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凍土

中國地理凍土

發布時間: 2021-03-11 14:44:03

『壹』 凍土地貌及堆積物

盡管凍土地貌都形成於寒冷的氣候區,但不同種類的凍土地貌形成動力和過程不同,其形態也有差異,根據這些特徵,可將凍土地貌分為以下幾種。

1. 石海、石河和岩屑坡

這些地貌主要分布在氣候寒冷,植物生長線之上、雪線之下的基岩裸露地區,有人認為石海分布的下限比雪線低 200 ~400m。這些地區由於長期處在 0℃以下的負溫條件,物理風化作用非常強烈,尤其是冰劈作用使基岩表面破裂,形成大面積的分布在基岩面上的碎石塊群,這就稱為石海(rock block field,blockmeer)。石海分布的地形比較平坦,在高原面、平的山頂面等比較常見,如在我國的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等有廣泛的分布。

在比較緩的山坡上,經物理風化作用形成的碎石緩慢下移,堆積形成岩屑坡(debrisslope)。如果山坡比較陡,風化形成的岩石碎屑,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低窪溝谷移動聚集形成帶狀的岩屑堆積地貌,即石河(stone river)(圖 6-24)。

這三種地貌都是由基岩碎屑構成的,岩石碎屑無分選性,無磨圓,其成分為下伏的基岩。

圖 6-24 常見的凍土地貌組合圖(據 C. Г. 博奇,1957)

2. 凍融泥流階地

凍融泥流階地(solifluction terrace or mud-flow terrace)主要發育在多年凍土區的山坡上,在凍融泥流向下蠕動的過程中,當遇到了障礙或山坡變緩時,堆積形成的台階狀地形(圖 6-24)。有的凍融泥流階地的前緣凸出呈舌狀,稱泥流舌(solifluction lobe)。形成凍融泥流階地的山坡表層常有粘土、砂土或含礫砂土等細粒物質覆蓋,山坡的坡度比較緩,尤以 2°~30°的山坡最優。形成凍融泥流階地的作用稱為凍融泥流作用,它有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在凍土的融化季節(春、夏季),土層水分飽和,高孔隙水壓使土層的剪切強度降低,在重力的作用下土層向下移動(蠕動)形成凍融泥流階地; 另一種方式是在凍結溫度頻繁波動的季節(秋、春季),由於土層中的水頻繁凍融,土層體積也頻繁脹縮,導致土層向下蠕動。凍融泥流階地的階地面不平整,高低起伏,通常向坡下傾斜,階地之間不存在切割關系,但有時高的凍融泥流階地覆蓋低的凍融泥流階地。凍融泥流階地堆積物無分選和磨圓,岩石碎屑、砂土、粘土混雜堆積在一起。

凍融泥流階地在山坡上常成群分布,有連續的,也有不連續的,這與山坡的坡度、土層中的水分、土層岩性有關。坡度均勻,水分均勻,常形成大片較連續的凍融泥流階地。

3. 熱融地形

熱融地形(thermokarst landform),也稱熱融喀斯特(thermokarst),是指因地下冰融化而產生的地貌,主要有沉陷漏斗、沉陷盆地、淺窪地、熱融滑塌等,積水後形成熱融塘湖。它的形成是由於凍土層中局部溫度升高,凍土融化或冰塊融化,使地表下凹或沉陷,形成窪地。造成凍土層中局部溫度升高的有多種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如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局部植被死亡,動物對地表植被的破壞,人類破壞草皮、開荒、開采沙金、采砂修路等,這些都可能使凍土層表面的溫度保護層遭受破壞,而使凍土層局部溫度升高。

圖 6-25 巴顏喀拉山北坡的凍脹丘剖面圖(據程捷,2006)

4. 凍脹丘與冰核丘

在多年凍土區,凍土中的物質成分和水分的分布並不均勻,在含水多的細粒砂土中更容易形成分凝冰,隨著分凝冰的長大和體積膨脹,使地表鼓起形成凍脹丘(frost-heaved mound)(圖 6-25)。如果中心完全被冰體占據就稱為冰核丘(pingo)(圖 6-26)。

圖 6-26 冰核丘形成示意圖(據 J. R. MacKay,1985)

凍脹丘和冰核丘的規模差別很大,長度從數米到幾十米,高度從不到一米到一、二百米。小型的凍脹丘即使冰體融化後,其形態也比較完整,表面生長一些草形成草丘。大型 凍 脹 丘 的 表 面 為 冰 層 和 土 層(圖6-25),中心空,當冰層融化後就塌陷成窪地。凍脹丘和冰核丘一般發育在地下水比較充沛的地區,因此它們常分布在山腳、河谷階地、河漫灘或地下水的溢出帶。另外,在高緯度地區,在消亡的湖泊後期(沼澤階段)常形成規模很大的冰核丘。

5. 凍融構造

在高寒地區,強烈的凍脹作用可使凍土層開裂,水向裂隙中滲入結冰,並不斷生長擠壓周圍的土層使其變形形成特殊的凍融構造(freeze-thaw structure)。凍融構造常見的有兩類,冰楔和凍融皺褶。

冰楔與古冰楔 當凍土層開裂形成裂隙,水就向其注入並結冰,形成冰脈。一旦冰脈形成後,就會通過每年的凍結和融化使冰脈不斷增長(圖 6-27),冰體就逐年加深變寬,擠壓周圍的地層,並從活動層楔入永凍層。即使在夏季,活動層中的冰脈融化掉,但永凍層中的冰脈不會被融化掉而保存下來,形成冰楔(ice wedge)。這種冰楔在平面上連接成多邊形(圖6-27),而在剖面上為上寬下窄的楔形,故稱冰楔。在冰楔的形成過程中,由於其對周圍的地層具有擠壓作用,致使地層發生變形(圖 6-27),形成褶皺。冰楔的規模不一,與形成的環境有關,年均氣溫低,地下水充分,冰楔的規模就大,有的深達幾十米,上部寬一米多。目前的冰楔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加拿大、美國的阿拉斯加等地,中國目前沒有活動的冰楔發育,但在東北、青藏高原西部有不活動的冰楔保存,應是在全新世或更早的氣候寒冷時期形成並殘留下來的。冰楔的氣候意義將在第十一章中論述。冰楔可分為三種類型(圖 6-28)。第一種稱為後生冰楔(epigenetic ice wedge),在冰楔的生長過程中,活動層的上面沒有沉積物的加積,活動層的高度位置不變,冰楔是以側向生長占優勢,所以冰楔為寬淺形的; 第二種稱為共生冰楔(synge-netic ice wedge),與第一種不同的是在冰楔的生長過程中,在活動層的上面有不斷的加積作用,所以冰楔的生長與沉積作用是同時進行的,這種冰楔是側向和垂向(向上)一起生長,所以它既高又寬,有的高達 20 ~30m,甚至達 50m 之多,冰體的年齡由上向下變老; 第三種稱為反共生冰楔(anti-syngenetic ice wedge),這種冰楔生長在斜坡上,由於斜坡上的土層被侵蝕掉,斜坡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寒凍裂隙和冰脈生長與坡面的降低速度保持同步,冰楔便會隨著坡面的降低沿垂直於坡面的方向繼續往下生長和延伸,這種冰楔的生長條件剛好與共生冰楔的生長條件相反,是以冰楔頂部的損失為代價換來底部的生長,冰體的年齡由上向下變新。在第四紀冰期,在中、高緯度地區也有冰楔發育,冰楔融化後,砂和粘土就充填其內,這稱為古冰楔(icewedge cast),也稱冰楔假形(ice-wedge pseudomorph)。在地 層 中若發現古冰楔,說明當時該地區的年均氣溫很低。由於古冰楔形成的特殊性,它具有一些野外鑒別標志,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①在剖面上為楔形,在平面上為多邊形; ②古冰楔切割地層的層理; ③充填物主要為砂、砂質粘土和粘土; ④充填物具有平行古冰楔壁的層理,或小礫石的 ab 面平行古冰楔壁; ⑤充填物一般與古冰楔周圍的物質不同; ⑥古冰楔的壁較平直,一般不彎彎曲曲; ⑦古冰楔兩側的地層發生皺褶變形; ⑧在一個剖面上常可見多個古冰楔。

圖 6-27 冰楔的形成過程及冰楔形態a—冰楔形成過程(據 A. H. Lachenbruch,1960); b—冰楔平面形態(據 A. Clows 等,1982)

圖 6-28 冰楔的三種類型(據 Ehlers,1996)A—後生冰楔; B—共生冰楔;C—反共生冰楔1,2,3 為冰楔發育從早到晚階段;a,b,c 分別為在 1,2,3 階段形成的冰體

凍融皺褶 凍融皺褶(freeze-thaw fold),也稱凍囊、內卷構造、凍融擾動構造或冰卷泥,這類構造的形成機理與冰楔不同(圖 6-29)。當溫度降低時活動層開始凍結,其凍結過程是從上向下發展,而下面的永凍層始終保持凍結狀態。當活動層上部被凍結時,就會產生向下的壓力,而同時又受到永凍層向上頂托力的作用,那麼位於兩凍結層之間含水未凍結的泥、砂層,在壓力的作用下發生脫水變形,形成凍融皺褶。由於凍融皺褶的形成有流動變形過程,因此凍融皺褶的形態相當復雜(圖6-29),沒有什麼規律性,如有碟形、扇形、扭曲、揉褶等,並伴有擠入袋狀、包裹體等。凍融皺褶多數發育在粘土層、砂質粘土層中,但也可見礫石層中發育有凍融皺褶,後者的形成可能要求更低的氣溫。有時凍融皺褶與古冰楔共生,這時它的古氣候指示意義就比較重要。凍融褶皺的擾動深度一般距地表不超過2 ~3m,與凍土活動層的深度相當。

圖 6-29 凍融皺褶的形成過程示意圖

6. 構造土

構造土(structure soil,patterned ground),也稱冰凍結構土(frost structure soil)。在河灘、湖灘、坡腳等地下水豐富的地方,一些礫石層的上部,由於凍融的分選作用,使凍土層中的礫石被推到地表並排列成幾何形狀的次生構造,稱為構造土。

在凍土層中形成各種形狀的構造土是由於凍融分選作用的結果。凍融分選作用可分為垂直分選和水平分選。垂直分選過程是: 當氣溫降低時,活動層開始從地面向下凍結,在富含水的砂礫層中,因砂礫層中的孔隙水凍結而膨脹,被凍結的礫石與地面一起向上抬升,那麼在礫石的底部出現空隙,空隙被泥砂或水充填,充填的水結冰還繼續推動礫石向上移動(圖 6-30);當來年活動層融化時,因砂土和礫石的導熱率不同,砂土中的冰先融化,而礫石下面的冰晚融化,其結果是當礫石上面的砂土中冰融化時,泥砂物質向礫石兩側移動,當礫石下面的冰體融化時,泥砂物質將充填進去,使礫石不能回到凍結前的位置,因此每凍結一次都使礫石向地面移動一段距離。經過這樣多次的移動,礫石就被推到地表(圖 6-30)。據觀測,礫石垂直移動的速率為 2 ~10mm/a。

圖 6-30 凍土層中礫石的垂直分選和水平分選過程a—垂直分選; b—水平分選; 1—砂礫石層; 2—永凍層; 3—凍結層; 4—凍結冰

在進行垂直分選的同時,還進行水平分選(圖 6-30),水平分選是在活動層的上部和表面進行。在凍結時,含水多的細砂土較粗的砂礫凍結強,膨脹率大,使其周圍造成低的水汽分壓,促使水汽向這里聚集,形成一個微微向上凸起的凍結膨脹中心,並推動礫石向四周移動;當翌年活動層解凍時,因導熱率的不同,泥砂中的冰先融化易回到原來位置,並充填了融化後的空隙,等到礫石下面的冰融化時,礫石則不能回到原來的位置。經過反復多次的這樣移動,礫石被推到四周堆積,而中心為泥砂或小礫石堆積成石多邊形結構。

圖 6-31 典型石多邊形及分選示意圖(據 R. D. 恩格曼,1954)

圖 6-32 石環、石圈、石條(據 C. F. Stewanl Sharpe; 轉引自杜恆儉等,1981)

在垂直分選和水平分選的作用下,在地表形成石多邊形(stone polygon)的現象(圖6-31),其直徑一般在 1~2m,不過在極其嚴寒的氣候條件下也可形成直徑達 100 多米的石多邊形,如唐古拉山南麓風火山北麓形成於晚更新世的石多邊形直徑達 130m。如果地形平坦,礫石中含水豐富,礫石堆積可形成圓形的石環(stone ring)(圖6-32)。若坡度在2°左右,在泥流的作用下,石環拉長變形成橢圓形的石圈(stone circle)。若坡度增加到 6° ~15°,石圈繼續變形拉長,兩邊合並形成石條(stone stripe)。

凍土地貌都是在氣候寒冷的條件下形成的,如果第四紀時期的凍土地貌保存完整,尤其是在一個地區出現多種凍土地貌時,它們的氣候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凍土地貌對工程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活動層的凍結和融化可造成一些工程事故,目前已建成的青藏鐵路遇到一系列非常復雜的凍土處理和保護問題。凍土地貌的變化對生態環境也有影響,多年凍土層的減薄或融化,會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地表水的枯竭,沼澤的消失,植被的死亡,從而引起土地沙漠化,如黃河源區的土地沙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受到凍土融化或永凍層頂界降低的影響。

思考題

1)冰川剝蝕地貌有哪些特徵? 與河流地貌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2)在野外如何甄別冰磧物和冰水沉積物?

3)水在凍土地貌形成過程中有何作用?

4)研究凍土地貌的理論和實際意義是什麼?

5)凍土地貌發育的條件是什麼?

6)冰磧地貌與冰水沉積地貌的差異有哪些?

『貳』 中國北方凍土層有多厚什麼時候開始融化

凍土層(Tundra),亦作凍土、凍原或苔原,語出薩米語tūndra(tundar的屬格),意思是「無樹的平原」。在自然地理學指的是由於氣溫低、生長季節短,而無法長出樹木的環境;在地質學是指0℃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為短時凍土(數小時、數日以至半月)、季節凍土(半月至數月)以及多年凍土(數年以上)。凍土層處於水的結冰點以下超過千百年甚至數萬年的狀況,稱為永久凍土(Permafrost)。地球上多年凍土、季節凍土和短時凍土區的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50%,其中,多年凍土面積占陸地面積的25%。
前蘇聯和加拿大近一半的領土都是凍土層,阿拉斯加有85%的土地都是凍土層,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峰頂也發現有多年凍土。年平均溫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氣溫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溫度也很低,7月份平均溫度不超過10℃,全年結冰日長達240天以上。好山與漠土年均溫也很低,一般為-4℃至-12℃。凍土區降水很少,歐洲部分為200—300毫米,亞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西藏凍漠土區因地勢高、遠離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於5—9月。降水雖然少,但氣溫低,蒸發量不大,長期冰凍,土壤濕度很大,經常處於水分飽和狀態,夏季土壤—母質融化,砂土可達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為永凍層,高山凍漠土在寬谷、湖盆永凍層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達150厘米。
凍土是一種對溫度極為敏感的土體介質,含有豐富的地下冰,凍土中有一定數量的未凍水存在。不含冰的岩土稱為寒土。因此,凍土具有流變性,其長期強度遠低於瞬時強度特徵。正由於這些特徵,在凍土區修築工程構築物就必須面臨兩大危險:凍脹和融沉,凍脹是因為凝結的冰塊非常堅固,膨脹的冰塊將土頂上來,並形成大土包。中國的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其中有長達550公里的地段需要通過凍土層,其中風火山隧道全部位於永久凍土層內,另外還有長達111公里的 「片石層通風路基」。工程師需要透過多種方法如:石氣冷、碎石護坡、以橋代路、熱棒降溫等方式使凍土層的溫度穩定,以避免因為凍土層的轉變而使鐵路的路基不平,防止意外的發生。中國專家指出,青藏鐵路的凍土區使用了「熱棒」技術,所謂的熱棒是一根根中空密閉的鋼管,直徑約15厘米,高約2米,裡面注入氨水,並將熱棒的一部份埋入地下,由於上下的溫差會讓氨水變成氣體上升,帶走熱量,可用以降低凍土的溫度,到了夏季,熱棒則停止工作。2005年10月12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凍土層行車時速為100公里。

『叄』 凍土地貌在我國的分布區域有哪些

我國凍土可分為季節凍土和多年凍土。
季節凍土佔中國領土面積一半以上,其南界西從雲南章鳳,向東經昆明、貴陽,繞四川盆地北緣,到長沙、安慶、杭州一帶。季節凍結深度在黑龍江省南部、內蒙古東北部、吉林省西北部可超過3 米,往南隨緯度降低而減少。
多年凍土分布在東北大、小興安嶺,西部阿爾泰山、天山、祁連山及青藏高原等地,總面積為全國領土面積的1/5 左右。

『肆』 為什麼凍土分布與海陸位置差異有關

一地理復習提綱第六單元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一、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1.地理位置:①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②亞洲的緯度位置:熱帶、溫帶和寒帶。③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④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⑤是面積最大的大洲。⑥是跨緯度最廠的大洲。2.地理分區: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3.地形:①地形特點: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從中部向四周分流。②亞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鹹水湖:裏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陸地表面最低點:死海;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二、復雜的氣候1.氣候特點:①氣候復雜多樣②季風氣候顯著③大陸性氣候分布第七單元——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日本:1日本的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組成。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等。3、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5、日本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6、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和有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7、「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8、是東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9、服裝: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10、日本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4、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東南亞的位置,河流與城市:1、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2、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3、東南亞惟一的內陸國是寮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4、東南亞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產國;馬來西亞是最大的椰子生產國。印度自然環境特徵: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2、印度的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經濟作物黃麻,棉花。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4、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的結果。5、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孟買是最大的棉紡織中心,首都是新德里。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俄羅斯的位置、資源、工業和交通運輸業: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跨亞歐兩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2第一長河是伏爾加河3、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於緯度高,冬季漫長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4、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豐齊全,儲量豐富。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2、工業:重工業發達,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四大工業區:①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②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③烏拉爾工業區;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3、交通運輸:主要有西伯利亞大鐵路(亞歐大陸橋)。亞歐大陸橋為什麼沿南部山修建?①南部山區有豐富的礦場資源。②俄羅斯北部山區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而且安全系數較低。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參崴)、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河河港)。第八章——東半球的其它國家和地區中東地區成為長期熱點問題的原因:1、重要的地理位置: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2、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的石油,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①運向日本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②運向西歐、美國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③運向西歐、美國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3、匱泛的水資源:中東地處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炎熱乾燥,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4、文化差異: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中東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它宗教。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城。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歐洲西部:1.這里大多都是發達國家。2.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27個成員國。3.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歐洲人酷愛乳產品和牛羊肉。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是「綠色金子」。荷蘭、丹麥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2.非洲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3.單一商品經濟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亞:1國徽上有袋鼠和鴯鶓(特有動物:袋鼠、鴯鶓、樹袋熊、鴨嘴獸)2.「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3.澳大利亞是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美國:1.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印第安人是美國的土著居民。2.在舊金山、紐約和洛杉磯有「唐人街」。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從大到小):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4.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5.在美國,被稱為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於美國境內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個湖泊是美國與加拿大共有的。巴西:1.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首都是巴西利亞。最大城市聖保羅。2.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民族大熔爐的縮影)3.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4.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的作用:調節氣候、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的多樣性等。5.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6.巴西最大的鐵礦是伊拉比塔鐵礦。極地地區:1.南極有企鵝,北極有北極熊。2.南極地區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有「冰雪高原」之稱。①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圍。②在南極看地球是順時針的。③氣候特點:酷寒,乾燥,烈風。④南極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⑤喬治王島的長城站、南極大陸上的中山站⑥1959年12月,12個國家簽訂了《南極條約》。我國1983年正式加入。3.北極考察站:黃河站

『伍』 什麼是凍土

生活在北方的人有這樣的體會,在冬天,當氣溫降到零度以下,如果你到戶外挖土,就會發現原來松軟的土地現在變得十分堅硬,一鍬下去往往只留下一個白點。細心的人會發現在這些堅硬的土裡面含有一些小冰晶,而且如果你不泄氣繼續挖下去,就會發現這層堅硬的土並不十分厚,在它下面還是比較松軟的土。這層含有冰晶的土就是凍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因為土壤裡面或多或少的都含有水分,但溫度降到零度或零度以下,土壤里的水分就會凝結成冰將土壤凍結,這樣就產生了凍土。但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凍土僅僅是一層,而不是全部凍結呢?原來我們腳下的大地有一個很特別的性質,那就是在它表面溫度是隨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是到了一定深度它的溫度就不再降低,而是常年保持一個基本恆定的溫度,科學家將這個層稱為恆溫層,在往下因為越來越接近地心,溫度反而逐漸升高。

這樣我們就知道凍土就是一種低於零攝氏度並且含有冰的特殊土體。所以說,凍土不同於黃土、黑土、紅土,它是一種被凍結的土,可以是被凍結的黑土,也可以是被凍結的黃土,當然被凍結的紅土少一些,因為紅土大多發育在南方,而南方溫度低於零度的時候不多。

我們剛才所說的凍土只是凍土的一種,當天氣變暖的時候這種凍土就會融化,我們稱這種凍土為季節凍土。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有一種能夠持續多年不化的凍土,那就是多年凍土,比如在北極或者青藏高原,因為那裡常年溫度都在零度以下,所以凍土就會保持常年不化,既使在比較溫暖的年份,融化的也僅僅是表面一小層。

凍土的存在主要受溫度的影響。越往緯度高的地方溫度就越低,因為南半球陸地面積少,所以多年凍土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部。同時我們還知道,越往高處溫度就越低,在一些高山上那裡的溫度常年也低於零度,所以中低緯度的高山和高原上也存在多年凍土,如美洲的安第斯山脈,非洲的乞立馬扎羅山以及我國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上的凍土

人類活動大多集中在溫暖地區或低海拔平原地帶,所以對於凍土的認識不是很多,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空間的擴大以及對資源需求的增多,人類逐漸將目光投向了太空、海洋和寒冷的極區。如近四、五十年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為解決能源危機,加緊開發北極和北極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氣。但是包括多年凍土在內的寒區有著自己獨特的環境特性,它是一個很脆弱的環境體系,一旦遭到破壞就無法挽回。

恩格斯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在我們對自然的勝利。對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對自然的開發必須以了解、服從自然發展規律為前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生活在寒區的人們和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沒有傷疤的地球!

中國凍土分布

我國多年凍土分為高緯度和高海拔多年凍土。高緯度多年凍土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小興安嶺,面積為38-39萬平方公里。高緯度的多年凍土是歐亞大陸多年凍土南緣,平面分布服從緯度地帶性規律,即往約往海拔高的地方凍土面積約達,厚度越厚。

高海拔多年凍土分布在青藏高原、阿爾泰山、天山、祁連山、橫斷山、喜馬拉雅山,以及東部某些山地,如長白山、黃崗梁山、五台山、太白山等。高海拔多年凍土形成與存在,受當地海拔高度的控制。

世界凍土分布

現在讓我們自南而北作一次考察,來了解多年凍土的發育情況。我們由我國松嫩平原北部城市嫩江出發,邊往北走邊進行觀測。在嫩江我們會發現很多一塊一塊的凍土區域,這表明我們已經到達了多年凍土德南界,。我們繼續北上到達我國鐵路的最北端,就會發現原來呈塊狀出現的凍土已經聯成了一片,凍土厚度也增加到了50—120米。繼續往北走進入北極圈,我們會發現原來的參天古樹不見了,帶之而來的是一片苔原景色,在這里凍土厚度已經增加到了200-600米,有的地方甚至達到了1000米。在往北走就到了此行的終點——北冰洋沿岸,這里氣候極為嚴寒,凍土層厚達400-900米,這里是世界上凍土厚度最後的地方,最後的地方達1400米。

參考資料: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839.htm

『陸』 我國的凍土主要分布在什麼位置

分布中國多年凍土又可分為高緯度多年凍土和高海拔多年凍土,前者分布在東北地區,後者分布在西部高山高原及東部一些較高山地(如大興安嶺南端的黃崗梁山地、長白山、五台山、太白山)。

1、東北凍土區為歐亞大陸凍土區的南部地帶,凍土分布具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規律,自北而南,分布的面積減少。本區有寬闊的島狀凍土區(南北寬200~400 公里),其熱狀態很不穩定,對外界環境因素改變極為敏感。

東北凍土區的自然地理南界變化在北緯46°36'~49°24',是以年均溫0℃等值線為軸線擺動於0℃和±1℃等值線之間的一條線。

2、在西部高山高原和東部一些山地,一定的海拔高度以上(即多年凍土分布下界)方有多年凍土出現。

凍土分布具有垂直分帶規律,如祁連山熱水地區海拔3480 米出現島狀凍土帶,3 780 米以上出現連續凍土帶;前者在青藏公路上的昆侖山上分布於海拔4200 米左右,後者則分布於4350 米左右。

(6)中國地理凍土擴展閱讀:

凍土的主要性狀:

診斷層和診斷特性:凍土具有永凍土壤溫度狀況,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層,地表具有多邊形土或石環狀、條紋狀等凍融蠕動形態特徵。

形態特徵:土體淺薄,厚度一般不超過50厘米,由於凍土中土壤水分狀況差異,反映在具常潮濕土壤水分狀況的濕凍土和具乾旱土壤水分狀況的干凍土兩個亞綱的剖面構型上有著明顯差異,濕凍土剖面構型為O—Oi—Cg或Oi—Cg型,干凍土為J—Ah—Bz—Ck型,

理化性質:凍土有機質含量不高,腐殖質含量為10—20克每千克,腐殖質結構簡單,70%以上是富里酸,呈酸性或鹼性反應,陽離子代換量低,一般為10厘摩爾(+)每千克土左右,土壤粘粒含量少,而且淋失非常微弱,營養元素貧乏。

『柒』 中過凍土地區有哪些

我國多年凍土可分為高緯度多年凍土和高海拔多年凍土。高緯度凍土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高海拔多年凍土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山高原及東部一些較高山地,如大興安嶺南端的黃崗梁山地、長白山、五台山、太白山。

1.東北凍土區屬於歐亞大陸凍土區的南部地帶,其分布具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規律,自北而南,分布面積逐漸減少。本區有寬闊的島狀凍土區(南北寬200~400公里),其中凍土類型分布中熱狀態很不穩定,對外界環境因素改變極為敏感。這個凍土區的自然地理的南界變化是在北緯46°36'~49°24'之間,並且以年均溫0℃等值線為軸線擺動於0℃和±1℃等值線之間的一條線。

2.西部高山高原和東部一些山地,只有達到一定的海拔高度以上(即多年凍土分布下界)才會出出多年凍土。凍土分布具有垂直分帶規律,如祁連山熱水地區海拔3480米出現島狀凍土帶,3780米以上出現連續凍土帶;島狀凍土是在青藏公路上的昆侖山上分布於海拔4200米左右,連續凍土帶則分布於4350米左右。我國青藏高原凍土區是世界中、低緯度地帶海拔最高(平均4000米以上)、面積最大(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的凍土區。從地理上來講,青藏高原凍土區的分布范圍北起昆侖山,南至喜馬拉雅山,西抵國界,東緣至橫斷山脈西部、巴顏喀拉山和阿尼馬卿山東南部。由此可知,在青藏高原地區有大片連續的多年凍土和島狀多年凍土。

從青藏高原的地勢來看,西北高,東南低。由於年均溫和降水受西北低,東南高的總格局影響,其凍土分布面積也由北和西北向南和東周方向減少。高原凍土最發育的地區在昆侖山至唐古拉山南區間,本區除大河湖融區和構造地熱融區外,多年凍土基本呈連續分布。往南到喜馬拉雅山為島狀凍土區,僅藏南谷地出現季節凍土區。中國高海拔多年凍土分布也表現出一定的緯向和經向的變化規律,其凍土分布是隨緯度降低而升高。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