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山東省

人文地理山東省

發布時間: 2021-03-07 22:14:01

⑴ 濰坊人文地理特徵,求拜託

濰坊,山東省下轄地級市,古稱「濰州」、「濰縣」,又名「鳶都」,位於山東半島的回中部,與青島、日照、淄答博、煙台、臨沂等地相鄰。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幾個台階。截至2016年,轄4區6市2縣。2017年總人口936.3萬人。
濰坊市是世界風箏都,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1]
2017年,濰坊市地區生產總值585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2]2017年,濰坊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3]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濰坊名列其中。2018年1月,濰坊入選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12月,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6名。

⑵ 淄博的人文地理

淄博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中部,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與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重要交匯處,南依沂蒙山區與臨沂接壤,北臨華北平原與東營、濱州相接,東接濰坊,西與省會濟南接壤。

地理位置
淄博市位於北緯35°55′20″~37°17′14″,東經117°32′15″~118°31′00″之間,地處魯中山區與華北平原的接合部,南依沂蒙山區與臨沂接壤,北臨華北平原與東營、濱州相接,東接濰坊,西與省會濟南接壤。

淄博南北狹長,南北最大縱距151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7公里;地理位置在山東中部,交通發達,是溝通中原地區和山東半島的咽喉要道,為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行政區劃
淄博市域面積5965平方公里,佔山東省總面積的3.8%;其中,市轄區面積2989平方公里。

淄博市轄張店區、淄川區、博山區、周村區、臨淄區5個市轄區和桓台、高青、沂源3個市轄縣,以及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文昌湖旅遊度假區)。

地質
淄博市以齊河-廣饒斷裂為界,以南屬魯西台背斜魯中隆起區,以北屬濟陽坳陷區。魯中隆起區由基底岩系和蓋層組成。基底岩系由泰山岩群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花崗岩構成,經歷多期變質作用。蓋層以寒武紀、奧陶紀地層為主,淄博盆地、沂源盆地、魯村盆地內發育石炭紀、二疊紀及中生代的沉積。濟陽坳陷區完全被第四紀地層覆蓋。境內岩漿岩分布較廣,前寒武紀變質岩漿岩分布於市區南部的基底岩系中,中生代燕山期岩漿岩分布於中北部的斷裂交匯或褶皺發育區。

地貌
淄博市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傾伏,南北高差千餘米。以膠濟鐵路為界,以南大部分為山區、丘陵,岩溶地貌發育;以北大部分為山前沖積平原和黃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北部有黃河、小清河流經,發源於市域內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婦河等。山區、丘陵、平原面積分別占市域面積的42.0%、29.9%和28.1%。

氣候
淄博市地處暖溫帶,屬半濕潤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5℃~14.2℃,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09.3~2523.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90~210天。

水文
河流
淄博市河流均為雨源型河流。主要有沂河水系的沂河,大汶河水系的新汶河、汶河、牛角河,彌河水系的三岔河,小清河水系的淄河、孝婦河、烏河、豬龍河、澇淄河;此外還有支脈河水系的支脈河、北支新河。黃河與小清河為過境河流。超過10公里的大小河流共78條,平均河流密度0.295公里/平方公里。
湖泊
淄博市主要有馬踏湖、錦秋湖、青沙湖、大蘆湖4個湖泊,湖區面積13926.8公頃。其中馬踏湖、錦秋湖、青沙湖皆分布在桓台東北、西北部,處於魯山北麓山前沖積平原和黃泛平原迭交地帶。青沙湖為小清河水系非常滯洪區,勝利河穿過此湖入小清河。大蘆湖處於黃泛平原區的高青縣東北部。
泉群
淄博市內的地下徑流,由於受地貌、岩性、構造因素的制約影響,一部分以天然泉的形式,沿構造破碎帶和碳酸鹽岩類與上覆弱透水層的迭夾帶上升溢出,形成許多岩溶地下水上升泉群及其他岩組泉群。泉群在60年代以前,常年涌水,水質良好。自20世紀80年代後, 由於大量開采地下水,加之乾旱年份偏多,多數泉群乾涸消失,少數涌水量大減或呈季節泉。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淄博市土地總面積5965平方公里,其中土壤面積5174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率89.96%。農業用地4202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70.44%;非農業用地1164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599平方公里。在農業用地中,耕地面積2117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048平方公里,果園面積588平方公里。在總土地面積中,山丘、澇窪、平原、荒灘、水面各佔45.2%、13.8%、33.2%、6.7%、1.1%;在土壤面積中,主要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鹽土,分別佔13.6%、62.5%、7.5%、16.2%、0.2%。

水資源
淄博市水資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氣降水是水資源的主要補給源。年均降水量為657.8毫米,摺合水量39.06億立方米,水資源補給總量14.11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9.45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淄博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礦產50種(含亞礦種),已探明儲量的28種(含亞礦種)。探明礦床(區) 157處(含10處共生礦產地),其中大型礦床14處、中型礦床50處、小型礦床93處。煤、鐵、鋁土礦、耐火黏土等重要礦產多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區, 礦產聚集度較高。保有資源儲量佔全省同類礦產資源儲量10%以上的礦種達11種,鐵礦、鋁土礦(伴生鈷、鎵)及石灰岩、耐火黏土等礦產在全省具有明顯優勢,其中鎵礦(伴生)、陶粒用黏土和二氧化碳氣等礦產的保有資源儲量集中分布在淄博。
淄博市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高青油田東西長約6.2公里,南北長約9.3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共發現7套含油層系,含油斷塊14個,面積10.5平方公里,儲量1469萬噸。金家油田面積110平方公里,5個含油層總厚度10米~28米,固定含油麵積22.7平方公里,埋深200米~1100米,儲量3171萬噸。另外,還有高青縣的花溝氣田等。

生物資源
淄博市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共有生物615科、3753種。其中微生物151科、618種;植物156科、1645種;動物308科、1490種。極具價值的種類有食用菌30多種,農作物品種218種,木本植物421種,葯材植物778種,飼草植物415種,水生動植物102種,畜禽86個品種,鳥類資源265種,病蟲及天敵資源2165種。

人口民

人口
截至2015年,淄博全市常住人口464.2萬人。戶籍人口總戶數為150.4萬戶,戶籍人口為429.6萬人;其中,男性214.1萬人,女性215.5萬人。出生人口4.4萬人,出生率為10.3‰;死亡人口2.6萬人,死亡率為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9]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如下:
常住人口數
2010年淄博市常住人口為453.06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18.48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4.58萬人。增長8.26%,年平均增長7.97‰。
家庭戶人口
淄博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52.44萬戶,家庭戶人口為427.64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1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01人減少了0.2人。
性別構成
淄博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27.25萬人,占總人口的50.16%;女性為225.81萬人,占總人口的49.8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2.00下降為100.64。
年齡構成
淄博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66.05萬人,佔14.58%,15-64歲的人口為341.61萬人,佔75.40%;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5.40萬人,佔10.0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89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比重上升了1.8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03個百分點。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淄博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為 51.56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受教育程度的為82.83萬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為170.42萬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為109.18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由4964人上升為11380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5993人上升為18283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6573人上升為37614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由26357人下降為24098人。
淄博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2.84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20.47萬人,文盲率由7.96 %下降為2.83%,下降了5.13個百分點。

產業構成
淄博是近代以來中國工礦業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工業發展已有百年以上歷史,為國內重要的工業城市。改革開放以來,淄博市經濟實力日益增強。自1992年以來,連續進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行列,被評為中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

淄博主導產業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機電、醫葯、紡織、建材、輕工、冶金、信息產業以及新材料最具代表性,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醫葯生產基地和建材產區,被命名為中國陶瓷名城、新材料名都、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功能玻璃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泵類產業基地、國家先進陶瓷產業基地和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城市。
良好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使淄博成為山東省重要的陶瓷、建材、化工、機電、物流中心,其中淄川建材城、淄川服裝城、臨淄化工商城、周村紡織大世界、博山陶琉大觀園、齊魯汽車貿易城等一批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輻射江北乃至全國。

農業
淄博農業占經濟的比重較小,特色鮮明,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截至2015年,已建成優質專用糧、蔬菜、水果、桑蠶、畜牧、淡水養殖等十大特色經濟區,「三品一標」品牌總數達141個。桓台縣是江北第一個噸糧縣、全國玉米機收第一縣;臨淄區是全國標准化農業示範區;沂源縣是全國無公害果品生產示範基地縣;高青縣是國家級山東黑牛養殖產業標准化示範區。
2014年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2.5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農業總產值168.2億元,增長3.8%;林業總產值13.9億元,增長10.4%;牧業總產值57.9億元,增長3.9%;漁業總產值5.3億元,增長4.6%;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7.1億元,增長8.2%。
主要農牧產品生產穩定。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豐」。全年糧食總產173.6萬噸,比上年增加14.9萬噸。其中,夏糧75.6萬噸,比上年減產0.5萬噸;秋糧98萬噸,比上年增加15.4萬噸。全年肉類、禽蛋、奶類產量分別為17.3萬噸、6.4萬噸和11.3萬噸。水果、蔬菜產量分別為102.7萬噸、211.4萬噸。

工業
2014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21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6%。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23.3%,重工業增長5.6%;分行業看,38個行業大類中有28個行業實現增長。產銷率達98.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在調度的211種工業產品中,產量增長的有95種,佔45%。其中,乙烯增長10.7%,水泥增長7.4%,化學葯品原葯增長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264.9億元,比上年增長4.3%;實現利稅1183.4億元,下降7.3%,其中利潤687.4億元,下降9.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63.2%,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⑶ 中國人文地理概況

中國的地理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約有4079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現國家體制為始),是亞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1、中國地理簡介
0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雄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02、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不包含被俄帝國吞並和逼迫清政府割讓陸地面積588萬平方公里土地),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不包含俄帝國侵佔588萬平方公里土地)。
0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六十多度,跨了五個時區,東五區到東九區。全國統一北京時間為東8區。東西距離約五千二百公里。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五十度,南北距離約為五千五百公里。
04、中國領土的中心位置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34°32′27.00〃N,108°55′25.00〃E)。
0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3.5′N)。
0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
0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瞎子島(48°27′N,135°05′E) 。
0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約在中、塔、吉三國邊界交點西南方約25公里處,那裡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 (39°15′N、73°33′E)。
0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一萬八千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中國的大陸邊境線長二萬多公里。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
16、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台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 世界上有兩條地震帶,一條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一條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國正好在兩大地震帶的中間,所以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十四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20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六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地區、自治州、自治盟)、縣(旗、區、市)、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五級。
31、中國共有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
32、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國的首都。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3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有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4、陝西省,舉世公認的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 即誕生並埋葬於此。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故簡稱「秦」或 「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即古長安,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35、山西省,西臨黃河,東臨太行山脈,位處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故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36、河北省因位於黃河北邊而得名,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市,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
37、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南邊,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簡稱「豫」,又稱「中州」和「中原」。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其中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開封是七朝古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河南有大量古代文化遺址。現在的河南省是建國初期平原省和老河南省合並而成。
38、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是蒙古族的發源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
39、遼寧省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40、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黑龍江省有著「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42、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是故甘肅。
43、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44、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45、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46、雲南省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雲」。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47、貴州省因「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而得名,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仁懷市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48、四川省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49、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50、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51、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
52、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3、山東省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54、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蘇」字繁體寫法的魚和禾是指魚米之鄉、草字頭是指平原、「蘇」字詮釋了江蘇的一切、意味著江蘇是魚米之鄉、繁華不衰。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的經濟,文化和教育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55、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Zhè),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浙」諧音,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56、福建省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57、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58、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
59、海南省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60、台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對,是中國的寶島,簡稱「台」,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最大城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61、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
2、中國的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3、中國的氣候
中國氣候有三大特點: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類型。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五十攝氏度。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漠河縣,夏季最熱地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4、行政區劃分
4個直轄市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簡稱「京」,又稱「北京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端。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國都城,遼時為陪都,稱「燕京」、南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為都城,先後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稱號。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六區、二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六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七百四十三萬。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學、教育、國際交往中心和交通樞紐。北京還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主要名勝古跡有長城、故宮、天壇、十三陵、頤和園、香山等。北京曾舉辦過1961年第26屆世乒賽、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和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上海:簡稱「滬」或「申」,又稱「上海灘」。地處中國東部海岸中段、長江入海口處。古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7年設市。現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轄十八區、一縣。全市面積五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八百五十八多萬。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還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上海曾舉辦過2001年APEC會議和2005年第四十八屆世乒賽單項賽。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博會。
天津:簡稱「津」,又稱「天津衛」。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渤海。金元時代稱「直沽」,為漕運要地,後設海津鎮,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稱天津並設衛,稱「天津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五區、三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戶籍人口一千零九十五萬人。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業城市,油氣、海鹽資源豐富,並有一定的工業技術基礎。天津也是華北重要的商業中心和口岸城市,2006年被確立為北方經濟中心。天津的名勝古跡主要有市區的寧園、天後宮、大沽口炮台,薊縣獨樂寺,黃崖關古長城及有「京東第一山」之稱的盤山風景區。
重慶:簡稱「渝」,又稱「重慶山」。位於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巴國地。隋唐屬「渝州」。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1997年6月,以原四川省重慶、萬縣、涪陵三個地級市和黔江地區行政區域設中央直轄市重慶市。下轄十九區、十七縣、四自治縣。全市面積八萬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三千二百三十五多萬人。重慶是綜合性工業城市,有長江三峽、枇杷山、縉雲山等旅遊勝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