷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清潔能源,清潔能源在能源總消費中的比例也將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費能源結構中,煤炭所佔的比例將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氣將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將維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時,過去被認為是「臟」能源的煤炭和傳統能源薪柴、秸桿、糞便的利用將向清潔化方面發展,潔凈煤技術(如煤液化技術、煤氣化技術、煤脫硫脫塵技術)、沼氣技術、生物柴油技術等等將取得突破並得到廣泛應用。一些國家,如法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家已經關閉其國內的所有煤礦而發展核電,它們認為核電就是高效、清潔的能源,能夠解決溫室氣體的排放問題。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費的效率差別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潛力巨大。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未來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將日趨提高,能源強度將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變價計,1990年世界的能源強度為0.3541噸油當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噸油當量/千美元,預計2010年為0.2759噸油當量/千美元,2025年為0.2375噸油當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區能源強度差異較大,例如,2001年世界發達國家的能源強度僅為0.2109噸油當量/千美元,2001~2025年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強度預計是發達國家的2.3~3.2倍,可見世界的節能潛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於世界能源資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已經越來越難以依靠本國的資源來滿足其國內的需求,越來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資源供應,世界貿易量將越來越大,貿易額呈逐漸增加的趨勢。以石油貿易為例,世界石油貿易量由1985年的12.2億噸增加到2000年的21.2億噸和2002年的21.8億噸,年均增長率約為3.46%,超過同期世界石油消費1.82%的年均增長率。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石油凈進口量將逐漸增加,年均增長率達到2.96%。預計2010年將達到2930萬桶/日,2020年將達到4080萬桶/日,2025年達到4850萬桶/。世界能源供應與消費的全球化進程將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產國和能源消費國將積極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場的全球化進程中。
5. 市場化
由於市場化是實現國際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世界各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世界各國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為將越來越少,而政府為能源市場服務的作用則相應增大,特別是在完善各國、各地區的能源法律法規並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場環境方面,政府將更好地發揮作用。當前,俄羅斯、哈薩克、利比亞等能源資源豐富的國家,正在不斷完善其國家能源投資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這些國家能源生產的市場化程度和規范化程度將得到提高,有利於境外投資者進行投資。
三、啟示與建議
1. 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潔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中國能源資源儲量結構的特點及中國經濟結構的特色,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不大可能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差異將繼續存在,這就要求中國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勘探生產、能源利用、環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應有別於其他國家。鑒於我國人口多、能源資源特別是優質能源資源有限,以及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等情況,應特別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尋求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積極倡導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體系
為保障能源安全,我國一方面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完善能源法律法規,建立能源市場信息統計體系,建立我國能源安全的預警機制、能源儲備機制和能源危機應急機制,積極倡導能源供應在來源、品種、貿易、運輸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場化程度;另一方面應加強與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對話,擴大能源供應網路,實現能源生產、運輸、采購、貿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8. 中國能源消費結構
中國能源消費的構成 當前化石能源在一次商品能源消費結構中佔89.8%,中國佔97.1%、美國佔89.8%。中國能源工業已經形成了以煤炭為主、多能互補的能源生產體系。以1999年化石燃料和電力能源的消耗結構為例:煤炭76.2%,石油16.6%,天然氣2.1%,電力(水電、核電、新能源發電)5.1%。 我國煤炭佔世界煤炭消費量的27%,是全世界少有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大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展望未來,按常規發展方案,化石能源比重將逐漸下降,到2050年世界及中國化石能源比重相應降至62.4%及76.6%。由此可見化石能源是當今中國的主要能源,到2050年仍將占重要地位。
9. 讀中國能源消費構成圖和世界能源消費構成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根據材料比較中國能源消費構成與
(1)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以石油、天然氣為主;我國能源消費構成以煤炭為主。 (2)有利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於減少廢氣排放,提高空氣質量。 (3)形成原因:我國煤炭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開采價格低,且技術難度不高。不利影響:煤炭發熱量低;利用不便;燃燒過程產生的廢渣、廢氣多,污染嚴重。 10.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
中國能源消費的構成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