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山脈圖配走向
Ⅰ 中國地形圖 主要山脈的走向:① 東西走向②東北西南走向③ 西北東南走向④南北走向 ⑤弧形山脈。 完整的!
1.東北--西南走向來
最西列是大興安自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
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3952m)。
2.東西走向
最北列是天山-陰山;
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
最南列是南嶺。
3.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5.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Ⅱ 地理,求中國17個山脈的名稱和走向,最好有圖或照片。(手畫的也行但要標准)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
Ⅲ 中國山脈走向分布圖
中國山脈是指中國境內延伸成脈狀的山地。它是構成中國地理、中國地形和中國地勢的回骨架,常常是不同答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東西、東北、西北、南北、弧形5種。中國著名山脈有五嶽、佛教四大名山等。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Ⅳ 中國的主要山脈(按走向分)
我國的山脈主要有東西走向、東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等。 (1)東西走向的山脈:我國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為:①天山——陰山;②昆侖山 ——泰山;③南嶺(讀我國地形圖,明確它們的位置)。其中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 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2)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我國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也有三列:自西向東,依次為①大興安嶺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這一條線以西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以東以平原、丘陵為主。②長白山脈——武夷山脈;③台灣山脈。三列山脈在地質歷史時期是受擠壓、隆起的褶皺山,在山脈之間的地帶大多為沉降帶,地質歷史上沉積了豐富的有機質,因此形成了煤、石油(氣)等礦產資源。 (3)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橫斷山脈、寧夏西部的賀蘭山等,其中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4)其它走向的山脈還有:西北——東南的山脈,如阿爾泰山脈(位於新疆北部、中蒙、中俄邊緣),祁連山山脈等;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位於我國西南(中印、中尼邊境),它是由幾列平行排列的巨大山脈組成的山系。世界上海拔超過8000米的山峰大多集中於此,其中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珠峰是極好的登山、旅遊、科考場所。
Ⅳ 中國的主要山脈圖是什麼
如圖所示抄,主要山脈分布圖襲:
Ⅵ 如何巧記中國地形圖(山脈走向)
自己在紙上多畫幾次
Ⅶ 中國主要山脈的位置,名稱和走向
1、大興安嶺:
【位置】:118°-123°E ,43.4°-52.6°N ,是東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走向】:東北——西南走向
2、長白山脈:
【位置】:123°40'-131°E,41°-44°30N,是遼、吉、黑三省東部山地的總稱
【走向】:東北——西南走向
3、天山山脈:
【位置】:准噶爾盆地(中溫帶)與塔里木盆地(暖溫帶)分界線
【走向】:東西走向
4、太行山:
【位置】:36-40°N,112-115°E ,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分界線
【走向】:東北——西南走向
5、賀蘭山:
【位置】:38.8°N, 106°E ,位於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
【走向】:東北——西南走向
6、祁連山:
【位置】:36-39°N, 95°-103°E,位於青海省與甘肅省交界處
【走向】:西北東南走向
7、秦嶺:
【位置】:34°N,100-112°E,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線
【走向】:東西走向
8、巫山:
【位置】:30-32°N,110°E ,西面為重慶,東面為湖北
【走向】:東北 ——西南走向
9、岡底斯山脈:
【位置】:29°-32°N ,79°-88°E,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線
【走向】:西北——東南走向
Ⅷ 初中地理:圖中山脈的走向是什麼,並說明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
我國的山脈分布——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重要意義:
中國成千上萬的山脈構成中國地理、中國地形和中國地勢的骨架, 有許多山脈又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
秦嶺——淮河,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是中國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一月均溫 0℃等溫線經過的地區。是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水田農業與北方旱地農業界線; 中國河流有無結冰期界線,江漢谷地與渭河平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黃土高原的界線;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昆侖山,祁連山、 橫斷山是我國地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構成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巴顏喀拉山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青海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
大興安嶺,半濕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界線。
武夷山是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福建省與江西省界線。
南嶺是熱帶季風氣候區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界線,熱帶季雨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界線,積溫 7500℃經過地區,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界線 。
怒山是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界線,雲南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怒江、瀾滄江分水嶺。
大巴山是江漢谷地與四川盆地界線 四川省與陝西省界線 漢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
Ⅸ 中國地形圖 主要山脈的走向:① 東西走向 北列:什麼山脈-什麼山脈,中列:什麼山脈-什麼山脈,南列:什
1.東北--西南走向
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
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3952m)。
2.東西走向
最北列是天山-陰山;
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
最南列是南嶺。
3.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5.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Ⅹ 中國山脈走向
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
1、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2、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3、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4、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5、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10)中國地理山脈圖配走向擴展閱讀
在中國成千上萬的山脈中, 有許多山脈又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秦嶺
秦嶺——淮河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是中國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地區; 是中國一月均溫 0℃等溫線經過地區,是中國積溫 4500℃經過地區,是中國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秦嶺——淮河還是中國南方水田農業與北方旱地農業界線; 中國河流有無結冰期界線,江漢谷地與渭河平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黃土高原的界線;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半濕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界線。
3、昆侖山
昆侖山,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界線,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界線,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界線,西藏藏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界線。
4、祁連山
祁連山,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與河西走廊界線,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界線,青海省與甘肅省界線。
5、天山
天山,准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界線,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界線,冬小麥與春小麥界線 南疆與北疆界線。
6、陰山(長城)
陰山是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冬小麥與春小麥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界線,北方少數民族與南方漢民族界線。
7、賀蘭山
賀蘭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界線,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
8、巴顏喀拉山
巴顏喀拉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青海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
9、橫斷山
橫斷山,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與青藏高寒氣候區界線,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及雲貴高原,西藏自治區與雲南、四川界線
10、太行山
太行山,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界線,山西省與河北省界線。
11、巫山
巫山,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重慶與湖北省界線。
12、雪峰山
雪峰山,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雲貴高原與江南丘陵界線。
13、武夷山
武夷山,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福建省與江西省界線。
14、南嶺
南嶺,熱帶季風氣候區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界線,熱帶季雨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界線,積溫 7500℃經過地區,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界線 。
15、怒山
怒山,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界線,雲南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怒江、瀾滄江分水嶺。
16、大巴山
大巴山,江漢谷地與四川盆地界線 四川省與陝西省界線 漢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