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玉林的人文地理

玉林的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3-09 11:03:43

1. 南方地區的人文地理特徵

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濕潤,地表水豐富,因此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以水田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亞熱帶經濟作物;南方地區傳統的交通運輸是水運;受氣候影響傳統民居屋頂斜度大,屋頂比較高;人們以大米作物主要食物。

2. 玉林市的詳細資料(人文,地理)

玉林市地處廣西東南部,南流江兩岸,東毗北流市,西接浦北縣,南鄰博白縣,北界桂平市,東南與陸川縣接壤,西北與貴港市交界。全市呈欖形,東西寬約67公里,南北長約71公里,市境總面積2738平方公里。轄20鎮10鄉,5個街道辦事處,421個行政村,30個居(街)委會,3278個自然村,27個圩。全市人口145萬。全市以漢族為主佔99%,少數民族有壯、瑤、回、苗、毛難、侗、仫佬、彝、水族等。

玉林歷史悠久,原稱鬱林。先秦屬西甌之地。秦為桂林郡、象郡管轄。到西漢無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作郡名,自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至唐朝成為郡治、州治、縣治。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鬱林州治所遷徙今地,設鬱林州、南流縣、興業縣。明洪武十年(1377年)形成鬱林五屬(即鬱林州、博白、北流、陸川、興業四縣),清雍正三年(1725年)鬱林州、興業縣皆屬廣西省鬱林直隸州。民國元年(1912年)鬱林州升為府,次年廢府設縣。1952年8月撤興業縣並入鬱林縣。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改為玉林縣。1983年10月撤縣設市。1987年、1988年先後被國務院定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全國沿海經濟開放區。1994年被國家科委定為全國星火技術密集示範區,農業部定為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

玉林堪稱物華寶地,自古民間流傳「千州萬州有個鬱林州」的贊語。境內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很大。有石灰石藏量達8000萬噸;瑩石藏量244萬噸,為廣西之最,每年出口1.5萬噸,還有鉛土、錳礦、鈦鐵、紅鐵氧等礦,花崗岩質地優良,光潔度高,蘊藏量約1億立方米。物產豐富,是廣西重要的產糧區。農作物主要有大米和谷類。玉林是全國三大香蕉生產基地之一,香蕉遠銷全國26個省市區的140多個城市。還有黃紅麻、甘蔗、菠蘿、荔枝、龍眼、柑橙、茶葉、大蒜頭、桂圓肉、茶泡、牛肉乾巴、肉丸等土特產,尤其是大蒜頭已有1000多年種植歷史,與牛肉乾巴馳名中外,在港澳、東南亞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深受歡迎。

玉林人傑地靈、名流輩出。明有浙江僉事陶成,勇御倭寇屢立戰功;清末有參加金田起義戰功卓著的梁成富;有為國捐軀的紅軍高級將領吳永康(龐大恩)和張震球、曾任廣西省委書記的朱錫昂以及桂東南起義領導人李雲蒿、張熙和等一批革命先烈。解放後,有郵電部長鍾夫翔和榮獲「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譽國內外的爆炸專家蔣承煒以及袁世頤、李世海等國家級科技專業人才。體育有乒壇名將梁戈亮,破世界跳傘紀錄的杜昆明、「潛水明珠」黎海心,「短跑亞洲女飛人」之譽的田玉梅,玉林籍運動員代表祖國參加國際競賽獲金牌40枚、銀牌10枚、銅牌11枚,輸送人才二百餘人,獲國家體育獎8次。名醫有馳名中外的正骨水、雲香精創制者陳善文等。

3. 小龍潭鎮的人文地理

1956年2月,小龍潭煤礦採煤時,在老馬寨與河頭兩村北面下端,發現煤層上部有晚中新世(距今1500萬年前)的臘瑪瑪古猿下齒化石5枚。1957年又在煤層上部發現西瓦古猿下齒化石5枚。1980年又發現臘瑪古猿臼齒化石3枚。1982年再次發現帶有12枚牙齒的臘古猿上頜骨化石。
這些化石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和雲南省博物館。
在布沼煤坑發現臘瑪古猿化石的同時,還發現一些遠古動物的化石,有慶義軛齒象化石、嵌齒象化石、四棱象化石、古 化石,有河狸、小河豬、利齒豬、鹿、巨額嵌齒象、河馬、野牛等10多種與古猿同期生存的熱帶森林湖沼哺乳類動物化石。
這些古動物化石,一部分現存開遠市文物管理所,一部分散失在老馬寨、河頭等村寨民間。1983年,小龍潭臘瑪古猿化石發現地被列為紅河州文物保護單位。 清乾隆22年(1753年)建,位於盆地北側文筆山頂。塔為青石建構,四方形,塔基高1.2米,第一層四方各寬4.8米,依上收斂共七層,總高26米,是傳統式樣的鑽尖頂實心塔。1971年5月遭雷擊,塔身西北角震塌少許。
1983年開遠市人民政府將文筆塔列為重點保護文物。2004年辦事處投資對其進行修繕加固。 1979年11月改線新建,1984年6月完工,全長157.86米。第三鐵路設計院設計,寶雞橋梁廠製造,舊線路橋梁隧道暫封存作戰備用。

4. 非洲的人文地理

1.經濟:
非洲分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北非,但由於兩者之間的自然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有著明顯的差異,因而常常將其作為兩個獨立的單元。
主要講一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它是黑色人種的發源地,也是目前和人最集中的地區,其中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是世界最貧窮的地區之一,普遍存在日益嚴重的人口、糧食、環境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這一地區是受益最少的地區之一,面臨著不斷被邊緣化地威脅。
區域經濟特點: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經濟最不發達的區域,雖然擁有豐富的資源,但因長期的殖民統治等原因,致使其獨立後經濟社會的發展仍然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落後的地區。近年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經濟增長率已達到全球經濟平均增長率。農業是大多數國家的經濟支柱部門,工業基礎薄弱,且多為農、礦原料的初加工。
2)區域內部發展差異顯著,按區位可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為東非、西非、中非、南非四個地區。從區域發展水平來看,南非最高,其次是西非、中非和東非,這在生產力分布上表現得十分明顯,形成了明顯差異。
人文發展與現狀:
1)政治地圖的演變:以前多為歐洲的殖民地,後來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非洲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運動風起雲涌,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2)高速增長的人口和復雜的民族:以黑色人種為主,人口增長快,人口的低齡化現象嚴重,同時人口分布極端不平衡。
文化:
非洲的語言約近千種,方言則更多,而大多數語言還沒有文字,靠傳教士和殖民地官員用拉丁字母或阿拉伯字母記錄這些口語。這也反映了非洲語言的孤立,在發展過程中尚停留在初級階段。從撒哈拉以南到南非之間,可分為三個語系:奈及利亞-剛果語系、科伊桑語系和尼羅-撒哈拉語系,其中奈及利亞-剛過語系佔90%以上。
宗教:
主要以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主,主要是由移民被迫進入非洲而傳入的。

5. 雲南人文地理環境的概述

雲南地處我國西南,人口4956.6萬,有少數民族26個。地處亞溫帶,旅遊名勝眾多。昆明四季如春,大理風和日麗,龍脊梯田婉如世外桃源。

6. 小百戶鎮的人文地理

地形從東北到西南略呈長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屬山區半山區,北山、興版仁、興隆、小百權戶4個村委會屬丘陵,其餘10個村委會屬山地,山區地形變化較大,高山深谷,谷底較平緩,多呈「U」形。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相對分散,開發利用的少。主要有形成於四紀冰川牛頭山古陸自然景觀;分布於天花、老母、普樂等村喀斯特溶岩、原始森林、河流、瀑布等自然景觀;分布於永清、小百戶、興隆等地的湖泊、休閑度假村等景觀;還有少數民族、古跡等人文景觀。

7. 雲南的人文地理

雲南驛:古道千年,話「彩雲之南」滄桑
--
雲南驛古鎮,屬雲南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鎮,位於大理州祥雲縣城東19公里,南側為楚大高速,北側為滇緬公路即今320國道3094公里處,距昆明車程約三小時。雲南驛是古今之交通要沖,兩千多年來先後有蜀身毒道、靈官道、五尺道、博南道、茶馬古道、明清官方驛道經過或者匯集這里。二戰期間,滇緬公路、中印輸油管和駝峰航線雲南驛機場(全省三個戰略機場之一)更使得雲南驛蜚聲海內外。
漢廷打通了連接雲南驛的三條道路:靈官道:起點為成都,經四川西昌地區和雲南楚雄地區,終點到達雲南驛 尺道:秦代蜀郡李冰開創了兩大工程,一是都江堰,二是五尺道。五尺道從四川南部的宜賓啟程,過金沙江,經滇東北的昭通市(朱提)、曲靖市(味縣)到達昆明市(滇池)。 博南道:博南道以翻越橫斷山脈的博南山(今永平縣)而得名,屬於蜀身毒道和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部分。博南道起於雲南驛,同靈官道、五尺道相連,向西經過大理市,越博南山,渡瀾滄江,到達保山市,從騰沖或瑞麗出境。 茶馬古道的起源於唐代,宋代達到鼎盛,以宋代交易量最大的兩種大宗商品——西藏輸入的茶葉,內地輸入的馬匹而得名。後世泛指滇川藏之間或者中國西南和東南亞、南亞之間的馬幫運輸路線。雲南驛地處滇藏茶馬古道的重要位置,同時也從這里連通著川藏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經過的地區,山高谷深,氣候多變,即便是馬幫運輸也屬異常的艱難,運輸多以藏族地區必需的茶葉、布匹為主。 一九九九年,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楚大高速(楚雄—大理)和廣大鐵路(成昆線的廣通—大理)同時建成通車

8. 款庄鄉的人文地理

作為革命復老區,款庄制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沉澱深厚,是富民辦學最早的地方,紫虛觀、白龍寺歷史上較為知名和興盛。極負盛名的「白龍禪韻、紫虛道觀、魁閣古樓、宜格石柱、V形太華、熱水溫情、接天茭園和紅谷絕景」等「款庄八景」更凝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款庄匠人的精妙工藝。
款庄鄉民族風情濃厚,每逢重大節日,各民族都自發組織開展舞獅、耍龍、鬥牛、對山歌、摔跤等一些建康向上的文體活動,藉此歌頌黨的富民政策,活躍群眾文化生活。

9. 什麼是人文地理,包括什麼內容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1、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2、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9)玉林的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研究特點: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既有綜合性、地域性和動態性等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徵,又有以人文現象作為研究主體的特徵。

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同之處,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徵及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又不同於社會科學,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

作為地理學中一門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既採用地理學中傳統的方法(如實地調查、運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空像片、衛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進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定量技術、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10. 中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徵 簡短概括 然後最好有表格

1、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國的首都,也是全國的對外交往中心,中國最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和航空交通樞紐之一。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有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陝西省,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故簡稱「秦」。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絲綢之路起點,世界歷史名城,鍾馗劉海故里,華夏精神故鄉之一。古長安,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陝西臨潼是秦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4、山西省,西臨黃河,東臨太行山脈,位處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故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5、河北省因位於黃河北邊而得名,在戰國時期,河北的南部屬於趙國,北邊屬於燕國,所以河北又成為燕趙之地,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市,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唐山是新興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北省是中國非常重要的農業大省、資源大省、交通樞紐、工業大省。
6、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南邊,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簡稱「豫」,因居於天下之中,又稱「中州」和「中原」。河南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又是一個前進中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和新興的工業大省、經濟大省。
7、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是蒙古族的發源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稀土偖量世界第一。
8、遼寧省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9、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也是中國的「光學之都」。
10、黑龍江省有著「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11、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是故甘肅。
12、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13、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14、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15、雲南省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雲」。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16、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仁懷市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17、四川省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18、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19、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20、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南昌是「四大火爐」之一。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上饒的三清山、圭峰則是世界自然遺產,九江有舉世聞名的廬山即世界文化遺產。
21、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22、山東省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23、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 。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的經濟,建築和服務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24、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Zhè),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浙」諧音,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25、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26、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27、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轄區組成的北部灣經濟區是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橋頭堡。
28、海南省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29、台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對,是中國的寶島,簡稱「台」,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最大城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省級行政區名稱由來及簡稱
1、北京市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都,遼時為陪都,稱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期為都城。1928年設市,簡稱京。 2、天津市明初取天子津渡之間稱天津並設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設市,簡稱津。 3、河北省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省名。元屬中書省,清為直隸,1928年始稱河北省,簡稱冀。 4、山西省位於太行山以西,春秋時為晉國,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簡稱晉。 5、內蒙古自治區 清為內蒙古地區,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6、遼寧省因境內有遼河而得名,清初為盛京,後改奉天省,1929年改遼寧省,簡稱遼。 7、吉林省因境內吉林城得省名,唐為渤海地,明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簡稱吉。 8、黑龍江省因邊境大河黑龍江得省名,清初為黑龍江將軍轄區,清末置黑龍江省,簡稱黑。 9、上海市相傳吳淞江近海一段古稱滬瀆,宋設鎮,始稱上海,1920年設市,簡稱滬或申。 10、江蘇省清初屬江南省,後取江寧(南京)和蘇州各一字,置江蘇省,簡稱蘇。 11、浙江省境內有大河錢塘江(舊稱浙江)得省名,唐置浙江東西兩道,始稱浙江,清為浙江省,簡稱浙。 12、安徽省西周時皖山(今桂山)附近為皖伯封地,清初取安慶和徽州各一字置安徽省,簡稱皖。 13、福建省唐代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福建經略使」,南宋置1府5州2軍,故稱八閩,因境內最大水系閩江,故稱閩。 14、江西省唐屬江南西道,宋屬江南東西兩路,元置江西行省,清為江西省,因其境內有大河贛江,故簡稱贛。 15、山東省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 明字置山東布政使司,清為山東省,簡稱魯。 16、河南省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古屬豫州,元代置河南省,簡稱豫。 17、湖北省位居長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清置湖北省,古代部分地區屬鄂州,故簡稱鄂。 18、湖南省大部分在洞庭湖之南,清置湖南省,因境內有大河湘江,故簡稱湘。 19、廣東省春秋戰國時為百越(粵)地,宋為廣南東路,明清為廣東省,簡稱粵。 20、廣西壯族自治區秦置桂林郡,宋為廣南西路,清為廣西省,1958年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 21、海南省三國時始稱海南,明設瓊州府,清為瓊崖道,1988年由廣東省分出獨立建立海南省,簡稱瓊。 22、四川省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北宋置川峽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為四川省,簡稱川或蜀。 23、重慶市隋唐屬渝州,1997年從四川省分出後,設中央直轄市,簡稱渝。 24、貴州省秦置黔中郡,唐置黔中道,明置貴州布政使司,清為貴州省,簡稱貴或黔。 25、雲南省舊以雲嶺以南得省名,戰國楚時為滇國地,元代置省,簡稱雲或滇。 26、西藏自治區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7、陝西省清為陝西省,簡稱陝或秦。 28、甘肅省秦置隴西郡,清置甘肅省,簡稱甘或隴。 29、青海省因境內有青海湖得省名,隋置西海,河源等郡,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30、寧夏回族自治區1928年置寧夏省,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2、台灣省清初置台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置台灣省,簡稱台。 33、香港舊以運送莞香得地名,清代屬廣東省新安縣(今深圳市)。1842年後被英國佔領,1997年7月1日歸還中國,並設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 34、澳門舊屬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16世紀被葡萄牙佔領,於1999年12月20日歸還中國,並設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