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級中國地圖冊
① 地理的七彩課堂七年級上冊中國地圖出版社
一天兩天過去了,風平浪靜沒人提出異議,不過到了第五天,爸媽提出抗議了:回「為什麼吃答這么差的早點?難道錢不夠了?」我腦子一轉煞有其事說:「這幾天賣煎蛋、豆腐腦的店都在裝修,停止營業,三個星期後重新營業,你們只能熬一熬了.」爸爸無奈.見爸爸信以為真,我心裡偷偷笑,我可以賺大錢了.
由於我貪得無厭,一直給爸爸媽媽買劣質早點吃,於是爸爸突擊檢查我的零花錢——呵,才幾個星期,零花錢居然攢下了一大摞.然後,爸爸再到早點專賣店去看,那店依舊紅火地開著,就這樣我「貪污飯款」的事就露餡了.
最後,爸爸沒收了我的非法所得,並讓我「下崗」反思.哎!「紙包不住火」這話是真理呀.
② 七年級下冊地理提綱(中國地圖出版社的)
第四章 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p4—p11
一 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
1、 自然資源: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用於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和能量,叫做自然資源。
2、 主要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
3、 分類 ①可再生資源:可以持續利用,利用後還能循環再生、或者不斷更新。(陽關、空氣、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資源)
4、 淡水資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積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為鹹水,淡水只佔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 淡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
水資源的多少,主要以徑流量的多少來衡量。徑流量又隨降水的變化而變化。
一般來說,降水多的地區,淡水資源豐富;降水少的地區,淡水資源貧乏。
二、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
1、中國的水資源總量佔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
2、分布特點:時間分配不均勻、空間分布不平衡。
在時間上,河川徑流夏秋季節豐沛,春冬季節水量減少。影響:水旱災害。降水過於集中,夏季洪災,春季旱災;降水的年際變化大,造成徑流年際變化大,連續幾年的豐水或連續幾年的枯水。
在空間上,分布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總體呈現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狀態。
影響:北方平原廣闊,耕地面積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量少,加劇北方缺水的狀況。
3、水污染 原因:工農業發展,部分地區的工廠、鄉鎮企業把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區水資源缺乏,水污染更為嚴重。淮河、海河和遼河是我國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 保護水資源
1、供水緊張原因: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資源的利用價值。
解決方法:合理利用和節約用水。(噴灌技術是農業節水及增產的重要措施。)
2、改變水資源區域分配不均(空間):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
3、解決時間分配不均的問題:修建水庫。豐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較穩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發電、城市供水、航運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節 土地資源與農業p12—p19
一、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1、 類型多樣: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東部季風區):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內陸地區)。
2、 特點:①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少。(總面積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②山地多,平地少。③中國農耕歷史悠久,可供開墾的土地已為數不多,後備耕地資源缺乏而且總要分布在新疆、黑龍江等邊遠省區。
二、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1、 農業類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等。
2、 因地制宜:利用各個地方的自然條件的優勢,把最適宜的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在適宜它發展的地區。
3、 東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線:400毫米年降水量線。東南部特點:土地肥沃、季風活躍、氣候溫暖、雨熱同期。(種植業)
在東南部,以秦嶺—淮河為界分為南方和北方。南方:濕熱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氣溫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區。(小麥、棉花)
4、 森林分布:東南部的山地地區。 我國三大林區: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和南方林區。
5、 畜牧業分布:西北部,草場廣布。(內蒙古盛產三河馬、三河牛)
三、 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實保護耕地
1、 土地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塵暴。
2、 為什麼要保護土地資源?
①人均佔有量少。
②土地破壞嚴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後備資源不足。
3、 解決辦法:抓緊糧食生產的同時,因地制宜,積極調整農業結構,開展多種經營,宜糧則糧,宜牧則牧。 農業生產要大力發展和推廣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
第三節 工業p20—p26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一、 礦產資源與工業
1、 煤炭資源——「工業的糧食」。分布:華北和西北地區,山西、陝西和內蒙古等省。(「煤海」——山西,煤炭儲量佔全國1/3)
2、 石油——「工業的血液」,現代工業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分布: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沿海大陸架。(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哈密盆地正開發新的大油田)
3、 鐵礦資源是發展鋼鐵工業最基本的原料,鋼鐵工業又是衡量一個國家基礎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 分布:河北、遼寧、四川三省的鐵礦資源儲量最大。 特點:貧礦多,富礦少。
九大鋼鐵工業中心:鞍山、北京、武漢、包頭、上海、攀枝花、太原、馬鞍山、重慶。
二、 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
1、 主要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
2、 分布特點:向沿海地區分布。(通過海洋運輸與國外聯系,通過鐵路、內河運輸與祖國內陸聯系)
三、 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
1、 高新技術產業 指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 特點:①從業人員中,科研人員所佔的比例大;
②用於研究和開發的經費支出所佔的份額大;
③產品的技術復雜程度高。
3、 類型: 電子和信息類產業、機電一體化類產業、生物技術類產業、新型材料產業、新能源和環保產業。
4、 分布:東部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附近,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5、 影響因素:「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網路技術、納米技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
6、 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節省能源和原材料、廢物少、污染小等特點,有利於保護環境,對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節 交通運輸p27—p33
一、 各種交通方式的特點
運輸方式 運載量 運價 速度 靈活性
鐵路 最大 居中 居中 居中
公路 居中 居中 居中 最好
水路 最大 最小 最慢 最差
航空 最小 最高 最快 居中
二、 我國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1、 目前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鐵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管道)
2、 鐵路 分布格局:縱貫南北、橫穿東西。
3、 公路 發展比較快,成為我國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高速公路,在省際交通運輸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 航空 以首都北京為中心。航空運輸的發達與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5、 交通運輸網 鐵路線、公路線、航空線等各種交通運輸線相互交織,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
三、 交通運輸網的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車「拉」來的城市—石家莊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遊
第一節 自然環境對地方文化的影響p36—p41
一、 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
1、 文化是人類的創造物。
廣義的文化就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遊資源。
2、 居住是人類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適應自然環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條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擾和損害,以保證人身安全與健康。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居,無論造型、結構,還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地區(民族) 民居 特點
內蒙古(蒙古族) 蒙古包 適應經常搬遷的流動生活,帳篷、蒙古包等易於拆裝
北京(華北地區) 四合院 青磚灰瓦,色澤不艷,南窗較大,利於光照。(季風區 多平原)
梅州(長江中下游) 兩面坡式民居 兩面坡型屋頂有利於雨天排水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 窯洞 優點: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涼 缺點:通風不良、比較潮濕
雲南(傣族) 竹樓 適合當地的亞熱帶季雨林氣候
新疆(西北) 泥磚平頂房 牆厚、窗少、平頂(降水少,風大)
浙江 江南民居 牆薄、窗多、斜頂(降水多,通風)
湖南(和湘西) 吊腳樓 居住在山區,順山坡地勢蓋起(受地形影響)
西藏(甘肅) 石砌碉房 就地取材,以土石為原料,堅固、耐久、實用,而且冬暖夏涼
3、 服飾 是人們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必然產物,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服飾各具特色。服飾成為區別我國個民族的重要標志。
民族 服飾 原因
傣族 婦女:窄袖短衣和統裙,喬其紗、絲綢等縫制
男子: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長褲 聚居在熱帶、亞熱帶地區
藏族 傳統藏袍,長袖、寬腰、大襟 適應高原溫差大、氣溫相對較低的環境。由於氣溫日較差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內也不一樣。
4、 飲食文化
①烹調技術技法多樣:講究用料,講究刀工,講究調味,重火候。(烹調技法如煮、蒸、烤、炒、燒、燉、炸、熘、鹵、腌、涮、煎、爆、燜、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種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尋味:「紫龍脫袍」、「霸王別姬」
③八大菜系:山東菜系、四川菜系、江蘇菜系、浙江菜系、廣東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稱。(防濕作用) 川菜名餚,如「魚香肉絲」、「宮爆雞丁」、「麻婆豆腐」等。
二、 自然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1、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興衰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首先,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其次,各種自然因素,常常成為地方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飾和飲食,由於深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2、 氣候影響當地房屋的建築形式
地區 氣候 房屋建築形式
南
方 降水多,氣溫高, 屋頂坡度大利於雨水下泄,窗戶較小,減少陽光照射
降低氣溫。
內
陸
干
旱 降水少,冬季寒冷,屋頂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 農民可以在上面曬糧食,窗戶也較大,利於在冬季獲取更多的陽光、增加室內溫度。
3、
地區 氣候 影響
東北地區 夏季溫暖而短促,冬季嚴寒而漫長 糧食作物:春小麥、玉米、穀子、高粱、大豆等。
主食:麵粉、雜糧,大米較少,麵食種類繁多
食用油:豆油、葵花籽油
居民有挖窖貯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習慣
4、服飾的基本功能 抵禦寒暑、減少日曬、遮擋風雨、防止蚊蟲叮咬等。
自然壞境影響人們的服飾。
5、 地形對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響也非常大。
如:貴州和湘西的少數民族居住在山區,因而順山勢蓋起吊腳樓;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住房布局較為規則,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6、 不同地區的地質條件和生物資源,為建築材料提供物質保證。
例如:山區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資源,多建築石屋;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利用黃土建造窯洞;傣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利用當地出產的竹木,建造竹樓;西北地區的人們則將黃土直接夯築成牆,建造房屋。
第二節 地方文化對旅遊的影響p42—p47
一、 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1、 地方文化特色 是在當地自然環境基礎上長期發展形成的,體現了不同地區的人類發展歷史及其豐富、獨特的文化內涵。
2、 包括 歷史文物、文化遺跡、古典建築、文化藝術、風土民俗、工藝特色、風味佳餚等。
3、 到2007年7月,中國已有35處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數量僅次於西班牙和義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景區 省份 特色
武陵源 湖南省 「五絕」: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蘇州園林 江蘇省 小巧玲瓏,清秀典雅,布局結構成功地運用了比例陪襯關系和對比手法,古典園林的代表作。
布達拉宮 西藏 西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人間瑤池
「黃龍」 四川省 「四絕」:彩池、雪山、峽谷、森林
黃山 安徽省 「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集天下奇景於一體」。沉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
秦始皇陵、
兵馬俑坑 西安 秦始皇陵是世界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寨溝 四川省 「人間仙境」、「童話世界」
泰山 山東省 五嶽之尊,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自古便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是我國第一個被納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
平遙古城 山西 民俗文化、民間藝術與旅遊結合起來
二、 地方文化特色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1、 旅遊業在20世紀80年代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
2、 旅遊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 保護地方文化,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1、①適度的旅遊和旅遊資源的開發,會促進地方文化特色的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的振興;
②過度的開發以及旅遊者人數超過了旅遊資源的承載能力,則會帶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如環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觀的毀壞等。
3、 旅遊業的發展只有立足於地方文化,協調好文化保護和資源開發的關系,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第三節 學習與探究——設計一個旅遊方案p48—p53
1、 怎樣確定旅遊目的地?
答: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經濟收入、不同的閑暇時間來確定。
2、 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查找資料?
答:報紙、雜志、圖書、廣播、電視、電影、互聯網、旅行社,甚至親戚朋友,都是搜集旅遊信息和資料的源地。
3、 選擇旅遊路線的基本出發點: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費用,獲取最多的旅遊信息,獲得最滿意的旅遊效果。
4、 設計旅遊線路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
①根據不同的經濟收入,選擇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條件。
②盡可能多地將不同性質的旅遊點串聯成環形線路(或多邊形),盡量避免往返線路的重復。
③合理安排時間,考慮好各項旅遊活動選擇在什麼時間,需要多長時間。
④旅遊活動內容要多樣化,要注意勞逸結合。
⑤突出旅遊線路設計的主題。
5、 出發前需要准備哪些必需的東西?
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備葯品。
③小小針線包。
④照相機、膠卷(攝像機、望遠鏡、指南針等)。
⑤足夠的錢(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黃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P67活動1
1、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陝、甘、寧四省區。
2、黃土高原的形成:
風成說:認為黃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風吹來形成的。其它學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
P67活動:2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P12活動1、3
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為山區,並且坡度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黃土結構疏鬆,許多物質易溶於水;④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2、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②開礦、修路的基本建設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的廢土石隨意向河溝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P69活動3:容易發生沙土流失的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大。
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P71圖8.10
生態建設措施:①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①加強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②把生態環境脆弱區的人口遷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④黃土高原在進行生態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多種經營,提高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
台灣
一、地理位置 P33活動1、2
位於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二、源豐富的寶島 P36活動1、2。3
⒈資源寶庫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2。物產豐富的原因:
低緯度(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四面臨海;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板塊碰撞構造帶;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20世紀60年代以前立足於「寶」 出產農礦業產品
20世紀60年代以後立足於「島」 進口—加工—出口工業產品
四、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對外開放的前沿:①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③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後富)的政策。
二、經濟特點: P53活動1、2。3
外向型經濟:從初期以合資、獨資的企業為主,發展到海外建廠;從引進資金、技術、設備、管理方法為主,到吸收、消化、創新、發展自己的企業和產品,並以形成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出口創匯為目標;同時帶動當地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城鎮文化水平的提高。
發展的的利條件: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②海陸交通運輸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經濟模式:「前店後廠」,「前店」指港澳地區,「後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
三、城鎮的發展
重要標志:土地利用方式顯著變化
原因: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②產業結構發生重在變化
③ 七年級上冊中國地圖出版社地理試卷
地理考試卷
一、選擇題(30分)
1.下列商品糧基地中以產小麥為主的是
A、洞庭湖平原 B、太湖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松嫩平原
2.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
A、修建水電站 B、發展航運 C、發展灌溉 D、防洪
3.下列旅遊路線與項目的選擇,不正確的是:
A.去承德游覽避暑山莊 B.去南京游覽十三陵
C.去洛陽參觀秦陵兵馬俑 D.去敦煌考察龍門石窟
4.我國以「黑土」著稱的平原是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寧夏平原
5.下列礦產基地之間的連線,正確的是;
A.勝利油田——京津唐工業基地 B.大慶油田——遼中南工業基地
C.遷安鐵礦——京津唐工業基地 D.本溪鐵礦——珠江三角洲地區
6.我國的某山脈,山北以旱地為主,山南以水田為主,山北的耕作制度是兩年三熟,山南是一年兩熟,這條山脈是
A、天山 B、陰山 C、秦嶺 D、南嶺
7.「塞上江南」是指
A、河西走廊 B、吐魯番盆地 C、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D、東北平原
8.區內有豐富的鐵、石油、海鹽資源的工業基地是: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京津唐工業地 C.滬寧杭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地區
9.下列有關北京的說法,正確的是
A.按地形區分,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南部
B.按干濕地區劃分,北京屬於濕潤地區
C.按溫度帶劃分,北京屬於暖溫帶
D.按城市職能劃分,北京主要是一個重工業城市
10.我國稻米的集中產區是:
A.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B.華北平原和青藏高原
C.華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 D.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11.下列鐵礦產地中,距離滬寧杭工業基地最近的是:
A、大冶 B、馬鞍山 C、遷安 D、攀枝花
12.香港地區的主要經濟支柱是
A、加工工業 B、農業 C、對外貿易 D、旅遊業
13.青藏高原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A、有豐富的冰雪融水作灌溉水源 B、面積廣大,土層深厚豐富
C、晴天多,日照長,太陽能豐富 D、湖泊星羅棋布
14.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稻一般可以
A、一年三熟 B、一年兩熟 C、一年一熟 D、兩年一熟
15.以小米為主食,居住窯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
A、東北林區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華北平原
二、填空題(20分)
1. 北京位於( )平原的北部邊緣。北京附近的長城是沿( )山修築的。
2. 我國廣大的北方地區能種植棉花、水稻等喜溫作物,其原因是( );我國江南地區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同緯度地區的「 魚米之鄉」,則主要受惠於雨熱同期的( )氣候。
3.京杭大運河自北向南縱貫( )個省級行政區,溝通了海河、( )、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4. 我國著名的工業基地,在東北有( )地區,在長江下游有( )地區。
5. 我國南方分布最廣、產量最大的亞熱帶水果是( );台灣居世界首位的物產是( )。
6.我國新設立的特別行政區是( );我國五個自治區中,臨海的是( )自治區。
7.台灣島上最長的河流是( ),最大的湖泊是( )。
8.被人們譽為「黃金水道」的是我國的();被人們稱為「天然魚倉」的是我國的( )海。
9.遼陽是( )工業基地中的工業中心,順德是( )工業基地的工業中心。
10.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是( )位於滬寧杭地區的核電站為( )核電站。
三、連線題(10分)
1.將下列鐵路干線和它們之間相交會的城市用直線相連。
①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 A. 徐州
②京滬鐵路和隴海鐵路 B. 鄭州
③湘黔鐵路和浙贛鐵路 C. 蘭州
④包蘭鐵路和隴海鐵路 D. 株洲
2.將下列商品糧基地與其對應的省區,耕作用直線連接起來。
A、河北省 ①三江平原 a一年兩熟
B、黑龍江省 ②華北平原 b一年一熟
C、湖南省 ③珠江三角洲 c一年三熟
D、廣東省 ④洞庭湖平原 d兩年三熟
四、填表題(10分)
1.填表比較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6分)
地 區 溫度帶 耕地類型 主要糧食作物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2填出下表中,我國三個地理界線「之最」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界 線 第二、三級階梯
界 線 濕潤、半濕潤區
界 線
五、鄉土地理(10分)
一、選擇題(共6分)
1、長沙的地形以
A、山地為主 B、平原為主 C、盆地為主 D、高原為主
2、長沙市的市樹和市花分別是
A、楓樹和菊花 B、香樟樹和杜鵑花 C、銀杏樹和山茶花 D、梧桐樹和牡丹花
3、石長鐵路的東端交匯的鐵路干線是
A、焦柳線 B、京九線 C、湘黔線 D、京廣線
(二)填空題:(共4分)
1、湘江在長沙境內的流向大致是____。
2、長沙分布最廣的商業中心是____。
3、湖南省最大的商業中心是____。
4、長沙的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
六、填圖題(20分)要求填出
中國鐵路干線五縱三橫,標繪出各干線的起止地點,所經過的省會城市;畫出我國區域地理分區的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
④ 七年級地理全解下冊中國地圖版薛金星
七年級地理全解下冊中國地圖版薛金星在各地的大型書城都有專賣,也可以去附近的新華書店看看,還有各個學校附近的小書店。
另外網上也可以買得到,可以讓爸媽去網上看看。金星的全解還是不錯的。
⑤ 中國地圖出版社 地理七年級上冊 重要考點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⑥ 中國地圖出版社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
就找到了第一章,挺好的,你試試看
7年級地理第1章復習指導
第一章 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個球體
證據例舉: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海上看帆船;月食現象; 北極星高度的變化;麥哲倫環球航行;衛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劉三起義);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陸地1.49佔29%,海洋3.61佔71%)
二、地球儀
緯線(緯度) 經線(經度)
形狀 圓 半圓,兩條相對應經線組成一個圓
長度 1. 赤道最長,極點最短為0,度數越大,緯線越短;
2. 同緯度的緯線等長 等長約為2萬千米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橫向) 南北方向(縱向)
0度線 赤道 本初子午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數范圍 0~90(南北緯) 0~180(東西經)
度數分布規律 北緯(N):向北越來越大
南緯(S):向南越來越大
判定:緯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緯N,
向南變大的是南緯S 東經(E):向東越來越大
西經(W):向西越來越大
判定:經度往東變大的是東經E,向西變大的是西經W
特殊線 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本初子午線、西經20度經線、東經160度線、180度經線
劃分界線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N
赤道以南為南半球S
0——30度為低緯度
30-60度為中緯度
60-90度為高緯度
回歸線和極圈是五帶的分界線 西經20度以東,東經160度以西為東半球,西經20度以西,東經160度以東為西半球(大大為西,小小為東——經度大於160的都在西半球,小於20的都在東半球,其餘東經E在東半球,西經W在西半球)
1、經緯網:准確描述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緯40度,東經116度
注意: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其他地點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經一緯組成,且要註明東西經南北緯(0度緯線、經線、180度經線不需要代號)
2、地球運動
地球自轉 地球 公轉[/td]
方向 自西向東
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方向
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 自西向東(俯視逆時針方向)
周期 一天(約24小時) 一年(約365天)
旋轉特點 繞地軸不停地自轉 地軸始終傾斜66.5度繞太陽不停地公轉。
引起現象 晝夜交替(周期24小時)
判斷晨昏的辦法:面對晝半球,西晨東昏
時間差異(東邊比西邊早) 季節變化(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時間長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南半球與北半球季節相反
五帶劃分:各地一年中獲得太陽熱量不同,自北向南為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四、地圖
(1)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樣大小的地圖,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圍越小,表示的內容越具體(詳細)
讀比例尺技巧:記住:1千米=10萬厘米=100000厘米(1後面5個0)
2、方向:地圖上判定方向有3種依據:指向標、經緯網、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圖例和注記
圖例=符號 文字=文字和數字
(2)地形圖
1、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海拔相等的線)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
山體不同形態等高線是不一樣的:
山體形態 山頂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文字描述 閉合曲線的中心(點) 等高線向山腳突出 (線) 等高線向山頂突出 (線) 兩個山頂之間(點) 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線)
提示: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線,山脊一般通向山頂,是登山路線,也是分水嶺;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線,是匯水區域,通常是小溪源頭和河流源地。
2、分層設色地形圖(一目瞭然看地形)
不同地形等高線的特徵看圖,文字表述如下:
地形類型 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td]
海拔 一般低與200米 超過500米 超過500米 低於500米 不一定
起伏狀況 平坦 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 主體平坦,邊緣部分陡峭 起伏小,坡度和緩 中間低四周高
⑦ 中國地圖出版社初一地理上下兩冊復習資料
中國地圖出版社初一地理上下兩冊復習資料:
1.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是4400萬km2,該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km2,人口有1.27億(2000),首都是東京,經濟:由於該國缺乏礦產資源,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工業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發展成了加工貿易型的經濟。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語。
5.歐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區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是阿爾卑斯山系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島。
6. 巴西的傳統節日是狂歡節,節日期間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東南亞的氣候主要有兩種: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8.美國共有50個州和一個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其中的兩個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億(2000), 面積是937萬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是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向南到義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現已建成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兩國合建的。
11. 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大分水嶺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亞大盆地為主的平原;西部:寬廣平坦的高原。
12.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運輸為主。北美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英語。拉丁美洲的人種以混血人種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屬於(淡、咸)淡水湖。
13.南極特有的鳥類是企鵝。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蝦。北極的主要動物有北極熊。俄羅斯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是溫帶季風氣候。其中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稠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主要承擔內河航運的河流是伏爾加河。
14. 美國農業的特點是實現了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該盆地所在的大洲號稱「高原大陸」「熱帶大陸」。該盆地內部的氣候類型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俄羅斯管道運輸的主要對象是石油和天然氣。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其中東南沿海最為稠密。人口有 1.70億(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東南亞的主要物產:稻米:緬(甸)、越(南)、泰(國)。橡(膠)油(棕):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8.南亞有兩條河流,位於印度境內的是恆河,另一條是印度河,位於巴基斯坦國境內。南亞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三季:3~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6~10月為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90%,濕熱多雨;從11月~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乾燥的東北季風,氣候涼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達到10億。 南亞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97%以上的人口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被譽為「白金之國」的國家是烏茲別克。
21. 馬來西亞的錫礦產量居世界首位。被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中東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中東地區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的發源地,三大宗教的「聖城」是耶路撒冷。
23. 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南亞的范圍由兩部分組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4.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是多瑙河,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乾燥、嚴寒、烈風。
拉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巴西。該國的首都是巴西利亞。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有鴯鶓、袋鼠、鴨嘴獸、樹袋熊、針鼴。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是澳大利亞。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
27.南極的主人是企鵝。 南極地區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大部分地區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的厚度多1720米。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個大洲。
28.南極科學考察的最好時間是南極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這時正是南極的極晝(極晝、極夜)。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面積是1708萬km2 。
29.被譽為「美洲大陸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0.印度尼西亞的首都是雅加達。世界最大的半島是 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面積最廣大的國家。巴西有三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產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劍麻、香蕉、蔗糖。
32.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中東地區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
33 .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美國有世界第四長河是密西西比河。 日本的海岸線曲折。
34.印度紡織工業中心中,麻紡工業中心 是加爾各答; 棉紡工業中心孟買。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 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70%以上,兩個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是荷蘭和丹麥。
36.世界最高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區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屬於黃色人種。他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瑪雅文化。
37. 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東南沿海地區。首都是 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亞洲的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達到10億。
39.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眾多,火山、地震頻繁。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森林、水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
40.日本的領土由四個島嶼組成,是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位於本州島上。
41. 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伏爾加河注入裏海。
42.印度從氣象災害看,旱澇災害頻繁,原因是該國的氣候主要以為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亞洲地勢特點是中間高、四周低。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43.歐洲共有四個大的半島,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北部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義大利所在的半島是亞平寧半島。
44.非洲最大的島嶼是馬達加斯加島。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屬於活火山。
45.我國已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羅斯有俄羅斯位於北極圈以內但終年不凍的港口是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的原因是受惠於北大西洋暖流。該國有豐富的資源:淡水資源(貝加爾湖)、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世界最廣)、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
47.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 世界上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
48.俄羅斯最大的海港是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東西跨度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達1萬多千米。俄羅斯的兩個農業區是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俄羅斯地形對河流分布的影響:西部平原廣大,河網密布;東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50.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的重要指標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51.撒哈拉以南的經濟屬於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人口、環境、糧食三者成為 當地發展經濟重點考慮的問題。 美國的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52.歐洲西部的面積是500萬km2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絕大部分屬於發達國家。
53. 中東地區的地形以高原為主,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埃及的首都是開羅。長絨棉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農業集中於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54. 歐洲有世界上最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沿岸的氣候屬於地中海氣候。
55.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屬於 黃色人種。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是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56..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 日本的四大島中,位於最南邊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黑種人的故鄉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種熱帶經濟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國」。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如巴西佔到全國人口的40%。 縱貫南美洲西部的山脈是安第斯山。
59.德國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亞。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美國首都華盛頓。
60.歐洲西部的工業屬於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在發達國家中佔主導地位。
61.俄羅斯位於兩個平原之間的地形是烏拉爾山。位於高原和山地之間的河流是勒拿河。
62.與我國相鄰,而且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 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應選在南極極點。
63.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板塊。中東地區最匱乏的自然資源是 水資源。最豐富的資源是石油資源。
64.青藏高原氣候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日本的氣候具有什麼特點季風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或中東地區)。
65.日本的四大島中,最大的島嶼是本州。日本以哪種經濟為主加工貿易型經濟。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溝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是以溫帶草原氣候為主。中東地區的主要人種是白種 人。
67.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是 南非。被稱為美國「黃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 世界上針葉林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美國人口稠密的地區是東北部的五大湖地區。 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擋。
69.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無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極洲。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是因為日本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俄羅斯是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
71.地形以平原為主的大洲是歐洲。 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
72. 南亞的地形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喜馬拉雅山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德干高原為主的高原。
73. 東南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馬來群島的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沙漠分布於:非洲北部 。
74.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是1.3%,亞洲是1.4%,2000年世界總人口是60.55億,亞洲的總人口是36.8億。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則亞洲增加的人口數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尼羅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其長度是6600km。當北京時間(東8區)是14:00時,莫斯科(東3 區)應該是:9:00 。
76. 將澳大利亞三大地形區逆時針旋轉900 ,與印度國家地形最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分布在 東北部。
77. 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汽車城」是指底特律,鋼都是匹茲堡。飛機製造中心是西雅圖。
78.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州、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於馬來半島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亞、東南亞各港口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被譽為俄羅斯人「母親伏爾加」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全長3600千米,是歐洲第一長河。航運價值很高。通過運河,該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裏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
80.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在歐洲西部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81.「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從紅海經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經過的運河和海峽是: 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
82.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的條件是: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一半以上;河流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區有豐富的水資源;東部降水多,光熱條件好。
83. 在美國,被稱為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世界唯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是:澳大利亞。
84.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 。淡水儲量最多的水體南極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國發電量中核電的比重高達70%以上。
85.法國的工業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以汽車、飛機製造為主體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突出地位,服裝、食品、醫葯等工業部門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86.美國的三大地形為,東部:阿巴拉契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為主體的山地。
87. 北美外來移民中80%以上的是歐洲人及後裔。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是法國。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有世界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
88.世界上被稱為「火山國」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由於該國地處三大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這三大板塊是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89.從大洲與地區看,玉米的原產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埃及是一個地跨哪兩大洲的國家:亞洲和非洲 。
90.法國巴黎的象徵: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區。
91美國城市的籃球隊芝加哥公牛隊,休斯頓火箭隊,西雅圖超音速隊,底特律活塞隊。世界陸地最低窪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各大洲地形特點各異,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歐洲 。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原因是:緯度和地形。
93.南極地區是科學考察的寶地,我國在那裡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同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教徒奉為聖城的是:耶路撒冷。
94.習慣上,被我國稱為「南洋群島」的是指東南亞地區的:馬來群島 。各大洲中經濟最發達的大洲是:歐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 。
95.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 :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
96.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 、愛沙尼亞 。
97.美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 :東北部地區。北極地區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
⑧ 跪求七年級下冊地理中國地圖出版社知識點,考試重點及復習資料!
第四章 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p4—
一 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
1、 自然資源: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用於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和能量,叫做自然資源。
2、 主要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
3、 分類 ①可再生資源:可以持續利用,利用後還能循環再生、或者不斷更新。(陽關、空氣、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資源)
4、 淡水資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積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為鹹水,淡水只佔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 淡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
水資源的多少,主要以徑流量的多少來衡量。徑流量又隨降水的變化而變化。
一般來說,降水多的地區,淡水資源豐富;降水少的地區,淡水資源貧乏。
二、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
1、中國的水資源總量佔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
2、分布特點:時間分配不均勻、空間分布不平衡。
在時間上,河川徑流夏秋季節豐沛,春冬季節水量減少。影響:水旱災害。降水過於集中,夏季洪災,春季旱災;降水的年際變化大,造成徑流年際變化大,連續幾年的豐水或連續幾年的枯水。
在空間上,分布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總體呈現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狀態。
影響:北方平原廣闊,耕地面積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量少,加劇北方缺水的狀況。
3、水污染 原因:工農業發展,部分地區的工廠、鄉鎮企業把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區水資源缺乏,水污染更為嚴重。淮河、海河和遼河是我國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 保護水資源
1、供水緊張原因: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資源的利用價值。
解決方法:合理利用和節約用水。(噴灌技術是農業節水及增產的重要措施。)
2、改變水資源區域分配不均(空間):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
3、解決時間分配不均的問題:修建水庫。豐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較穩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發電、城市供水、航運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節 土地資源與農業p12—p19
一、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1、 類型多樣: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東部季風區):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內陸地區)。
2、 特點:①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少。(總面積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②山地多,平地少。③中國農耕歷史悠久,可供開墾的土地已為數不多,後備耕地資源缺乏而且總要分布在新疆、黑龍江等邊遠省區。
二、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1、 農業類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等。
2、 因地制宜:利用各個地方的自然條件的優勢,把最適宜的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在適宜它發展的地區。
3、 東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線:400毫米年降水量線。東南部特點:土地肥沃、季風活躍、氣候溫暖、雨熱同期。(種植業)
在東南部,以秦嶺—淮河為界分為南方和北方。南方:濕熱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氣溫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區。(小麥、棉花)
4、 森林分布:東南部的山地地區。 我國三大林區: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和南方林區。
5、 畜牧業分布:西北部,草場廣布。(內蒙古盛產三河馬、三河牛)
三、 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實保護耕地
1、 土地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塵暴。
2、 為什麼要保護土地資源?
①人均佔有量少。
②土地破壞嚴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後備資源不足。
3、 解決辦法:抓緊糧食生產的同時,因地制宜,積極調整農業結構,開展多種經營,宜糧則糧,宜牧則牧。 農業生產要大力發展和推廣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
第三節 工業p20—p26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一、 礦產資源與工業
1、 煤炭資源——「工業的糧食」。分布:華北和西北地區,山西、陝西和內蒙古等省。(「煤海」——山西,煤炭儲量佔全國1/3)
2、 石油——「工業的血液」,現代工業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分布: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沿海大陸架。(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哈密盆地正開發新的大油田)
3、 鐵礦資源是發展鋼鐵工業最基本的原料,鋼鐵工業又是衡量一個國家基礎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 分布:河北、遼寧、四川三省的鐵礦資源儲量最大。 特點:貧礦多,富礦少。
九大鋼鐵工業中心:鞍山、北京、武漢、包頭、上海、攀枝花、太原、馬鞍山、重慶。
二、 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
1、 主要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
2、 分布特點:向沿海地區分布。(通過海洋運輸與國外聯系,通過鐵路、內河運輸與祖國內陸聯系)
三、 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
1、 高新技術產業 指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 特點:①從業人員中,科研人員所佔的比例大;
②用於研究和開發的經費支出所佔的份額大;
③產品的技術復雜程度高。
3、 類型: 電子和信息類產業、機電一體化類產業、生物技術類產業、新型材料產業、新能源和環保產業。
4、 分布:東部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附近,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5、 影響因素:「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網路技術、納米技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
6、 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節省能源和原材料、廢物少、污染小等特點,有利於保護環境,對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節 交通運輸p27—p33
一、 各種交通方式的特點
運輸方式 運載量 運價 速度 靈活性
鐵路 最大 居中 居中 居中
公路 居中 居中 居中 最好
水路 最大 最小 最慢 最差
航空 最小 最高 最快 居中
二、 我國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1、 目前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鐵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管道)
2、 鐵路 分布格局:縱貫南北、橫穿東西。
3、 公路 發展比較快,成為我國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高速公路,在省際交通運輸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 航空 以首都北京為中心。航空運輸的發達與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5、 交通運輸網 鐵路線、公路線、航空線等各種交通運輸線相互交織,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
三、 交通運輸網的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車「拉」來的城市—石家莊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遊
第一節 自然環境對地方文化的影響p36—p41
一、 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
1、 文化是人類的創造物。
廣義的文化就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遊資源。
2、 居住是人類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適應自然環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條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擾和損害,以保證人身安全與健康。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居,無論造型、結構,還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地區(民族) 民居 特點
內蒙古(蒙古族) 蒙古包 適應經常搬遷的流動生活,帳篷、蒙古包等易於拆裝
北京(華北地區) 四合院 青磚灰瓦,色澤不艷,南窗較大,利於光照。(季風區 多平原)
梅州(長江中下游) 兩面坡式民居 兩面坡型屋頂有利於雨天排水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 窯洞 優點: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涼 缺點:通風不良、比較潮濕
雲南(傣族) 竹樓 適合當地的亞熱帶季雨林氣候
新疆(西北) 泥磚平頂房 牆厚、窗少、平頂(降水少,風大)
浙江 江南民居 牆薄、窗多、斜頂(降水多,通風)
湖南(和湘西) 吊腳樓 居住在山區,順山坡地勢蓋起(受地形影響)
西藏(甘肅) 石砌碉房 就地取材,以土石為原料,堅固、耐久、實用,而且冬暖夏涼
3、 服飾 是人們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必然產物,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服飾各具特色。服飾成為區別我國個民族的重要標志。
民族 服飾 原因
傣族 婦女:窄袖短衣和統裙,喬其紗、絲綢等縫制
男子: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長褲 聚居在熱帶、亞熱帶地區
藏族 傳統藏袍,長袖、寬腰、大襟 適應高原溫差大、氣溫相對較低的環境。由於氣溫日較差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內也不一樣。
4、 飲食文化
①烹調技術技法多樣:講究用料,講究刀工,講究調味,重火候。(烹調技法如煮、蒸、烤、炒、燒、燉、炸、熘、鹵、腌、涮、煎、爆、燜、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種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尋味:「紫龍脫袍」、「霸王別姬」
③八大菜系:山東菜系、四川菜系、江蘇菜系、浙江菜系、廣東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稱。(防濕作用) 川菜名餚,如「魚香肉絲」、「宮爆雞丁」、「麻婆豆腐」等。
二、 自然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1、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興衰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首先,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其次,各種自然因素,常常成為地方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飾和飲食,由於深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2、 氣候影響當地房屋的建築形式
地區 氣候 房屋建築形式
南
方 降水多,氣溫高, 屋頂坡度大利於雨水下泄,窗戶較小,減少陽光照射
降低氣溫。
內
陸
干
旱 降水少,冬季寒冷,屋頂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 農民可以在上面曬糧食,窗戶也較大,利於在冬季獲取更多的陽光、增加室內溫度。
3、
地區 氣候 影響
東北地區 夏季溫暖而短促,冬季嚴寒而漫長 糧食作物:春小麥、玉米、穀子、高粱、大豆等。
主食:麵粉、雜糧,大米較少,麵食種類繁多
食用油:豆油、葵花籽油
居民有挖窖貯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習慣
4、服飾的基本功能 抵禦寒暑、減少日曬、遮擋風雨、防止蚊蟲叮咬等。
自然壞境影響人們的服飾。
5、 地形對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響也非常大。
如:貴州和湘西的少數民族居住在山區,因而順山勢蓋起吊腳樓;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住房布局較為規則,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6、 不同地區的地質條件和生物資源,為建築材料提供物質保證。
例如:山區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資源,多建築石屋;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利用黃土建造窯洞;傣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利用當地出產的竹木,建造竹樓;西北地區的人們則將黃土直接夯築成牆,建造房屋。
第二節 地方文化對旅遊的影響p42—p47
一、 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1、 地方文化特色 是在當地自然環境基礎上長期發展形成的,體現了不同地區的人類發展歷史及其豐富、獨特的文化內涵。
2、 包括 歷史文物、文化遺跡、古典建築、文化藝術、風土民俗、工藝特色、風味佳餚等。
3、 到2007年7月,中國已有35處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數量僅次於西班牙和義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景區 省份 特色
武陵源 湖南省 「五絕」: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蘇州園林 江蘇省 小巧玲瓏,清秀典雅,布局結構成功地運用了比例陪襯關系和對比手法,古典園林的代表作。
布達拉宮 西藏 西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人間瑤池
「黃龍」 四川省 「四絕」:彩池、雪山、峽谷、森林
黃山 安徽省 「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集天下奇景於一體」。沉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
秦始皇陵、
兵馬俑坑 西安 秦始皇陵是世界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寨溝 四川省 「人間仙境」、「童話世界」
泰山 山東省 五嶽之尊,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自古便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是我國第一個被納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
平遙古城 山西 民俗文化、民間藝術與旅遊結合起來
二、 地方文化特色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1、 旅遊業在20世紀80年代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
2、 旅遊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 保護地方文化,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1、①適度的旅遊和旅遊資源的開發,會促進地方文化特色的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的振興;
②過度的開發以及旅遊者人數超過了旅遊資源的承載能力,則會帶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如環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觀的毀壞等。
3、 旅遊業的發展只有立足於地方文化,協調好文化保護和資源開發的關系,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第三節 學習與探究——設計一個旅遊方案p48—p53
1、 怎樣確定旅遊目的地?
答: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經濟收入、不同的閑暇時間來確定。
2、 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查找資料?
答:報紙、雜志、圖書、廣播、電視、電影、互聯網、旅行社,甚至親戚朋友,都是搜集旅遊信息和資料的源地。
3、 選擇旅遊路線的基本出發點: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費用,獲取最多的旅遊信息,獲得最滿意的旅遊效果。
4、 設計旅遊線路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
①根據不同的經濟收入,選擇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條件。
②盡可能多地將不同性質的旅遊點串聯成環形線路(或多邊形),盡量避免往返線路的重復。
③合理安排時間,考慮好各項旅遊活動選擇在什麼時間,需要多長時間。
④旅遊活動內容要多樣化,要注意勞逸結合。
⑤突出旅遊線路設計的主題。
5、 出發前需要准備哪些必需的東西?
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備葯品。
③小小針線包。
④照相機、膠卷(攝像機、望遠鏡、指南針等)。
⑤足夠的錢(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黃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P67活動1
1、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陝、甘、寧四省區。
2、黃土高原的形成:
風成說:認為黃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風吹來形成的。其它學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
P67活動:2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P12活動1、3
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為山區,並且坡度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黃土結構疏鬆,許多物質易溶於水;④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2、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②開礦、修路的基本建設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的廢土石隨意向河溝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P69活動3:容易發生沙土流失的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大。
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P71圖8.10
生態建設措施:①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①加強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②把生態環境脆弱區的人口遷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④黃土高原在進行生態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多種經營,提高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
台灣
一、地理位置 P33活動1、2
位於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二、源豐富的寶島 P36活動1、2。3
⒈資源寶庫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2。物產豐富的原因:
低緯度(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四面臨海;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板塊碰撞構造帶;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20世紀60年代以前立足於「寶」 出產農礦業產品
20世紀60年代以後立足於「島」 進口—加工—出口工業產品
四、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對外開放的前沿:①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③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後富)的政策。
二、經濟特點: P53活動1、2。3
外向型經濟:從初期以合資、獨資的企業為主,發展到海外建廠;從引進資金、技術、設備、管理方法為主,到吸收、消化、創新、發展自己的企業和產品,並以形成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出口創匯為目標;同時帶動當地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城鎮文化水平的提高。
發展的的利條件: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②海陸交通運輸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經濟模式:「前店後廠」,「前店」指港澳地區,「後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
三、城鎮的發展
重要標志:土地利用方式顯著變化
原因: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②產業結構發生重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