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國家地理雜志百科

國家地理雜志百科

發布時間: 2021-03-10 08:25:52

『壹』 《中國國家地理》這本雜志是講什麼的 誰能介紹下

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專,並揭示其背景和屬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不好意思,我是復制來的

『貳』 國家地理雜志是講什麼內容的

《國家地理》雜志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由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創辦,由於內容質量非常高而被公眾廣泛推崇。

『叄』 國家地理雜志是講什麼內容的

《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簡稱為《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成立後的9個月開始發行第一期。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其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國家地理雜志每年發行12次(此雜志為月刊),每刊帶有輔助地圖。但偶爾有特版發行則不在此限。雜志的內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歷史,文化, 實事和照片。
雜志現在的首席主編是著名的攝影記者克里斯·約翰斯(Chris Johns),他曾經拍攝了大量關於非洲的照片。原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經為克里斯的書撰寫了前言。約翰·格里芬(John Q. Griffin),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行政副總裁和國家地理雜志的主席主要負責本雜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達姆森(Terry B. Adamson),另一名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專門負責法律事務和政府公關的行政副總裁主要負責雜志的國際版所有事務。國家地理雜志每個月以各種不同的語言出版9 百萬冊,並擁有超過5千萬的讀者。
編輯 克里斯·約翰斯
類別 地理、科學、歷史、自然
發行周期 月刊
首發日期 1888年10月
公司 國家地理學會
發行地 美國
語言 英文
網站 www.ngm.com
ISSN 0027-9358

『肆』 國家地理雜志是那一年創辦的

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成立後的9個月開始發行第一期

首發日期 1888年10月

『伍』 國家地理雜志是什麼性質的書刊主要發表哪方面的讀物

記錄地理、記錄世界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的變遷,權威性、科學性通行全球的美國《國家地理》。
創刊於1888年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至今已走過了117年的歷史,著名的黃色方框是它在全球通行的標志。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它的視角立足全球,從南非的部族到加利福尼亞的沙漠,從海底到太空,從見證帝王、君主的加冕到對科索沃恐怖暴行的無畏報道,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不僅僅記錄了地理的概貌,而且記錄了一百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的變遷,記錄了人類的夢想和追求。美國《國家地理》意味著權威性、科學性,它更像是一本網路全書而非單純的一本雜志。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圖片,尤其是那些傑作,總是能夠抓住讀者的視線,強烈地感染著每一位讀者,滿足了人們渴望冒險、追求新鮮與刺激的心理需求。一百多年來,美國《國家地理》一直堅持苛刻的品質追求和唯美與革新的信念,使它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為了使中國的讀者更多地了解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名為「超越視覺」的「美國《國家地理》百年攝影作品中國巡展」首次大規模登陸中國。本書所精選的全部圖片均來源於此次巡展,內容涉及人文、景觀、探索、動物等領域,囊括了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一百多年來的經典攝影作品一百餘幅。

『陸』 國家地理雜志報刊代號

《中國國家來地理》月刊,國源際標准刊號:ISSN1009-6337,國內統一刊號:CN11-4542/p,郵發代號:2-806,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東區朝陽區安外大屯路甲11號。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為《地理知識》。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性的關於地理的月刊雜志。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其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 此書無論是從收藏、觀賞、閱讀等諸多方面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柒』 關於國家地理雜志

1、是的就是抄這本。襲

2、《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GeographicMagazine,或簡稱為《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成立後的9個月開始發行第一期。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其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現在國家地理雜志以33種不同的語言全球發行:英語,保加利亞語,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克羅埃西亞語,捷克語,丹麥語,荷蘭語,芬蘭語,法語,德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匈牙利語,印度尼西亞語,義大利語,日文,朝鮮語,挪威語,波蘭語,兩種葡萄牙語版本,羅馬尼亞語,俄文,塞爾維亞語,斯洛維尼亞語,兩種西班牙語版本,瑞典語,泰文和土耳其語。

中國的《華夏地理》在2007年7月經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與國家地理雜志進行版權合作,和全球32個版本同步刊出國家地理雜志的精彩內容。

3、《中國國家地理》每月1期,每期20元,每月7號出刊。全年共12期。訂閱半年120元、全年240元。

4、《時尚旅遊》《新旅行》《旅遊天地》《戶外》《中國旅遊》等等可供參考

『捌』 國家地理的雜志內容

在過去的幾年,雜志的開篇文章總是涉及到環境,森林砍伐,化學污染,全球變暖和瀕危物種,一系列的主題遠遠超過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雜志發表的一些文章還重點涉及到歷史和新產品,新技術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比如說一種金屬,基因技術,食物和農產品或者是新的考古發現。有時整個一期雜志的焦點集中到一個國家之上(它的過去的文明,自然資源,或其他題目)。在最近的幾十年裡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還發行了其他的,主要關於其他主題的雜志。
在冷戰時,該雜志試圖扮演一種超於鐵幕的角色,向讀者提供關於一個國家的自然與人文的客觀均衡的觀點。雜志在不同的地點印刷,其中包括德國的柏林,奧地利,蘇聯和中國,在關於美蘇太空競賽時,國家地理主要集中在當時的科學貢獻上而避免涉及同軍備競賽聯系的核武庫的擴張。 除了那些關於眾人皆知的關於科技,歷史和介紹世界上人跡罕至的地方的文章外,雜志還因為其印刷質量和圖片的標准得到了世界的公認,這也使得這本雜志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夢想發布自己的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很罕見的彩色照片了,盡管這種技術在當時還是很罕見的。在20世紀三十年代,路易斯·馬登(Luis Marden,生於1913年,卒於2003年)國家地理的撰稿人和攝影師說服雜志允許攝影師們使用35毫米照相機用的電影膠片來代替當時普遍使用的大體積,三腳架的照相機。在1959年雜志開始在其封面上發表照片,很快國家地理在其雜志和官方網站中廣泛地使用了數碼照片。在以後的幾年中,雜志決定保留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而去掉橡樹葉飾紋和關於介紹本期內容的文字,以騰出地方來發表更大的照片。同其他的雜志不同,國家地理經常被讀者經年收藏,從2006年起,國家地理參加了由超過18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攝影競賽。
《國家地理》雜志創建之初只是一本學術性很強的科學雜志。從1979年起,該雜志開始以地理為切入點,融入了新聞、生態、環境和人文等多種因素,成為大眾雜志。此後,該雜志照片水準一直很高,文字淺顯易懂,同時具有文學特質。 為追求圖片和文字質量,該雜志不惜巨資投入。看過《國家地理》的人都知道,其上刊登的照片絕不是在一般雜志中所能看到的,拍攝者往往需要親身前往常人難以到達的環境,以特殊手法進行拍攝。例如,該雜志的攝影師要近距離拍攝兇猛的野獸,或潛入深海。《國家地理》平均每年要拍攝和撰寫150個專題故事,為此,在世界各地的簽約攝影師旅行里程超過100萬英里,每個專題都需要耗費幾百個膠卷,每幅刊出的圖片,都是從上千張候選照片中選出來的。至於拍攝本身,甚至可以與拍電影相提並論。 1992年,為了在西伯利亞做深水拍攝,該雜志的攝影師克里斯托夫把價值100萬美元、重達15噸的攝影器材運至貝加爾湖,總共動用了171個箱子,而最終只刊出6張照片。1995年,為拍攝一個關於恐龍的報道,攝影師皮奧斯和助手托運了42個箱子,僅托運費用就高達6位數。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於2015年底發布了其精挑細選的幾幅2015年度最佳「每日美圖」,令人叫絕,包括裂縫的冰湖、女子水下與萬千水母合照、對鏡頭好奇的企鵝。見下圖。 作為對文章的補充,國家地理有時還提供被介紹地區的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白宮地圖室里地圖大部分是國家地理的地圖。國家地理歐洲地圖被收藏在倫敦溫斯頓·丘吉爾博物館里,地圖上可以看到當時丘吉爾在由盟軍和蘇聯領導人劃分戰後歐洲參加的雅爾塔會議上的標記。

『玖』 誰能介紹一下國家地理雜志

國家地理是美國的一個雜志

另外有一個 中國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學會成立於1888年,以「增進並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學會資助了對世界最遠的角落的探索,同時還發行了數百種獲獎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艦出版物-《國家地理》雜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贏利性組織和教育機構之一,它擁有一千萬會員。

美國國家地理在一個世紀中的探索與發現,覆蓋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各項主題,比如:陸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學-從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圖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貴的瞬間和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這些極富魅力的圖片展現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攝影師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

國家地理頻道於1998年在亞洲成功開播後,業績卓著,日新月異。時至今日,其24小時收視戶已突破3900萬,成為亞洲有線電視發展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頻道之一。

在中國內地,國家地理頻道與國內40多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兩檔節目,這些節目均為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節目中的精華製作,他們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染並吸引數以萬計的內地觀眾。

集合國家地理電視的精華之作,國家地理頻道將國家地理深造廣博的資源,無與倫比的質量和真正的英雄帶給全世界。其黃色長框標識己成為探險發現的代名詞,深入千家萬戶。迄今為止,該頻道的節目已用25種語言、在144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雜志每年發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雜志的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准也為人們所稱道。這也使得這本雜志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雜志即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罕見的彩色照片。

雜志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志地圖。雜志訂閱者對這本雜志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1960年開始, 雜志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 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號的國家地理雜志上。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現在,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2005年4月,印尼版的國家地理雜志開始被雅加達發行。

現在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志,但只有繁體和英文版,現在還沒有簡體中文版。而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雜志則會從每一期的《國家地理》雜志中選擇文章發表。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什麼是「國家地理」?「國家地理」是一種刊物類型,適合高素質成年讀者的閱讀需求。許多國家都創辦了這類雜志,如《地球》(GEO、德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地球》(The Earth、美國)、《地理》(Geographical、英國)、《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亞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學與生活》(Science et Vie、法國)、《世界》(World、美國)、《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美國)、……。這些雜志都是以傳導自然關懷和人文情感為己任,精美絕倫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會的主流階層。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雜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為了適應時代轉變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國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和南京大學地理系教師,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的領導下,經與中學地理教師多次座談,一致認為需要一份知識性和自我教育的學習刊物。這個刊物首先要刊載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彌補當時缺乏完善地理教科書的不足;其次為各級幹部和大中學生、廣大群眾提供必需的地理新聞和必須具備的地理知識;第三,作為廣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學習的園地。

但在當時,百業待興。要創辦一個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幾位熱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吳傳鈞、高泳源、施雅風、李旭旦、胡豁成、楊紉章、王熙檉等,經過多次熱烈的商討,決定編輯出版定名為《地理知識》的普及刊物。推選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編。在出版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出版印刷費沒有著落。在當時工資很低的情況下,大家自願捐款,並物色價格低廉的小印刷廠印刷,同時以科協地理組的名義向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申請了登記證。經過緊張的籌備,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識》創刊號終於在1950年1月問世了。這份「創刊號」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訊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風寫的發刊詞。創刊號僅印刷了600冊,形式簡陋,但出版後,立即受到地理學界和中學地理教師的歡迎和好評。隨著刊物影響的不斷擴大,文章質量和編輯水平的不斷提高,得到上海亞光輿地學社社長金擎宇的青睞,主動表示願意出資承印。於是從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亞光輿地學社出版銷售,印數擴至2000份以上。

郭沫若院長為《地理知識》題寫刊名,後改名為《地理》,1966年又恢復原刊名

亞光輿地學社接印不久,由於印刷質量得到提高,備受讀者歡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視。1951年初編輯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來函,盛贊這個刊物辦得好,並索要已經出版的各期。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徐特立同志還約見施雅風面談,對《地理知識》給予極大的鼓勵和鞭策。編輯部每月召開1-2次編委會,商量組稿、審稿事宜。參與辦刊的幾位積極分子,積極寫稿,充實稿源,以保證稿件的質量,外來投稿數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開明書店及其後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識》編輯部掛靠在地理研究所內。郭沫若院長親自為《地理知識》題寫了刊名。從1954年第1期起正式啟用郭老題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學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識》主要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國民經濟建設。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大量刊載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以及介紹東歐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作者隊伍不斷擴大。

在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以農業為基礎,為農業服務的號召下,《地理知識》的編輯方針已跟不上形勢的需要,於1960年8—12月停刊整頓。1961年1月,《地理知識》以新的面貌出現,並改名為《地理》。整頓後的《地理》成為一份中級刊物。經過5年的實踐,認為未能認真貫徹以普及為主、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的編輯方針,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專,既不像中級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讀物。有一段時期,還採取由各地理機構輪編的形式,各機構之間又缺乏緊密的溝通,致使刊物質量下降,讀者為此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他們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對冗長繁瑣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為此經有關部門批准,於1966年第2期起又恢復《地理知識》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國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識》和其他刊物一樣,遭到停刊的厄運。

文革中最早復刊的刊物之一,發行量曾高達40萬

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識》,頂著「文化大革命」後期的風浪,率先復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的領導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張慶祥、鄭平、李志華組成編輯部,高泳源任主任負責進行籌備,首先兵分兩路,到京廣、京滬沿線各?⑹形

『拾』 國家地理雜志由誰創辦

吉伯特·格羅夫納(貝爾也是創辦人之一)詳見:
1888年10月,國家地理雜志問世,他的創辦人之一,便是發明了電話的科學家貝爾。當時它僅是一份學術性質的科學雜志,讀者僅限於一小群具有專業背景的人。那時的國家地理雜志封面是暗棕色的,完全沒有圖片,只有辛勤治學的研究成果。

國家地理雜志的改變,是在1899年上任的當時年僅23歲的第一位專職總編輯吉伯特·格羅夫納手裡啟動的。經過之後數十年時間的淬煉精進、琢磨技術,才有了今日的面目。

[被屏蔽廣告]
格羅夫納是最早為地理雜志樹立的傳統之一,以第一人稱撰寫平鋪直敘的文體。到了1910年國家地理雜志又樹立了另一項傳統:黑白與淡彩照片和生動的插畫用得越來越多,封面也加上了橡樹、月桂葉片、橡實、半球圖樣的花邊,此後60年封面一直是這樣的基本格式。到了20世紀的20年代,國家地理雜志首次刊登了一連串探險活動的紀實報道,並附有彩色圖片。30年代萊卡相機和柯達底片的使用,更為國家地理雜志增添了兩項利器,可以將遠方國家的實景送到讀者家中。

1959年9月,國家地理雜志開始固定用彩色照片作封面,這期間,封面上的花邊也逐步去掉,1972年7月首次使用不帶樹葉的封面版式,僅留作為國家地理雜志品牌標志的黃框,以突顯封面的照片。1979年9月,開始永久使用現在的封面版式。

國家地理雜志封面上那個著名的黃色長框,是國家地理雜志品牌的組成部分,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的心目中,這著名的黃色長框代表著冒險與質量。因此維持這個黃色長框,也就成為國家地理雜志品牌維護的重要部分。

自創刊以來,國家地理雜志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都是只有英文版,直到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才出版了第一個外文版,然後無論從發行量還是國際版數量上,它都取得了高速的發展,到2001年已經在世界上出版了20種文字的版本,發行量已經達到1000萬。

地理雜志的視角遍及全球,從極地到內陸,從海底到月球,從草原森林中殘存的部落,到現代化都市中奔忙的人群,都有地理雜志記者們的身影,他們發回的報道文字和圖片,融合了歷史、文學、科學和人類學,因此在大多數讀者的眼中,它不僅僅是一本雜志,而是一本網路全書。因為它不但記錄地理的概貌,而且紀錄了100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的變遷,記錄了人類的夢想與追求。

鑒於他的視角如此廣泛,國家地理雜志在創刊之初即有一則編輯方針:「不論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題材,只宜刊登好的一面:不雅的描述、不當的批評,一概不予刊登。」然而到了1970年,雜志的領導層打破了這一堅持了幾十年的傳統,邁進具有爭議的領域,開始報道化學污染、核能發電、非法野生動物買賣和人類演化等等課題。

國家地理的成功和卓越,除了它的成功的辦刊方針及發展策略外,還要歸功於聚集在他旗下的一大批優秀的攝影師。他們不僅學識精湛、技能高超、敬業執著,更是一群對我們這個世界始終保持著激情與好奇的人,所以我們從地理雜志的大量精美絕倫的圖片中,感受到的既有樸素的自然狀態對我們視覺的巨大沖擊,更有被它喚起的發自內心的感動。這也正是國家地理雜志注重人文關懷的鮮明特色。

國家地理雜志數年來堅持的千分之一的選片率,雖然顯得有些苛刻,但卻由此而誕生了一大批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秀攝影師,同時國家地理雜志所選中的那些有靈魂、有激情的攝影佳作也已經成為了攝影作品的一種標准,幾乎全球的攝影師們都以能在國家地理雜志上刊登自己的攝影作品為攝影生涯的極大榮譽。

國家地理雜志對它的文字的要求同樣嚴格,它講究字字珠璣,強調文字與圖片的和諧。它注意帶給讀者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藝術感。當我們閱讀國家地理雜志的時候,除了為它的精美所折服外,又總會為它所表達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溝通與交流所震撼,所感動,這也正是國家地理雜志唯美卻不自賞,與一般唯美主義和獵奇攝影有著本質區別的地方。

追求革新是國家地理雜志「與生俱來」的品質,它把這個品質一直保持至今。國家地理雜志的發展歷史充滿了創新精神,諸如以會員制發行雜志而不是通常的招收訂戶的方式;把2/3的篇幅讓給圖片;封面的形式等等,但每一個創新都絕不是為了簡單的迎合,而是一種「引領」,是對時代脈搏的把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