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杭州在中國的地理區位優勢

杭州在中國的地理區位優勢

發布時間: 2021-03-07 02:01:47

『壹』 浙江在文化,經濟,地理位置上的優勢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北與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為鄰,省會杭州市與上海市兩地高速公路距離為130多公里。
浙江省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6500公里,佔全國海岸線總長的20.3%,居中國第一。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島嶼3061個,是中國島嶼最多的一個省份。

浙江有雁盪山、普陀山、雪竇山、天目山、天台山等名山,有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等名湖,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湖——杭州千島湖,有錢塘江、楠溪江等名江。京杭大運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與錢塘江匯合。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溫 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

按單位面積計算,浙江水資源量居全國第4位。經濟林、竹林資源豐富,毛竹產量居全國前列。名優特產多。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山核桃、香榧等乾果佔全國產量的70%以上。樹種資源豐富,素有中國「東南植物寶庫」之稱,「活化石」銀杏等50多種野生植物列入國家珍稀保護名錄。已知野生動物1900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120多種,佔全國野生保護動物的1/3。浙江礦產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在探明儲量的礦產中,石煤、明礬石、葉蠟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居中國第1位,螢石居中國第2位。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漁業資源豐富,舟山群島是中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

人口區劃

全省總人口4679萬人。除漢族外,約40萬人口分屬53個少數民族成分,其中畲族約20萬,回族約2萬。全國惟一的畲族自治縣——景寧畲族自治縣就在浙江麗水市。

浙江行政區劃分為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台州、金華、衢州、麗水、舟山11個省轄市,下設36個縣、22個縣級市、32個市轄區。

歷史沿革

浙江歷史悠久,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區一帶活動。進入新石器時代,浙江境內人類活動的范圍已相當廣泛。全省境內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百處以上。三國時期(220-280年),浙江有省的建制。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浙江作為一個省級行政區的雛形成形。南宋王朝(1127-1279年)建都臨安(今杭州),歷時150年。明朝(1368-1644年),浙江省名正式出現。

歷史上,浙江經濟較為發達。絲綢、制瓷、造紙、印刷和造船業等居當時中國領先地位。浙江人才輩出。思想家王充、王陽明、黃宗羲、龔自珍, 詩人賀知章、駱賓王、孟郊、陸游,科學家沈括,戲劇家李漁、洪升等都是傑出代表。20世紀,中國文學巨匠魯迅、 茅盾,教育家蔡元培,著名科學家茅以升、竺可楨、錢學森、陳省身,以及李叔同、王國維、夏衍、艾青、徐志摩、陳望道、馬寅初、金庸等一批名人均為浙江人

史前文化

距今6000-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浙江悠久燦爛的史前文化的傑出代表。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種類齊全的骨、石、陶、木製成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稻穀,榫卯結構清楚的木構件,以及色彩鮮艷的漆碗,依然能吹出動聽音響的陶塤、骨哨等。良渚文化以發達的黑陶製作和精美絕倫的玉器製作聞名,曾經存在世界上早期的大規模犁耕稻作農業、大型營建工程及社會組織形態。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浙江文化歷史悠久,手工業發達,如春秋、戰國時(前770-前221年)越國的鑄劍,東漢時(25-220年)的制瓷技術和銅鏡製作工藝,唐代(618-907年)以後的絲綢、雕版印刷、造塔、寺院建築、佛像雕塑技藝。始鐫於南齊建武年間(494-497年)的新昌大佛寺彌勒像,被稱為「江南第一大佛」。北宋開寶三年(970年)建的杭州六和塔、唐中和四年(884年建內塔)和北宋開寶年間(968-975年建外塔)建的湖州飛英塔等,被譽為全國造塔工藝的典範。

文博古跡

浙江文物古跡眾多。全省現有杭州、紹興、寧波、衢州、臨海等5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杭州六和塔、岳飛墓,寧波保國寺、天一閣,紹興古纖道、大禹陵 ,衢州南宗孔氏家廟,湖州飛英塔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浙北三古鎮(湖州的南潯、桐鄉的烏鎮、嘉善的西塘)、浙江青瓷窯遺址、杭州良渚遺址、浙江木拱廊橋、杭州西湖·龍井茶、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等6處景點申請列世界遺產預備清單。

浙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較早的省份。浙江省博物館的前身——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是中國早期建立的博物館之一。浙江現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40餘個。浙江省博物館館藏文物10萬余件。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胡慶余堂中葯博物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良渚文化博物館等在中國眾多的博物館中具有鮮明特色。

浙江的藏書之盛在中國自古聞名。寧波天一閣、杭州文瀾閣、湖州嘉業堂、瑞安玉海樓等著名藏書樓在保存古代文獻、培養人才、促進學術研究等方面素負盛名。

戲 劇

越劇是中國主要劇種之一,20世紀初發源於浙江嵊縣(今嵊州市)。曲調優美婉轉,細膩抒情。早期全部由女演員演出,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男女合演,越劇得到迅速發展,並日益成為國內最具影響的地方劇種之一。較有影響的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祥林嫂》等。改革開放以來,以「小百花」為代表的浙江越劇群體迅速崛起,創作演出了《西廂記》、《五女拜壽》、《陸游與唐琬》、《紅絲錯》等優秀劇目。

浙江的戲劇藝術底蘊豐厚。除越劇外,浙江還是中國古老南戲的誕生地,並擁有婺、紹、甌、甬、姚、湖等多個劇種。

書畫圖書

浙江的書畫藝術流派紛呈,在中國書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曾出現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吳鎮、趙孟、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浙籍書畫大家,現、當代又出現了黃賓虹、潘天壽、馬一浮、張宗祥、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等知名書畫家。成立於1928年的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為國立藝術院),是中國最早的美術高等教育學校,現已成為美術人才輩出的搖籃之一。成立於1904年的西冷印社是中國最早的研究印學為主的學術團體和專業金石書畫出版機構,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紹興蘭亭因東晉(317-420年)大書法家王羲之曾在此作《蘭亭集序》而成為中國的「書法聖地」。

浙江是中國興辦近代圖書館較早的省份之一,全省現有縣級以上的公共圖書館82個。已有百年歷史的浙江圖書館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藏書量為470餘萬冊(件)。

民間藝術

浙江濃郁的鄉土風情孕育了絢麗多姿的民間藝術。龍舞、獅舞、竹馬、高蹺、燈會遍及城鄉,山歌、田歌、漁歌、民間器樂種類繁多。「三雕一塑」——東陽木雕、青田石雕、溫州黃楊木雕和「甌塑」蜚聲中外。剪紙、刺綉、染織、編織和燈彩豐富多彩。以嘉興秀洲、寧波慈溪和舟山為代表的農民畫和漁民畫充滿了生活勞作氣息。浙江民間的舞蹈、音樂、器樂、戲曲、曲藝獨具特色,群眾文化的眾多領域在全國頗有影響。全省涌現了一批「中國民間繪畫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等。

七藝節

經國務院批准,浙江省人民政府承辦第七屆中國藝術節。2004年9月10日至26日,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在浙江省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紹興市、嘉興市舉行。它將集中展示新世紀初中國文化藝術事業的最高成就和最新成果,50台入選第十一屆「文華獎」的新劇目參加藝術節評獎演出,7個門類的優秀群眾文化作品參加第十三屆「群星獎」評獎演出,國外優秀劇(節)目將應邀參加藝術節活動。此外,還有若乾颱舞台藝術精品專場演出和一定規模的展覽、展示、研討、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娛樂活動。

綜合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實際的發展路子。全省經濟發展迅速,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200億元(RMB,下同),比上年增長14%,比全國平均增速高出4.9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9730元。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總收入分別為1468.9億元和706.5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均居全國第4位。

產業結構

目前,浙江一、二、三產業比例為7.8∶52.5∶39.7,產業結構多年來以輕型工業為主。2003年,重化工產業開始成為浙江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累計,重化工業增加值超過了輕工業,增長幅度也明顯高於輕工業。勞動密集型工業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中小企業數量多,佔全部企業數的99%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基本保持在第3到第5位之間。農業和農村經濟在發展效益農業、實施戰略性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

浙江輕紡、機電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紡織、服裝、皮毛羽製品、文教體育用品製造、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學纖維製造和普通機械等7個行業利潤佔中國同行業利潤的1/5以上。涌現出一批產品市場覆蓋率較高、競爭力較強、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領先的優勢企業,如娃哈哈集團公司、萬向集團公司、浙江納愛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所有制結構

浙江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893家,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國有資產進一步向優勢企業、基礎產業集中,國有資產布局和結構得到優化,國有經濟運行效率得到提高。在全省電力、通信、自來水、煤氣供應等行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比重超過80%,在化學、冶金等資本密集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中比重超過50%,在電子、醫葯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新興產業中超過40%。國有企業還通過產品、技術和設備的擴散,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浙江個私經濟比較發達。浙江是全國最早發展鄉鎮企業的省份之一,全省的鄉鎮企業總體發展水平已躍居中國第一。非國有投資已佔全社會投資的60%以上。到2003年底,有民營企業30.1萬家。2003年,全省實現的生產總值中,民營經濟所佔比重達70%。全國民營企業綜合實力500強中,浙江有188家,數量居中國第一。十大中國民營企業中,浙江佔了4家。

區域特色經濟

浙江區域特色經濟發達。全省的區域性塊狀經濟已經涉及到製造、加工、建築、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據統計,浙江省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佔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製品、諸暨珍珠和嵊州領帶、浦江水晶工藝品等在全國享有盛譽。據調查,目前全省擁有工業總產值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群500多個,其中52個區塊的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

專業市場

浙江專業市場繁榮。商品交易市場數量多、規模大、綜合能力強、輻射范圍廣。商品交易范圍基本覆蓋生活、生產資料的所有領域,形成以消費品市場為中心,專業市場為特色,生產資料市場為後續,其他要素市場相配套的商品交易網路。2003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場4036個。全年商品市場成交額5591億元,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達463個,超十億元市場93個,超百億元市場9個,被譽為中國「市場大省」。市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數、單個市場成交額3項指標連續多年居中國榜首。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紹興中國輕紡城是全國經營規模最大的專業市場,2003年成交額分別達248.7億元、246億元,在同類市場中均居全國第一。浙江人還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浙江商城」、「溫州街」和其他市場,在俄羅斯、中東等地也開設了一批市場。

旅遊資源

浙江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旅遊景點眾多,類型豐富,有重要地貌景觀800餘處,水域景觀200餘處,生物景觀100餘處,人文景觀100餘處。全省現有西湖,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溫州雁盪山、永嘉楠溪江、文成百丈,舟山普陀山、嵊泗列島,紹興諸暨五泄,台州天台山、仙居,湖州德清莫干山,寧波奉化雪竇山,衢州江郎山,金華雙龍洞、永康方岩,麗水仙都等16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數量居中國第2位。此外還有省級風景名勝區42個,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和蕭山湘湖、溫州甌江、紹興會稽山等省級旅遊度假區13個。省會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以秀麗迷人的西湖自然風光聞名於世。

傳統旅遊線

浙東水鄉佛國游。浙東具有中國典型的水鄉地貌。從杭州至紹興、寧波一帶,水網交織,阡陌縱橫;舟山是海島,山、海風光美麗壯觀。這里的居民擇水而居,採石築橋,生活方式獨特。無論自然景觀還是人文遺產均異常豐富,可感受到古老傳統和現代文明渾然一體之美。景點主要有紹興柯岩、中國書法聖地蘭亭、中國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新昌大佛、寧波奉化溪口、滕頭村、河姆渡遺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從杭州向西而行,沿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島湖。這是中國著名的黃金旅遊線之一。景點主要有嚴子陵釣台、富春江「小三峽」、瑤琳仙境、富陽古法造紙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峽谷、山裡人家、紅燈籠鄉村家園、天目溪漂流、蘭溪諸葛八卦村、龍游石窟、建德九姓漁民婚禮、大慈岩及千島湖梅峰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由寧波沿東南海岸南下至溫州,沿途可游覽天台山、雁盪山、楠溪江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國清古剎、石樑飛瀑,雁盪山的靈峰、靈岩、大小龍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鎮均為浙江山水之上品。主要景點有武義俞源太極星象村、永康方岩,溫嶺長嶼硐天,溫州南麂列島、洞頭漁家樂、瑤溪、澤雅、雁盪山、楠溪江,縉雲仙都等。

浙北絲鄉古鎮游。從杭州乘車至嘉興,再轉乘遊船沿古運河直達中國另一個名城蘇州;也可從杭州出發經湖州,乘船觀賞太湖風光,直達風景旅遊城市無錫。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蠶鄉,也是古代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沿途可感受到小橋流水的風情,還可參與採桑、喂蠶、織布、印藍印花布等活動。主要景點有南潯絲業會館、小蓮庄、方丈港蠶村、西塘、南北湖、烏鎮等。由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力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特殊地理形成的錢江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奇觀,每年都吸引著大批海內外旅遊者。

新江南秀麗山水旅遊線

新江南秀麗山水旅遊線以口岸城市及高速公路沿線城市為紐帶,分為A、B兩條線,覆蓋了全省11個市 。主要特色是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與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相互結合,景中有文化,文化在景中,凸顯出浙江獨特的文化品位。

A線從上海至嘉興桐鄉,經杭州、千島湖、金華蘭溪、衢州龍游、麗水仙都、新昌、紹興,返至杭州離浙。沿途可看到街道依河而建、民居臨水而築的江南水鄉古鎮烏鎮、西塘、南潯,美麗的西湖,江上漁民特殊的民俗婚禮,「江南懸空寺」建德大慈岩,「千古之謎」龍游石窟,還有以奇峰異石為特色的縉雲仙都,以「酒鄉」、「水鄉」和「名士之鄉」聞名海內外的紹興古城,充滿神秘氛圍的蘭溪諸葛八卦村。

B線從上海到湖州南潯,經杭州、紹興、寧波、舟山普陀、台州天台、臨海、路橋、溫州雁盪山,返至杭州離浙。沿途有舟山普陀山、奉化溪口雪竇山、台州天台山、溫州雁盪山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還有「江南古長城」所在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等。

專項旅遊線

浙江有20餘條專項旅遊線 ,如江南蠶鄉風情游、青山綠水生態游、書法造紙探訪游、新三國尋蹤游、唐詩之路尋根游、千年古村探秘游、農家風情游、民間雕塑藝苑游、水鄉古鎮游、浙江經濟探秘游等。

節慶活動

浙江大的節慶活動主要有: 7月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 9月中國湖州國際湖筆文化節、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10月西湖博覽會、第六屆寧波國際服裝節、杭州西湖國際煙花大會等。2006年國際休閑博覽會將在杭州市舉辦。

旅遊服務

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浙江的旅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綜合接待能力明顯提高。全省現有星級飯店830家,名列中國第二。國際知名酒店,如雷迪森(Radisson)、假日(Holiday-Inn)、香格里拉(Shangri-la)、雅高(Accor)、凱悅(Hyatt)等在浙江都有連鎖酒店。國際旅行社有46家,國內旅行社481家。2003年,全省接待內地遊客8429萬人次,接待入境旅遊者180.83萬人次,旅遊創匯收入8.72億美元,旅遊總收入767.7億元,增長8.1%。

浙江菜

浙江菜簡稱浙菜,為中國八大地方菜之一。由杭州、寧波、溫州的地方風味組成。三方風味各有特色,但都選料講究,注重「細、特、鮮、嫩」,烹飪獨到,最擅長炒、炸、燴、溜、蒸燒方法,注重本味,講究口味清鮮脆嫩,以純正見長。製作精細,菜品造型細膩,秀麗雅緻。浙菜中以杭州菜為最盛。杭州的名菜有叫化雞、東坡肉、西湖醋魚、宋嫂魚羹等。

旅遊紀念品

浙江的工藝美術珍品許多都是很好的旅遊紀念品。主要有浙江絲綢、杭州織錦、杭州王星記扇子、青田石雕、張小泉剪刀、東陽木雕、 黃楊木雕、 嵊州竹編、龍泉青瓷、龍泉寶劍、甌綉、蕭山花邊、樂清剪紙、甌塑、湖筆、仿南宋官窯瓷器、西湖綢傘、湖州雙林綾絹等。

『貳』 分析杭州的有利地理區位

東臨大海,便於對外交流、交往
臨近經濟、工業區,具有發展潛力和優勢

『叄』 古都杭州地理優勢

杭州地復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制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河網密布、沼澤叢集,具有軍事優勢。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有充足的水源,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區經濟繁榮,交通便利。貿易發達。

杭州在那時是個繁華的大城市,文化藝術、經濟條件、地理環境都很好。人口多。

一是中原其他地區慘遭兵禍,而杭州則獨享太平清凈,二是這期間杭州對水系的整治。如五代錢氏浩大的治理海岸石塘的工程,號稱捍海塘,稱得上是名至實歸。因為五代以前,實在未有這樣的雄偉工程。運河以及城內諸河也得到有力疏浚。到兩宋之交,杭州已經發展為東南中心,人口數全國第一,商稅額全國第一。經濟地理的優越條件,此刻愈發凸現得淋漓盡致。杭州位於杭嘉湖流域邊緣,南接浙東,北鄰浙西,憑借運河,出鎮江以後北通淮泗;西面又與長江沿岸城市取得聯系,遠至成都、廣州;南達溫台海運乃至閩粵要道。

『肆』 杭州歷史上成為都城的區位優勢

只是比較繁華而已,其實杭州是處在戰略上的劣勢,你見過哪個全國性的政權是在杭州建立的?(南宋也只是偏安一隅,丟失了北方而已)

『伍』 浙江省的地理位置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優勢條件

1 緯度位置:浙江省位於北半球中低緯地區,地處亞熱帶,雨熱同期,氣候溫和濕潤,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可以達到一年兩熟或三熟,基於其發達的農業基礎,可以發展農產品加工和出口。
2 海陸位置: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地理位置優越,海運發達,交通便利。有利於原材料和產品的進出口。浙江省內有許多河流,水量豐富,水流平穩,可以發展河運和河海聯運。沿海的地理位置便於引進外資
3 相對位置:毗鄰上海,受其強大的輻射能力影響,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位於祖國東部的位置,受惠於國家政策,優先發展。
本來想更有條理的,以前答題時這種題老師就要求分點答,可是畢業半年,大部分都記不清了,不過還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陸』 杭州市的地理位置優勢有那些

杭州地處自古繁華的江南,位於富饒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江以南,東臨版東海杭州灣。四季權氣候分明,景色宜人,物產豐厚。 杭州城內的地理優勢是三面環山一面城,中間有個西子湖。西湖就是杭州的天然大氧吧,充足的水分加上茂密的植被,每天向杭州提供優質的空氣。

『柒』 杭州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的行政級別為副省級的城市。
歷史沿革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自然地理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16'、東經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區;東北部和東南部屬浙北平原,河網密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盪、水庫佔8%。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夏季平均氣溫28.6℃,冬季平均氣溫3.8℃。無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6%。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市內有錢塘江、東苕溪、京杭大運河、蕭紹運河和上塘河等江河。錢塘江水系包括新安江、富春江。新安江水庫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最大的水庫,庫區面積57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達178億立方米,庫區內有大小島嶼1078個,故又稱"千島湖"。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面積5.66平方公里。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市西南部的主要山脈為天目山、白際山、千里崗山,東南部為龍門山。臨安市西部與安徽省交界的清涼峰為最高,海拔1787米。
自然資源
杭州土壤以紅壤和水稻土為主。紅壤分布在丘陵區,宜種茶樹、果樹,其中以西湖龍井一帶出產的茶葉品質最為優異。水稻土集中分布在東北平原區。
杭州市處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生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動物有1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有5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樹種有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樹種有18種。臨安市的天目山和清涼峰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礦產資源有螢石、白雲石、石灰石、膨潤土等大型非金屬礦和鐵、鉬、銅等中型金屬礦床。臨安市昌化出產一種罕見的雞血石,質地細膩,色彩鮮艷,為收藏石和章石之珍品。
行政區劃和人口
2001年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杭州市擴大市區行政區域,撤銷蕭山、餘杭兩個縣級市,設置蕭山、餘杭區。杭州市現轄8個區、3個縣級市、2個縣。全市面積16596平方公里, 人口629.14萬。其中市區面積3068平方公里,人口379.49萬。全市有49個街道、122個鎮、58個鄉、708個居委會和4605個村民委員會。

『捌』 杭州市形成和發展與地理區位有哪些關系

形成:杭州屬於南方,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這樣它就有了先天的優勢,利於農業內的發容展,在古代農業所佔比重很大,農業發展商業也跟著發展起來了,小鎮便漸漸由小變大變成城市.
發展:第一、旅遊業.杭州河流湖泊遍布,成為了水鄉也成了煙雨江南的代表,成為歷代皇帝以及皇宮貴族的經常游歷之地,隨之建起了很多很多的現在所說的古建築遺址之類的,這些到現在便成為了旅遊景點,帶動旅遊業的發展.杭州還有個杭州灣,那裡有著名的錢塘江大潮.
古時還開鑿了京杭運河,那時候京杭運河在商業領域起到很大作用.
第二、沿海區位優勢.怎麼說杭州也算靠近海,而且接近上海,也算是長三角地區.無論是海運、公路、鐵路運輸都略勝中部地區城市一籌.沿海的優勢就是引進外資投資了.

『玖』 杭州的區位特徵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副省級城市。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

緊鄰長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給杭州帶來了豐富的投資創業的機會。擬於2009年建成的滬杭快速軌道交通網將使兩地的時空距離縮短到40分鍾之內,3條鐵路以及4條高速公路與上海對接,將進一步增強滬杭的「同城效應」,有助於承接和放大上海的要素輻射,主動接受上海部分產業的嫁接和轉移,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競爭」的密切關系。首先,鄰近上海的區位優勢有利於發展杭州
的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天堂矽谷。高新技術產業的根本是人才,而上海匯聚了無數全國乃至世界性的各專業各層次的人才,擁有雄厚的人才儲備和科研資源。在杭創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得以充分利用杭州和上海的科研資源,為自身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從現狀看,杭州業已吸引了全國30%的軟體產業,成為全國十大軟體產業化基地之一,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和國家推進信息化綜合試點。杭州高新技術園區內建有國家級軟體園和留學生創業園,已形成以微電子、信息通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行業為主的格局,吸引了包括東芝筆記本電腦生產線、諾基亞全球研發中心等在內的世界500強企業中的37家落戶杭州,而且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其次,鄰近上海的區位優勢有利於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先進製造業。杭州工業目前以加工工業為主,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優勢的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電子通信和紡織服裝等支柱產業,初步具備向現代製造業基地邁進的條件,完全有可能利用京杭大運河以及緊鄰舟山、寧波、上海港的航運優勢,利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航空優勢,利用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優勢,以及良好的製造業基礎,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雖然杭州土地資源稀缺,但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先進製造業卻仍可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旅遊休閑城市的明確定位下,杭州大力進行了城市內部和外部的路網建設,形成縱橫交錯的公路內網與外網。市區道路33929工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建成了復興立交、文暉立交、望江立交和上塘路高架等一大批道路橋梁,連接城市東西部的德勝路快速通路也已經籌建,城區路網布局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而全長100多公里的繞城高速公路則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此外,杭州還進行了和周邊縣、市乃至安徽省的路網改造,掀起旅遊西進的熱潮。其中,杭千高速公路是杭州建設「一小時半交通圈」,打造「一小時半旅遊圈」,構築「一小時半經濟圈」的重要基礎性工程,它建建後,杭州將與周邊縣市都通上高速公路。同時,杭千高速公路與杭徽高速公路一起,把「三江兩湖一山」旅遊景點連為一體,形成一條快速旅遊通道,大大縮短杭州東西部的距離。杭州旅遊休閑資源和周邊旅遊資源互相捆綁的合作優勢,配合杭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政府投入2000多億元建造「健康、活力、文明、諧美」的生態城市的決心,共同營造了旅遊業、會展業、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旅遊、會展、休閑、文化產業以及相配套的服裝、食品等都市工業都將在這個被聯合國評為「國際花園城市」的地方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杭州在長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地位構成強有力競爭的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興建,該大橋使寧波等地不必繞道杭州,直接和上海聯系,將分流一部分資源。但是杭州擁有深而廣的經濟發展的腹地空間,金華、衢州、建德、淳安,乃至皖南地區,均系杭州經濟發展的更大腹地,隨著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的建造,杭州對這些城市的「向心力」不斷增長,吸引了源源不斷的次長三角地區各類資本來杭州投資創業。

資料來源於網路,非原創。

『拾』 杭州的地理區位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內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容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16'、東經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區;東北部和東南部屬浙北平原,河網密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盪、水庫佔8%。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