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文地理學發展趨勢
Ⅰ 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發展
1,理論體系鬆散作為一門邊緣學科,人文地理學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涉及到區域經濟、國土整治、生產力布局、城鎮體系、文化景觀、環境保護、旅遊規劃、人口問題、種族歧視、生活福利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各分支學科均以人地關系地域系統作為其研究的基礎,但大部分的分支學科相互間缺少必然的聯系。同時,也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與成套的模式將它們聯系起來。換句話說,人文地理學不像自然地理學的氣候、土壤、岩石等組成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和聯系的環扣,它至今仍然缺乏把各研究要素、各分支學科連成一個有機整體的理論基礎,即使其組成要素部分有密切的聯系,而從整體來看,大部分仍缺乏相互間的聯系。人文地理學理論體系鬆散,影響了它的綜合發展。
2各分支學科的發展不平衡人文地理學的研究領域,較原來傳統的小區域、區域經濟的研究擴大了,但仍主要集中於國土整治、區域規劃、城鎮體系布局、旅遊等方面。換句話說,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密切的經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等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發展較為迅速,在理論與實踐應用上都有所創新,基本上建立了既具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地理學科體系。一些薄弱的分支學科如鄉村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社會地理學、行為地理學等,雖也有論著出版,其理論建樹與實踐應用都明顯落後,發展相對較緩慢。我國至今仍有64%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有關農村聚落的產生、發展、地域特徵、建築類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聚落的合理分布與規模及節約用地等急需解決的問題,都迫切要求鄉村地理學快速發展,但它的發展卻跟不上形勢的需要。因此,吳傳鈞院士認為,今後應大力拓展包括政治地理學、鄉村地理學、社會地理學等在內的第二類人文地理學分支學科的實踐領域,它們是至今沒有真正復興起來或尚待開發的一些新領域。
3人文地理學創新艱難一門學科的獨立性在於具有自己的特殊領域、方法和理論,其理論發展為該學科存在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這門學科的發展就是無源之水。隨著研究內容的拓展,越來越多的學科介入,勢必會在發展中形成競爭。當前,西方「以人為出發點」的人本主義和「注意問題的特殊性」的後現代主義的出現,對人文地理學理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美國有許多人文地理學者將文化地理學作為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並以它為理論基礎來闡釋各種人文地理現象。20世紀80年代中期,北京大學的王恩涌教授第一個將文化地理學的現代理論體系引入了中國。西方人文地理學的理論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中國人文地理學理論該如何發展?在各種挑戰面前,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理論應本著理論指導實踐,為社會經濟發展能作出正確指導的原則,結合我國的國情,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使它不斷完善。創新為一門學科的靈魂,是一門學科持續發展的基礎。然而,人文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向來重視學科性質的探討與工作方法的總結,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理論建設、人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與機理的規律研究等尚待加強。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人文地理學再也沒有出現像中心地理論那樣的重要基礎理論,不難看出人文地理學創新之艱難。
Ⅱ 簡述一下西方人文地理學的發展過程和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發展。
自己查書壓縮即可,要勤快
Ⅲ 人文地理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人文地理專業就業前景:
人文地理學仍是許多分支學科鬆散組合的一門學科,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此外,有關人地關系的理論探討,數量統計方法和模型、系統的運用,行為科學的引進,以及對社會實際問題的研究,也尚處於初始階段。
盡管人文地理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質)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人文地理下面有分很多方向:聚落地理、經濟地理、旅遊地理、文化地理、歷史地理、地緣政治地理等等。就目前幾個方向來看,發展最快速的是旅遊地理,這和全國各地大力發展旅遊業有關,以至於旅遊地理學有明顯向設計和社會科學方向轉移。其次就是聚落地理學中的城市地理以及城市與區域規劃等方向,這和國家最近的政治舉措有著密切相關的關系。人文地理學有史以來接到的國家最大規模的上千萬的項目就是在這個方向,是關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再次就是文化歷史地理等方向了,這些方向大多是一些大學在發展著,但是項目較少,更多的是偏重理論研究。所以在就業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差異巨大。
人文地理學相對來說涉及面要小偏向人文就業選擇面也要小待遇可能不是很樂觀。但也有好的去向如旅遊局等旅遊單位社會科學研究單位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規劃與開發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也可從事旅遊、國土、資源環境、城鎮規劃等經濟建設、管理工作。總體來說,高校、設計院、科研所、或者考公務員去政府部門都不錯,只要能力強,能去的地方很多。
Ⅳ 人文地理學的起源和發展為什麼不在中國
中國古代的人抄文地理思想與知識極為豐富,但尚未形成科學的人文地理學。
地理學發軔於古希臘。荷馬在公元前9世紀時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被認為是關於人文地理知識最早的記述性著作。古希臘著名學者埃拉托色尼首創了「地理學」這一名詞。
Ⅳ 現代人文地理學研究發展歷程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歷程
人文地理學發端於19世紀的德國地理學家李特爾和拉采爾,當時稱為人類地理學。由於他們過分強調"地對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環境決定論的泥坑。20世紀20年代,法國地理學家韋達 白蘭士及其學生白呂納提出"人地相關論"稱其學說為人文地理學。他們的觀點成為人文地理中"或然論"的理論基礎。本世紀20年代始,地理學注意的重點逐步轉向社會科學,離開了單純的地球科學,探討地理學新起點的各種學說競相爭鳴。各種學說的共同點都與環境決定論相對立,都拋棄了以往那種"自然為因,人生為果"的命題,從人本主義出發,探討人地關系。
3.當代人文地理學研究
3.1 研究的主要內容[2]
人文現象的分布、擴散和變化雖然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但是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學可以說是地理學中的一門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空間"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學的兩個核心論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文地理學在理論、方法以及研究內容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涉及空間、全球化、城市化、人口、遷移、文化、景觀、發展和地緣政治等,其內容主要包括:(1)社會經濟發展的全球化特徵與地區差異之間的關系;(2)人類與其周圍生活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3)不同空間尺度,包括世界、國家、地區和城市的政治、經濟演化特徵與趨勢;(4)與民族、種族、性別、年齡、階級等因素相連的社會特徵及其對空間發展的影響。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盡管當代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趨明顯,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可能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3]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們已經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意識形態觀念學。尋求知識的社會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2)認識論。知識是如何獲得的?有關我們如何認識世界的假設(我們認識了些什麼?我們是如何認識的?)(3)本體論。支持理論或觀念體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設(什麼可以被認識)。(4)方法論。一套可以應用於進行調查研究某種現象的計劃和程序。人文地理學是研究社會、空間、地方和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論。
4.人文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4.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綜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綜合表現為以人地協調發展為目標,以區域為主要研究對象,實現資源、人口、環境、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這克服了以往拼盤式或形式綜合的缺點,體現了當今地理學走向統一的趨勢。
4.2 加強了對非物質生產領域的研究
加強對非物質生產領域的研究,並開拓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如商業地理學、旅遊地理學、文化地理學、行為地理學。其中旅遊地理學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迄今為止,已在旅遊資源分類與評價、旅遊客源市場與遊客行為、遊客空間結構、旅遊開發與規劃、旅遊地形象設計與營銷、生態旅遊與持續發展、旅遊影響等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少數研究成果同國際水平相比已無明顯差異,如旅遊地綜合個案研究、旅遊資源分類和評價、旅遊環境容量、國內旅遊者行為規律、主題公園的研究等。
4.3 密切關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4]
如對農村工業化的研究。中國鄉鎮企業高速增長以及對農業發展的帶動,是世界各國工業化進程中的一種獨特現象。相關研究包括鄉鎮企業影響因素及環境,農村工業化差異,產業聯系與農村工業發展,外向型農村工業的省際差異分析等。其它新興領域還包括企業發展的地理學研究,農村鄉、村級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研究、城市感應空間的研究等。
4.4 理論研究逐漸加強
中國地理學的理論建樹不多,人文地理學與自然地理學相比,理論研究又較為薄弱。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價值判斷、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具有滋生新理論的土壤,但我們的理論建設卻滯後了,這與重實踐輕理論的大氣候有關,也與人文地理學一開始就表現出與國土規劃相結合的特點有關。可喜的是,相當一部分學者在地理學的理論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4.5 服務於決策和管理的應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學發展的支柱
地理學中人文地理學屬應用性較強的學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學的決策支持系統在我國主要集中在農業發展、工業資源的開發、重大項目的選址等領域,隨著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思想的興起,區域可持續發展調控與決策,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區域經濟戰略和區域政策,城市和農村發展等成為人文地理學應研究的熱點。
4.6 研究技術的多樣化
地理學包括人文地理學都經歷了從個別地理知識的記載到地理現象歸納解釋,從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現象發生發展規律的過程,從最初的多元統計與線性規劃的應用,到後來系統科學、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關系,社會發展因子相關分析等方面的應用,到今天GIS技術在城市規劃、區域發展、資源開發方面的大量應用,人文地理學研究技術手段的豐富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認為當代人文地理學也正在從經驗科學走向實驗科學,從宏觀進人微觀。
Ⅵ 人文地理學就業前景
目前來說,就業前景不怎麼好。報考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應該還可以。
Ⅶ 從學科發展的角度談談中國旅遊地理學發展的趨勢。
從學術問題到學術規范:旅遊地理學者的自覺性反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專旅遊地理學經歷了屬30年的積累,一些旅遊地理學者逐漸認識和反思旅遊地理學科發展與學術貢獻、實用價值的關系,積極回顧和評價學科發展問題。一方面,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歷史背景下,學者從社會發展宏觀背景、學術發展整體背景以及旅遊業實踐背景的視角,回顧了中國旅遊地理學30年的發展,總結了不同時期研究的價值取向對學科發展的影響[1]。另一方面,從學科內部發展的角度,學者們就某些研究方向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內容涉及社區旅遊、山地旅遊、遺產旅遊、探險旅遊、旅遊目的地、旅遊規劃、旅遊城市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