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文地理的作文
① 介紹一下 浙江 人文地理的文章,
魯迅的故鄉和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② 溫州各地風景旅遊、人文地理、生態文明等有哪些
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台州市接壤。全境介於北緯27度03分-28度36分、東經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間。溫州市陸域面積1178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鹿城、龍灣、甌海和洞頭四個區)面積1313平方公里。[1]
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現梯形傾斜。綿亘有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溫州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人工河道縱橫交錯。
溫州的山脈有玉蒼山、雁盪山等山脈。山體主要由流紋岩和凝灰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由於長期受流水侵蝕,或地震影響,山體崩塌形成了無數奇峰、異洞、怪石、陡壁、峽谷、飛瀑。
溫州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3-19.4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間。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氣旋,無霜期為241-326天。年日照數在1442-2264小時之間。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螯江,境內大小河流150餘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
折疊
折疊生物資源
溫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眾多,海洋資源豐富,是江南「魚米之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柑橘、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160餘種。海洋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餘種、貝類有430餘種。沿海灘塗養殖面積達6.5萬公頃,養殖蟶、蚶、蝦、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櫟等280餘種。
折疊礦產金屬
溫州市已發現各類礦產38種,有資源儲量的固體礦產18種,礦產地32處,其中有基礎儲量的礦產11種,分別為鉬、鉛、鋅、銀、葉蠟石、明礬石、伊利石、高嶺土、硫鐵礦、石英閃長岩、鉀鈉長石等。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以非金屬礦產佔主導地位,其中明礬石(主要產地在蒼南礬山鎮)、葉蠟石(主要產地在泰順仕陽鎮)礦藏量巨大,素有「世界礬都」、「世界蠟都」之稱。伊利石、花崗岩石材、高嶺土、礦泉水和地熱資源在全省也佔有重要地位以及金屬礦產中永嘉石染鉬礦。
③ 經典人文地理作文
雲南是影視拍攝天然基地,尤其是紀錄片拍攝的風水寶地,用紀錄片這種極具國際性的影視樣式記錄紅土高原的自然與人文、現實與歷史、人物與地理交織的真實故事和文化意義,並讓記錄的觸角不斷延伸,是極具前瞻性又最能發揮自身優勢的行為。《經典人文地理》開播一年多來,在雲南衛視頻道開創了精品力作,樹立了基本的電視品牌,堪稱雲南衛視的文化品牌和大台名片,它的地位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它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它悄然改變著紀錄片在人們心中的舊有印象,初步培養了自己相對固定的觀眾群,帶給人們無限的心靈震撼,這是欄目化紀錄片尊重觀眾、尊重市場的成果和回報。透過《經典人文地理》播出的大量好看的節目,我們可以窺見,雲南衛視、《經典人文地理》正在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在這充滿著浮躁和娛樂的空氣中還給人們縷縷清新與絲絲綠意,滋潤心田,感動心靈。不知是一種什麼力量讓紀錄片這種需要用時間和心血去完成的片種與一群追求卓越、甘於付出的電視人很好的達成了默契。借著雲南電視台改版改革的力量推動一個精品欄目的平穩發展,它是在雲南電視台全面升級戰略中的一個新驚喜和大手筆,它在悄然中讓雲南電視台舊貌換新顏,為雲南電視台滲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並且為雲南電視台的長足發展和特色建設注入了鮮活的血液。
《經典人文地理》能有現在的良好發展勢頭,最核心的轉變是將紀錄片架設在觀眾和市場有機融合的收視之橋上真誠地紀錄和講述人文地理故事。觀眾需要真誠面對,也需要合理引導。紀錄片的觀眾群,不可能是最普通大眾,但是面向觀眾拍攝紀錄片的理念無疑在悄然改變著紀錄片在觀眾中的傳統印象;我們在盡最大力量保持紀錄片的文化本性時,需要充分考慮中下層次觀眾的接受,如此拍攝出來的紀錄片才具有較為普遍的接受意義。
下面就選取幾部具有代表性、收視率較高的紀錄片,一起體會其中的震撼與感動,一起分享紀錄片的意味與文化。從題材的角度,欄目所播出的代表性節目大致上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一是人文地理故事,挖掘獨特的自然地理背後的人們的生存狀態和文化意義。
④ 我想求一篇關於人文地理的論文。。
我找了一篇有關方言的 也是人文地理:
保護方言 留存故鄉記憶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各種原因產生的移民、語言的發展和變異以及民族之間的融合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響之下,而產生了方言所謂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語有所差異的一種語言。從方言的這個定義之中就可以看出一個地區的方言和本地域的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就一般情況來說,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時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為文化的載體,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是互相促進、互相影響、互相推進的。所以說方言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一種繼承。每個歷史時期的社會上面的各個方面的歷史景象已不可能重現,但是它們在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打下了或多或少的一些烙印。因而說方言是歷史發展留下的一種非物質遺產也不為過。
但是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推廣普通話在全國開展,大家似乎已經有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方言是落後的、不好的,必須要摒棄掉方言,努力的學習好普通話。我覺得這些人的認識是有問題的,方言為什麼會存在,我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像存在即合理這句話一樣。方言的產生是因語言的發展規律而產生的,單方面的大力推行普通話而忽視方言肯定是違背正常的語言發展規律的。現在許多地方的年輕人都只會講普通話,對於他家鄉的方言卻一句都說不出,我想到了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一首詩《回鄉偶書》中的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鄉音無改?我想這在現代這可能幾乎快成了一個只能在歷史的記憶中才能見到的場景了吧。
值得慶幸的是,還是有一大批學者意識到了保護方言的重要性之所在。前段時間,我在一篇名為《全國人大代錶王建華校長的建議引發多方關注》的文章中說到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身為語言學教授的王建華就建議:有關部門要盡快開展語言普查工作。通過普查,建立可永久保存的中國語言多媒體語料庫及相關資料庫,繪制詳細、精確、可傳至後代的多媒體語言地圖,建立中國語言博物館。王建華代表的建議引發了多方關注和共鳴。當時,新華社、人民網等眾多媒體對此給予了充分的報道。報道還引起了很多專家、學者的共鳴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短短幾個月時間,王建華的建議和設想正在變為現實。10月11日,國家語委在蘇州啟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試點建設。這個資料庫分為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普通話3個分庫。每一個分庫都有由文字、國際音標等組成的文本,還有聲音和圖像,文本、聲音、圖像之間彼此對應,並具有鏈接功能。這種呈現實態的有聲語言資料,使這個資料庫能聽、能看,便於今後的檢索和開發利用。蘇州作為全國首家試點有聲資料庫建設的城市,共有蘇州市區及五個縣市6個數據採集點,將通過朗讀字、詞、句和講故事的方式,分批采錄吳方言。蘇州話,將有幸得以「原汁原味」傳承。看了這篇文章後我就真實的體會到了保護方言的重要性,方言上面承載的東西太多了。 可以說方言起到了對我們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貢獻作用的。下面我就具體的有選擇性的從幾個方面談談這個問題。
第一,從方言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留存於方言中的古代語音,詞彙。從方言上面我們可以找到古代漢語發音的方式,南方的方言更接近於傳統。比如說在廣東話中我們就可以發現現代漢語沒有的一些音調,粵語中不僅存在著入聲字,並且有八九種的音調,據考察,古代漢語發音中就存在著入聲字。從這方面可以說粵語是一個古代語音的活化石了。
第二,從方言中留存的富有地方特色詞彙上面來看。在湖南方言詞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體現了湖南特有的地理氣候特徵,體現了湖南人的全體性格特徵。湖南地處亞熱帶向溫帶過渡地段,降水豐富,鏡內河流、湖泊密布,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水澤之國」。這樣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頗具特色的水鄉文化。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水」有了不可分割的關系,表現在語言上,一批與「水」這個語素相關的詞語應運而生並流傳到湖南各地。例如,在長沙話中,拉關系、走後門被喻為「走水路」;作風不正派的男人被稱為「水老倌」;不正派、庸俗下流叫做「水裡水氣」:膚色被稱為「水色」等。
湖南古稱南蠻之地,其三面環山,北面又阻於長江洞庭,所以古代時與外界交往頗為困難,而大凡交通不便。對外接觸較少的山區居民,性格都較為率真強悍,加之湖南在古代有大批外來移民(江西為主)在戰亂中遷入,這些移民往往會受到當地土著的抗拒,因而械鬥之風在湖南極盛,湖南人就這樣長期處於激烈的競爭的環境中,一直維持著頑強的戰斗意志,從而形成了強悍的性格。司馬遷在《史記》中稱湖南人十分「驃悍」,「其俗剽輕、易發怒。」光緒《湖南通志》中也有「民悍勁而不能為欺詐」,「要以勁直任氣。好文尚義」的記載。歷史的積淀,使湖南人養成了「強悍剛烈,倔強霸蠻」的性格品質。湖南方言的流行詞語也深深地打上了這種群體性格烙印。在這些詞語中,有一批反映了湖南人蠻、倔、強悍的傳統性格。例如:「霸蠻」、「蠻巧」、「行蠻」、「有狼」、「發狠」、「抬橫杠」、「過硬」、「猛天搭地」、「厲霸」、「咬筋」等。
第三,方言不僅自身就是一種重要民俗事象, 而且是民俗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例如,用小麥磨成的粉, 北方方言叫「面」, 廣西柳州方言叫「麵粉」或「灰面」; 用麥麵粉製成的條狀食品, 北方方言叫「面條」, 柳州方言只叫「面」。稻米和粟在北方方言中分別叫「大米」、「米」, 柳州方言則分別叫「米」、「小米」; 用稻米煮成的干飯, 北方方言叫「米飯」, 柳州方言只叫「飯」。這些名稱的不同反映了北方人以麥面為主食, 柳州人以稻米為主食的不同飲食習慣。北方人日常吃飯主要是吃以麥面製成的食物, 所以吃用稻米煮成的飯時要說「米飯」, 以示與日常的「飯」區別開來; 而柳州人吃飯向來就是吃米飯, 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必用其他詞, 只有偶爾吃面當飯時, 才說「面」以示與日常的「飯」相區別。柳州地處華南———珠江流域, 素來以產稻米為主, 所以說「米」即指大米不會產生誤會, 但指稱粟米時要冠以「小」, 以示區別; 而北方是出產粟米的地方, 說「米」即指粟米, 但指稱稻米時則冠「大」。這是由於不同飲食民俗文化結構造成的差異, 從這種各地方言中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的現象, 我們已經體會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來的各地民俗文化風貌的差異。
由此可見,地方方言中囊括的傳統文化和地方歷史文化特色是如此的豐富,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我國方言的種類如此之多,恰恰是說明了漢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豐富多彩的方言帶來的是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個不懂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民族的是可悲的。我們只有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注重保護方言,才能讓中華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⑤ 我愛我的家鄉溫州作文
<我愛我的家鄉>
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但在甌江之畔有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座美麗的城市,它就是我心中的天堂,我的家鄉——溫暖之州、溫馨之州——溫州。
如今,隨著現代化化建設的突飛猛進,溫州已成為國際性的輕工城。打火機、皮鞋、眼鏡、筆、鎖服裝……不正是溫州向國際性輕工城邁進的起點嗎?
溫州的小吃特別有特色。每當夜幕降臨時,街頭巷尾的小吃大排檔便陸陸續續開張了。那些香噴噴、熱騰騰的餛飩、湯圓、餃子、魚圓湯會讓你饞涎欲滴。更具特色的還是那些活蹦亂跳的各種水產,像蠶蝦、河蚌、螃蟹、河鰻……燒熟後香氣四溢,你會吃不了兜著走呢!
溫州的景色更是一絕。松台廣場山明水秀,怪石嶙峋,其中軸線把蟬街和松台山峰連接成直線。它既是文化廣場,又是松台山公園出入口廣場,體現了溫州的歷史和人文地理,突出了山文化和水文化。
溫州的變化,值得我們溫州人為之驕傲!
⑥ 求一篇「學習人文地理」解析自然密碼的作文1000字
去網路文庫和網路裡面搜
⑦ 想了解更多的關於浙江的人文地理知識。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安徽接壤,並有太湖位於江、浙兩省之間。麗水龍泉市海拔1929米的黃茅尖為浙江省最高峰。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杭州,其與上海兩地高速公路距離為130多公里。錢江潮常被媒體用作比喻浙江人的「拼搏精神」。
2009年確定樟樹為省樹、蘭花為省花;金錢松(吉祥之樹)、銀杏(長壽之樹)、毛竹(
浙江省富民之竹)、榧樹(造福之樹)為浙江省特色樹;梅花(高潔之花)、荷花(清純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為浙江省特色花。
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浙江省陸域面積104141平方公里(2010年),陸域面積為全國的1.08%,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省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 6500公里,佔全國海岸線總長的20.3%,居中國第一。全省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3061個,是中國島嶼最多的一個省份。
浙江有會稽山、雁盪山、普陀山、雪竇山、天目山、天台山、四明山等名山;有曹娥江、錢塘江、甬江等著名大江;有杭州西湖、寧波東錢湖、紹興鏡湖、嘉興南湖等名湖;亦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湖——千島湖。京杭大運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與錢塘江匯合。
浙江擁有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中唯一一處湖泊類文化遺產,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湖泊類文化遺產之一的杭州西湖。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溫 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浙江水資源量居全國第4位。經濟林業資源豐富,毛竹產量居全國前列。名優特產多。茶業、柑橘等中外著名,核桃、香榧等乾果佔全國產量的70%以上。樹種資源豐富,素有中國「東南植物寶庫」之稱,「活化石」銀杏等50多種野生植物列入國家珍稀保護名錄。浙江礦產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在探明儲量的礦產中,石煤、明礬石、葉蠟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居中國第1位,螢石居中國第2位。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漁業資源豐富,舟山群島是中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
歷史上浙江經濟較為發達,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絲綢、制瓷、造紙、印刷和造船業等居當時中國領先地位。
地形位置
浙江省地理特徵非常豐富,從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到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區的山區,另還有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浙江地勢
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佔全省
總面積70.4%。主要山脈自北而南分。平原面積6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紹蕭平原(紹興、蕭山)、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甬東平原(寧波);浙江海岸線總長6400餘公里,居全國首位。有沿海島嶼3000餘個,水深在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該省的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佔全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
海洋
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舟山群島主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
水岸線290.4公里,佔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氣候特徵
浙江氣候總的特點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氣溫15~18℃,極端最高氣溫40.7℃,極端最低氣溫-10.2℃;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
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全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陰雨、倒春寒等。
夏季,
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全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等。
秋季,
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全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
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浙江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乾燥。全省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餘各地差異不大;全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雨雪等。
⑧ 東港人文地理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在東港,這里有美的地方,也有特別的地方。現在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它是什麼樣的吧! 東港有美的地方:如一座座高樓,井然有序,如同強壯的衛士,守護著小城東港。一個個小區干凈整潔,讓家變得更溫暖。還有寬闊平坦的馬路和一個個多彩的霓虹燈,美麗無比。一到晚上,那些彩色的燈把東港打扮的光彩亮麗。正如書中所說的:此時的東港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芳香四溢的小花壇,把城市裝點得格外清幽,彷彿華麗晚裝上的裝飾,使其分外妖嬈。說完了美的地方,再說一說這些特別的地方吧:從前的參天大樹都變成了如今的高樓。再也聽不到大自然的「交響樂」,感受不到「天然之聲,森林天使」的歌聲。城市邊緣的小河,失去了從前的光彩,換上一身灰濛蒙的長裙,並且散發出惡臭,熏得人們不敢再靠近。不講文明的人們隨地大小便,還亂扔垃圾,五顏六色的垃圾,成了名副其實的「多彩世界」。樓道里,隨處可見的小廣告貼滿了牆面,成了一面面廣告牆。難道這就是人們提倡的「文明社區」?我看應該改為「廣告社區」。新、舊廣告好幾層,害得環衛工人天天打掃,非常辛苦。我覺得城市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外表,應該從人們內心出發,促進人們心靈和諧的美,才能讓城市由內而外的散發光彩。這就是我的家鄉東港,有美得地方,也有特別的地方,讓我們一起努力,讓美的地方變得更多,讓特別的地方越來越少。
⑨ 一篇關於人文地理的作文,250字的
女兒有個特別的作業,寫一篇以愛國為主題的作文。之所以說特別,是因為班裡只有包括她在內的四個學生有這個作業。
但女兒卻很為難;我在網上找了幾篇小學生作文讓她閱讀,以便有所啟發。
說實在話,這類作文比較抽象,是不好寫;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寫作以感性見長。但女兒讀了幾篇例文之後,有了思路,馬上就要動筆。我勸阻她說,你現在先不要寫,還是該好好想一想,想好了明天再寫。
於是我也思考,我們為什麼會有愛國的這種感情呢。
我們的愛國到底是愛什麼?
我們愛這里的人。不僅是我們的親人朋友,還有很多我們不認識的人,他們的皮膚頭發眼睛和我們幾乎一樣,他們說話的聲音和我們很相似,他們使用的文字和我們和我們完全一樣,他們的穿著打扮,我們看起來很熟悉:一見到這樣的人,我們就有一種親近感,心中就會湧起一種難以形容的激動,彷彿他們就是我們日夜思盼的人。
我們愛這塊土地。這里的山早已深深地印入我們的頭腦,那起伏的群巒,就是我們眼中最完美的曲線。腳下的小草,散發著熟悉的香味,帶我們回到似乎不遙遠的童年。那高高的楊樹,颯颯地在風中挺立,正是我們熟悉的聲音。看著這些,我們的心情十分激動,這正是成長中日夜陪伴我們的親密的夥伴啊。
這些陌生的人、熟悉的山水樹木,都與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在客觀上與我們毫不相干,但感情上,我們無法擺脫其中的牽連。這就是我們愛國的感情。只要在這里生活過,成長過,就會在這里留下深深地的印記,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印記;我們的一切也變與這里的一切有了關聯。這就是我們的愛國啊。
無論是苦難還是喜悅,都與我們的經歷息息相連,難以割斷。
⑩ 小學生如何寫人文地理的作文
小學作為以積極向上為基本要求,因此,可以從56個民族的不同民俗,內生活習慣等為切題點容,最終引到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致,相親相愛,行文思路:
西北的什麼族怎麼怎麼樣,他們的某個民俗活動怎麼怎麼樣,西南的什麼什麼族說著他們自己的什麼什麼語言,跳著什麼什麼樣的舞蹈……在祖國的大地上,56個民族團結一致,相親相愛是一家。(結尾可以用那首56個民族,56支花……的歌曲做結尾。)
另,小學作文一般字數要求不多,因此,行文內容上挑幾個特色民族,概括地寫就行了。上一段說的東西,只是行文思路,具體怎麼寫,建議讓孩子自己思考,大人指導就行了。祝你(或你的孩子學習天天向上,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