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學區位論名詞解釋
1. 歷史人文地理學的名詞解釋
歷史人文地理學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現象分布、演變及其發展規律。按研究內容分為:①歷史政治地理。研究歷史時期疆域和政區的形成、劃分及其變遷;各級行政中心的位置及其遷移。中國傳統的沿革地理所研究的主要內容,即屬此范圍;②歷史經濟地理。是歷史人文地理最豐富的部分,研究歷史時期某一地區(或國家)生產力的分布、變遷及其規律。包括農業、工業、手工業、礦業的區域分布、發展;水利工程建設;交通路線的改變及興廢;自然資源的利用;區域經濟開發等;③歷史人口與居民地理。研究歷史時期居民的分布、變遷及其規律。包括人口的分布與變遷;民族來源、分布地區、遷徙路線;移民地區和路線、地區開發和影響;聚落的產生、分布、聚散和空間特徵;④歷史軍事地理。研究歷史時期軍事地理的分布現象及其變化。包括某些地區、地點在歷史上的戰略意義和價值;戰爭路線研究;歷史戰役地理分析;重要防禦建築,如關隘、障塞、烽燧以及長城、邊牆等的形成和變遷;⑤歷史文化地理。研究歷史時期文化現象的起源、分布、傳播和變遷規律。精神要素方麵包括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社會風俗、藝術、思想等;物質要素方麵包括歷史文化遺跡、建築和聚落形式等。歷史人文地理的研究對象屬社會,經濟現象,與歷史學、經濟史、考古學等學科關系密切。它不僅是歷史學與地理學間的邊緣科學,也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間的邊緣科學。
2. 人文地理學的目錄
上編 基礎理論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第一節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人文地理學的定義
二、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性
第二節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任務
一、建立正確的人地觀
二、完善學科的理論體系與知識結構
三、增強學科的科學性、實踐性和預測性
四、普及人文地理知識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軌跡與趨勢
第一節 古代人文地理學
一、古希臘地理學的祖師——荷馬及其史詩《奧德賽》
二、《馬可·波羅游記》
三、伊斯蘭世界的人文地理學——東西方地理思想交流的樞紐
四、地理大發現與萬者學者——洪堡
五、中國古代的人文地理學——地誌、游記、地理專著
第二節 近代人文地理學
一、人文地理學學科體系的確立
二、人文地理學的學術流派
三、中國近代人文地理學的發展
第三節 現代人文地理學
一、現代人文地理學的主要特徵
二、人文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論
第一節 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
一、人地關系論——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二、區位論——古典區位論、現代區位論
三、景觀論——文化景觀
四、生態論——人類生態學
五、行為論——地理物象與人類行為地域類型
第二節 人文地理學的方法論
一、實證主義方法論
二、人本主義方法論
三、結構主義方法論
四、技術方法論
下編 分支學科
第四章 人口地理學
第一節 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因素分析
二、世界人口分布
三、中國人口分布
第二節 人口遷移
一、世界人口遷移
二、中國人口遷移
第三節 人口增長與構成
一、人口增長
二、人口構成
三、中國人口構成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人口與發展
一、人口與環境
二、人口與資源
三、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第五章 資源地理學
第一節 概述
一、資源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二、資源地理學的學科地位
三、資源地理學的學科發展
第二節 資源分類與資源特徵
一、資源分類
二、資源特徵
第三節 資源的評價與保護
一、資源評價的原則、內容與方法
二、資源的保護與保護區
第四節 資源問題
一、資源問題產生的原因
二、資源問題的表現特徵
三、對資源問題的認識與對策
第六章 經濟地理學
第一節經濟地理學概述
一、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經濟地理學的學科特性
三、經濟地理學的科學體系及其任務
第二節 農業地理學
一、影響農業生產布局的基本因素
二、農業生態系統
三、農業生產布局
四、農業生產地域專門化與農業區劃
第三節 工業地理學
一、工業生產特點與區位選擇、布局條件
二、主要工業部門的生產布局特徵
三、工業地域系統及其類型
第四節 交通運輸地理學
一、研究對象、內容與學科特性
二、交通運輸業的基本特徵
三、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分析
四、各種運輸方式的運輸性能與布局要求
第七章 政治地理學
第一節 政治地理學概況
一、政治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及主要內容
二、國家政治活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二節 西方政治地理學的主要流派——地緣政治學
一、地緣政治學的產生
二、地緣政治學的主要學說
三、地緣政治學評價
第三節 國家領土及領土結構
一、國家與領土
二、國界與國界問題
第四節 國家行政區域系統
一、行政區域與行政區劃
二、行政區域劃分的系統規律
三、行政區劃的原則
四、首都
五、中國的行政區域系統
第五節 世界政治地理的基本格局
一、當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變與現狀
二、當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進趨勢
第八章 文化地理學
第一節 文化地理學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 文化地理學的研究內涵
一、文化景觀
二、文化生態學
三、文化整合
四、文化區
五、文化源地與文化擴散
第三節 人種與人種分布
一、世界人種的形成與劃分
二、世界人種的分布
三、反動的種族主義
第四節 民族、語言及其分布
一、民族數量與民族特點
二、民族分布
三、語言的分類與傳播特徵
四、語言分布
第五節 文化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宗教地理學
一、宗教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二、宗教地理學的重要性
三、宗教的種類與分布
第九章 旅遊地理學
第一節 旅遊地理學概述
一、學科性質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旅遊業的發展
一、基本概念
二、旅遊業發展簡述
三、旅遊業發展的區域影響
四、影響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節 旅遊地類型
一、旅遊資源分類
二、旅遊地主要類型
三、旅遊規劃
第四節 中國與世界的主要旅遊地
一、中國的主要旅遊地
二、世界主要的旅遊地
第十章 歷史地理學
第一節 歷史地理學概述
一、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歷史地理學的性質、學科特徵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三、歷史地理學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歷史地理學的研究領域
一、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
二、國外歷史地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
三、歷史地理學基本理論的研究
四、歷史地圖的研究
第三節 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一、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二、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手段
第十一章 聚落地理學
第一節 聚落地理學概論
一、聚落的含義和分類
二、農村聚落的產生和分類
第二節 城市地理學概述
一、城市的形成和發展
二、城市職能與分類
三、城市體系
四、城市內部功能分區
第三節 城市化及其模式選擇
一、城市化的含義及其類型
二、世界城市化的基本特徵
三、中國城市化的水平與特點
四、中國城市化道路選擇
第四節 城市帶
一、世界主要城市帶
二、中國主要城市帶
第十二章 社會地理學
第一節 社會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社會地理學的含義
二、社會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社會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四、現代社會地理學的主要思想
第二節 社會群體的空間分析
一、社會群體的概念及類型
二、社會群體的成因、特徵與功能
三、社會群體活動的空間型式與過程
第三節 社會地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犯罪地理學
二、選舉地理學
三、時間地理學
第四節 社會規劃
一、社會規劃的概念
二、社會規劃的類型
第十三章 社區地理學
第一節 社區地理學的基本概念
一、社區與地理區
二、社區研究的主流理論——人文區位理論
第二節 社區地理學的研究領域
一、社區數量、類型及其地區分布
二、社區構成要素
三、社區效率
四、社區演化
第三節 影響社區發展與分布的主導因素
一、社區的形成與演化
二、影響社區發展分布的主導因素
第四節 社區類型
主要參考書目
3. 人文地理學中的幾個區位論
杜能對於其假想的「孤立國」,給定了以下六個假定條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個城市;
2.不存在可用於航運的河流與運河,馬車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質條件一樣,任何地點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與其它地區隔絕;
5.人工產品供應僅來源於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給則僅來源於周圍平原;
6.礦山和食鹽坑都在城市附近。
於是產生了下面兩個問題:第一,在這樣一種關系下,農業將呈現怎樣的狀態;第二,合理經營農業時,距離城市的遠近將對農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換句話說,即為了從土地取得最大的純收益,農場的經營隨著距城市距離的增加將如何變化。
孤立國的前提條件除上述給定的六個外,從需要解答的問題中可知,企業經營型農業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農業,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條件。
杜能考察問題的方法是「孤立化的方法」。利用這一方法是為了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質條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擾,而只探討一個要素(即市場距離)的作用。即不考慮所有的自然條件差異,而只是考察在一個均質的假想空間里,農業生產方式的配置與距城市距離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即我們通常所利用的兩種基本科學方法(演繹和歸納法)之一的演繹方法。
(二)形成機制
根據前述各種假設,以及運費與距離及重量成比例,運費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農產品的生產活動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動等前提條件,杜能給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農產品的市場價格;
C農產品的生產費;
Q農產品的生產量(等同於銷售量);
K距城市(市場)的距離;
t農產品的運費率。
地租收入R對同樣的作物而言,隨距市場距離增加的運費增多而減少。當地租收入為零時,即使耕作技術可能,經濟上也不合理,而成為某種作物的耕作極限。在市場(運費為零)點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極限連結的曲線被稱為地租曲線。每種作物都有一條地租曲線,其斜率大小由運費率所決定,不容易運輸的農作物一般斜率較大,相反則較小。杜能對所有農業生產方式的土地利用進行計算的結果,得出各種方式的地租曲線的高度以及斜率(圖3-1上部)。因農產品的生產活動,是以追求地租收入為最大的合理活動,所以農場主選擇最大的地租收入的農作物進行生產,從而形成了農業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結構。
(三)農業生產方式的空間配置原則
如圖3-1所示,農業生產方式的空間配置,一般在城市近處種植相對於其價格而言笨重而體積大的作物,或者是生產易於腐爛或必須在新鮮時消費的產品。而隨著距城市距離的增加,則種植相對於農產品的價格而言運費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圍,將形成在某一圈層以某一種農作物為主的同心圓結構。隨著種植作物的不同,農業的全部形態隨之變化,將能在各圈層中觀察到各種各樣的農業組織形式。以城市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為自由式農業、林業、輪作式農業、穀草式農業、三圃式農業、畜牧業這樣的同心圓結構。
1.第一圈——自由式農業圈。為最近的城市農業地帶,主要生產易腐難運的產品,如蔬菜、鮮奶。由於運輸工具為馬車,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術,因此需要新鮮時消費的蔬菜,不便運輸的果品(如草莓等),以及易腐產品(如鮮奶等)等就在距城市最近處生產,形成自由式農業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規模所決定的消費量大小而決定。
2.第二圈——林業圈。供給城市用的薪材、建築用材、木炭等,由於重量和體積均較大,從經濟角度必需在城市近處(第二圈)種植。
3.第三圈——輪作式農業圈。沒有休閑地,在所有耕地上種植農作物,以穀物(麥類)和飼料作物(馬鈴薯、豌豆等)的輪作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塊地的六區輪作,第一區為馬鈴薯,第二區為大麥,第三區為苜蓿,第四區為黑麥,第五區為碗豆,第六區為黑麥。其中耕地的50%種植穀物。
4.第四圈——穀草式農業圈。為穀物(麥類)、牧草、休耕輪作地帶。杜能提出每一塊地的七區輪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總有一區為休閑地,七區輪作為第一區黑麥,第二區大麥,第三區燕麥,第四區、五區、六區為牧草,而第七區為荒蕪休閑地。全耕地的43%為穀物種植面積。
5.第五圈——三圃式農業圈。此圈是距城市最遠的谷作農業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農業圈。三圃式農業將農家近處的每一塊地分為三區,第一區黑麥,第二區大麥,第三區休閑,三區輪作,即為三圃式輪作制度。遠離農家的地方則作為永久牧場。本農業圈內全部耕地中僅有24%為穀物種植面積。
6.第六圈——畜牧業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產谷麥作物僅用於自給,而生產牧草用於養畜,以畜產品如黃油、乳酪等供應城市市場。據杜能計算本圈層位於距城市51~80km處。此圈之外,地租為零,則為無人利用的荒地。
4. 人文地理學(跪求)
寧夏大學03年人文地理學試題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1、人地關系「適內應論容」 2、區位論 3、城市化 4、地緣政治學 5、普雷德行為矩陣二、填空題(每空1分)1、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有——、——、——、——。2、文化結構的三個層次是——、——、——。3、形成城市地域結構的動力是——、——。4、人文地理學從事文化景觀建設的三大實踐是——、——、——。5、旅遊與環境的三種關系是——、——、——。三、簡答題(每題10分)1、簡述人文地理學的主要特徵。2、試述布萊克的人口轉變「五階段」模式。3、影響旅遊決策行為的主要因素是什麼。4、解說斯皮克曼的「陸緣」學說的主要觀點。5、簡述政治地理的主要過程。四、論述題(每題15分)1、論述多核心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原因,並分析其利弊。2、試述當前世界一強多極的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3、就目前生態環境建設,談談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核心思想。4、談談對人地關系的認識。
5. 什麼是「區位論」
區位一詞來源於德語「standort」,英文於1886年譯為「location」,即定位置、場所之意,我版國譯成權區位,日本譯成「立地」,有些意譯為位置或布局,在某些情況下也可用。
課本中的解釋是:「某事物的區位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的聯系。」
對區位一詞的理解,嚴格的說還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它不僅表示一個位置,還表示放置某事物或為特定目標而標定的一個地區、范圍;
2、它還包括人類對某事物占據位置的設計、規劃。
(5)人文地理學區位論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區位論作為人類征服空間環境的一個側面,是為尋求合理空間活動而創建的理論,如果用地圖來表示的話,它不僅需要在地圖上描繪出各種經濟活動主體(農場、工廠、交通線、旅遊點、商業中心等)與其他客體(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等)的位置,
而且必須進行充分地解釋與說明,探討形成條件與技術合理性。由於其實用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使區位活動成為人文地理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6. 請教一個問題。人文地理學的區位理論
第一抄,區位的概念與特點.區位為即分布的地區與地點。 特點包括:空間性,結構性,環境性,文化性。 第二,區位論的產生和發展。古典區位論,近代區位論,現代區位論。其中現代區位理論從尺度觀,時序觀,行為觀,場勢觀,結構觀方面展開論述。 第三,區位論的分類。可以分為產業區位論和非產業的區位論。產業區位論包括:農業區位論,工業區位論,市場區位論。具體的區位要展開回答。詳細內容參考《經濟地理學》。非產業區位論包括:住宅區位,辦公區位,學校區位,公共設施區位。 我只能具體的給你羅列出基本的框架。具體內容看過書後,再逐一擴充。希望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