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國家地理秦始皇

國家地理秦始皇

發布時間: 2021-03-09 04:13:02

『壹』 中國國家地理 有秦始皇陵想像圖的是哪一期

中國國家地理 - 世界遺產在中國23 [秦始皇陵]

『貳』 秦始皇是怎麼治國的!是什麼方法

秦始皇是兢兢業業到極致。

他每天批閱幾百斤竹簡,事無巨細皆親自過手,連寢室都搬到了書房後,就這樣他被說成了荒淫無道,沉溺六國美女。

統一六國大勢所趨沒屠一座城,卻被描述成一個嗜殺好戰的暴君。

坑了460個騙子方士,焚了些書,就說造成中國文化空前絕後的斷代了。可事實證明中國文化斷的少,倒是秦國斷的干凈,好多事物被一把火燒成了歷史之謎。

修個長城就要說人家圖安逸了,龜縮了。沒生在邊關,不曉得邊關百姓疾苦,成天提防著匈奴燒殺搶掠的心驚膽戰,不曉得糧草途中消耗送到邊關時還能剩下多少。卻自學成才的習得了站著罵祖宗說話不會腰疼,以兩千年後的眼光把萬里長城看做盆景擺設。

修個六國宮殿安置六國權貴,卻都以齷齪之心揣度說那裡面藏著搜刮來的珍寶和六國美女雲雲。

五次出巡威懾被說成了吃喝玩樂般的享樂,那些腦殘們以為這是什麼香車寶馬左擁右抱遍地珍饈八面威風的樂事美差,舒舒服服的座上頭等艙閃念間就能玩遍全國。到底懂不懂得什麼叫舟車勞頓,曉不曉得一次出巡要在路程上花費多少時間,知不知道這一路到底有多凶險究竟還有多少心存怨念的六國人伺機殺他,再有本事你試試中年坐著馬車(重音)游全國,何況即使在車上他還要批閱那麼重的竹簡!你是秦始皇你會這么傻么?早躲在後宮晝夜不分了吧。幾乎就是累死的,卻被說成是玩死的,冤不。

秦始皇求長生到底圖個啥呢?像別的皇帝圖王權在握,荒淫享樂。還是貪那永遠都做不完的事?圖那累到胳膊都抬不起的繁瑣公務?他如果想千秋萬代只他一人統領就不會叫秦始皇。「由他開始,望子孫綿延萬代」的秦「始」皇。一個帝國的統一和建立究竟要做多少的事,那是我們常人無法想像的龐雜繁瑣。所以我們能看到秦始皇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每件事情都做到了極致,他想在他有限的生命中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做完,然後讓子孫坐享。他自負了,急功近利了,因為這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可難道偏偏要以小人之心揣度古人才能彰顯出一些人的冷靜睿智?

對於開國功臣,基本上都是狐狗烹的下場,殺功臣無非就是怕他們功高蓋主。秦始皇沒有,這點不知道是不是錯。知錯能改,重情意,知人善用。身上的閃光都被迷霧蓋住了,所以只能看得見官方說法,後世又獨尊儒術,所以那個殘暴,荒淫無道的第一暴君形象的帽子便越扣越大,大到幾乎沒了邊兒。

後代歪曲秦始皇極其嚴重,一是因為六國人,二是因為秦始皇和他們的治國思想走的不是一條路線,一個是儒家,一個是法家,如果人民覺得法家好,又怎麼能忠於我國呢。如果前朝好,那麼本朝又算是什麼呢?

(《大秦帝國》作者孫浩輝的一段話總結的很好:從歷史事實說話,秦始皇時代至少有五方面的功績曠古未見:一是統一了中國,二是創建了統一的中國文明體系,三是大規模的建設成就,四是肅清北邊胡患,五是大規模開發嶺南。秦始皇一生,事事石破天驚而無一不克盡全功,這樣的偉大政治家,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再者,秦始皇時代人才濟濟如滿天星雲,始皇帝獨能凝聚群雄開拓創造,終其一生沒有殺害一個功臣,如此人格魅力,後世帝王可有一人做到?當然,秦始皇也有缺陷,但不是主流,遠遠不足以被歪曲得沒了人形。)

關於長城的誤解:
1.烽火台。大家應該都知道烽火台的作用吧。烽火戲諸侯都聽過吧,預警這就不用說了。
那麼,再看長城用來防禦的敵人都是些啥,是些隨水草而居居無定所沒地種沒米吃光靠老天的主兒,沒事兒沒糧了當然就出來搶一點,順便殺個人淫個姑娘什麼的反證也不是賠本買賣閑著也閑著。
那好了,我秦朝是一個國家,國家就有子民,你犯我邊關欺我百姓我不可能不管,所以我就派兵來打你吧,我一打你就跑。那我就守吧,你又竄別的地方搶了我這邊知道剛趕去了你那邊又跑了,那些崇拜游牧民族的傢伙管這美名其曰為機動性。好吧,因為部隊需要糧草消耗,游牧民族怎麼可能和你正面對戰,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糧食存不住,百姓還是天天被騷擾。邊關那麼大,防線那麼長,就算我國家再強兵再足我難道都放這陪你玩兒?那有什麼辦法呢,長城唄!而修長城獲利最大的是誰,邊關的老百姓!!不管朝堂的初衷是什麼但是你如果生在邊關相信你會理解的。老百姓沒法好好過日子,地都沒心思種,辛辛苦苦一年到頭就那麼點糧食還被搶,搞不好命就丟了。你說長城有用沒?長城這邊烽火台狼煙一起,就知道那幫耗子出溜哪去了,駐守邊關的士兵馬上策應。我看你怎麼搶,我看你還搶不搶得著。多好,多和諧。還方便糧草貯存,沒糧的軍隊和難民有什麼區別?對付耗子就得用貓招。即使擺在現今長城還在起著作用,長期的堅挺的轟轟烈烈的為國家旅遊事業做著傑出的貢獻,想想吧,只要知道中國的有哪個人不知道萬里長城,只要去北京的有哪個不想去長城逛逛,就偷著樂吧。
2.長城是蒙恬帶軍修的。
3.孟姜女和秦始皇不是一個時代的,誰給穿越過去的我就不知道。寫穿越的反正也都是些意淫的人。
4.萬里長城不都光是秦始皇修的,是秦始皇連起了秦趙燕三國的長城。好吧,就算你們都當秦始皇是傻帽是膽小鬼鼠目寸光,但是秦趙燕這三個國家的人難道全都是膽小鬼全都是傻帽?民風最彪悍的就是這三個國家吧。。
5.蒙恬去匈奴八百餘里,打得匈奴聞風喪膽,不敢南下。直到秦朝滅亡,漢朝的時候,周邊的民族還管漢人叫秦人,可以想像如果秦朝不滅亡,漢就不必動用舉國之力去對付匈奴。秦這個名字還被游牧民族傳到了歐洲。chin,China的音譯(劍橋秦漢史),是打出來的,不是什麼瓷器,國家地理稱秦始皇為the man who made CHINA.中國人比別的國家還能折損自己(參考龍井茶為什麼叫龍井,因為龍井那地方產茶,以地命名,自古有之)。
先寫這么多吧。
說長城沒作用是中國閉關自守象徵的人就是個孫子。自己一點貢獻都沒有吃飽了沒事兒干就知道亂議兩千年前古人,別忘了自己也是個中國人是華夏兒女,謙虛個屁啊給自己長點出息吧~!!!

自己總結下吧,這是我的看法。 還有秦國的法律沒有失期當斬這一條,頂多是罰錢,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不追究責任。

『叄』 國家地理 Discovery BBC那個更權威各有什麼特點

探索頻道主要播放流行科學、嶄新科技和歷史考古的紀錄片。亞洲各個版本專的探索頻道屬除著重播放寫實節目之外,也著重播放文化節目,如介紹中國、日本傳統文化的一系列節目。比如《流言終結者》系列
國家地理頻道側重於對自然、人文地理的紀錄片,比較有名的有《不死的秦始皇》、國家地理百年典藏系列等
我也是比較喜歡NGC,還有國家地理雜志NGM。另外,中國國家地理雜志CNG是模仿NGM,但是目光局限,只是限制在地理方面,專業術語過多,沒有NGM通俗易懂

『肆』 秦始皇陵是如何被確認的

請參考以下訪談記錄,你就知道不能發掘的原因了
主持人:這一次對於秦始皇陵的勘探雖然已經解開了好幾個千古之謎,但是還是給人們留下很多問號。比如在秦始皇陵裡面到底有什麼樣的珍寶,它有沒有被盜過,接下來我們就來聽聽兩位專家的意見。今天我們連線嘉賓第一位是始皇陵考古隊的段清波隊長,你好。第二位是中國秦漢史學會的副會長王子今教授,非常歡迎兩位加入我們節目當中。首先我想問一下段隊長,很多人在發生這么一個疑問,說你們現在已經對秦始皇陵進行初步的勘探了,是否意味著下一步你們可能要去挖掘它?

段:這次勘探和將來的發掘沒有直接的關系,目的只是為了更清楚地了解一下秦始皇陵整個文物布局,尤其秦始皇陵地宮大致的范圍、結構和將來的發掘沒有任何關系。我們現在也沒有計劃對它進行發掘。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王教授,您是否贊同說,有一天要去把秦始皇陵發掘開來呢?

王:總有一天會發掘,但是現在的條件還是很不成熟。

陵園正射影像圖
主持人:不成熟您具體指什麼?

王:考古力量加上資金,加上保護的手段,研究的方式等等,現在都不成熟。

段:我們發掘秦始皇陵並不是想像那麼困難,但是發掘以後文物的保護,包括那麼大的陵墓怎麼保護的問題,以及出土具體文物的種類,現在在國內來講,確確實實還達不到,在發掘漢墓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陶罐上面那些彩繪,隨著我們發掘的過程中,那彩繪就捲起來了,這個現象非常普遍。所以說現在在秦始皇陵地宮里會出現什麼樣的文物,尤其有機質的文物保護難度非常大。我們發現那麼大一個坑,不可能一下子瞬間進行隔絕空氣,做到恆溫恆濕隔氧,即使有幾分鍾的誤差,會對文物進行致命的破壞。

主持人:王教授,會不會,有沒有一些歷史的難題或者疑點,一定要有一天開掘了秦始皇陵才能得到解答?

王:地宮里邊的發現會有什麼驚人發現,我給學生講課的時候講到秦始皇的身世問題,到底,就是他的血統問題,和呂不韋的特殊關系。有的學生就說,可以做一個DNA的鑒定。如果秦始皇的屍骨還在,如果庄襄王的墓也能夠得到屍骨的話,這個說法也是有可能性的。

主持人:您的說法肯定也會引起觀眾的好奇心,這個皇陵里到底會有什麼,我想問一下段隊長,根據目前勘探的情況,我們大概可以判斷,如果在這個墓室里能有一些什麼東西?

段:我們就對同一個時期,整個先秦到漢初這么一個階段,我們對秦始皇陵地宮里大致會出現什麼樣的文物類別,應該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推測。比如國家重器、鼎、簋這些東西,青銅類的,還包括金銀質的文物。還包括些有機質的,最有可能出土的就是什麼呢,出土一些竹簡,出土一些木櫝,上面可能有必須完整的秦國的歷史,秦國現狀的記載,為什麼這么說呢?當時焚書坑儒以後,把很多文化典籍全部燒光了,如果再出土這種東西的話,那可能它的意義就大得不了,非常多的歷史上的、文化上的疑難問題就有可能得到解決。

主持人:王教授,有很多人說你看秦始皇陵只是發掘了陪葬的坑,比如像兵馬俑、車馬坑,卻已經如此驚世駭俗,他的墓室里還不知道有多少好東西呢。關於這一點在所有的史料上有記載嗎?

王:其實史學界最渴盼的,而且最抱有希望就是出現當時的文書,另外史書記載,他當時把一些大量的珍寶收藏進去,還有一些,發掘墓我們應該能夠看到一些現象,比如史書記載里邊有所謂機弩矢,就是射殺盜墓人的這種特殊的機具,用弓箭來射殺盜墓者。另外又說水銀做成的百川江河大海,給我們探索當時的機械史提供了一些懸念。因為我們知道這個東西,像永動機那樣的,永動機的設置當然是妄想,當時到底是什麼形式,我們看這次勘測的報告說,在地宮上方有高溫度異常,這就引發我們產生一些聯想,不知道會是一種什麼現象。墓葬里還有一些現象,比如把一些工匠活埋在墓室和墓道的中門、外門之間,還有許多後宮女子讓她們從此埋葬在墓室里。如果確實這樣,我們發掘確實看到同樣現象的話,對於我們認識當時的社會關系,認識當時的階級關系很有幫助的。

秦皇陵縱面圖
主持人:既然大家都判斷說,在這個墓室里會有很多價值連城的東西,我們自然要討論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有盜墓賊進去過了。我想問一下段隊長,從你們這次勘探的情況來看,這個可能性大嗎?

段:到現在為止,我們在表面沒有發現當時人們盜墓留下的盜洞,但是我們不能說就一定會面上沒有人進去過,因為根據文獻記載,關於秦始皇陵被盜的問題,文獻上有一些記載。

主持人:我也看過一些相關的歷史記錄,傳說當中說有一個牧童在放羊的時候,有一個羊掉到一個地洞里去,他為了找到他的羊,結果一把火,把秦始皇地宮一部分給燒毀了,我想問一下王教授,像這樣的記載,說秦始皇陵曾經被盜的這種記錄可信嗎?

王:歷史上關於秦始皇陵被盜的記載,最早的記載就是劉邦使得項羽,他和項羽在廣武對陣的時候,他列舉項羽十大罪狀,其中第四條就說他發掘了秦始皇陵,把里邊的財物歸為己有。就你說的牧羊兒的傳說,史書里也是有記載的。但是總體來說,已經看到歷史記載里,比如說有人說發掘的時候看到水銀,也有說把里邊的銅槨熔化了,來為當時的人所用,這樣的說法是有的。但是我總的感覺還是認為,從歷史記載看,秦始皇陵被盜的說法,可信的程度還是很有限的。

主持人:我們抱著很大的希望,底下的墓室是完好無缺的。我想問一下段隊長,你們這次勘探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到它的墓室特別堅固或者說有沒有感覺到有一些反盜墓的裝置?

段:反盜墓的裝置目前還沒有發現,覺得激動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墓室沒有塌,地下空間位置比較大,這是非常意外的。在探測中發現地宮封土裡包括很多石質建築材料,後來根據我們驗證的結果,用一種青石,這不是秦始皇陵附近的石頭,而是離秦始皇陵六七十公里以北,渭河的北岸的山區,從那兒運過來的。文獻對這個歷史也有記載,他雖然也採取傳統梁架式的,但是他是用石頭來代替木頭。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才導致墓室到現在沒有塌。另外一點我們在陵墓周圍發現了當時為了保護陵墓這么一個非常龐大的地下工程,我們把它稱為排水工程。現在墓室里還仍然保持一個非常乾燥的環境。不像排水區以外,地下水含量非常高。

主持人:段隊長,可能也有人會問,說你們這次已經用各種方法把本來不能探測的地宮底下的秘密解開了一部分了,你們又不著急開挖,是不是你們把這些信息傳出去之後,為現在的盜墓賊幫了忙?

秦皇墓碑
段:觀眾不必有這種過慮,可能在明年年底,我們就會把整個秦始皇陵園,兩公里以內所有土地全部徵用到手,所有的村莊、學校,所有的機關全部遷出去,現在國家在行使管理,而且文物安全的問題都有保證,一般小規模、個別人的盜墓完全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王教授,一旦有一天真的要對秦始皇陵進行發掘,您最希望看到什麼?

王:我最希望能親身參與發掘,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有發掘的切實的計劃。

主持人:您覺得您這一輩子能趕得上嗎,我這一輩子能趕得上,看得見嗎?

王:你當然能趕得上,你那麼年輕,我可能不行了。

段:發掘它的可能性,在今後20年之後,可能性都不是特別大。但是也不需要感覺到特別遺憾,為什麼呢?我們有很多高精尖的技術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現在墓室沒有塌,我們採取其他方法,把一些小機器人給它送進去,通過它對墓室進行全范圍的掃描、攝像,把信息傳達出來以後,我們根據這個也完全可以了解地宮一些基本的情況。

主持人:非常感謝兩位接受我們的采訪,謝謝。現在在秦始皇陵里的確還埋藏著許許多多的謎題,在我們剛才短短的節目時間里,嘉賓已經提到好幾個,比如說秦始皇和呂不韋之間到底有沒有血緣關系,秦始皇陵被項目開發過嗎?里頭是否含有無數珍寶?還有,那些建造皇陵的工匠是否也被埋藏在那裡面。這些謎題恐怕就要等到有一天真正去開發它的時候,才能夠完全解開。雖然我們充滿了好奇心,但是我們不能太著急,因為專家也說了,要能夠開發它,前提就是要對皇陵進行真正有效的保護

還沒有發掘.
據說是因為發掘\保護技術不夠先進.但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客一直都有想像關於皇陵中的一切.比較著名的有司馬遷大哥,他在<史記>中寫道"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①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②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③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④度不滅者久之。⑤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⑥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說是皇陵裡面有水銀作江河,秦始皇的屍體安置在一個大船上,就在地宮裡面飄啊飄,像巡視他的國家一樣.裡面的寶貝也非常之多的.
之後好多人想過挖掘,但是大多都找不到墓穴的正確位置.我看過《科幻世界》上一篇文章,關於墓的開掘情況的想像,寫得人浮想聯翩的。可以看看。前一陣看到《中國國家地理》陝西專刊上也在討論關於秦陵開掘的事情。對立的兩派科學觀點爭論很激烈。
我個人認為現在開掘還是不太合適,不太利於文物保護

『伍』 秦始皇陵進去首先看到的是是什麼,然後看到的是什麼

主持人:這一次對於秦始皇陵的勘探雖然已經解開了好幾個千古之謎,但是還是給人們留下很多問號。比如在秦始皇陵裡面到底有什麼樣的珍寶,它有沒有被盜過,接下來我們就來聽聽兩位專家的意見。今天我們連線嘉賓第一位是始皇陵考古隊的段清波隊長,你好。第二位是中國秦漢史學會的副會長王子今教授,非常歡迎兩位加入我們節目當中。首先我想問一下段隊長,很多人在發生這么一個疑問,說你們現在已經對秦始皇陵進行初步的勘探了,是否意味著下一步你們可能要去挖掘它?

段:這次勘探和將來的發掘沒有直接的關系,目的只是為了更清楚地了解一下秦始皇陵整個文物布局,尤其秦始皇陵地宮大致的范圍、結構和將來的發掘沒有任何關系。我們現在也沒有計劃對它進行發掘。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王教授,您是否贊同說,有一天要去把秦始皇陵發掘開來呢?

王:總有一天會發掘,但是現在的條件還是很不成熟。

陵園正射影像圖
主持人:不成熟您具體指什麼?

王:考古力量加上資金,加上保護的手段,研究的方式等等,現在都不成熟。

段:我們發掘秦始皇陵並不是想像那麼困難,但是發掘以後文物的保護,包括那麼大的陵墓怎麼保護的問題,以及出土具體文物的種類,現在在國內來講,確確實實還達不到,在發掘漢墓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陶罐上面那些彩繪,隨著我們發掘的過程中,那彩繪就捲起來了,這個現象非常普遍。所以說現在在秦始皇陵地宮里會出現什麼樣的文物,尤其有機質的文物保護難度非常大。我們發現那麼大一個坑,不可能一下子瞬間進行隔絕空氣,做到恆溫恆濕隔氧,即使有幾分鍾的誤差,會對文物進行致命的破壞。

主持人:王教授,會不會,有沒有一些歷史的難題或者疑點,一定要有一天開掘了秦始皇陵才能得到解答?

王:地宮里邊的發現會有什麼驚人發現,我給學生講課的時候講到秦始皇的身世問題,到底,就是他的血統問題,和呂不韋的特殊關系。有的學生就說,可以做一個DNA的鑒定。如果秦始皇的屍骨還在,如果庄襄王的墓也能夠得到屍骨的話,這個說法也是有可能性的。

主持人:您的說法肯定也會引起觀眾的好奇心,這個皇陵里到底會有什麼,我想問一下段隊長,根據目前勘探的情況,我們大概可以判斷,如果在這個墓室里能有一些什麼東西?

段:我們就對同一個時期,整個先秦到漢初這么一個階段,我們對秦始皇陵地宮里大致會出現什麼樣的文物類別,應該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推測。比如國家重器、鼎、簋這些東西,青銅類的,還包括金銀質的文物。還包括些有機質的,最有可能出土的就是什麼呢,出土一些竹簡,出土一些木櫝,上面可能有必須完整的秦國的歷史,秦國現狀的記載,為什麼這么說呢?當時焚書坑儒以後,把很多文化典籍全部燒光了,如果再出土這種東西的話,那可能它的意義就大得不了,非常多的歷史上的、文化上的疑難問題就有可能得到解決。

主持人:王教授,有很多人說你看秦始皇陵只是發掘了陪葬的坑,比如像兵馬俑、車馬坑,卻已經如此驚世駭俗,他的墓室里還不知道有多少好東西呢。關於這一點在所有的史料上有記載嗎?

王:其實史學界最渴盼的,而且最抱有希望就是出現當時的文書,另外史書記載,他當時把一些大量的珍寶收藏進去,還有一些,發掘墓我們應該能夠看到一些現象,比如史書記載里邊有所謂機弩矢,就是射殺盜墓人的這種特殊的機具,用弓箭來射殺盜墓者。另外又說水銀做成的百川江河大海,給我們探索當時的機械史提供了一些懸念。因為我們知道這個東西,像永動機那樣的,永動機的設置當然是妄想,當時到底是什麼形式,我們看這次勘測的報告說,在地宮上方有高溫度異常,這就引發我們產生一些聯想,不知道會是一種什麼現象。墓葬里還有一些現象,比如把一些工匠活埋在墓室和墓道的中門、外門之間,還有許多後宮女子讓她們從此埋葬在墓室里。如果確實這樣,我們發掘確實看到同樣現象的話,對於我們認識當時的社會關系,認識當時的階級關系很有幫助的。

秦皇陵縱面圖
主持人:既然大家都判斷說,在這個墓室里會有很多價值連城的東西,我們自然要討論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有盜墓賊進去過了。我想問一下段隊長,從你們這次勘探的情況來看,這個可能性大嗎?

段:到現在為止,我們在表面沒有發現當時人們盜墓留下的盜洞,但是我們不能說就一定會面上沒有人進去過,因為根據文獻記載,關於秦始皇陵被盜的問題,文獻上有一些記載。

主持人:我也看過一些相關的歷史記錄,傳說當中說有一個牧童在放羊的時候,有一個羊掉到一個地洞里去,他為了找到他的羊,結果一把火,把秦始皇地宮一部分給燒毀了,我想問一下王教授,像這樣的記載,說秦始皇陵曾經被盜的這種記錄可信嗎?

王:歷史上關於秦始皇陵被盜的記載,最早的記載就是劉邦使得項羽,他和項羽在廣武對陣的時候,他列舉項羽十大罪狀,其中第四條就說他發掘了秦始皇陵,把里邊的財物歸為己有。就你說的牧羊兒的傳說,史書里也是有記載的。但是總體來說,已經看到歷史記載里,比如說有人說發掘的時候看到水銀,也有說把里邊的銅槨熔化了,來為當時的人所用,這樣的說法是有的。但是我總的感覺還是認為,從歷史記載看,秦始皇陵被盜的說法,可信的程度還是很有限的。

主持人:我們抱著很大的希望,底下的墓室是完好無缺的。我想問一下段隊長,你們這次勘探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到它的墓室特別堅固或者說有沒有感覺到有一些反盜墓的裝置?

段:反盜墓的裝置目前還沒有發現,覺得激動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墓室沒有塌,地下空間位置比較大,這是非常意外的。在探測中發現地宮封土裡包括很多石質建築材料,後來根據我們驗證的結果,用一種青石,這不是秦始皇陵附近的石頭,而是離秦始皇陵六七十公里以北,渭河的北岸的山區,從那兒運過來的。文獻對這個歷史也有記載,他雖然也採取傳統梁架式的,但是他是用石頭來代替木頭。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才導致墓室到現在沒有塌。另外一點我們在陵墓周圍發現了當時為了保護陵墓這么一個非常龐大的地下工程,我們把它稱為排水工程。現在墓室里還仍然保持一個非常乾燥的環境。不像排水區以外,地下水含量非常高。

主持人:段隊長,可能也有人會問,說你們這次已經用各種方法把本來不能探測的地宮底下的秘密解開了一部分了,你們又不著急開挖,是不是你們把這些信息傳出去之後,為現在的盜墓賊幫了忙?

秦皇墓碑
段:觀眾不必有這種過慮,可能在明年年底,我們就會把整個秦始皇陵園,兩公里以內所有土地全部徵用到手,所有的村莊、學校,所有的機關全部遷出去,現在國家在行使管理,而且文物安全的問題都有保證,一般小規模、個別人的盜墓完全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王教授,一旦有一天真的要對秦始皇陵進行發掘,您最希望看到什麼?

王:我最希望能親身參與發掘,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有發掘的切實的計劃。

主持人:您覺得您這一輩子能趕得上嗎,我這一輩子能趕得上,看得見嗎?

王:你當然能趕得上,你那麼年輕,我可能不行了。

段:發掘它的可能性,在今後20年之後,可能性都不是特別大。但是也不需要感覺到特別遺憾,為什麼呢?我們有很多高精尖的技術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現在墓室沒有塌,我們採取其他方法,把一些小機器人給它送進去,通過它對墓室進行全范圍的掃描、攝像,把信息傳達出來以後,我們根據這個也完全可以了解地宮一些基本的情況。

主持人:非常感謝兩位接受我們的采訪,謝謝。現在在秦始皇陵里的確還埋藏著許許多多的謎題,在我們剛才短短的節目時間里,嘉賓已經提到好幾個,比如說秦始皇和呂不韋之間到底有沒有血緣關系,秦始皇陵被項目開發過嗎?里頭是否含有無數珍寶?還有,那些建造皇陵的工匠是否也被埋藏在那裡面。這些謎題恐怕就要等到有一天真正去開發它的時候,才能夠完全解開。雖然我們充滿了好奇心,但是我們不能太著急,因為專家也說了,要能夠開發它,前提就是要對皇陵進行真正有效的保護

還沒有發掘.
據說是因為發掘\保護技術不夠先進.但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客一直都有想像關於皇陵中的一切.比較著名的有司馬遷大哥,他在<史記>中寫道"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①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②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③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④度不滅者久之。⑤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⑥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說是皇陵裡面有水銀作江河,秦始皇的屍體安置在一個大船上,就在地宮裡面飄啊飄,像巡視他的國家一樣.裡面的寶貝也非常之多的.
之後好多人想過挖掘,但是大多都找不到墓穴的正確位置.我看過《科幻世界》上一篇文章,關於墓的開掘情況的想像,寫得人浮想聯翩的。可以看看。前一陣看到《中國國家地理》陝西專刊上也在討論關於秦陵開掘的事情。對立的兩派科學觀點爭論很激烈。
我個人認為現在開掘還是不太合適,不太利於文物保護。

『陸』 秦始皇墓之謎 豐富的奮斗奮斗奮斗奮斗奮斗

豐富的奮斗奮斗奮斗奮斗奮斗~~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通稱為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正),秦莊襄王之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怎麼會想到,當年為他陪葬的地下兵團兩千年後又沖擊地平線,再次旋風般地征服了世界。只是這回它不再是憑借金戈鐵馬,而是它永恆不朽的藝術魅力。
正如對金字塔的探秘一樣,後人對秦始皇陵的探秘也從未停止過,秦始皇陵內驚現「大廈」30米 「高樓」供靈魂出遊的報道再次引起人們對那個迷宮的無限遐想,秦始皇果然常常有超出常人的思想和做法。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在大篇幅介紹中國秦始皇陵時說:如果能破解秦始皇陵圖庫地宮的秘密,那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考古發現。
40餘年來,關於秦始皇陵圖庫的考古工作從未停止過,雖然近來又有重大發現,但陵園最大的秘密——地宮之謎,仍然深藏在地下等待後人發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位在生前驕橫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後留下的陵墓依然撲朔迷離,成為中國考古史上最重要、最難破解的謎團之一。
一、發現秦始皇陵
從西安驅車東行約20公里到達臨潼縣,在臨潼縣城東側就是始皇陵巨大陵園區,古時稱驪山園。由於長期水旱兵燹、明挖暗盜,地面建築早已盪然無存,只留下那山巒般的封土孤零零地聳立在驪山圖庫腳下。
促使始皇陵穿破千百年的塵封的卻是一個偶然事件。1974年3月,臨潼縣西楊村幾位打井村民意外挖掘出秦兵馬俑,龐大的兵馬俑圖庫軍團以其精湛的技藝、完美的造型讓世界為之驚嘆。一時間,這片神奇的土地吸引了世界的關注。
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制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歷經兩千多年風雨滄桑的秦始皇陵園,第一次清楚地露出它的輪廓。經探測,陵園范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面積之大在世界上也屬罕見,因此引起考古界轟動。
在陵墓中心區,考古人員勘測出地下有保存完好的建築遺址,布局長方形,有內、外兩城,封土位置位於在內城的南半部,近似方形,佔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
二、巨大的封土嶺
巨大的封土是用一層層黃土夯築而成,經過兩千多年風雨的洗禮,夯土依然細膩結實,可見工程勞作之艱辛。
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正好活了2012網50歲,因此他決定將陵園封土修築五十丈高,即現在的115米,事實是不是如此呢?
明代學者都穆在他的《驪山圖庫記》中,忠實地記錄了陵園內外城、門址的具體尺寸,但他所記載的封土高度只有14餘米。1906年,日本學者足立喜六來到秦始皇陵,在實地測量後認為封土高度應為76米。1917年,一位叫維克托薩加倫的法國學者測得封土高度約為46米。
秦始皇陵封土高度究竟是多少?袁仲一先生是參加兵馬俑圖庫發掘的專家之一,多年來一直參與秦始皇陵的考察研究工作。他認為,秦始皇陵整個地形像一條魚脊,從不同角度測量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數值。
三、封土下的秘密
秦始皇生前窮奢豪華,死後巨大的封土也能顯示他的尊威。封土還有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保護下面的地宮。
秦始皇陵考古隊在封土南部向下約十六七米處發現一層厚厚的石層,最厚處竟有三四米,這是文獻資料中從來沒有記載過的。這厚石層會不會是地宮的頂蓋?考古隊決定在封土嶺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探測。
其實,從1962年以來,對秦始皇陵的考古勘察工作一直沒有中斷,由於主要採用取地下土樣來進行分析,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因此要進一步查明封土之下的情況還需相當長的時間。
經探測,考古隊確定了城牆的大概位置。通過發掘,發現內城牆寬3.5米,城牆上的建築可作為推測地宮建築的依據。考古隊在封土附近探測出一個長方形宮牆遺跡,南北長460米,東西寬392米。經考證,宮牆之內就是地宮在地面的開口面積。
四、地宮深度之謎
地宮是放置秦始皇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兩千多年來,深藏地下的地宮構成了先秦文化中最大的謎團之一。
關於秦地宮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是司馬遷的《史記》:「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司馬遷展示了始皇陵的情景,穿三泉而建的地宮充滿窮奢豪華的陪葬品,有以水銀來表現的百川大海,有防止盜墓的機關弩矢,宮頂裝飾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擬統一後的中國疆域,還有用鯨魚油做成的長明燈,照亮了整個地宮,經久不熄……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推測:地宮形狀為拱形,直徑約50米,地宮中有四條直徑25米的青銅環狀物,總重超過萬噸。
袁仲一先生則認為,地宮結構應和春秋戰國及秦漢時期的大型墓室結構近似,即多層台階或近似方形的土壙。
從事秦漢時期考古工作的王學理先生得出更具體數據:墓室由巨型豎井式壙穴構成,猶如一個倒置的『四稜台體』。
地宮的深度是研究者們爭議最大的地方。其中最大膽的推斷出自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他們推斷地宮的深度在500米到1500米之間。
多數中國學者認為這個數字難以置信。有人推斷地宮的深度至少在50米以上,其重要依據是湖北大冶銅綠山發現的戰國古銅礦豎井深度已達50米。袁仲一先生通過對地下水位的研究,認為深度應為23米,而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王陵墓鳳翔秦景公大墓深度為24米。孫嘉春先生是陝西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他發現秦代墓壙中墓道與水平面約為10度左右。經計算得出秦陵墓道長度約200米,而地宮深度應為43.73米。
考古隊還有一個重要發現——地宮防水大壩,並由此推斷地宮深度將低於30米,否則地下水將從高處滲入地宮。
王學理先生經計算得出地宮深度是33.18米,他認為這是高精度的探測結果。
五、地下水銀世界
司馬遷對地宮結構的文獻記錄中,唯一可驗證、且已經驗證的就是關於水銀的記載。研究人員曾對秦始皇陵園進行汞含量測試,發現在封土中心1.2萬平方米的范圍內有一個強汞異常區。封土中的汞異常是地宮大量存在的水銀揮發造成的,其分布呈有規律的幾何形,證實了《史記》中的「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王學理認為,在我國古代,煉丹家已掌握了將硫化汞分解得到水銀的方法。如果始皇陵地宮中以水銀為百川、大海,估計至少使用了一百噸水銀。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彌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這些數量巨大的汞礦是從那裡來的呢?據考證,四川東南一帶是春秋戰國時期汞礦的主要產地。當時川東南一帶的汞礦跨長江、溯嘉陵江而上,走巴山,過漢水,經過千里棧道運到關中,其艱辛可想而知。

『柒』 如何評價國家地理紀錄片《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

沒想到BBC出品的紀錄片也變得那麼粗製劣造了。
1.裡面放到焚書坑儒一段時,居然出現「幫娘摘辣椒」的橋段,試問導演是初中沒畢業嘛,不知道辣椒是美洲作物啊;
2.寫遺詔,居然也是寫在竹簡上,更加二逼的是在竹簡上印玉璽印,不知道古代帝王的文書全寫在帛上的啊;
3.容我吐糟一下演員,簡直是難以忍受啊,感覺劇組就是橫店街頭隨便找來的群演,一天一百還包盒飯的那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