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廬山
❶ 廬山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
❷ 廬山地理位置和相關資料二十字
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東偎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路,北枕雄長江。剛好二十字)
地理位置
廬山 ,又名匡山、匡廬,是中華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地處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
廬山位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美句。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廬山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榮譽稱號。
含鄱口、三疊泉、蘆林湖、五老峰、黃龍潭、好漢坡、三寶樹等均為廬山著名的風景點 。
地質起源
廬山位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雄踞於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的蓮花鎮附近。可謂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里長江,正瀕而側影著千頃闊湖,山清水秀景色泛勝。由長江、廬山、鄱陽湖相夾地帶,才會形成襟江帶湖、江環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雲:「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也正因是如此,廬山才不愧為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
廬山是一座崛起於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經過漫長復雜的地質運動:早在震旦紀就在淺海底開始沉積,經過「呂梁運動」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銼磨,後下沉淹沒汪洋海水繼得洗禮,直至白堊紀時發生「燕山運動」,掀起「褶皺」波濤重新露出水面,斷塊續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經長期積雪覆蓋,到四世紀末地球變暖,再經更強烈的冰川剝蝕,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崢嶸瀟灑,雄俊詭異,刻切劇烈,雄踞在長江與鄱陽湖之間的廬山。
地貌特徵
廬山的地貌景觀較為特殊,是一種多成因復合地貌景觀,依次由斷塊山構造地貌景觀、冰蝕地貌景觀、流水地貌景觀疊加而成。
晚白堊紀在古鄱陽湖形成的同時,形成了廬山斷塊山的雛形,至古近紀、新近紀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才形成了雄偉峻峭的廬山斷塊山。
300萬年之後的第四紀大冰期來臨之時,廬山曾產生過4次冰期,此種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蝕作用特別強烈,在高大的斷塊山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蝕地貌景觀,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
1萬年以來的冰後期,由於廬山雨量充沛,水系發育,在流水強烈侵蝕作用下,對斷塊山構造地貌及冰蝕地貌進行著強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流水地貌景觀,斷層崖,冰川刃脊變成了險峻的奇峰巉岩,U谷形成新的峰谷與峽谷,懸崖峭壁林立,異常雄偉壯觀,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礎。
氣候狀況
廬山氣候溫適,夏天涼爽,冬天也不太冷,這是廬山又一優越條件。節令特色:春遲、夏短、秋早、冬長。廬山氣溫,根據歷年記載: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為11.4℃,可見廬山氣溫適度。以至於四季,按季節平均計算差異也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為22.6℃,秋季則為17.4℃,冬季常在1℃左右。廬山頂端因處高空地帶,加上江環湖繞,濕潤氣流在前進中受到山地阻擋,易於興雲作雨。所以,廬山雨量豐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達168天。廬山雲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192天。更奇異的是廬山雲霧常年此出彼沒和變化莫測,給廬山增添了妙景。廬山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在雨量豐沛條件下,有多達90多座峰嶺的廬山,因地殼運動和冰川剝蝕的巧琢,有的峰嶺夾峙峽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淵澗,構成眾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斷,形成數量眾多景觀壯美的瀑布,此為廬山一奇。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各處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漢陽峰海拔達1474米,且山上樹林密布,山下江湖環繞,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氣濕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氣溫差異較大。每年盛夏,鄱陽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氣溫可達39℃以上,而山上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2.6℃左右,早晚溫度常在15~20℃之間。從揮汗如雨的山下來到涼爽宜人的山上,真是兩重世界兩重天,正如白居易所贊:「初到恍然別造一世界者」。
水文特徵
廬山地區水資源豐富,有著豐富的降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廬山頂上已打出自流井,仰天坪開發區的供水也能滿足。廬山地區的溝谷水系自成系統,各以廬山為源,流歸江湖。山頂山行行寬谷通過河流襲奪作用而溝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轉入山側深邃的峽谷。在廬山景區多借襲奪彎築壩蓄水成湖,並建給排水系統調節用水,或藉以發電補充供電,同時增加了水體風光旅遊。
自然資源
地質資源
廬山被譽為世界地質公園,其中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餘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跡,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岩體、搬運岩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徵的歷史記錄。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及北美地區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徵有許多相似之處廬山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層剖面。
地層遺跡
主要出露有兩處:一是棲賢寺至阮家棚剖面,位於河谷內。沿途可見星子群各種片岩、變粒岩、石英岩、大理岩。二是歸宗至金輪峰剖面,沿途可見星子群的各種變粒岩、片岩及斜長角閃岩(基性火山熔岩)。其遺跡不但完整,而且保存自然。
廬山還有第四紀更新世冰磧泥礫地層遺跡。第四紀更新世冰磧泥礫地層剖面遺跡在廬山出露最全。早更新世早期的大排嶺冰磧泥礫剖面遺跡就在大排嶺南。早更新世晚期的鄱陽期冰磧泥礫剖面在金定山上,另一處在鄱陽湖邊的白龍寺旁。中更新世大姑期冰磧泥礫剖面遺跡有多處,其中以下青山最為典型。另外還有冰磧與冰水混雜堆積剖面遺跡兩處。這些遺跡保存自然完整。
岩石遺跡
廬山三大類岩石(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遺跡均有分布,且保存完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岩漿岩和變質岩。
廬山東南部觀音橋、秀峰、歸宗等地見有花崗岩體侵入於古元古代星子群中,其同位素年齡為8.47億年,屬晚元古代。東牯山、玉京山、海會、石牛山等地的花崗岩體侵入於古元古代星子群中,同位素年齡為1.37億~1.04億年,屬中生代。廬山南部謝家山、隘口、塘家灣等地的古、中元古代變質岩中,見有基性岩牆群的出現,同位素年齡為1.36億年,屬中生代。基性岩牆群是地殼伸展背景下,來自下地殼或上地幔的基性岩漿侵入體。廬山基性岩牆群的出現,是地殼處於拉張伸展應力狀態下的標志。
古元古代角閃岩相變質岩遺跡分布較廣,老虎潭瀑布、紅山窪瀑布兩處的綠簾變粒岩最完整而新鮮。下雙劍峰、玉簾泉瀑布、卧龍崗瀑布、醉石幾處的變粒岩遺跡保存最完整且有美學觀賞價值。另外還有矽線石片岩、蘭晶石片岩等。
有一定美學觀賞價值的沉積岩遺跡主要有震旦紀早期的礫岩中的大量紫紅色玉燧礫石和奧陶紀晚期紫紅色網紋狀石灰岩等。
水文地質遺跡
廬山山南黃龍山下的星子溫泉、鳥兒崖的報春泉、海會的金竹泉,流量大於1 200t/d,均為斷層帶內的上升泉。廬山的瀑布稱為「天下三奇之一」,以水量大、高差大、瀑布多聞名於世。
以下是廬山水系及其演變情況:
水系的形態:在地質構造影響下,河流流向與構造走向一致,兩者相互平行,作北東—南西向,少數河流流向與構造垂直,作南東—北西向。
河流襲奪:河流襲奪的原因主要是廬山上升之前,山體內的河流已發育為成熟的老河谷階段,即河流循軟弱岩層發育和沿岩層走向流動。
瀑布:由於溯源侵蝕作用,即流水向溝谷源頭侵蝕,隨著侵蝕作用不斷加強,侵蝕面不斷後退,轉折點坡度變大,水流到次便會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疊泉瀑布、大口瀑布。
地質地貌遺跡
一是構造地貌遺跡,包括斷層崖、由垂直剪切節理發育和構造剝蝕作用形成的許多懸崖、奇峰巉岩等地貌遺跡;二是冰川地貌遺跡,這在廬山世界地質公園內是最重要的地質遺跡之一,包括角峰、冰川U形谷、懸谷、刃脊、冰坡及冰溜面、冰筧、冰坎、冰溢口、冰階、冰川條痕石、冰桌、表皮構造、沖斷構造、冰川壓入構造、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漂礫等地質遺跡;三是峽谷地貌遺跡,重要的有石門澗、棲賢大峽谷、錦綉谷、青牛谷、康王谷、剪刀峽、龍門溝、卧龍崗等;四是洞穴遺跡,包括砂岩潛蝕洞穴遺跡、岩塊崩塌堆疊洞穴遺跡、石灰岩溶洞遺跡三類。
廬山的地質旅遊資源即豐富又奇特,具有極高的美學、旅遊與科學考察品位。在長逾1400米的「江南造山帶」范圍內,惟獨在廬山出露了一小塊古元古代中深變質岩系,成為揚子板塊東部元古宙地質的窗口。廬山的南半部,幾乎全由新元古代火山岩組成,北半部又幾乎全由震旦紀砂岩組成,山之四周古生代海相地層發育齊全。中生代,廬山地區的斷裂、岩漿活動特別強烈,形成了罕見的變質核雜岩構造,造就了廬山的雛形。至新生代新近紀後期,廬山才以斷塊山的形式快速上升為一座巍峨雄峻的高山。在第四紀大冰期來臨之時,廬山在斷塊山的基礎上,經過冰川的刻蝕及冰後期流水的沖蝕,使其地貌形態絢麗多姿、險峭絕倫,著名於世。因此,廬山地質旅遊資源具有久遠性、系統性、完整性、品位高、內容豐富的特點。
生物資源
廬山山地自然環境的復雜性,提供了保存植物的古老類型和引種新的植物種類的有利的環境。因此,廬山有著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和瀕臨滅絕的物種。廬山有野生植物2155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牯嶺)命名的主要植物有40種。
廬山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至今尚知獸類有33種,鳥類171種。廬山之麓的鄱陽湖還有世界著名的候鳥保護區。珍稀動物金錢豹分布於山麓山頂。廬山昆蟲有2000餘種,其中多稀珍品種和新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牯嶺)命名的昆蟲有33種。鄱陽湖魚類有139種。
❸ 廬山在哪個省份,廬山在什麼地方,黃山和華山屬哪個省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
地理位置: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整個山體南北長29千米,東西寬約16千米,山體面積302平方千米。海拔25—1473.8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
黃山: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
華山:華山在陝西省華陰市境內。
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美句。
(3)地理中國廬山擴展閱讀:
黃山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華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這一成果首先被孫中山所引用,創立「中華民國」。據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歷代專家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並居住於「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華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台為最佳地點。「中國黃河50景」之一。
❹ 有關廬山的資料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聳立在播陽湖與長江之濱.以雄,奇,險,秀聞名.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3月又被批准為中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中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
廬山長約29公里,寬約16公里,景區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汗陽峰海拔1474米,處於亞熱帶季風區,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廬山市我們存留第四紀冰川遺跡最典型,最集中的山體,系"地壘式斷塊山",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奇特多成因復合地貌景觀,以峰崖峽谷,飛瀑清泉,雲霧奇觀,廟宇碑刻等為特色,風景如畫,一年四季皆可游.
廬山古稱"匡廬"相傳周朝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結廬居住,由此得名.廬山得秀麗吸引了歷代名人,李白,蘇東坡,白居易,陶淵明,范仲淹,王安石,陸游,岳飛,文天祥....等在此都留有名篇佳句.蔣介石以此地為"夏都",毛澤東三上廬山主持國中央三次令人矚目的會議,還揮有"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籠蔥四百旋"等氣勢豪邁的詩句.
廬山在古代就是中國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白鹿洞書院創建於公元940年,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公元384年唐代高僧慧遠,在廬山東林寺倡導"彌陀凈土法門"為凈土宗始地,信徒廣泛,佛經傳至日本,印度等地,在國外影響很大.
近代廬山始聞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有美,英,法,俄,德,日等18國建築風格的別墅600餘棟,現保存完好,故有"世界之村"之說,"萬國之山"之稱.
廬山悠久的歷史產生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作為世界遺產:
中文名稱:廬山國家公園
英文名稱:Lushan National Park
編號:200-015
廬山於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是座地壘式斷塊山。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由此而得名。廬山區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山體總面積3O2平方公里。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澗,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自然與文化積淀非常深厚。白鹿洞書院歷史悠久, 以其深遠的學術文化底蘊而影響著一代代的學子。
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本區地質構造復雜,形跡明顯。廬山是第四紀強烈上升的斷塊山,周圍斷層頗多,特別是東南部和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規模較大,北部以扭曲構造為主要特徵,形成了一系列秀麗的嶺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由一系列的斷層崖,形成雄偉高峻的五老峰、秀峰、石門澗等。山地中分布著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著階地和谷階。山上和山麓地帶都存在著古地面。在廬山與長江的交接地帶、鄱陽湖的形成與擴張、塑造出一系列獨特的湖濱地貌,與之相連,長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變,湖洲交錯的鄱陽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種地貌的匯集,表現出極高的地理地質科學價值與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嶽景觀。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其景點主要包括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蘆林湖、大天池、花徑、如琴湖、錦綉谷、仙人洞、小天池等。
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雲霧彌漫。廬山處於亞熱帶季風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宜人,年降水量可達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則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溫差大,雲霧多,千姿百態,變幻無窮。廬山的年平均霧日多達191天,彌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良好適宜的自然條件,使廬山植被豐富,呈垂直地帶性分布。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頂分別生長著常綠闊葉林,常綠及落葉闊葉混交林。據不完全統計,廬山植物有210科、735屬、1720種,分為溫帶、熱帶、亞熱帶、東亞、北美和我國7個類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
在人文方面,廬山也具有較高的價值。晉代高僧慧遠(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東林寺,開創了佛教中的「凈土宗」,使廬山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公元5世紀,南朝道士陸修靜在廬山開創道教南天師派。唐代馬祖道在山上開創佛叫臨濟宗和溈仰宗,影響極大。到宋代,廬山有寺廟多達361座。明清以後,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廬山建堂傳教。經過1600年的發展,廬山已形成一山兼聚五教的罕見現象。
創建於公元940年的廬山白鹿洞書院,曾被譽為「海內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是我國宋代最高學府之一,與當時的睢陽、石鼓、嶽麓書院齊名,合稱「天下四大書院」。宋代著名的理學大師、教育大師朱熹,曾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的准則,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響。白鹿洞書院經歷了從唐末的興建到南宋的興盛以及明清時期的衰敗和復甦,往日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再,不過其深邃的思想內涵仍然在影響著後輩,而其濃厚的文化底蘊也使廬山成為一座舉世聞名的文化名山、教育名山。
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傑作,包括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教堂、融合東西方藝術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築,以及日本式建築和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堪稱廬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部分
❺ 廬山位於哪裡准確的地理位置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聳立在播陽湖與長江之濱.以雄,奇,險,秀聞名.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3月又被批准為中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中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
廬山長約29公里,寬約16公里,景區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汗陽峰海拔1474米,處於亞熱帶季風區,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廬山市我們存留第四紀冰川遺跡最典型,最集中的山體,系"地壘式斷塊山",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奇特多成因復合地貌景觀,以峰崖峽谷,飛瀑清泉,雲霧奇觀,廟宇碑刻等為特色,風景如畫,一年四季皆可游.
廬山古稱"匡廬"相傳周朝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結廬居住,由此得名.廬山得秀麗吸引了歷代名人,李白,蘇東坡,白居易,陶淵明,范仲淹,王安石,陸游,岳飛,文天祥....等在此都留有名篇佳句.蔣介石以此地為"夏都",毛澤東三上廬山主持國中央三次令人矚目的會議,還揮有"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籠蔥四百旋"等氣勢豪邁的詩句.
廬山在古代就是中國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白鹿洞書院創建於公元940年,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公元384年唐代高僧慧遠,在廬山東林寺倡導"彌陀凈土法門"為凈土宗始地,信徒廣泛,佛經傳至日本,印度等地,在國外影響很大.
近代廬山始聞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有美,英,法,俄,德,日等18國建築風格的別墅600餘棟,現保存完好,故有"世界之村"之說,"萬國之山"之稱.
廬山悠久的歷史產生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 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 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後的《山海經 》,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並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傑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後,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餘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餘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並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餘國的基督教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建於公元940年,南宋時經朱熹重建擴充,成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代表中國近世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的周敦頤 ,在廬山蓮花峰下,也曾建立開創宋明理學成績顯著的濂溪書院。
廬山溫泉,晉代已是中國著名的醫療溫泉,廬山谷濂泉,唐代便被「茶聖」陸羽評為「天下第一泉」。建於公元1014年的廬山觀音橋,單孔石拱,屹立千年,完好無損。公元十六世紀後,葯物學家李時珍、地理學家徐霞客、開創中國植物志先河的吳其等也先後登上廬山,進行科學考察。本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廬山首先發現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創立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中國植物學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嘯,曾詳細考察「廬山之植物社會」,首在廬山建立了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中國第一座起正規的植物園——廬山植物園。
廬山是「以豐富的文化背景和美麗的自然環境並存的世界名勝」。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廬山出現了英、俄、美、法等18個國家風格的別墅近千幢,「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本世紀三十年代,廬山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夏都」。1937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再次上廬山與將介石會談;稍後,發表了抗日的重要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毛澤東三次登上廬山,主持召開了世人矚目的三次中共中央會議。
廬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的歷史文化,二者交相輝煌映,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廬山作為天下名山的獨特的魅力。
1996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廬山的世界性價值給予了充分的評價:「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與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❻ 廬山地理位置景色。
廬山又稱「匡廬」,位於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廬山區內,在九江縣以南,星子縣以西。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主要風景名勝有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蘆林湖、東林寺等。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森林覆蓋率達76.6%。雖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因雨水充沛,年平均霧日多達191天,雲霧彌漫的廬山成一盛景。
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嚮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游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雖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21.9℃。江湖水氣郁結,雲海彌漫,年平均霧日191天,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這里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其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其中以蘇軾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為著名。
晉代高僧慧遠在山中建立東林寺,開創了佛教中的「凈土宗」,使廬山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
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傑作,包括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教堂、融合東西方藝術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築,以及日本式建築和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堪稱廬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部分。
在上一代人心中,廬山因為《廬山戀》而多了幾分動人情愫,世外桃源般動人的山水。「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廬山一如清新淡雅的少女,長久地牽動著遊人情懷。
❼ 廬山在哪裡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廬山區內,緊鄰南昌、九江等城市,水、陸、空交通內均十分發達。
廬山容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嚮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游覽勝地。
❽ 廬山是怎麼回事
廬山的形成只能是地質年代地殼構造運動的結果。在遙遠的地質年代,這里原是一片汪洋,後經造山運動,才使廬山脫離了海洋環境。現今廬山上所裸露的岩山,如「大月山粗砂岩」,就是元古代震旦紀的古老岩石。那個時代的廬山並不高,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它經歷了數次海侵和海退。廬山大幅度上升是在距今約六七千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當時,地球上又發生了強烈的燕山構造運動,位於淮陽弧形山系頂部的廬山,受向南擠壓的強力和江南古陸的夾持而上升成山。山呈腎形,為東北一西南走向,形成了一座長25千米、寬10千米、周長約70千米,海拔1474米以上的山地。這就是千古名山廬山的形成過程。
廬山「奇秀甲天下」之說並非過譽。因為這里無論石、水、樹無一不是絕佳的風景,五老絕峰,高可參天,經常雲霧繚繞。說到廬山多霧,這與它處於江湖環抱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由於雨量多、濕度大,水汽不易蒸發,因此山上經常被雲霧所籠罩,一年之中,差不多有190天是霧天。大霧茫茫,雲煙飛渡,給廬山平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凡到廬山者,必游香爐峰,因為香爐瀑布,銀河倒掛,確實迷人。李白看見香爐瀑布後,萬分贊嘆,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香爐瀑布飛瀉轟鳴之美,至今令到此觀光的游者傾倒。
廬山有沒有出現過冰川的問題一直在我國地質界存在爭議。
1931年,地質學家李四光帶領北京大學學生去廬山考察時,發現那裡的一些第四紀沉積物若不用冰川作用的結果來解釋,則很難理解。以後的幾次考察,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再研究這些現象,確信是冰川作用的結果。於是,李四光在一次地質學年會上發表了題為《揚子江流域之第四紀冰期》的學術演講,提出了廬山第四紀冰川說。其主要證據是平底谷、王家坡U形谷、懸谷、冰斗和冰窖、雪坡和粒雪盆地。在堆積方面,李四光指出:廬山上下都堆積了大量的泥礫,這些堆積顯示了冰川作用的特徵。
當時,國際地質學界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第三紀以來,中國氣候過於乾燥,缺乏足夠的降水量,形成不了冰川。英籍學者巴爾博根據對山西太谷第四紀地層的研究,認為華北地區的第四紀只有暖寒、干濕的氣候變化,沒有發生過冰期。他認為:一些類似冰川的地形,既可能是流水侵蝕所成,也可能是山體原狀,而王家坡U形谷的走向可能和基岩的構造有關。法籍學者德日進也排除了廬山冰川存在的可能性。
以後的幾年裡,李四光也在尋找更多的冰川證據,以說服持懷疑論者。1936年,他在黃山又發現了冰川遺跡,更加證明廬山曾有冰川。他的論著《冰期之廬山》,總結了廬山的冰川遺跡,進一步肯定了廬山的冰川地形和冰磧泥礫,描述了在玉屏峰以南所發現的紋泥和白石嘴附近的羊背石。該書專門寫了《冰磧物釋疑》一章,對反對論者所提出的觀點進行了分析與反駁。對於泥礫的成因問題,他否定了風化殘積、山麓坡積、山崩、泥流等成因的可能性,再次肯定泥礫的冰川成因。不久,他又著《中國地質學》一書,著重討論了泥流和雪線問題。對於泥流,他認為既然承認如此巨大規模的泥礫是融凍泥流所形成的,那就完全有必要承認在高山上發生過冰川作用,因為如果山下平原區發生了反復的冰凍與融化,以致產生了泥流的低溫條件,按升高100米降低溫度10℃計算,廬山上面的溫度就要比周圍平原低10℃~15℃,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產生冰川。據此,反對廬山冰川的泥流作用,反過來卻成了廬山冰川說的有力證據。對雪線問題,他認為在更新世時期,雪線在東亞有所降低,因此,雖然廬山海拔較低,也能發生冰川。
20世紀60年代初,黃培華再次對廬山存在第四紀冰川提出質疑。其依據是:所謂「冰磧物」不一定是冰川的堆積,其他地質作用如山洪、泥流都可以形成;地形方面,廬山沒有粒雪盆地,王家谷等地都不是粒雪盆地,而且山北「冰川」遺跡遍布,何以在山南絕跡?廬山地區尚未發現喜寒動植物群,只有熱帶亞熱帶動植物。支持冰川說的曹照恆、吳錫浩,從廬山的堆積物、地貌、氣候及古生物方面反駁了黃培華的觀點。
20世紀80年代初,持非冰川論觀點的施雅風、黃培華等又進一步從冰川侵蝕形態、冰川堆積和氣候條件等方面,對廬山第四紀冰川說加以否定。持冰川論觀點的景才瑞、周慕林等人,則從地貌、堆積,特別是冰川時空上的共性與個性等方面進一步論證了廬山冰川的可能性。
在具最新論據的爭論中,持非冰川論觀點的謝又予、崔之久作了廬山第四紀沉積物化學全量分析,「泥礫」中礫石形狀、組織的統計、分析,以及電鏡掃描所採石英砂表面形態與沉積物微結構特徵等,認為廬山的「冰川地貌」是受岩性、構造控制的產物,而不是真正的冰川地貌;所謂「冰川泥礫」也不是冰磧物,而是典型的水石流、泥石流和坡積的產物。
以上的爭論並沒有完結,面對廬山的地貌和沉積物這一共同事實,爭論一方說是冰川作用的證據,而另一方卻判定為非冰川作用的證據。廬山的真面目,至今仍是個謎。在廬山上是否存在過冰川,這對我國第四紀地層劃分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有待於更深入的探討。
❾ 廬山地理概貌是什麼
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嚮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游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廬山,是中國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於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的蓮花鎮附近。可謂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里長江,山清水秀景色十分宜人。
❿ 廬山簡介的內容是什麼
廬山簡介:
廬山,又抄名叫做匡山或者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經緯度是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
東邊依偎婺源、鄱陽湖,南邊靠近滕王閣,西邊鄰近京九鐵路大通脈,北面好像枕在滔滔長江上。廬山全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是漢陽峰,總海拔1474米。
(10)地理中國廬山擴展閱讀:
廬山的旅遊景點中最具有名的就要是三疊泉瀑布了李白曾經在《望廬山瀑布》中寫到「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描寫三疊泉瀑布的壯麗景象。
因為三疊泉瀑布的水從大月山流出,緩慢淌過五老峰背,由北崖口懸注於大盤石之上,飛瀉到第二級大磐石,再稍做停息,便又一次噴灑到第三級大磐石上,形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
雖然三疊泉現在名聲最為顯赫,但實際上卻是廬山眾多瀑布中被發現得比較晚的,直至宋紹熙二年才被一個砍樵人發現。
據說當時朱熹正在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聽說三疊泉奇景,夢寐不忘,可年老多病,無法前往觀賞,便請人畫三疊泉瀑布圖給自己欣賞,曾感嘆道:「自聞此新泉出,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濺雷噴雪,發夢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