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關於水稻的文章
① 贊美中國的地理的短文
…
古今中外,人們的愛國心是相通的。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人們不能沒有面版 包而生存權;人們也不能沒有祖國而生活。」「祖國是金鑄的搖籃,讓人依依不捨。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感受,人們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在祖國過一冬天,勝過在異國過一 百個春天!」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最愛的是自己的祖國。我們的祖國母親,是世界上最美麗、 最偉大的母親。方誌敏烈士在故人的牢房中寫《可愛的祖國》描繪過她,億萬人民高唱 《我愛你——中國》贊美過她。她有著山一般的意志,海一樣的胸懷,長城是她堅強的 臂膀,長江是她飄逸的裙帶,白雲浮動著她綿綿的情思,山花搖曳著她
② 中國古代嗯,央集團國家的生產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興修水利、種植水稻
C 本題考查我國的區域農業生產。綠洲農業應分布與乾旱地區;商品穀物農業分布於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洞庭湖平原位於東部季風區;又位於南方地區,水熱條件充足,故主要發展水稻種植業。
③ 介紹中國地理的作文,不少於1000字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了我們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了神州大地山絕石險的自然奇觀。我們的祖國寬廣博大、秀麗天成、歷史悠久。
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許多關於中國地理知識,也領略了祖國的名勝古跡。我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桂林山水,黃山雲海,蓬萊仙境,玉宇瓊樓等景地的奇妙與美麗,我彷彿來到了祖國的各個地區、省來欣賞景色。
翻開這本散發著淡淡清香的書,我便開始了中國之旅。它向你介紹了中國概況、近海、地貌、水系、氣候、自然資源,再介紹了地區,省。第一個是東北地區,這兒是指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這里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同時它也是中國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重要木柴生產基地,經濟實力雄厚。「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東北地區的真實寫照。這里有一條鴨綠江,因為江水清澈,水聲似鴨頭頸而得名。鴨綠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經長白、集安、寬甸、丹東等地。向南注入黃海,全長795公里,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區內碧綠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島棋布,沿岸群山疊翠,鶴鳥翱翔,景色十分秀美。
在這個地區里,有兩種必須要提的動物:東北虎和丹頂鶴。東北虎又稱滿洲虎、烏蘇里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而它身上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這些條紋赤褐色,較窄且稀疏,被毛豐滿,毛色較淺。丹頂鶴,也就是俗稱的「仙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特產珍禽,大部分生活在黑龍江省。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離開東北地區,我們又來到了各個省,如: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四川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在這些省份中,有幾個省里的風景名勝吸引了我,它的旁邊還附著插圖呢!
第一個是吉林長白山。長白山景觀神奇秀麗,巍峨壯觀,原始自然風光無限,鄧小平曾感嘆:」人生不上長白山,實為一大憾事!」在這里有「東北三寶」,即人參、鹿茸、貂皮,有長白虎、梅花鹿、黑熊、白天鵝等珍禽異獸,是一個聞名世界的風景區。天池是長白山風光最優美的地方,它是東北地區最高的高山湖。在它的四周,聳立著16座千姿百態的山峰,構成了綺麗的自然風光。
第二個是江蘇周庄。周庄是一個具有9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這里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然歷經數百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怪不得著名大畫家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
第三個是雲南玉龍雪山地處麗江城區西北約15千米處。山頂終年積雪,宛如白色玉龍橫卧山巔,故名玉龍雪山。各種植物依不同海拔和氣候分布,這里是經濟林木、葯用植物和觀賞花卉的著名產地,有」植物寶庫」之稱。
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祖國果然是一個景色之國,山河錦綉、鳥語花香。如果你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哦。我相信,中國的大自然是最美的。我們因生在這兒而驕傲、自豪!
④ 怎樣背地理中國小麥,水稻的分布圖
小麥分布:
東北春麥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兩省全部和遼寧、內蒙部分地區
北部春麥區:全區以內蒙古為主,包括河北、陝西、山西部分地區,
西北春麥區:本區以甘肅、寧夏為主,包括內蒙、青海部分地區
黃淮冬麥區:包括山東全部,河南大部,河北、江蘇、安徽、陝西、山西、甘肅部分地區。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包括江蘇、安徽、湖南各省大部,上海、浙江、江西全部以及河南信陽地區。
西南冬麥區:包括貴州全境,四川、雲南大部,陝西、甘肅、湖北、湖南部分地區
水稻:
一.華南雙季稻稻作區 位於南嶺以南,我國最南部。包括閩、粵、桂、滇的南部以及台灣省、海南省和南海諸島全部。
二.華中雙季稻稻作區 東起東海之濱,西至成都平原西緣,南接南嶺,北毗秦嶺、淮河。包括蘇、滬、浙、皖、贛、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陝、豫兩省南部,是我國最大的稻作區
三.西南高原單雙季稻稻作區 地處雲貴和青藏高原,黔東湘西高原
四.華北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關中平原以東,包括京、津、冀、魯、豫和晉、陝、蘇、皖的部分地區
五.東北早熟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遼東半島和長城以北,大興安嶺以東,包括黑、吉全部和遼寧大部及內蒙古東北部
六.西北乾燥區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與青藏高原以北。銀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邊緣地帶是主要稻區。水稻面積僅佔全國的0.5%
畜牧業分布
1、牧區畜牧業 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川5個省區,天然草場面積佔中國草場面積的75%以上。
2、半農半牧區畜牧業 以大興安嶺斜向內蒙古高原的南側,連接黃土高原,再斜向康藏高原的東側。這一地區兼有農區和牧區的某些特點,既有一定的天然草場,又有相當數量的耕地
3、農區畜牧業 指中國牧區、半農半牧區以外的以農作物栽培為主的地區,尤其以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最為集中
4、城市郊區畜牧業 伴隨城市經濟發展,從農區畜牧業分化出來,而集約化程度較高的畜牧業。城市郊區畜牧業主要是為城市提供新鮮的乳、蛋、肉等畜產品
⑤ 寫一篇關於中國的地理文章(3000字)
詞語不是很難!但是要求的字數有點嚇人!還是搜索點資料自己寫吧!望採納!謝謝你!
⑥ 尋求一篇關於中國的地形的文章
1.地形 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也使工業生產的發展有了一定基礎。
2.山區 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3.地勢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與東部邊緣分布有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是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分布著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其東面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是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分布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過北緯32°線,自西向東作一幅中國地形剖面圖,從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東部平原,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逐級下降的地勢特點十分明顯。
即使在北方或南方地區內部,在自然環境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1.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滾滾黃河、滔滔長江,自西部青藏高原發源,向東流經九、十個省、市、自治區後,分別注入渤海和東海。中國主要河流的流向大體上反映了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中國的地形不僅西高東低,而且各種地形類型大致圍繞被稱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階梯一樣作半圓狀向著太平洋逐級降低。由兩條山嶺組成的地形界線,明顯地把大陸地形分成為三級階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面積達23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國地形上最高一級的階梯。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橫卧著一列列雪峰連綿的巨大山脈,自北而南有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唐古拉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在高原的山嶺間則鑲嵌有許多牧草豐美、湖光瀲灧的大小盆地。這里還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有待我們去開發利用。
越過青藏高原北緣的昆侖山—祁連山和東緣的岷山—邛崍山—橫斷山一線,地勢就迅速下降到海拔 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區可在500米以下,這便是第二級階梯。它的東緣大致以大興安嶺至太行山,經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線為界。這里分布著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秦嶺山脈;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翻過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向東直到海岸,這里是一片海拔 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們可作為第三級階梯。在這一階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以南還有一片廣闊的低山丘陵,一般統稱為東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後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間,只有少數山嶺可以達到或超過千米。
從海岸線向東,則是一望無際的碧波萬頃、島嶼星羅棋布、水深大都不足 200米的淺海大陸架區。也有人把它當作中國地形的第四級階梯。
從陸地地形來說,兩條界線,三級階梯,自西向東逐級下降,大致可以勾繪出中國地形的總輪廓。而這種階梯狀的地形形勢,從中國東經 89°線的地形剖面和北緯30°線的地形剖面中都可以得到反映。
中國這種西高東低、面向大洋逐級下降的地形特點,不僅有利於來自東南方向的暖濕海洋氣流深入內地,對中國的氣候產生深刻而良好的影響,使中國東部平原、丘陵地區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溫期相一致,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水、熱條件;而且也使大陸上的主要河流都向東奔流入海,既易於溝通中國的海陸交通,也便於中國東西地區之間經濟貿易的交流;同時,這種階梯狀的地形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河流,使之形成較大的多級落差,從而蘊藏著有利於多級開發的異常巨大的水力資源。【2.形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中國的地形類型,無論是從成因來看,還是從形態來看,都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有被內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撓曲下降的低窪盆地和平原。在溫暖濕潤的東部和南部,有各種各樣以流水作用為主的侵蝕和堆積地貌;在乾旱的西北,有以風力作用為主的沙漠景觀;在西部高山上,有別具風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區,則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
青藏、雲貴、內蒙古和黃土高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高原。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和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盆地。長江、黃河、珠江和黑龍江等大河流,在遼闊的大地上奔流,造成了許多廣大而肥沃的平原。在平原上點綴有蔥郁秀麗的低山丘陵,而在西部更有無數高大崎嶇的山地。多種多樣的地形為中國農、林、牧、副、漁的多種經營和綜合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據統計,中國的山地丘陵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4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嶇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內,那末中國山區的面積要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3以上。山區雖然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也不利於交通運輸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但卻埋藏著豐富的礦藏,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它們都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3.山脈縱橫,具有定向排列】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不僅山區面積廣大,而且大小山脈縱橫全國,它們的分布規則有序,按一定方向排列,大致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為最多,西北—東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較少。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陰山,中間的一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東部,山勢較低,這種走向的山脈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中間的一列包括長白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浙閩一帶的東南丘陵山地;最東的一列則是崛起於海上的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於西部,由北而南依次為阿爾泰山、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縱貫中國中部,主要包括賀蘭山、六盤山和橫斷山脈。
弧形山脈主要有喜馬拉雅山脈,呈一向南凸出的弧形,平均海拔6000米。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蜂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上述這些山脈構成了中國地形的骨架,它們把中國大地分隔成許多網格。分布在這些網格中的高原、盆地、平原以及內海、邊海的輪廓,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些山脈的制約。
橫亘全國的東西向山脈,又是一些大河的分水嶺。秦嶺山脈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南嶺山脈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河流的流向明顯地受著山脈的制約,如西南部的雅魯藏布江、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等,它們的流向都受到岡底斯山、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與橫斷山等山脈的控制。長江、黃河總的流向是自西向東,但許多河段也受山脈走向的制約,時寬時窄,時而向東南流,時而向東北流,最後東流入海。
從中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
⑦ 觀看地理中國寫一篇800字隨筆
觀《地理中國》有感
又看了一遍《地理中國》,再次感慨萬千,不得不為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中國博大的人文情懷所折服。冰清玉潔的雪山,雄奇秀麗的山川,一望無際的草原,詩情畫意的湖泊,波瀾壯闊的大海,層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機靈可愛的金絲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威風凜凜的東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頂鶴,珍貴稀有的揚子鱷,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全面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極為罕見的優秀紀錄片。紀錄片的內容涵蓋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域: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無一遺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樂、畫面、解說詞配合得簡直是令人無可挑剔。尤其是裡面的解說詞,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時而俏皮,時而深沉,不經意間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啟迪著我們的思想。《地理中國》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為優秀的紀錄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國的魅力所吸引,還有為國家今後的發展的擔憂,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史時間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十三多億的人口,五十六個名族,各型各色的傳統生活方式。雖然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及環境保護問題,但還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 -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中國有寬廣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僅次於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溫差可以從灼熱高溫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國有雲霧迷茫的叢林庇護者稀有動物,一望無際的曠野草原及豐饒的熱帶海洋。
而如今的中國面對的是怎麼樣的環境問題?令人矚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中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中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中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有很多稀有物種已經永遠的消失,我們就不能讓現在還存在著的東西消失,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讓我們國家越來越美麗
⑧ 「中國人與水稻的歷史和未來」寫100字的文章
新中國農業科技的發展完全是一種國家行為,始終是有組織、有規劃、合作攻關的整體工程,每一項重大研究都不是孤立的個人行為。早在互助合作化時期,農業上就開始了有組織的對優良品種進行培育和推廣的工作。1957年國家成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制訂了農業科學研究的規劃和任務。按照當時的規劃,把培育推廣良種、防治病蟲害等作為農業科技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為此,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從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有關科研部門培養的優良小麥、水稻新品種以及雜交玉米、高梁等就開始在生產中推廣。這些新品種還不斷更新換代,使農業產量逐漸提高。1966年全國召開了第三次農作物育種工作會議。在會上各地交流了經驗,同時推薦了72個新育成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優良品種。當時各級政府、各地人民公社對農作物改良和育種工作都十分重視,普遍開展了群眾性的選育和推廣良種的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南方種植水稻的地區,早在1971年良種種植面積就達到其總面積的80%;雜交高粱播種面積在全國達到20%;雜交玉米約佔三分之一;小麥抗銹、抗倒伏、高產品種更是普遍推廣。
就水稻品種的研究和改良來說,全國就有十幾個省的科研部門和科技工作者以及人民公社、生產隊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其優良成果獲普遍推廣的先後也有十幾種。例如,我國科技工作者運用花粉單倍體育種方法,培育出水稻「花育一號」、「花育二號」以及「單豐一號」、「牡丹一號」等新品種,都使產量獲大幅度增長,畝產都達千斤以上。其中在雜交水稻的研究和實驗方面,袁隆平也不是最早獲得成就的人。例如吉林省海龍縣(梅河口市)河窪公社社員李貞生(朝鮮族),於1967年就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是新中國最早培育出雜交水稻的人。1968年他與海龍縣農科站、海龍縣「五七中學」又一起培育出雜交水稻種子,同時還培育出玉米稻、高粱稻、葵花稻等。如果說有「雜交水稻之父」的話,那也應該是李貞生和他的同事們。他們的試驗成果為中國的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李貞生等人的成果,當時作為教學內容編入吉林省的中學教材,還拍了科教電影。由於李貞生沒有多少文化,不會寫論文,又去世較早(至今己20多年),所以他什麼榮譽都沒有得到。而後來袁隆平卻獲得了「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雜交水稻之父」等數不清的殊榮。
袁隆平小組研究秈型雜交水稻是從1964年開始的。1972年農業部把雜交水稻研究列為全國重點科研項目,組成了全國范圍的攻關協作網。1973年袁隆平小組的雜交新品種實驗成功,1976年即被批准大面積推廣種植,結果使水稻產量增產20%以上,畝產達600多公斤。這的確是當時農業科技上的一項重大成就。為提高南方水稻產量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就當時來說我國從事水稻品種培育和實驗的並不只有袁隆平小組一個。在全國約有十六七個科研單位和上百研究人員,有上萬個農村公社、生產隊的農民從事這項工作。他們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各地出現的新品種如百花爭艷。在那時水稻畝產600多公斤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許多新成果在當時《人民日報》上公布、報道過。在當時全國並不知道有個袁隆平。1978年國家農林部在海南島崖縣召開的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雜交高梁(當時被稱為「三雜」)育種推廣工作會議上,當時有十多家介紹了經驗,其中也沒有袁隆平。袁隆平的真正揚名,是八十年代之後的事惰。在八十年代,由於分田到戶和解散人民公社,各地的良種實驗和推廣己經變得十分困難,大部分工作停止了。這也是造成從1985年之後我國糧食產量出現下降、進入長期徘徊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袁隆平又研究「超級雜交」水稻,先後使畝產達到700公斤、800公斤。但在目前我國南北各地的許多水稻品種都接近噸糧(畝產1000公斤)的惰況下,他的品種己看不出什麼優勢。近幾年袁隆平不斷發出向畝產900公斤、1000公斤以及「轉基因」挑戰的宣言,但實踐上是否實現還待時日。如果說當初是雜交水稻成就了袁隆平,那麼在其後來的光環中則越來越多地包含了宣傳輿論的作用! 摘抄一些就行了
⑨ 地理中國隨便一期內容概括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在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石峰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峰林奇觀。這里樹茂林峰,峽谷幽深,山谷橋洞相映成趣,珍禽怪獸出沒其間,被譽為「地球的生命之花」。張家界如夢如幻的景觀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引起世界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地理中國 2012年 第172期)
channelId 1 1 《地理中國》 20120822 懸浮的山峰 2 本節目主要內容:張家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在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石峰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峰林奇觀。這里樹茂林峰,峽谷幽深,山谷橋洞相映成趣,珍禽怪獸出沒其間,被譽為「地球的生命之花」。張家界如夢如幻的景觀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引起世界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地理中國 2012年 第172期)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⑩ 中國種直水稻的自然地理區位優似
人口密集區,勞動力豐富,同時也提供了廣闊的消費市場.並且耕作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其次是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
水也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