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介紹ppt

人文地理介紹ppt

發布時間: 2021-03-09 21:06:48

『壹』 介紹惠東人文地理的ppt

人口
編輯
2000年,惠東縣轄22個鎮。總人口713141人,各鎮人口:平山鎮118466、大嶺鎮105674、白花鎮57757、梁化鎮40736、稔山鎮64338、鐵涌鎮30312、平海鎮32259、港口鎮24414、巽寮鎮6997、吉隆鎮41066、黃埠鎮36436、鹽洲鎮14194、增光鎮20590、多祝鎮47635、新庵鎮5203、安墩鎮25495、松坑鎮6768、石塘鎮5016、高潭鎮9450、馬山鎮7094、寶口鎮5785、白盆珠鎮7456。(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截止2012年底惠東縣總人口92.03萬人,戶籍人口84.5萬人。惠東籍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華裔18萬餘人。[6]
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交通
編輯

水路
惠東縣地處西枝江中上游,有河道通惠州、博羅、東莞、廣州、河源、龍川。沿海港口可通香港、澳門、汕尾、汕頭、福建等地。[7]

公路
明、清時期,境內設有2個驛站:平山驛、平政驛。這條驛道由惠州經平山、平政(今吉隆)至海豐。[7]
民國時期,境內有5條沙土公路,總長143.9公里。大部分路基彎曲,路面狹窄、橋多木造,並且由於缺乏養護和戰亂的破壞,至建國前夕通車里程只有10.2公里。[7]
惠東LNG公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人民政府重視交通建設,特別是在1978年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惠東公路建設迅速發展,各種車輛迅速增加,至1995年年底,惠東縣共有公路221條,可通車里程1612.8公里,養護里程1552.1公里,公路密度達每100平方公里47.7公里。陸路已形成以縣城平山鎮為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連結惠州市5個縣(市、區),有班車可通廣州、河源、梅州、深圳、香港、汕頭、汕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等地。縣內22個鎮277個管理區除鹽洲鎮西涌管理區外,全部實現通車。1995年惠東縣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2704輛,其中客車2756輛,貨運汽車2653輛,其它機動車27295輛。海上運輸發展也很迅速,自1950年以來先後建成海運碼頭500噸級2個(鹽洲、半洲)、1000噸級2個(港口、鯉魚洲)、3000噸級2個(碧甲、亞婆角)。貨輪可直航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及港澳等地,有運輸船舶856艘,載重噸位9022噸。[7]
惠東范和港跨海大橋
縣城平山街道距深圳市90公里,距惠州市38公里,距廣州市153公里;距惠州機場17公里,距京九鐵路惠州站38公里,距汕頭特區240公里,海路距香港46海里。G15瀋海高速深汕段(深汕高速)、S20潮莞高速公路(廣汕公路)、S30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及S21廣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海上運輸可直達閩、港、澳。國家級漁港港口港,有海關二類監管碼頭。距縣城15公里的惠州機場,可直航北京、杭州、無錫、徐州等大中城市。縣城每天有多班豪華巴士直通香港,僅需2小時車程。惠東已形成了以港口、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立體交通網路,為貨物集散、與國內外大市場對接提供了優越條件。

鐵路
惠東火車站
廈深高鐵2013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惠東作為沿途兩個縣級站點之一,同時啟用惠東火車站,火車站地址在惠東縣稔山石井村,距離稔山鎮鎮街約1.5公里,惠東站是一座客貨兩用車站,設置了2個站台:基本站台和2站台,還有一個貨車平台。連接一樓進站大廳的,是一個地下通道,可供乘客穿行至軌道的另外一側。因地下進、出通道合二為一,所以整體較寬,達到12.36米。佔地總面積將達400餘畝,站舍建築面積將達到8000多平方米,建築總高度20.7米。惠東縣開通3條公交線路與廈深鐵路惠東站實行無縫銜接,分別是「惠東站至鹽洲」、「惠東城南客運站至惠東站」和「惠東站至大嶺烏塘」公交線路。

經濟
編輯

概況
惠東縣農業經濟全面發展,糧食連年豐過時收;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初步建立起以電子、機械、建材、服裝、製鞋為重點,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交通、通訊、能源和市政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個體私營經濟初具規模,以黃埠、吉隆兩鎮為代表的個體私營製鞋業已發展成為惠東的支柱產業。
2014年惠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40.2億元,增長1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1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216.2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182.9億元,增長9.5%。人均GDP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47503元,增長13.7%;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10.1:48.6:41.3調整為9.3:49.1:41.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2億元,增長30%。
2013年,惠東製鞋業經受住了各種不利因素,製鞋業保持平穩發展勢頭:惠東縣6293個鞋企產鞋9.2億雙,總產值達到了278億元,鞋業稅收1.9億元。[8]
2013年惠東縣各鎮街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稔山鎮 51.87億元,增長23%;
2、平山街道 30.83億元,增長14.8%;
3、巽寮管委會 28.68億元,增長35.4%;
4、大嶺鎮 17.25億元,增長50%;
5、平海鎮 17.07億元,增長11%;
6、黃埠鎮 10.6億元,增長11%;
7、白花鎮 9.6億元,增長13%;
8、吉隆鎮 9.2億元,增長11%;
9、港口管委會 5.5億元,增長35%;
10、鐵涌鎮 4.9億元,增長50%;
11、多祝鎮 3.4億元,增長13%;
12、梁化鎮 2.2億元,增長35%;
13、安墩鎮 6283萬元,增長11%;
14、白盆珠鎮 5740萬元,增長11%;
15、高潭鎮 5556萬元,增長11%;
16、寶口鎮 4163萬,增長11%。

農業
農業在惠東縣國民經濟中居主要地位。民國38年(1949),農業總產值為2755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6.9%。50年代前,境內農業經濟以種植糧食(水稻、甘薯)為主,經濟單一。農業生產由於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束縛,加上水利設施缺乏,抗災能力差,耕作制度和生產技術落後,因而生產水平低下。民國38年(1949),水稻總產量5.18萬噸,平均畝產78.5公斤。[9]
1950年後,經過土地改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推廣耕作新技術和良種,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使糧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1956年,水稻總產量比1949年增長83.04%。[9]
1958—1965年,由於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刮「共產風」,農業生產在管理上強調集中統一,農業生產強調「以糧為綱」,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文化大革命」期間,開展農業學大寨,農村大搞「割資本主義尾巴」,視多種經營為「走資本主義道路」,不允許農民發展家庭林、牧、副、漁業生產,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致使農業生產下降,農村經濟一度萎靡不振。[9]
1979年以後,實施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調整農業結構,發展「三高農業」(高產量、高產值、高效益)。198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結構中,種植業比重由1980年的59.3%降至48.1%。90年代初重點發展商品蔬菜基地,1995年,種植業商品率76.58%,比1988年的48.62%增加了27.96個百分點。農村經濟由自給半自給逐步向商品化、社會化、基地化轉變,惠東縣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產品的年產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199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達10.67億元,比1949年增長37.7倍;水稻總產量18.83萬噸,平均畝產317公斤,總產比1949年增加35.3倍。[9]

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工業主要有:制鹽、製糖、釀酒、采礦、燒石灰、榨油、加工竹木、鐵器、造船等行業,均由私人開設,小型、星散,手工操作。除食鹽、礦產品、石灰銷往省內外,其它產品均在境內銷售。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廣東大埔縣人張氏在平海碧甲建廠開採石英砂,製造日用玻璃運銷香港。民國27年(1938),白花謨嶺人練義之與香港英商合夥開辦凌坑石礦公司,開採石灰石、燒石灰運銷香港,這是惠東中外合資辦工業的開端。[10]
20世紀50-60年代建立國營和集體所有制工業,同時組織恢復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生產,發展了電力、機械、冶金、建材、製糖、化工等現代工業。至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惠東縣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582萬元增至7078萬元,占惠東縣社會總產值的13.0%,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9.8%。1979年後,貫徹執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工業生產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批外國和港澳台商人進入惠東辦工業,鄉(鎮)、村辦工業迅速崛起,私營工業和個體工商戶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惠東縣已形成行業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至1995年年底,惠東縣工業企業有7189家,工業總產值451923萬元,占惠東縣社會總產值66.1%,占工農業總產值80.9%,其中重工業總產值91825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0.3%,輕工業總產值360098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79.7%;在工業企業總數中,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452家,總產值248552萬元,其中國有工業企業36家,產值17322萬元,集體工業企業336家,產值188331萬元,其他工業80家,產值42899萬元;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6737家,總產值203371萬元,其中村辦349家,產值30103萬元,聯戶390家,產值19981萬元,個體、私營5998家、產值153287萬元。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有外商投資工業總產值173107萬元,其中「三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工業企業69家,產值40126萬元;「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工業企業698家、產值132981萬元。[10]
1958年掀起全民大辦工業、全民大煉鋼鐵高潮,惠東縣鋼鐵師司令部調動城鎮居民、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和農村主要勞動力4萬多人,上山挖鐵礦、砍樹燒木炭、砸鐵鍋、撬鐵門窗,在惠東縣各地壘高爐3744座,進行土法煉鋼鐵,大幹3個多月,產品全是廢品,勞民傷財,損失嚴重。[10]

商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商業均為私營,多為個體經營,少數為合股經營。1949年以後,才出現集體商業和國營商業,至1956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後,沒有了私營商業。1980年又開始出現私人經營商業。

『貳』 跪求有關於嘉興的人文地理風情等的PPT,急用!!!

嘉興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東臨大海,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運河縱貫境內。市城處於江、海、湖、河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滬、杭、蘇、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尤以在人間天堂蘇杭之間著稱。
嘉興市為浙江省省轄市,下設南湖區、秀洲區、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嘉善縣、海鹽縣2個縣以及平湖市、海寧市、桐鄉市3個市(縣級市)2007年末嘉興市戶籍人口已達336.81萬。 市境陸域東西長92公里,南北寬76公里,陸地面積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市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吳淞高程),其中秀洲區和嘉善北部最為低窪,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間,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餘個,零散分布在錢塘江杭州灣北岸一線,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點是位於海鹽與海寧交界處的高陽山。市境為太湖邊的淺碟形窪地,地勢大致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於數千年來人類的墾殖開發,平原被縱橫交錯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錯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種糧、湖盪養魚的立體地形結構,人工地貌明顯,水鄉特色濃郁。 嘉興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為中國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此孕育了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馬家浜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嘉興歷代名人輩出,僅近現代就涌現出了文壇巨匠茅盾、國學大師王國維、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漫畫家豐子愷和張樂平、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師。
嘉興自古為富庶繁華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嘉興承載著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輻射、蘇南開放型經濟和浙南民營經濟的交匯影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目前所轄縣(市)均進入中國百強縣前30強和「浙江省小康縣」行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15.30億元,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 秉禮勤勞——嘉興介蘇杭間,「土膏沃饒,風俗淳秀」,「不憂凍餒」。「其俗少陰狡」,「能秉禮義,務耕織」,「尺寸之土必耕,機軸之聲不絕」。
秀慧工巧——嘉興「士美民秀」,「人性柔慧」。其智秀不僅表現在人的聰慧文雅上,而且表現在精於勞動製作。歷史上,嘉興的農業、手工業技術水平高,且多創造。元代,除絲綢製品以外,漆器和金銀器皿都精美絕倫,如傳世的西塘派剔紅漆器,朱碧山銀槎杯都是國寶,形成了「百工技藝與與蘇杭等」的局面。
崇文好學——嘉興自古「罕習軍旅,尤慕文儒」, 「文賢人物之盛前後相望」,「在宋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興於學,處廛者亦類皆鴻生碩彥」。 「衣冠之物,煥然可觀」。「好讀書,雖三家之村必儲經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孫讀書」。
進取求新——嘉興因地處兩省交界,且多移民,具有包容並蓄的特質,樂於接受新生事物,適應潮流,開通風氣。南宋時嘉興成為畿輔之地及 「龍興之地」,嘉興人抓住這個機遇「善進取,急圖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開宗立派,也是這種進取求新傳統的延續。
嘉興民間習俗與當自然地理條件和民風民性有著巨大的關系,是當地民風的在生產、生活等社會實踐中的特定表現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間文學的一種重要載體。這些風俗習慣有的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有些是官方推行、約定俗成的。
嘉興民俗大致可以分為生產習俗、生活習俗、禮儀習俗、歲時習俗、廟會習俗等幾大類。由於嘉興古代農業發達,稻作習俗和蠶桑習俗最為普遍且最具特色。
香樟為常綠喬木,樹冠廣展,枝葉茂密,綠蔭蔽日,氣勢雄偉,為優良的庭院、行道樹種。香樟植物全身均有樟腦香氣,可提取樟腦和樟油,供工業及醫葯等用,木材堅硬美觀,是良好的傢具用材。樟樹廣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嘉興種植也比較普遍,而且還存有百年以上的大樹,市區內列入大樹、名木檔案的樟樹有90株。 嘉興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環境優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嘉興的自然風光以潮、湖、河、海並存馳譽江南,境內有革命聖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寧錢江潮、「江南水鄉古鎮」嘉善西塘和桐鄉烏鎮,以及海鹽南北湖、平湖九龍山等一批著名景點,構成了獨有的江南水鄉特色。目前全市擁有國家AAAA級景區4個,AAA級景區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叄』 人文地理的介紹

《人文地理》是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推出的一個紀錄片放映時段,主要播放全國各省市電視台製作的優秀紀錄片,突出濃郁的地域人文特色。

『肆』 中國人文地理概況

中國的地理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約有4079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現國家體制為始),是亞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1、中國地理簡介
0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雄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02、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不包含被俄帝國吞並和逼迫清政府割讓陸地面積588萬平方公里土地),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不包含俄帝國侵佔588萬平方公里土地)。
0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六十多度,跨了五個時區,東五區到東九區。全國統一北京時間為東8區。東西距離約五千二百公里。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五十度,南北距離約為五千五百公里。
04、中國領土的中心位置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34°32′27.00〃N,108°55′25.00〃E)。
0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3.5′N)。
0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
0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瞎子島(48°27′N,135°05′E) 。
0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約在中、塔、吉三國邊界交點西南方約25公里處,那裡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 (39°15′N、73°33′E)。
0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一萬八千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中國的大陸邊境線長二萬多公里。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
16、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台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 世界上有兩條地震帶,一條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一條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國正好在兩大地震帶的中間,所以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十四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20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六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地區、自治州、自治盟)、縣(旗、區、市)、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五級。
31、中國共有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
32、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國的首都。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3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有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4、陝西省,舉世公認的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 即誕生並埋葬於此。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故簡稱「秦」或 「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即古長安,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35、山西省,西臨黃河,東臨太行山脈,位處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故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36、河北省因位於黃河北邊而得名,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市,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
37、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南邊,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簡稱「豫」,又稱「中州」和「中原」。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其中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開封是七朝古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河南有大量古代文化遺址。現在的河南省是建國初期平原省和老河南省合並而成。
38、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是蒙古族的發源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
39、遼寧省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40、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黑龍江省有著「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42、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是故甘肅。
43、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44、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45、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46、雲南省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雲」。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47、貴州省因「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而得名,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仁懷市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48、四川省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49、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50、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51、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
52、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3、山東省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54、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蘇」字繁體寫法的魚和禾是指魚米之鄉、草字頭是指平原、「蘇」字詮釋了江蘇的一切、意味著江蘇是魚米之鄉、繁華不衰。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的經濟,文化和教育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55、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Zhè),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浙」諧音,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56、福建省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57、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58、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
59、海南省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60、台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對,是中國的寶島,簡稱「台」,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最大城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61、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
2、中國的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3、中國的氣候
中國氣候有三大特點: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類型。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五十攝氏度。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漠河縣,夏季最熱地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4、行政區劃分
4個直轄市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簡稱「京」,又稱「北京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端。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國都城,遼時為陪都,稱「燕京」、南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為都城,先後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稱號。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六區、二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六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七百四十三萬。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學、教育、國際交往中心和交通樞紐。北京還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主要名勝古跡有長城、故宮、天壇、十三陵、頤和園、香山等。北京曾舉辦過1961年第26屆世乒賽、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和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上海:簡稱「滬」或「申」,又稱「上海灘」。地處中國東部海岸中段、長江入海口處。古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7年設市。現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轄十八區、一縣。全市面積五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八百五十八多萬。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還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上海曾舉辦過2001年APEC會議和2005年第四十八屆世乒賽單項賽。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博會。
天津:簡稱「津」,又稱「天津衛」。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渤海。金元時代稱「直沽」,為漕運要地,後設海津鎮,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稱天津並設衛,稱「天津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五區、三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戶籍人口一千零九十五萬人。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業城市,油氣、海鹽資源豐富,並有一定的工業技術基礎。天津也是華北重要的商業中心和口岸城市,2006年被確立為北方經濟中心。天津的名勝古跡主要有市區的寧園、天後宮、大沽口炮台,薊縣獨樂寺,黃崖關古長城及有「京東第一山」之稱的盤山風景區。
重慶:簡稱「渝」,又稱「重慶山」。位於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巴國地。隋唐屬「渝州」。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1997年6月,以原四川省重慶、萬縣、涪陵三個地級市和黔江地區行政區域設中央直轄市重慶市。下轄十九區、十七縣、四自治縣。全市面積八萬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三千二百三十五多萬人。重慶是綜合性工業城市,有長江三峽、枇杷山、縉雲山等旅遊勝地。

『伍』 天津人文地理歷史介紹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的東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倚京城,處在海河流域的下游,海河上吞九水,中連七十二沽,下游入海,大運河流經此地南下,居航運樞紐,為京畿門戶,總面積約11305平方公里,有152公里長的海岸線,是中國第三大城市。
天津雖然地處渤海之濱,但氣候仍帶有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的明顯特點,四季分明,春日短且多風,夏日多雨、炎熱、秋季短促,冬季寒冷。清人張燾在其所作的《津門雜記》一書中,對天津的氣候及其對城市生態的影響,有一段極為生動的描述:「天津氣候,非冬即夏,所求春秋佳日絕少。二三月間猶寒氣不減,一如隆冬。每至首夏清和,今日體著重綿,明日手則揮扇,其立見炎涼如此。且有干風吹揚塵土,其勢甚狂,幾幾乎無日無之,人目盡眯,禾苗枯萎,所以常苦旱荒。夏秋之交,雨勢稍大,又防沖決,濕蒸炎熱異常。中秋節後,人猶袒背以行,無幾日,又行冬令,朔風驟起,木葉盡脫,便覺寒威徹骨,溪水結冰矣。居人非卧暖炕,擁煤爐,不足以過冬。」
天津平原的早期開發,大約開始於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此前天津的絕大部分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其發展經歷了一個由北向南逐步推進的歷程。
1974年,天津考古工作者在天津北郊劉家碼頭發掘出的石斧、石磨棒以及後來陸續在武清、寧河、寶坻縣發現的石斧、石磨棒、石耜、石鏃等新石器時代的遺物,說明了在新石器時代已有群居的先民在該地區進行農耕和漁獵活動。
在天津平原的成陸過程中,黃河的三次北遷天津附近入海,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點已從考古發現的在張貴庄、巨葛庄、沙井子一線和白沙嶺、泥沽一線以及漢沽區雙橋子和塘沽區高沙嶺一線由於古黃河改道的淤泥作用和海生貝類動物在海潮推動下逐漸堆積而成的與今海岸線平行的三道貝殼堤中得到了證實。
戰國時期,天津平原得到了大規模的開發。1956年,在天津東部張貴庄一帶考古發現的33座戰國墓葬中,陶制的鼎、豆、壺,夾雲母屑紅陶三足器,魚、鳥紋飾的陶壺,燕國的貨幣「明刀」等以及後來陸續發現的戰國遺址中鐵制的鑊、鋤、鏟、鐮、斧、鑿及陶制的魚網墜等,都足以證明在戰國時期,天津地區的農業、漁業及商業已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特別是從居住遺址中發現的大量牆磚、筒瓦、板瓦和印有猛虎怒吼紋樣的瓦當等,說明了當時已有了華貴精美的房屋建築。
西漢時期,隸屬漁陽郡的泉州城(今武清縣東北城上村)建立,成為當時天津平原的政治、經濟和邊防中心,這也是早期城市在天津平原上的第一次城址選擇。
唐代,天津地區的河海沖要地位更顯突出。作為海河運輸中轉必由之路,「三會海口」之名出現,進一步說明天津作為港口城市的歷史特定職能。
五代之後,天津地區又成為宋遼南北對峙的前沿陣地。「寨」、「鋪」行政管理系統、軍事屯墾的出現及南北經濟交流的加強,推動了城市形成的歷程。
金元時期北京的定都,為天津城市的勃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金王朝在此設「直沽寨」,奠定了天津城市發展的基礎。至今,「直沽」二字仍被廣泛地用為天津的代名詞。元朝時,大都的軍需民食,繁榮富庶,「無不仰給於江南」,因而漕運發達。直沽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漕船轉運樞紐和漕糧儲備基地,城市的載體功能亦隨之不斷加強。
為保障漕運暢通,元政府曾先後在天津建起兩座天妃宮,其中以海河三岔口處的天妃宮最為繁盛,促使了三岔河口一帶,特別是宮南、宮北大街的空前繁榮。元朝國子監祭酒張翥在《代祀天妃廟次直沽作》詩文中記載了當時糧船集中在三岔河口的盛況和祭祀活動的情景:「曉日三岔口,連檣集萬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靜波濤。入廟靈風肅,焚香瑞氣高。使臣三奠畢,喜氣滿宮袍。」由於天妃宮(後稱天後宮)建立的時間早於天津建城設衛,故又為後人留下了「先有天後宮,後有天津衛」的歷史佳話。
明清時期,天津的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逐步成為中國北方最為繁榮的商業大都會。

『陸』 中國人文地理概況有哪些

中國的地理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約有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現國家體制為始),是亞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1、中國地理簡介
0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雄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02、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不包含被俄帝國吞並和逼迫清政府割讓陸地面積588萬平方公里土地),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不包含俄帝國侵佔588萬平方公里土地)。
0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六十多度,跨了五個時區,東五區到東九區。全國統一北京時間為東8區。東西距離約五千二百公里。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五十度,南北距離約為五千五百公里。
04、中國領土的中心位置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34°32′27.00〃N,108°55′25.00〃E)。
0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3.5′N)。
0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
0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瞎子島(48°27′N,135°05′E) 。
0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約在中、塔、吉三國邊界交點西南方約25公里處,那裡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 (39°15′N、73°33′E)。
0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一萬八千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中國的大陸邊境線長二萬多公里。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
16、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台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 世界上有兩條地震帶,一條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一條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國正好在兩大地震帶的中間,所以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十四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20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六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地區、自治州、自治盟)、縣(旗、區、市)、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五級。
31、中國共有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
32、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國的首都。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3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有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4、陝西省,舉世公認的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 即誕生並埋葬於此。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故簡稱「秦」或 「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即古長安,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35、山西省,西臨黃河,東臨太行山脈,位處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故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36、河北省因位於黃河北邊而得名,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市,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
37、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南邊,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簡稱「豫」,又稱「中州」和「中原」。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其中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開封是七朝古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河南有大量古代文化遺址。現在的河南省是建國初期平原省和老河南省合並而成。
38、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是蒙古族的發源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
39、遼寧省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40、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黑龍江省有著「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42、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是故甘肅。
43、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44、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45、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46、雲南省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雲」。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47、貴州省因「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而得名,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仁懷市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48、四川省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49、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50、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51、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
52、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3、山東省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54、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蘇」字繁體寫法的魚和禾是指魚米之鄉、草字頭是指平原、「蘇」字詮釋了江蘇的一切、意味著江蘇是魚米之鄉、繁華不衰。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的經濟,文化和教育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55、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Zhè),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浙」諧音,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56、福建省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57、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58、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
59、海南省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60、台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對,是中國的寶島,簡稱「台」,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最大城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61、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
2、中國的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3、中國的氣候
中國氣候有三大特點: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類型。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五十攝氏度。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漠河縣,夏季最熱地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4、行政區劃分
4個直轄市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簡稱「京」,又稱「北京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端。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國都城,遼時為陪都,稱「燕京」、南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為都城,先後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稱號。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六區、二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六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七百四十三萬。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學、教育、國際交往中心和交通樞紐。北京還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主要名勝古跡有長城、故宮、天壇、十三陵、頤和園、香山等。北京曾舉辦過1961年第26屆世乒賽、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和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上海:簡稱「滬」或「申」,又稱「上海灘」。地處中國東部海岸中段、長江入海口處。古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7年設市。現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轄十八區、一縣。全市面積五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八百五十八多萬。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還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上海曾舉辦過2001年APEC會議和2005年第四十八屆世乒賽單項賽。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博會。
天津:簡稱「津」,又稱「天津衛」。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渤海。金元時代稱「直沽」,為漕運要地,後設海津鎮,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稱天津並設衛,稱「天津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五區、三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戶籍人口一千零九十五萬人。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業城市,油氣、海鹽資源豐富,並有一定的工業技術基礎。天津也是華北重要的商業中心和口岸城市,2006年被確立為北方經濟中心。天津的名勝古跡主要有市區的寧園、天後宮、大沽口炮台,薊縣獨樂寺,黃崖關古長城及有「京東第一山」之稱的盤山風景區。
重慶:簡稱「渝」,又稱「重慶山」。位於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巴國地。隋唐屬「渝州」。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1997年6月,以原四川省重慶、萬縣、涪陵三個地級市和黔江地區行政區域設中央直轄市重慶市。下轄十九區、十七縣、四自治縣。全市面積八萬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三千二百三十五多萬人。重慶是綜合性工業城市,有長江三峽、枇杷山、縉雲山等旅遊勝地。

『柒』 跪求大神做 word:介紹本人家鄉的人文地理,歷史飲食,風俗 ppt:設計展示家鄉風貌的演示文稿 急急急..好人

電費挖墳啊額挖墳了我了挖瞭望瞭望熱文

『捌』 做一個地理的ppt,介紹西藏的自然及人文地理

可以看看我空間相冊,裡面有設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