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人民網人文地理

人民網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3-09 15:28:00

① 省外離武漢最近的幾個城市有哪幾個

湖北省外離武漢市近的城市還有:安慶市、六安市、合肥市、九江市、南昌市、岳陽市、信陽市等。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

2018年,全市轄13個區,總面積8569.15平方千米,地區生產總值1.48萬億元。2019年末戶籍人口908.35萬人,流動人口510.30萬人。

(1)人民網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縱觀武漢周邊的城市,麻城是距離武漢最近的。根據大家的評論發言,我注意到,幾乎有90%網友並不認為麻城離武漢最近,反之,鄂州、漢川、紅安等地被視為離武漢最近的城市。

仔細一看湖北省的地圖,好像無論是仙桃、漢川,還是紅安、麻城、鄂州,它們都是覺得自己是距離武漢最近的城市,畢竟都和武漢接壤。但是,你們可能不知道,武漢新洲區有麻城的村莊,麻城有武漢新洲區的村莊,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飛地」!

飛地,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縱觀武漢市周邊城市,麻城是唯一一個跟武漢有「飛地」關系的城市,麻城在武漢新洲有兩處飛地:一處是鐵門崗鄉的肖五房垸,另一處較小的地方是白果鎮的望花山九大隊的細曾家垸。

另外,武漢市新洲區潘塘街羅楊村,它的真實位置卻在麻城市鐵門崗鄉境內。如果不信的朋友可以去看中國地圖,絕對是真實存在的。武漢的村莊在麻城,麻城的村莊卻在武漢,這在武漢周邊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現象。由此觀之,武漢是麻城的,麻城是武漢,這種說法根本沒有一點毛病!

武漢周邊的城市,只有麻城與武漢存在這種關系。從大范圍上來說,武漢是中國交通區位最好的大城市,而麻城是中國交通區位最好的縣級市,武漢將來有能力比肩大上海,而麻城可以成為「小漢口」,既有能力,也有實力,我們要有信心。

正如有識之士所言,武漢是麻城的,是一種眼界,是一種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的超凡脫俗的宣傳動感詞。可以在不久的將來,麻城觸入進大武漢城市群,成為武漢的「綠色+紅色」旅遊基地。誰還敢說武漢不是麻城的,麻城不是武漢的?真的希望我們都能具備這樣的眼界,做到「風物長宜放眼量」!

② 廈門計程車從業資格證在哪裡報名 具體怎麼操作

在廈門市道路運輸管理處報名。辦理流程如下:

1、攜帶機動車駕駛證(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計程車公司證明(無計程車公司證明可參加培訓考試,考核合格發給職業培訓合格證,待有工作單位後再領取從業資格證);

彩色近照1寸2張,2寸1張到市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培訓報名處報名,填寫申請登記表。

2、參加學習培訓並考試合格,由培訓學校統一到辦證窗口辦理《從業資格證》後,發放給申辦人。

(2)人民網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考計程車從業資格證應具備的條件:

1、持有C類以上(含C類)機動駕駛證,駕齡2年以上;

2、年齡不超過60周歲;

3、3年內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

4、經計程車職業培訓考試合格,並掌握相關道路運輸法規、機動車維修和旅客急救等基本知識,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證件後辦理服務監督卡。

③ 政治新聞時事.

1.日前,在中國首善陳游標先生的無私資助下,來自江蘇泗洪縣淮北中學的17名高一學生和3位老師組成的「第三屆標哥的鐵流千里」考察隊,於7月15日從江蘇泗洪出發,歷經36天的徒步跋涉,跨越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湖南五省,行程3200多華里,於8月19日抵達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的故鄉——湖南韶山,沿途了解了各地的人文地理,也宣傳了陳游標先生無私助人的慈善精神。本次活動受到沿途廣大幹群一致好評和大力支持,所經省、市、縣的多家電台、報紙等媒體給予廣泛關注和報道。所經之地群眾爭相傳頌他們的事跡。

陳游標先生對此活動十分關注,不僅給予經費支持,還在孩子們出發前給他們進行了動員;考察隊抵達韶山圓滿完成考察任務後,陳游標又專門把他們接到南京舉行慶功會。在南京黃埔防災減災培訓中心,陳游標饒有興趣地親自為孩子們上了一堂防災減災知識和自救技能的培訓課,同學們紛紛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表示這是此行的又一個重要收獲。陳游標還高度贊揚了孩子們的吃苦精神,表示在少年時學會吃苦、學會吃虧,能夠為人生打下很好的基礎。他要求孩子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提高綜合素質,並表示將會從游標榜樣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給他們錦上添花、雪中送炭,即對優秀的學生給予支持直至他們完成深造;對家庭困難的孩子予以資助直到他們完成學業。

據悉,此次社會考察活動,是淮北中學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精神和教育部發出的在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精神,在該校2007年成功舉辦紀念彭雪楓將軍誕辰100周年,穿越蘇豫皖三省;2008年為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橫跨六省,徒步到延安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的第三屆鐵流千里考察活動,意在幫助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生活,開拓學生視野,增長知識,親近祖國、感受生活,培養愛家鄉、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同時也是對「標哥」慈善精神的一次流動宣傳。據該隊領隊陳經山老師介紹:「通過徒行走接受紅色教育的的方式,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創新和務實精神;磨練學生的意志;有助於走進紅色歷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珍惜現實生活的道德品質。」

「鐵流千里」社會實踐活動雖然是在炎炎夏日徒步,但在淮北中學老師的精細化、科學化的安排和管理下,既保證了隊員的安全,又使每一個隊員在艱苦卓絕的磨練中健康成長。鐵流千里社會實踐活動考察隊作為一個團隊,對每個隊員進行了細致的分工,有的隊員負責安全、有的隊員負責飲食安全、有的隊員負責行程安排、有的負責行程記錄等,使每一位隊員都有一種主人翁的意識,並體驗到為隊友服務所帶來的快樂。

據悉,在這次活動之前,不少隊員還沒走出過泗洪,而他們此次活動跨過寬闊的淮河、氣勢磅礴的長江,翻過秀奇天柱山、世界文化遺產廬山、連綿起伏的革命山井岡山和和毛主席故里韶山,切身體驗到如此多嬌的祖國河山,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這樣的實踐活動讓隊員有機會更多地接觸社會。

「鐵流千里」的小隊員說,當他們來到陌生的城市,到很多地方都需要問路,很多好心人一聽說他們是暑期徒步千里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群中學生,總是熱心地不厭其煩地為他們指路。最讓他們記憶猶新的是在井岡山遇到的一飯店老闆,不但免費為隊員們提供住宿的地方,而且還帶領大家遊玩了井岡山夜景,第二天一大早為隊員們准備好早飯,最後還將隊伍送到下山路口,才與隊員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提起這件事,隊員們仍心頭熱乎乎的。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無疑將積極地影響他們的一生。

陳經山老師介紹說:「我們的隊員大多數是90後的獨生子女,在家裡平時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們在崎嶇坎坷的山路上我們爬行過,在雨天泥濘的道路上我們行走過,在驕陽的炙烤我們穿行過。鐵流千里活動中很多隊員腳多處磨出水泡,在老師的關懷下,在隊友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們的隊員沒有一個因為遇到困難而退縮。我們的有些隊員雖然流過淚,但拭去眼角的淚後,他們又露出燦爛的笑臉,頑強地完成鐵考任務。他們的皮膚被曬得黝黑黝黑,可他們自信的走在人群中。鐵流使他們的意志堅強,鐵流使他們變得從容大度。我們用事實證明了90後的孩子同樣是優秀的!」

鐵流千里途中,以陳經山為主的隨隊指導老師指導學生積極體驗、認真學習、細心觀察、用心感悟,為各科學習提供良好的素材。沿途隊員們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風俗特徵,經濟生活狀況等。全隊分三組,每組每天至少出版一份鐵流快報,記錄鐵考途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悟,共計出版鐵流快報近200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暑期生活。

同時通過鐵流千里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收獲最重要的東西是隊員間的真摯友誼。這種在互幫互助中建立起來的友誼,必將成為他們心中最珍貴的財富。

資料鏈接:

江蘇省淮北中學,地處淮河之濱、洪澤湖畔的革命老區泗洪,與名揚四海的原新四軍第四師師部相毗鄰,與長眠著江上青等革命烈士的泗洪烈士陵園僅一路之隔。江蘇省淮北中學始建於1941年,原名「淮北蘇皖邊區公立淮北中學」,是劉少奇、陳毅、彭雪楓、劉瑞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創辦的一所抗日軍政學校。現有師生員工6827人,佔地177畝,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作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的淮北中學2001年9月開始紅色教育的探索,我們的做法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社會實踐為基礎,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利用學校和地區的資源優勢,結合學校特色的培育,陸續進行了「單車千里走長淮」、「徒步千里洪澤湖」、「模擬聯合國」、「思想政治小品大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鐵流千里慰忠魂」、「聆聽湖畔風雷,回眸淮北烽火的革命史料采訪」等在全國產生一定影響的綜合探究活動,扎實開展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升華。江蘇省淮北中學革命傳統教育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用鏡頭書寫滄桑巨變、用畫面見證山水奇跡,由市委宣傳部、市城投公司和鎮江廣電總台聯合推出的「如意江南杯」20集外宣系列片——《山水見證》昨天在西津古渡舉行開機儀式,這是我市首次採用電視系列片的方式,以影像見證歷史、記錄山水。

「如意江南杯」《山水見證》外宣系列片共20集,由紅、綠、藍三色內容有機串聯,三大塊交相輝映,每個板塊,每個人物都將以歷史+今天+未來作為一條隱性紅線貫穿,或以人物帶故事,或以事件帶人物,皆具有宏大的背景、獨特的視角和切入點。鎮江電視台《看鎮江》欄目連續播放5個月,每周一檔,每檔12分鍾。

這部大型系列片分三大篇章:

一是紅色記憶,以歷史文獻紀錄片的方式憶往昔,以訪談紀實的方式看今朝,選擇相關的人和事,梳理出一個關於一座城市成長的路徑,看到紅色中國的印記,突出獨特的鎮江印記;

二是綠色家園。通過同題片形式,攝取近年來鎮江建設發展的強音,捕捉一些頗具魅力的人和事,用鏡頭勾勒變化著的城市形貌、挖掘根植於這個城市深處感人至深的鄉情民風,用紀實的手法描繪事件,講述故事,交叉勾連起隱藏在城市百姓中愛家園、愛鄰里、愛祖國的情懷;

三是藍色夢想,在全民迸發出的創業激情中,選擇幾個小人物的創業經歷,顯示出千年古城的時代特色。

這部系列片將首次採用季播、巡播、擇播等方式分別在江蘇國際頻道、鳳凰衛視及各轄市區播出,在鎮江文獻資料里增添時代的影像資料,是鎮江廣電總台「項目化」運作的首次嘗試。(劉紅絹)

鄭重聲明:凡註明來源為「人民網――奧運頻道」、「人民網――《**報》」、「人民網」的關於奧運的報道(含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簽署人民網奧運內容專項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禁止轉載、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規新聞授權的網站),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65368446聯系。

④ 朱自清的簡介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朱自清生於江蘇東海,原名自華,號秋實,投考北大改名自清。1920年北大哲學系畢業,參加五四運動,教中學教了五六年,1925年任清華中文系教授,做過系主任。1931年留學英倫,漫遊歐陸,次年回國,回清華。抗戰爆發隨校南遷,任西南聯大教授,勝利後回北平清華,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代表作品:《春》《綠》《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4)人民網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朱自清五十一歲死於嚴重的胃潰瘍,有個人寫文章說:「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重病是真的,拒領麵粉也是真的,是氣節,說朱先生窮得餓死,太簡單了,這里另有故事。

國共內戰時,物價飛漲,大米白面貴得驚人。國民黨為了照顧這些大學教授的生活不受影響,給他們配發了一個特供證,價錢要比市價低很多。吳晗組織北大清華教授簽名抵制內戰等民主活動,朱自清積極參加。

這回吳晗又組織了一個抵制特供製度,到了朱家,這時,朱自清胃病已經很嚴重了,身體虛弱,只能吃些細糧,一吃粗糧就吐。吳晗來了,還沒說完來意,朱就簽了字,讓孩子馬上把那個特供證取出來,交出去了。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胃潰瘍這種病對飲食講究多,稍不注意,就會嘔吐,使胃大受折磨。朱自清日記也證明了這一點。翻開他1948年日記,我們沒有看到他為食物短缺而苦的記載,相反,多的倒是下面一些文字:「飲藕粉少許,立即嘔吐」。「飲牛乳,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慾佳,終因病患而剋制」。「吃得太飽」。拒絕了特供,不能吃粗糧,沒有細糧後,朱自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直到餓死。

當年吳晗找了很多人參加他的簽名活動,有些人家根本不讓進門,說家裡有孩子,不能參加。最後參加簽字的大約有一百多人,只有朱自清餓死了,其他人因為能吃粗糧,活了下來。

⑤ 我想求一篇關於人文地理的論文。。

我找了一篇有關方言的 也是人文地理:
保護方言 留存故鄉記憶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各種原因產生的移民、語言的發展和變異以及民族之間的融合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響之下,而產生了方言所謂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語有所差異的一種語言。從方言的這個定義之中就可以看出一個地區的方言和本地域的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就一般情況來說,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時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為文化的載體,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是互相促進、互相影響、互相推進的。所以說方言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一種繼承。每個歷史時期的社會上面的各個方面的歷史景象已不可能重現,但是它們在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打下了或多或少的一些烙印。因而說方言是歷史發展留下的一種非物質遺產也不為過。
但是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推廣普通話在全國開展,大家似乎已經有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方言是落後的、不好的,必須要摒棄掉方言,努力的學習好普通話。我覺得這些人的認識是有問題的,方言為什麼會存在,我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像存在即合理這句話一樣。方言的產生是因語言的發展規律而產生的,單方面的大力推行普通話而忽視方言肯定是違背正常的語言發展規律的。現在許多地方的年輕人都只會講普通話,對於他家鄉的方言卻一句都說不出,我想到了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一首詩《回鄉偶書》中的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鄉音無改?我想這在現代這可能幾乎快成了一個只能在歷史的記憶中才能見到的場景了吧。
值得慶幸的是,還是有一大批學者意識到了保護方言的重要性之所在。前段時間,我在一篇名為《全國人大代錶王建華校長的建議引發多方關注》的文章中說到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身為語言學教授的王建華就建議:有關部門要盡快開展語言普查工作。通過普查,建立可永久保存的中國語言多媒體語料庫及相關資料庫,繪制詳細、精確、可傳至後代的多媒體語言地圖,建立中國語言博物館。王建華代表的建議引發了多方關注和共鳴。當時,新華社、人民網等眾多媒體對此給予了充分的報道。報道還引起了很多專家、學者的共鳴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短短幾個月時間,王建華的建議和設想正在變為現實。10月11日,國家語委在蘇州啟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試點建設。這個資料庫分為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普通話3個分庫。每一個分庫都有由文字、國際音標等組成的文本,還有聲音和圖像,文本、聲音、圖像之間彼此對應,並具有鏈接功能。這種呈現實態的有聲語言資料,使這個資料庫能聽、能看,便於今後的檢索和開發利用。蘇州作為全國首家試點有聲資料庫建設的城市,共有蘇州市區及五個縣市6個數據採集點,將通過朗讀字、詞、句和講故事的方式,分批采錄吳方言。蘇州話,將有幸得以「原汁原味」傳承。看了這篇文章後我就真實的體會到了保護方言的重要性,方言上面承載的東西太多了。 可以說方言起到了對我們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貢獻作用的。下面我就具體的有選擇性的從幾個方面談談這個問題。
第一,從方言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留存於方言中的古代語音,詞彙。從方言上面我們可以找到古代漢語發音的方式,南方的方言更接近於傳統。比如說在廣東話中我們就可以發現現代漢語沒有的一些音調,粵語中不僅存在著入聲字,並且有八九種的音調,據考察,古代漢語發音中就存在著入聲字。從這方面可以說粵語是一個古代語音的活化石了。
第二,從方言中留存的富有地方特色詞彙上面來看。在湖南方言詞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體現了湖南特有的地理氣候特徵,體現了湖南人的全體性格特徵。湖南地處亞熱帶向溫帶過渡地段,降水豐富,鏡內河流、湖泊密布,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水澤之國」。這樣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頗具特色的水鄉文化。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水」有了不可分割的關系,表現在語言上,一批與「水」這個語素相關的詞語應運而生並流傳到湖南各地。例如,在長沙話中,拉關系、走後門被喻為「走水路」;作風不正派的男人被稱為「水老倌」;不正派、庸俗下流叫做「水裡水氣」:膚色被稱為「水色」等。
湖南古稱南蠻之地,其三面環山,北面又阻於長江洞庭,所以古代時與外界交往頗為困難,而大凡交通不便。對外接觸較少的山區居民,性格都較為率真強悍,加之湖南在古代有大批外來移民(江西為主)在戰亂中遷入,這些移民往往會受到當地土著的抗拒,因而械鬥之風在湖南極盛,湖南人就這樣長期處於激烈的競爭的環境中,一直維持著頑強的戰斗意志,從而形成了強悍的性格。司馬遷在《史記》中稱湖南人十分「驃悍」,「其俗剽輕、易發怒。」光緒《湖南通志》中也有「民悍勁而不能為欺詐」,「要以勁直任氣。好文尚義」的記載。歷史的積淀,使湖南人養成了「強悍剛烈,倔強霸蠻」的性格品質。湖南方言的流行詞語也深深地打上了這種群體性格烙印。在這些詞語中,有一批反映了湖南人蠻、倔、強悍的傳統性格。例如:「霸蠻」、「蠻巧」、「行蠻」、「有狼」、「發狠」、「抬橫杠」、「過硬」、「猛天搭地」、「厲霸」、「咬筋」等。
第三,方言不僅自身就是一種重要民俗事象, 而且是民俗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例如,用小麥磨成的粉, 北方方言叫「面」, 廣西柳州方言叫「麵粉」或「灰面」; 用麥麵粉製成的條狀食品, 北方方言叫「面條」, 柳州方言只叫「面」。稻米和粟在北方方言中分別叫「大米」、「米」, 柳州方言則分別叫「米」、「小米」; 用稻米煮成的干飯, 北方方言叫「米飯」, 柳州方言只叫「飯」。這些名稱的不同反映了北方人以麥面為主食, 柳州人以稻米為主食的不同飲食習慣。北方人日常吃飯主要是吃以麥面製成的食物, 所以吃用稻米煮成的飯時要說「米飯」, 以示與日常的「飯」區別開來; 而柳州人吃飯向來就是吃米飯, 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必用其他詞, 只有偶爾吃面當飯時, 才說「面」以示與日常的「飯」相區別。柳州地處華南———珠江流域, 素來以產稻米為主, 所以說「米」即指大米不會產生誤會, 但指稱粟米時要冠以「小」, 以示區別; 而北方是出產粟米的地方, 說「米」即指粟米, 但指稱稻米時則冠「大」。這是由於不同飲食民俗文化結構造成的差異, 從這種各地方言中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的現象, 我們已經體會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來的各地民俗文化風貌的差異。
由此可見,地方方言中囊括的傳統文化和地方歷史文化特色是如此的豐富,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我國方言的種類如此之多,恰恰是說明了漢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豐富多彩的方言帶來的是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個不懂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民族的是可悲的。我們只有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注重保護方言,才能讓中華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⑥ 地理科學如何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地理信息技術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礎性技術,在統計工內作中也有廣闊容的應用空間和前景。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地理信息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大部分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上個世紀建立並應用了地理信息技術。

統計工作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數量描述,地理信息技術是在給定的單元基礎上,對空間進行存儲、處理、分析和應用的基礎技術。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地理空間,因此對於統計數據和統計調查對象而言,空間屬性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6)人民網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地理科學是一門文理交叉,偏重於理科的專業,所以首先要注重打好數學和計算機應用基礎。所學專業知識主要有自然地理學、現代地貌學、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測量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概述等,在計算機應用方面主要學習使用制圖軟體。

學習中,大量的實地調查、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如要進行地區植物分布調查,再把所得數據加以統計,用計算機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一個結論,也會對某一地區進行反復的調查,弄清地形的特徵後,再繪制地形圖等等。

⑦ 什麼是人文要素

所謂的人文因素包含了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

1、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歷史因素和人文因素兩大類。歷史因素中有時代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這些因素比較穩定,不是經常變化的。人文因素是社會因素中最活躍的也是經常變化的因素。人文因素包括人的習俗性格、宗教信仰、文化素養、審美觀念等。

2、文化因素

凡屬於意識形態方面的、非物質技術方面內容的、都屬於文化因素范疇。如制度(如禮制)、宗族、還有藝術方面的小說、詩歌、繪畫、音樂、戲曲、雕刻、裝飾、裝修、服飾、圖案等都屬於文化范疇。以建築類別來說,則多著重在制度、習俗、審美觀以及藝術處理等方面。

(7)人民網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社會因素的舉例:

1、抗生素和殺蟲劑的濫用使病原體和傳播媒介耐葯性日益增強。以結核病為例,目前全球約有耐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者一億。1981~1995年,美國對抗生素出現抗葯性的病例從2%上升到25%。而蚊媒對殺蟲劑的普遍抗葯,嚴重影響了滅蚊,從而引起了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的流行。

2、城市化和人口爆炸使人類傳染病有增無減。城市化造成大量貧民窟的形成,貧窮、營養不良、居住環境擁擠、衛生條件惡劣、缺乏安全的飲水和食物,是傳染病滋生與發展的溫床。

3、戰爭、動亂、難民潮和飢荒促進了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如前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動盪局勢使這一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白喉嚴重流行。

4、全球旅遊業的急劇發展,航運速度的不斷增快也有助於傳染病的全球性蔓延。

5、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森林砍伐改變了媒介昆蟲和動物宿主的棲息習性,所有種種均可能導致傳染病的蔓延和傳播。

⑧ 旅遊活動對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1、風景名勝區等各類區域實際上都已開展旅遊活動為由甚至輻射到周邊地區,在生態旅遊規模和綜合產值上要遠遠超過自然保護區,成為了潛在威脅。

2、在旅遊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遺跡遭到破壞,給景區環境帶來很大壓力。

3、文化旅遊產業園存在盲目建設風潮,圈地現象嚴重,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4、一些文化旅遊企業環保意識不強,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置環境於不顧。

5、一些當地居民在經商的同時對環境造成污染。

(8)人民網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要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生態旅遊的體制機制:

1、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生態旅遊的宏觀管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制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發展戰略。

2、正確認識生態旅遊,制定並提交與當地各項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的生態旅遊總體規劃,使之與保護區總體規劃相一致。

3、制定相應政策,將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保護職能與運營職能分開,建立旅遊收入反饋機制,確保部分旅遊收入能夠有效返還保護區,用於資源管理和保護。

4、加強監測,量化保護區生態旅遊帶來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旅遊承載能力,為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提供依據。應盡快開展保護區生態旅遊專項研究,理清不同保護區生態旅遊的重疊現象,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⑨ 地理科學考研必須考數學嗎

大多數地理學考研都要考數學的,但也有一些學校不考數學,一般情況都是自主命題院校,以下是一些不考數學的地理學考研院校:

1、武漢大學

研究方向:01湖泊與濕地生態環境 02水文地理與水資源 03環境變化與災害 04自然資源利用與優化配置 05資源環境決策支持系統 06資源與環境遙感。

專業考試科目:遙感技術及應用自然地理學。

2、浙江大學

研究方向:不區分研究方向。專業課考試科目:地球科學基礎地理學

3、西北大學

研究方向:不區分研究方向。專業考試科目:地理信息系統 自然地理學。

西北大學人文地理是強項,但這也不意味著西北大學的自然地理就弱。

4、河北師范大學

研究方向:01環境演變與全球變化02資源評價與可持續利用 03環境影響評價與規劃04生態建設與災害防治 05城鄉規劃與景區設計。

專業考試科目: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綜合。

5、山西大學

研究方向:01生態地理 02區域環境規劃與評價03區域經濟開發04黃土高原整治。

專業考試科目:自然地理學 中國地理(含30%數學基礎)。

注意: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6、山西師范大學

研究方向: 01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 02全球變化與環境災害研究 03區域開發與可持續發展 04土地生態與土地利用 05旅遊開發與規劃。

業考試科目:區域地理 自然地理學。

7、遼寧師范大學

研究方向:不區分研究方向。

專業考試科目:地理學基礎 中國地理。

8、吉林師范大學

研究方向: 01生態環境調控與建設 02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 03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4區域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05生物地理學 06親緣地理學

專業考試科目:自然地理學中國地理。

(9)人民網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確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標與要求。

地理學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