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大阿壩特刊內容
❶ 中國國家地理的雜志特色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把讀者帶入現場,設立編輯規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標題、小標題、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識融於話題中,提出了「由頭+知識」、「事件+知識」、「人物+知識」的模式和「記者+學者+詩人+哲學家」的文體。
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片與文字並重,版面達到1︰1。要求精心選取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的文字量和空間。地圖是雜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圖和暈渲圖外,大量採用三維地形圖、衛星影像圖和高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圖以及手繪圖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專輯中贈送大幅單張地圖 區域綜合性原則:以自然為核心的選題必須揭示其對人類的影響,而人文類選題的命脈則是梳理其興衰傳承的自然背景;
差異演替性原則: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無論是「以今證古」還是「以古喻今」的地理思維,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時空變化;
原創首發原則:研究性的選題制度以及專家型的製作隊伍,確保雜志內容的原創性;而互聯網檢查制度,又保證了發表內容的獨家性。 一是要求雜志整體視覺設計風格的完整一致,保證雜志視覺形象的協調統一。
二是強調信息傳達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設計要有信息的切入點,要第一時間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自改版以來,逐步引入國際上行之有效的網格設計理念,遵循視覺規律,通過理性的設計將大量信息進行有效的規劃和梳理,從而使編輯意圖表現更加充分,讀者閱讀過程更加流暢。
三是版面設計追求簡約、靈性,有意味的設計形式,強調設計形式對內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傳達與閱讀趣味之間的平衡,通過設計閱讀的延展,拓展想像的空間,豐富閱讀的體驗。 2005年10月號選美中國特輯:「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達550頁,專輯累積發行突破300萬冊,國家外文局將該期翻譯成英、法、德、俄、日、韓、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發售。
2006年10月號「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410頁,中文簡體字發行突破100萬冊;英文版版權由境外公司取得,並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發行超過20萬冊;2007年10月號「塞北西域珍藏版」專輯366頁;2008年10月號「東北專輯」386頁;2009年10月「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400頁。 「中國最美的地方」專刊2008年7月成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 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
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
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 「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營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社長李栓科說。
「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劃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
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志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
「對於一本雜志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
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雜志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道。「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據介紹,雜志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准,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會員俱樂部組織了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從此,參與會員戶外科考的人數每年成倍遞增。
10月,《地理知識》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氣魄和膽識來展示中華的博大。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發行,成為大陸地區惟一原創並由出版人購買版權發行他種文本的雜志。
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組建新的發行團隊。 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上市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在發達國家完整落地的媒體。
1月,第一屆發行年會召開,發行渠道由原來的40多家增長到70多家,發行市場數量比01年翻了兩番。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網站功能為每期雜志的內容介紹;地理論壇同時開放,簡單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國國家地理》首次廣告客戶答謝會在北京京城大廈舉辦。 6月,推出「典藏三峽」專輯,9月推出「四川專輯」,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僅是CNG「認識中國」的高潮,也為以後10月特輯的推出奠定了基礎。
8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聯合舉辦「回望阿爾金山20年」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開啟CNG聯合國內著名主流媒體共同關注原生態保護區的媒體聯盟報道。
雜志每月擁有固定會員人數達到1萬。 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創刊,她的宗旨是: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
2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開始了CNG圈點中國的里程。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川藏線培訓。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青藏線培訓。
2-9月,聯合全國31個省份的主流媒體開始「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
3月,讀者見面會南京站。4月,讀者見面會西安站。5月,讀者見面會廣州站。6月,讀者見面會上海站。7月,讀者見面會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紀念特刊「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選美中國」特輯創造了傳媒界的奇跡,現已被翻譯十種外文版本全球發行。
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慶典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賓共饗盛典。 每月固定會員人數激增到2萬6。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南疆培訓。
3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雜志廣東移動全線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打造了一條屬於國人的景觀之路。此專輯也創造了高檔雜志單期發行100萬冊的傳媒界奇跡。
10月10日,《中國國家地理》單期發行100萬冊慶典在北京華聯印刷廠舉行。
啟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校園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環保社團的公益活動。
11月,對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開講。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北疆培訓。
1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作為中國移動惟一人文類手機報全國重點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圈點大西北」專輯,用乾旱半乾旱區的地理概念帶領國人重新認識西北。
10月,圈點大西北圖片展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廣場巡迴展出。 3月,與中華書局合作發行《中華遺產》雜志。
5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在中國移動平台上線。
6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內蒙徒步培訓。
6月,開啟「觸摸中國」之旅,對中國的八大極限進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專輯》
7月,港澳繁體字版創刊號上市。
7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長李栓科先生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選美中國》作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
8月,中國國家地理網全新改版,域名正式變更。
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英文版創刊號上市。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東北專輯」特刊。
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典活動。
12月,《中國國家地理》與《遼沈晚報》、《生活報》發起了徵集最佳旅遊線路的活動 1月 非著名山峰頒獎典禮在貴州舉行,並得到了貴州日報社的大力支持,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出席了頒獎典禮。
3月,中國國家地理與致遠協創達成合作 共同推行「綠色工作」4個月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LAMER海藍之謎共同主辦了「珍愛海洋」攝影展。
4月 舉辦第二屆「飛羽瞬間」攝影大賽。
6月 雜志社與Jeep共同完成「極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時代」,對中國的冰川現狀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系統考察。
7月 《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系列活動啟動:
收藏創刊號 尋找傳讀世家
重溫最有影響力的觀點
徵集改變最大的地方
首屆「校園行知客」挑戰賽
10月 推出雜志社耗時1年製作的「海洋中國」專輯聚焦海洋。該期也是雜志總第600期。
12月,中國國家地理IPAD全新客戶端上線,用戶可看到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博物雜志、行天下、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地理周報)等產品,《行天下》還增加了中國國家地理影視公司提供的視頻延展內容。 1月9日 舉辦《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典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國貿大酒店隆重舉行「中國國家地理六十周年慶典典禮」。與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學院及京城各大媒體的領導、院士專家、攝影師作者以及常年支持這本刊物的讀者、廣告商、發行商等近400位嘉賓共度60華誕。馬艷麗和胡海泉出現在盛典現場。他們不僅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忠實粉絲,也是熱愛自然,關注生態環保、提倡綠色出行的積極倡導者。此次他們接受邀請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榮譽會員」,將以更多的實際行動影響公眾,共同珍愛我們的家園。
2月,該刊刊發的關於千島湖水下古城的報道引起各方關注。
3月,社長李栓科獲第一屆優秀出版人物;雜志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3-4月,該刊推出上下兩輯《鹽專輯》,用精美的大圖片展示了「鹽是一種景觀」和「鹽與健康」的主題,其間恰逢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搶購鹽的風潮,該專輯選題被網友贊譽為「未卜先知,想不火都不行。」
6月,聯手Jeep,完成「非凡故事路」的年度品牌活動。
9月16日,舉辦最美山河水60年經典攝影作品展。
12月榮獲「全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先進單位」稱號。 4月,中國國家地理「百年追尋」圖片展在倫敦舉行
5月,在香港舉辦「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圖片展
11月,「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南極 1月8日 舉辦「我們的2012」嘉年華
6月6日「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北極
❷ 求書!《中國國家地理》第538期: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特刊——山河抗戰(2005)
CNG中國國家地理2005.08—山河抗戰.pdf
❸ 中國國家地理主要內容 側重方向是什麼
《中國復國家地理》可以說是內容制豐富,圖文並茂的好雜志。我已經連續訂閱了5年了。每一本雜志我都精心收藏著。
涉及的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雜志有很強的權威性和獨家性。
每月一期,出版日期為每月一號,十月刊除外。有時會有贈刊。一般來說,除開廣告內容和目錄,文章和圖片約有160至200頁,多則有230頁。十月特刊內容最豐富,一般能達到400至500頁之間。每期的圖片也是相當豐富的。
雜志的價格為RMB20元,HK $ 25元。不包括郵費。
如果您還比較猶豫,建議您買一期過期雜志參詳。內容最多的一期刊定當是十月的期刊。
如果考慮要定的話,可以去當地郵局訂閱。如果是長期訂閱的話,最好是入會,只要交一定的會費金額,選擇對應套餐,您就可以較郵局優惠的價格得到相應的獲贈雜志。
申明一下。。。我不是在打廣告。。。望理解和信任。。。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謝謝。
❹ 國家地理雜志是什麼性質的書刊主要發表哪方面的讀物
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回,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答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
比較專業的地理雜志,不過有淺顯的部分(比如選美中國,美麗的圖片加簡單的介紹)。
各種內容比重大約是這樣:
1、 天文、地理、地質、生物領域的科學進展與發現;30%
2、 探險和科考活動;10%
3、 國土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10%
4、 城市一飛機場鎮的起源變遷和規劃與改造;10%
5、 自然保護區;10%
6、 旅遊景點景區;10%
7、 人類文化遺存和珍稀生物的搶救與保護;10%
8、 民俗民情;10%
❺ 中國國家地理的特刊多久時間出一次
你好!
中國國家地理特刊(中國國家地理是月刊)
一、特刊: 為達到宣版傳的目的,中國國家地權理會不時聯手合作夥伴推出具有合作夥伴冠名的當期雜志的特別版,如: 2006年7月聯手索愛推出《青藏鐵路珍藏版》的特別版《索尼愛立信Cyber-shot K790c中國國家地理西藏影像之旅特刊 限量珍藏版》,
2008年6月聯手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推出《地震專輯》的特別版《中國國家地理 抗震特刊加厚版》,另CNG2008年4、7月號聯手雪佛蘭科帕奇推出的「科帕奇特別版」亦屬此類。
所以這個特刊並沒有規定多久時間出一次。但肯定不會出的頻繁,畢竟中國國家地理也才一月一出。
❻ 中國國家地理 四川專集目錄
嘿嘿,找到了,2003年9月中國國家地理四川專集
目錄
P20 中國人對青藏高原的科學探索
P28 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大事記
撰文/劉晶
P60 與老青藏面對面
撰文/劉晶 攝影/章銘陶等
P76 中國水壩:遊走於期望與聲討之間
撰文/渭一
P88 反水壩運動在世界
撰文/范曉 易水
P100 數字模擬 重現北京老城
撰文/盧正剛 數字圖象/水晶數字科技公司
P114 龍岩: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撰文/茹果 攝影/姜平
P124 追尋日本的玄奘——圓仁足跡
撰文.攝影/阿南史代 翻譯/朱麗雙 閻彩娥
地理視點
P18 閱讀青藏高原
撰文/馬麗華
P70 要不要給子孫留一條自然的河
簡介
河流是有生命的,這不是比喻。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William Morris Davis)有個著名的「侵蝕循環」理論,他把河流的發育過程分為青年期、壯年期、老年期三個階段。大地上某個區域地殼上升,山脈隆起,隨之河流誕生,開始發育。地殼上升的越快,河流切割的越深,這時的河流激流澎湃,昂揚奮發,河谷呈V字型,正處於青年期;隨著河谷的深切,兩岸崖壁岩石發生的風化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坍塌和滑坡,使河谷開始變得開闊和坡度變得較緩,這時的河流是壯年;當地殼上升變得緩慢或終止時,河谷將變得越來越開闊和平坦,最終地殼隆起被夷平,河谷變成準平原,河流進入老年期,最後河流死亡。這就是河流的一生。然而河流的壽命是非常非常長的,長到以百萬年,千萬年計。
人類活動可以縮短河流的生命。對河流影響最大的是在河流上規劃了一處處大壩,稱之為梯級開發。有一個概念曾經很時髦——河流的渠化,就是通過建一個一個的大壩,把自然的野性的河流渠道化。實際上這一處處大壩好象是河流的養老院,使河流一段一段地提前進入老年期。說河流的壽命彷彿有些遙遠,那種時間尺度太大,人類個體的生命根本無法見證,但是那些人工水壩的壽命卻是人可以見證的。
我剛剛去了四川,在從成都奔康定的路上,我看到了青衣江上,一個水庫被河流攜帶的卵石淤滿,河水從大壩頂上奔騰而下的景象,作為一個水庫,它的生命已經結束了。
四川西部——橫斷山區,到處是深切的峽谷和湍急的河流,這種景象在旅行者的眼中是美景,但在水電開發者看來卻是水電的富礦。在川藏線上,我看到公路被迫改線,原來這里正在修建一座水電站。當我離開川藏線,駕車駛向一條鄉間公路,正陶醉於河流兩岸如畫的牧場和藏式居民時,同行的向導告訴我,這里也已被規劃為一個水電站......
川西之行,給我一個印象是:好象每一條河流都被水電建設者規劃好了建多少個水壩,不僅僅是規劃,深山峽谷中到處都是水壩建設的工地。中國好象進入了一個水電建設的高峰期。
回到北京,我接觸到一個重要信息是雲南怒江上要建水壩,引起了一場討論。討論中一個重要的論題是:要不要給子孫留一條原生態的河?因為怒江是我國目前沒有建水壩的兩河之一(另一條是雅魯藏布江)。
當我接觸到這個問題時,悚然一震,這一問題為何如此有力,似乎將人從沉睡中驚醒。
關於在河流上建壩所引起的生態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三峽大壩的爭論是高峰。主張建者,理由十分充足有力,如:發電、防洪、灌溉、航行等功能,反對建者針鋒相對,如:水生物洄遊路線受阻和環境的改變、引發泥石流、滑坡和地震、大量的生態移民、對河口地區堤岸的影響等等......
在「經濟發展」的強大壓力下,關於生態的觀點總是顯得蒼白,最終還是建壩的觀點取勝。
然而怒江上要建水電站,反建壩者的觀點卻一反常態,根本就沒有提什麼生態環保之類的理由,而只是問一句:要不要給子孫留一條原生態的河?
這一問之所以有力,在於它彷彿是經歷了無數次失敗退縮到角落裡的奮力一擊;又好象是理性的訴說無效後被迫求助於情感。
這一問隱含的前提是:所有江河都被一處處大壩截斷了,難道不能留一條嗎?這裡面的比例是「所有比一」。
這一問裡面隱含的另一層意思是:難道不能留一條原生態的河給子孫後代們研究、觀賞嗎?甚至留一條原生態的河與那些建大壩的河對比之用。
「留一條原生態的河流給子孫」。這問題的提出多少有些悲涼。想想看,人們對自然的改造已經深入到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總是把自然和人文相對提出,但是還有人類沒有干涉過的純粹的自然景觀嗎?
留一條原生態的河流給子孫後代,我想起一串類似的問題:譬如:留一塊未開採的煤田、油田給子孫;留一塊荒野給子孫,甚至我們還可以提出是否應該留一片未經科學考察的區域給子孫後代。因為子孫們也有到一片荒野上考察的願望和權利呀?
❼ 《中國國家地理》有哪些值得收藏的專輯專刊
《選美中國》特輯(2005)
這本加厚版專輯質量很高,非常值得一看。
封面很厚,質量非常好;江河湖海、險峰峻峽的圖片十分壯美。其中收錄了丹霞、雅丹等不為人所熟知的地貌,也突破文化常規,精選了中國西部眾多地方的絕美景色。
個人非常喜歡這本特輯,看了不下十遍。不論是專心看優美的文字和專業的介紹,還是休息放鬆時看看圖,都很好。
引用一下名人的評價:
2005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55周年(前身是1950年在南京創辦的《地理知識》)。雜志社在2005年10月推出了大型策劃專輯:中國最美的地方———「選美中國」特輯,限量發行55萬冊,雜志一上市即搶購一空。後來,有人在網上把這本原價16元的雜志炒到了200元。本版是精裝修訂第三版。
這本書是中國自然遺產和人文遺產精華的集錦,它表現了中國這塊土地的神奇和人的神奇。不誇張地說,它應該是我們送給世界的禮物。
——著名作家、畫家、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
《中國國家地理》這本選美中國特輯讓我們把大地當作詩來讀。
——著名作家劉心武
中國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雪山和冰川大國,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雪山、冰川這樣的審美范疇。《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特輯開辟了中國人欣賞雪山、冰川的新時代。
——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學探險家、國家氣象局局長秦大河
《中國國家地理》做了一件別人沒敢做的事,編輯部在圖片方面強大的策劃和組織能力讓人吃驚。本書展示了114個中國最美的地方、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場視覺的盛宴。
——著名攝影家王建軍
❽ 中國國家地理12期包括特刊單獨購買嗎
只是特刊單獨購買。
特刊是漢語詞彙,是指報、刊為紀念某一節日﹑事件﹑人物等而編輯的一期或一版。如元旦特刊。
❾ 求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9月西藏專輯、2008年增刊西藏的魅力、西藏影像之旅特刊,送給一個嚮往西藏的女孩。
去淘寶。。。我那天看到了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