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中國的地形說課稿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中國的地形說課稿

發布時間: 2021-03-11 12:27:49

㈠ 急需湘教版八年級下地理說課稿!!!!

湘教版八年級下地理
以上是兩章的說課稿,若要全部的課件,請採納我。並告訴我郵箱,我發給你。

第一章 中國的主要產業
第一節 農業
新課導人:
方案①:同學們,你們可知道,我們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飯、蔬菜、瓜果、魚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個產業生產的或由哪一個產業提供原料?(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農業。)對,下面我們就開始學習我國的「農業」。
方案②: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人說,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以農業發展為本的經濟史。我國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 22%的人口,並且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民的溫飽問題。這是舉世公認的奇跡。你們知道什麼是農業嗎?你們又了解多少有關農業的知識呢?
方案③:同學們,如果讓你一個星期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你會怎樣?(學生會有各種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但是你們是否知道,在非洲,還有不少的居民長期處在飢餓之中,甚至死於飢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農業生產落後,糧食產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課本中將農業含義分解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
(1)狹義的農業是指什麼?
(2)廣義的農業包括哪些生產部門?
(3)農業的五個部門各生產哪些主要產品?
設問;以下活動,哪些屬於農業生產活動: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養魚(答案為C)
讓學生齊聲朗讀「歷史悠久的中國農業」這段閱讀材料。提問:讀了這段文章之後,你對中國農業有什麼認識?

講述「我國農業的發展」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 問:我國農業是在汁么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讓學生觀看一段舊中國農民逃荒討米的錄像資料,不要很長,一分鍾左右。)
2. 提問:近20多年來,我國主要糧食的產量變化情況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國稻穀、小麥產量的變化」圖,或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該圖。)
3.查找資料,讓學生對比我國主要農產品的人均佔有量與世界人均佔有量。 4.播放錄像或展示圖片:春節前的農貿市場、農民居住的小樓房、農民的新生活等。
小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農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產品的產量大幅度增長,主要農產品的人均佔有量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1%的人口,這是舉世公認的奇跡。廣大農民不僅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邁進,一些較發達的農村已達到富裕水平。
承轉:我們都知道,建國以來,我國的耕地面積沒有增加,甚至還有所減少,為什麼農產品的產量能大幅度增長呢?(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
提問:為什麼單位面積產量能大大提高呢?(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中國農業基礎設施的發展」圖。然後小結:建國以來我國對農業的投人逐步增加,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術的發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國農業的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
在講述「我國農業生產的地區分布趨於合理」時,可從有關媒體上查找一些具體資料和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形成真實而具體的感受。
承轉:建國以來,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播放錄像或展示圖片: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鹼化等,讓學生自己總結我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講述「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時,可採用下面一些步驟和方法:
1.讓學生讀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圖。先判斷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飲食習慣。接著提問:(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麼?(2)造成他們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當地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不同)(3)是什麼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不同呢?(氣候的差異是主要原因:北方年降水量較少,以旱地為主,適宜種小麥;南方年降水量較多,以水田為主,且熱量充足,適宜種水稻。)
2.展示圖片:「水稻收割」、『小麥收割」。讓學生判斷: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糧食作物的收割情況?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糧食作物的收割情況?並說出判斷的理由。
3.設問: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糧食是在城市生產的嗎?(學生回答:不是。)那麼你們認為是什麼地方生產的呢?(學生的回答可能多樣,教師略作解釋,讓學生初步了解商品糧基地的概念。)
4.課堂練習:在「中國小麥、水稻分布」空白圖上,分別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陽湖平原、成都平原,並說出它們所產主要糧食作物的類型。
講述「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提問:同學們,我們穿戴的衣帽,做菜用的油,喝粥時用的糖,喝茶時用的茶葉,治病時用的中草葯,等等,它們與農業生產有關系嗎?(學生回答:有。)有什麼關系呢?(由農作物製成或加工而成的。)它們是由哪一類農作物加工而成的呢?(經濟作物。)教師小結經濟作物按其用途不同而進行的分類。
2.讀「中國部分經濟作物分布」圖,提問:(1)圖中哪些作物屬於熱帶經濟作物?我國熱帶經濟作物主要分布在什麼地區?(2)我國棉花生產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3)我國甘蔗生產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區?
3. 學生自學「油料、糖料和飲料作物」的閱讀材料。提問:(1)我國種植面積最廣的油料作物是什麼?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花生的主要產地是哪兩個省?(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長習性有什麼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區?(3)我國的茶葉主要產於什麼地區?

學習「出口農產品基地」時,應注意給學生講述以下幾個問題:(1)什麼是出口農產品基地?(2)建立出口農產品基地有什麼意義?(舉幾個實例。)(3)一個地區要想成為出口農產品基地應具備哪些條件?(4)出口農產品基地主要生產什麼?然後列舉我國的一些農業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江漢平原、太湖平原、山東半島等),分析它們是否具備成為出口農產品基地的條件。

講述「畜牧業分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展示天山牧場、大型養雞場、專業化養豬場等圖片。提問:(1)這幾幅圖片所表示的是農業的哪一部門?(2)它們在分布上有什麼不同?(前一個分布在我國西北部的高原、山地;後兩個分布在我國東部、南部的農耕區。)(3)它們在生產上各有什麼特點?
2.讓學生根據前面學過的中國地理知識,分析我國西部、北部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
3.提問:我國東部、南部農耕區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在全國畜牧業發展中佔有什麼樣的地位?
4. 指導學生讀「中國主要畜牧業分布」圖,熟悉我國四大牧區的大致范圍,了解我國一些主要畜種的分布。

學法指導:充分利用生產生活經驗。通常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既包括前人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間接知識(或課本知識),也包括自己親身體驗得出的經驗(直接知識)。直接知識豐富多彩,利用它們來印證理論知識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學習我國北方和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時,可從當地居民的飲食習慣人手;介紹商品糧基地時,可從城市居民消費的糧食來源說起。
課後活動:
1.調查附近一個村莊的農業生產狀況,寫出調查報告。分析其成功的地方,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重點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性。
2.參觀附近一飼養場或牧場,了解畜牧業的生產情況,分析其成功的經驗有哪些,目前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3.討論:你認為今後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㈡ 誰有湘教版七年級、八年級地理的全部說課稿,麻煩上傳到百度。或者一部分也行。

第一節 日 本 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據地圖和資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和文化特徵。
(三)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況。
(四)根據教材資料和課外資料,說出日本的交通運輸特點。
(五)、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日本自然條件特點,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島國多港灣來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
(六)能舉例說明日本與我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密切。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國家地理部分的第一節,全節共分6個小標題,由「東亞島國」「多山的地形」、「溫濕的氣候」、「東西融合的文化」、「發達的經濟」、「主要城市」。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再加上「日本與外來文化」、「日本的漁業」、「日本的交通運輸業」等補充資料,使學生能比較充分地了解日本這一東亞島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地理特點。
本節教材前4個小標題內容既能讓學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氣候、文化特點,同時又成為第5個小標題內容的鋪墊,讓學生通過對日本自然地理條件的分析,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並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第6個小標題內容介紹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對日本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較高的補充說明。
本節教材的補充資料主要包括地圖、統計圖表、景觀圖和文字四大部分。作為「第二地理語言」的地圖,分別說明日本的地形和組成、日本的礦產資源進口貿易、日本的工業部門及工業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長的津輕海峽青函隧道,較全面地對日本各地理要素進行了定位。l幅統計圖表說明日本地狹人稠的人口和面積特點;8幅景觀圖配合課文和活動題,從擴展知識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風光、文化、建築和經濟;文字部分為我們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經濟(漁業、交通運輸業)狀況提供了資料。補充部分與課文互為照應,相得益彰。
教學提綱(板書)
一、東亞島國
1、位置及領土組成
2、首都、民族、語言、港口
二、多山的地形
山地丘陵眾多,火山地震頻繁
三、溫濕的氣候
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四、東西融合的文化
五、發達的經濟
1、經濟概況
2.進出口貿易
3.工業和農業
4.漁業和交通運輸業
六、主要城市
東京、築波、大阪、橫濱、名古屋、神戶、廣島、京都、奈良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東亞島國」部分可由學生讀圖引入。根據教材P.66活動題,學生通過讀圖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大島嶼組成,通過比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島嶼。可由學生用顏色筆在地圖上勾畫或讓學生上講台指示掛圖找地名,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多媒體點擊出要找的地名以加深學生印象。計算題除按題目要求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約為336人/平方千米、中國人口密度約為135人/平方千米外,還可以請同學迅速計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約為中國人口密度的2·5倍,從而得出思考題「人稠」的答案;至於對「地狹」的認識,可採取計算中國領土面積是日本領土面積的25倍多而獲得,也可投影中國部分省級行政區輪廓及面積數據,讓學生在對比中獲得感性的認識。而後稍作小結即可。

我國省級行政區 湖南 江西 甘肅 雲南
面積(萬平方千米) 21.2 16.7 39 39.4

「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驟:
1.在七年級上冊的「六大板塊示意圖」上找出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
2.找出日本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的位置。可採用多媒體動畫形象地描繪出「板塊推移——多火山地震——山地隆起」的過程。閱讀資料「富士山」,加強學生印象,補充日本國的兩個別稱:「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最後在圖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需說明的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狹窄的平原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引導學生由此推斷出日本的水能資源豐富。

「溫濕的氣候」部分可用緯度相近的東京和北京的氣溫、降水資料進行比較,得出結論:東京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氣溫年較差較小,降水量較豐沛且季節分配較均勻。因此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在教法上,可向學生出示統計數據並讓學生計算氣溫年較差,計算兩地年降水量差。或者投影自行設計的東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狀圖和氣溫曲線圖並輔之以學生讀圖——計算——得出結論。最後補充說明:在此氣候條件下,漫山遍野的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東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可參照我國隋唐時歷史,如鑒真東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國文化影響大,也可適當說明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和意義。或者,找一篇日文文章或日文書籍,讓學生看看日文中的眾多漢字。

「發達的經濟」部分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可按以下步驟講述:
1.講述日本經濟概況。強調其工業產品佔世界市場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強調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經濟為什麼能迅速恢復,如此發達?附日本主要工業產品佔世界市場比例和世界排名:
2.承轉:日本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國,更重要的是國內鐵礦、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非常貧乏,工業原料、燃料非常缺乏,大量原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進一步說明日本發展工業和經濟的不利因素,加強學生的疑惑感,激發求知慾。附日本主要工業原料進口量占原料需求總量的所佔百分比:
3.由學生探討日本經濟發達的有利條件,採取小組討論、綜合得出:①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②科技發達;③勞動力素質高;④管理效率高。強調自然地理因素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接著指導學生讀圖 3-6,點明日本「進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經濟類型及貿易對象。
4.講述日本的工業時可先由學生列舉所見到的日本生產的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等產品或品牌(農村地區可由老師將著名的日本工業產品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先有感性認識講述日本的農業時可以聯系日本的地形特點進行。
5.日本的漁業和交通運輸業作為學生一般了解的知識,可通過閱讀教材提供的補充材料獲得。
6.本部分內容的編排體例採用「總一分」式,講解時注意知識的排列特點和內在邏輯性,將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

「主要城市」部分較詳細敘述了日本首都東京的城市職能和規模。講述時可結合日本的港口進行介紹。此外,也可由同學們收集日本城市風光照片舉辦小型展覽。

本節重點圖表指導:
1.圖3-l:①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島組成;②日本多山的地形;③日本農業基本情況分析。
2.圖3-6:①日本進口礦產品的國家和地區;②日本礦產品嚴重缺乏的國情特點;③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徵和原因;④與圖3-7結合起來分析日本經濟發達的原因。
3.圖3-8和圖3-9:由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一工業區的分布特點,了解日本天然港灣與其經濟發達的關系。
4.景觀圖對課文或補充資料加以說明,讓學生對日本自然風光、文化經濟等方面有直觀的印象。
本節教材組織學生活動,重點突出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學會研究日本某一方面的問題。活動安排如下:
1.課前活動:①組織學生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或停車場統計日本產車輛,詳細記錄車體徽標。
②組織學生到商店(電器櫃)統計日本生產的家用電器,詳細記錄電器徽標或商標品牌。
③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有抗日戰爭內容的紀念館,講述抗日英雄事跡。
④請經歷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或老同志講故事。
⑤課前齊唱《放牛娃王二小》,設問:這首歌講述什麼時候的事?以上方案,讓學生體會到日本現在與中國經濟、貿易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日本軍國主義過去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2.課堂活動:①組織學生填圖游戲或比賽,內容主要是四大島嶼、富士山、關東平原、東京、其他較大城市、著名港口等。
②組織小組討論——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和有利條件。
③具備條件的老師可穿日本民族服裝(和服)來上課。
④會日語的老師可用日本語言引人新課。以上方案可讓學生積極參與,組織得法,可得到較好的課堂效果。通過創設情景引人新課,有利於調動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3.課後活動:
①收集日本城市風光照片、明信片,舉行班級或年級展覽。學生可從畫報、圖冊、郵票、互聯網等多渠道收集,而後整理展出。
②觀看日本國家地理概況錄像。

第二節 埃 及 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非洲東北部主體和亞洲的西奈半島)和首都開羅。
(二)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埃及沙漠廣布、氣候乾旱的特點,說明該國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棉花種植的;聯系埃及作為文明古國,說明該國是如何開展旅遊業的。
(三)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埃及(或蘇伊士運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並整理資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五)收集並整理資料,說明文明古國埃及的歷史遺跡和對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

教學提綱(板書)
一、地跨兩洲
1.亞洲與非洲、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語言、首都開羅
二、沙漠廣布
沙漠之國——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三、文明古國
1.歷史遺跡: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歷法
四、發展中的工農業。
1.工業成為經濟中的主要部門
2.農業集中於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個國家,國王認為死後保存完整的屍體,靈魂就可以做陰間的統治者。於是他們不惜勞民傷財,為自己死後保存屍體建造陵墓。這些方錐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達146.6米。現在,我們把這些陵墓所在的國度稱為「金字塔之國」,那麼,「金字塔之國」在哪裡呢?
方案②:在圖3-14上找到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溝通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由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過渡到其屬國埃及位置的重要性,引出埃及「地跨兩洲」的位置特點。

講述「地跨兩洲」部分,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由波斯灣石油用油輪外運至西歐的便捷航道引出蘇伊士運河及運河所屬的國家埃及。
2.埃及的領土組成是蘇伊士運河以西的絕大部分和以東的西奈半島。
3.因為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分界線,所以埃及「地跨兩洲」。再講述埃及位置的重要性。
4.然後稍加介紹:埃及領土面積、人口、民族、宗教、語言和首都開羅。
上述過程若以多媒體動畫指示,將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則更能加深學生印象。

講述「沙漠廣布」部分,可按以下方案進行:
方案①:讓學生看圖3-14,對沙漠廣布有一個形象的認識,再根據七年級上冊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的知識,得出埃及為沙漠之國的結論。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的兩幅氣候資料圖可製作投影片,也可參考下列數據:
方案②:(用多媒體或投影儀演示)第一步:出示圖3-14,標出30°N和23.5°N兩條緯線,再疊加埃及所處的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圖;第二步:標明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區和西風帶控制區;第三步:出示空氣由高空向地面下沉的副熱帶高氣壓形成示意圖,並解釋原因:由於空氣下沉增溫,水汽蒸發,不易成雲降雨,因此埃及形成面積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從而成為沙漠之國;第四步:簡略演示副熱帶高氣壓與西風帶交替控制下地中海氣候的成因。
以上兩種方案,方案①較淺顯易懂,先有結論後知原因,對原因的探討也僅限於對氣候資料的分析,培養學生演繹思維的能力。方案②則由影響氣候的兩大因素:緯度因素和氣壓帶、風帶位置入
新課導人:
朗讀「尼羅河」資料,補充其長度為6670千米,為世界第一長河(第二章已講過)。強調尼羅河流域集中了埃及96%的人口。或者由古代中國的黃河、古代印度的印度河和恆河、古代巴比倫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材料引出古代埃及的尼羅河。本小節資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氣候特點,下啟文明與經濟。在教學中需要注意這一點。

講述「文明古國」時,可參考以下步驟:
1.回憶四大文明古國名稱(古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提出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設問:中國憑四大發明和悠久的歷史成為文明古國,埃及是憑什麼躋身文明古國之列的呢?
2.先講埃及的歷史遺跡。①讀圖3-19和圖3-20,注意兩幅景觀圖的引導,強調「最大」、「最高」的金字塔,「藝術世界奇觀」及具體數據,給學生巨大、雄偉、壯觀、庄嚴以形象的認識;②過渡:不僅如此,埃及還有為數眾多的其他文物古跡。自然過渡到對其他歷史遺跡的學習;③讀圖3-18,組織學生討論,得出文物古跡沿尼羅河分布的特點;④按照文物古跡分布特點,要學生回答乘什麼交通工具最為適宜?為什麼?在指導學生時,一方面可使學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環境下的風光,增加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懂得應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特有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發展經濟。
3.再講埃及的燦爛文化。補充簡單材料:①發明和使用象形文字;②制定太陽歷,一年定為365天;③具有高超的防腐技術,「木乃伊」保存至今;④創立幾何學。
4.小結:正是埃及眾多的歷史遺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尋幽訪古的遊客。
過渡:埃及古代文明離不開尼羅河水的滋潤,把尼羅河稱為埃及人民的母親河實不為過。尼羅河不僅養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現代埃及經濟發展的澆灌者。

講述「發展中的工農業」時,注意以下要點:
1.回憶埃及的氣候特點和地形特點,讓學生明白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條件很適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點。因此,在有尼羅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種植。這樣,就得出埃及棉花種植區的分布特點。讀圖3-21,加深棉花沿尼羅河分布的印象。最後點明埃及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兩個世界之最。
2.讀圖3-21,從中找出埃及礦產資源的分布,特別是石油資源的分布特點,點明工業逐步成為埃及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
3.小結:尼羅河是埃及歷史的創造者,是現代經濟的財富之源。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成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條生機盎然的綠色走廊。

本節重點圖指導:

課後活動

第三節 俄 羅 斯 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一)藉助地圖,說出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領土組成特點(跨東西半球、亞歐兩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據地圖和資料,歸納俄羅斯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和各地區氣候差異的形成原因及特點。
(三)運用統計資料,聯系俄羅斯自然條件特點,說明該國開發西伯利亞的情況。
(四)收集資料,說明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共分6個小標題。「面積最大的國家」、「平原廣大」、「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豐富的資源」、「改革中的經濟」、「西伯利亞的開發」,分別介紹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積、地形特點、氣候特點、資源特點、經濟特點和區域開發方面的情況。
本節教材第一個標題為國家概況的介紹;第二、三、四個標題內容分別敘述和說明俄羅斯自然地理特徵的三個重要方面:「平原廣大」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為理解俄羅斯農產品和主要農業區分布提供了條件,「豐富的資源」為理解俄羅斯的經濟特點和開發西伯利亞作了說明;第五、六個標題內容闡述俄羅斯人文地理特徵,可以從中了解俄羅斯的工業、農業城市、港口分布特點及亞洲西伯利亞的開發情況。本節教材的編排結構是:
本節教材圖表系統提供3幅地圖:①圖3-22,說明俄羅斯周圍海洋,亞洲與歐洲部分比較,地形區分布及特點,河流與城市。②圖3-24,說明俄羅斯地勢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東高西低、平原廣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徵。③圖3-26,說明俄羅斯主要礦種及產地,特別是石油、黃金、煤、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本圖淡化了礦產地的識記,強調礦產種類及其與工業基地分布的關系。
2幅景觀圖:一為反映宗教和建築特色的大教堂,一為貝加爾湖及湖畔的亞寒帶針葉林景觀。
2張統計表:①上揚斯克和莫斯科氣候資料分別表明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受北極地區寒冷氣流影響,是北半球的寒極之一,降水較少;而西部東歐平原受大西洋影響,氣候較溫涼,降水較均勻,是溫和的大陸性氣候。②俄羅斯亞洲與歐洲部分地區差異對比則要求學生通過對比掌握其差異性,也暗示了開發西伯利亞的必要性。補充閱讀材料提供了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為學生收集此方面的資料作了示例。
本節教材還說明了俄羅斯幾個方面的世界之最:①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②俄羅斯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大的國家;③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
教學提綱(板書)
一、面積最大的國家
跨亞、歐兩大洲和東、西半球,領土1708萬平方千米
二、平原廣大
地勢東高西低,平原占 70%
三、溫涼的氣候
大陸性氣候明顯,東、西部差異大
四、豐富的資源
1.淡水資源(貝加爾湖)
2.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
3.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
五、改革中的經濟
1.工業
工業區:歐洲部分、烏拉爾地區、西伯利亞地區
工業中心: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
2.農業
農業區分布於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港口:聖彼得堡(波羅的海)、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摩爾曼斯克(北冰洋)

㈢ 湘教版初中地理亞洲與歐洲說課稿

太專業了,建議發帖到教育類提問應該有人會回答,這是地區問題,幫不了你。

㈣ 初二地理上學期湘教版課件:中國的地形,哪裡有

http://a.sdbjzx.sde.net:81/dili/ShowSoft.asp?SoftID=173

㈤ 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學期《中國的土地資源》說課稿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什麼困難

我的看法
一是讀圖,比如各類土地資源的分布圖。
二是如果把文字內容轉化為地圖內容,比如各類土地資源在地圖上的分布如何跟當地的省份、地形區結合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