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合陽

地理中國合陽

發布時間: 2021-03-07 01:44:36

『壹』 央視節目《地理中國》去哪裡取景

11月23日,CCTV-10《地理中國》欄目組一行4人走進呀諾達景區取景拍攝,尋找這片雨林中的獨特景象和珍稀植被。欄目組此次以呀諾達雨林谷為主要拍攝地點,拍攝了大量原始雨林、珍稀植被、山海奇觀等素材。

『貳』 地理中國隨便一期內容概括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在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石峰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峰林奇觀。這里樹茂林峰,峽谷幽深,山谷橋洞相映成趣,珍禽怪獸出沒其間,被譽為「地球的生命之花」。張家界如夢如幻的景觀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引起世界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地理中國 2012年 第172期)

channelId 1 1 《地理中國》 20120822 懸浮的山峰 2 本節目主要內容:張家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在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石峰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峰林奇觀。這里樹茂林峰,峽谷幽深,山谷橋洞相映成趣,珍禽怪獸出沒其間,被譽為「地球的生命之花」。張家界如夢如幻的景觀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引起世界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地理中國 2012年 第172期)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叄』 中國花椒的主產區有哪些

花椒,分抄布於我國北部至西南襲,我國華北、華中、華南均有分布。
四川漢源花椒,古稱「貢椒」,自唐代元和年間就被列為貢品,長達一千餘年,史籍多有記載。今日之川菜百味,更是「麻」字當頭,而正宗川味,其椒必取自漢源,漢源花椒主要用於火鍋主料、燒菜、燉菜等佳餚的製作。山西運城、陝西韓城(地理位置的關系,韓城花椒的味道最濃,最為香美)、合陽(國內最大產地,寶雞地區也有一些),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山東沂源栽培較為集中,由於地理氣候等原因,尤以南太行山頂端馬圪當地區的大紅袍為佳,鄢陵各處均有栽植。南美洲有一些品種在野外生長。

『肆』 《地理·中國》十大地理懸案

鄱陽湖魔鬼三角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於江西省北部。「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競爭先;連江通海胸懷廣,滋養生靈歲復年」。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長江。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但是,它也存在一片類似於「百慕大」的神秘水域。
「百慕大危魔鬼域,鄱湖也有類同區;離奇神秘舟船警,險象環生不是虛」。鄱陽湖老爺廟附近的水域,是一片離奇神秘的水域,位於江西省都昌縣多寶鄉,是鄱陽湖連接贛江出口的狹長水域,有「拒五水一湖於咽喉」之說,南起松門山,北至星子縣城,全長24公里。在半個多世紀里,百餘艘船隻在這里離奇失蹤。這片魔鬼水域被人們稱為「中國的百慕大」,又稱「鄱陽湖魔鬼三角」。

945年4月16日,2000多噸的日本運輸船「神戶丸」號行駛到江西鄱陽湖西北老爺廟水域突然無聲無息地失蹤(沉入湖底),船上200餘人無一逃生。其後,日本海軍

鄱陽湖魔鬼三角
曾派人潛入湖中偵察,下水的人中除山下堤昭外,其他人員全部神秘失蹤。山下堤昭脫下潛水服後,神情恐懼,接著就精神失常了。抗戰勝利後,美國著名的潛水專家愛德華·波爾一行人來到鄱陽湖,歷經數月的打撈一無所獲,除愛德華·波爾外,幾名美國潛水夫再度在這里失蹤。

六十年代初,從松門山出發的一條漁船北去老爺廟,船行不遠便消失在岸上送行的老百姓的目光中,倏然沉入湖底。

1985年3月15日,一艘載重二十五噸,編號「饒機41838號」船舶,凌晨六時半在晨暉中沉沒於老爺廟以南三公里處的濁浪中。

1985年8月3日,江西進賢縣航運公司的兩艘各為二十噸的船隻,亦在老爺廟水域神奇般地葬身湖底。同一天中,同在此處遭此厄運的還有另外十二條船隻!

1985年9月,一艘來自安徽省的運載竹木的機動船在老爺廟以北附近突然笛熄船沉,岸上行人目睹船手們抱著竹木狂呼救命,一個個逃到岸上後嚇得魂不附體,不敢回頭望濁浪翻滾的湖面。

1985年,在老爺廟水域沉沒的船隻有二十多條。

1986年3月15日,江西省豐城縣小港鄉編號為「豐機29356號」,載重量為二十噸的機動船,在老爺廟水域航行,突然,狂風驟起,惡浪狂舞,頃刻間,大船無奈地搖動著沉入湖底。

1988年,據都昌縣航監站負責人透露又有數十條船隻在此水域沉沒。

2012年,也有一艘日本漁船來此搜寶,奇怪的是,一船的人和大批珠寶都消失了,至今還無下落。

曾奪去許多無辜生命,毀滅過許多寶貴財富的鄱陽湖「魔鬼三角」,屢屢顯露殺機、製造慘案的秘密,究竟何在呢?問題似乎變得越來越令人不可捉摸,令人費解。這是個亟待解開的謎團。

『伍』 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怎麼樣啊

合陽縣古稱有莘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地處關中平原東北部,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總面積1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2萬畝。現轄4鄉12鎮353個行政村,總人口45萬。縣域地理資源優越,歷史人文郁盛,物產資源豐富,旅遊風光瑰麗,既是一片發展的熱土,也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合陽縣域平均海拔為 721 米,年平均氣溫 11.5 ℃,降雨量為 553mm,晝夜溫差大,是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和全國 25 個「國家級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縣」之一,小麥、蘋果、紅提葡萄、奶畜、水產、紅薯、生豬等特色農產品享譽西北。

燦爛的歷史文化。洽川古為「有莘國」,歷史文化悠久.我國著名的《詩經》第一首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出自洽川。早在公元前21世紀,有莘氏部族就在此集聚;公元前429年,魏文侯修築合陽城;《詩經》開篇之作在合陽唱響;汗《合陽令·曹全碑》在合陽出土;商元聖伊尹、周武王母太姒、孔子高徒子夏、元戲曲家王異、詩人李灌等眾多英才賢哲均為合陽的驕傲;壽聖寺塔、千佛洞、玄武青石殿古韻猶存;線腔木偶戲、跳戲、上鑼鼓、面花等民間藝術燦若星河。

豐富的礦產資源。全縣已探明礦產資源40多種。作為渭北「黑腰帶」重要組成部分,煤炭遠景儲量52億噸,探明儲量17.78億噸,優質動力煤開發前景廣闊;探明石灰岩儲量2000萬噸、建築石料12500萬噸、建築砂21萬立方米、磨刀石砂岩30萬立方米。這些資源的逐步開發利用,將為縣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優越的農業資源。合陽地處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銜接地帶,光照充足,氣候適宜,塗層深厚,灌溉便利。作為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和國家級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縣,果業面積已達到40萬畝,目前已建成20萬畝優質蘋果生產基地、30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18萬畝地膜玉米種植基地、5萬只肉羊養殖基地、5萬頭秦川牛養殖基地、奶牛存欄達到1.8萬頭……眾多農產品品優質佳,名牌頻出,形成了廣闊的市場覆蓋面和巨大的市場吸引力。

新興的工業體系。依靠改革創新的動力,依託豐富的物產和人力資源,全縣工業企業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涉農加工、能源工業、機電、包裝、化工、建材等6大體系。創出了「恆興」果汁、「鐵錨」免水膠帶、「聚源」油漆、「興隆」奶粉、「金水」「獨惠」水泥、「合歡」麵粉等一批知名品牌。並在電力電容器、鍋爐、磨面機、煉焦、洗煤、釀酒等生產加工領域卓有建樹。

便捷的交通通訊。合陽地處西部大開發前沿地帶,交通發達,通訊便捷。108國道縱貫全境,西禹高速途徑縣域8個鄉鎮並直通縣城,西侯鐵路由南向北穿過縣境,通鄉通村公路已形成網路;北京—太原—西安通訊光纜穿鏡而過,村村通電話,戶戶有手機,移動全覆蓋,寬頻連鄉村,使合陽在信息化時代無盲區。

獨特的旅遊盛景。合陽旅遊,文明遐邇。中國黃河流域最大湖泊型濕地風景名勝區——洽川,位於在陝西省合陽縣城東20公里的黃河岸邊,總面積165平方公里。「萬畝蘆盪、千眼神泉、百種珍禽、十里河塘、一條黃河、秦晉相望」,已與兵馬俑、華山、黃河壺口瀑布形成陝西東北部神奇的旅遊「金三角」。洽川景區是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生態旅遊的絕佳去處。還有入水不沉、泉涌沙動、如綢拂身的華夏絕景——瀵泉;還有三教合一的福山、靈泉居民古建、武帝仙山、千佛洞、青石殿、百良塔、尊經閣等文化景觀。自然與人文相互映襯,山水與景觀融為一體,形成了規模宏大、地方特色濃厚的生態旅遊格局。

特色就是優勢,特色就是品牌。隨著「西部果畜強縣、煤炭工業重縣、生態旅遊名縣、品牌教育大縣、文明和諧新縣」目標的逐步實現,合陽這顆中國西部的明珠將會更加璀璨奪目。

『陸』 中國地理

24、
(1)京津唐
(2)北京 天津 唐山
(3)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
(4)煤、 鐵、 石油
(5)海陸交通便利
(6)京九鐵路

『柒』 中國的地理

參見:中國地理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歷史上此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東直達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階梯,此階梯地勢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著低山和丘陵。再向東為中國大陸架淺海區,也就是第四級階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特點 地形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脈 中國有三大平原,它們分布在中國東部地勢第三級階梯上。由於位置、成因、氣候條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連,土壤肥沃,是中國最重要的農耕區。除此以外,中國還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灣西部平原等,它們也都是重要的農耕區。 中國有四大盆地,它們多分布在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由於所在位置不同,其特點也不相同。此外,著名的吐魯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勢第二級階梯上,它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155米)。 中國有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各異。
中國丘陵眾多,分布廣泛。在東部地區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區林木茂密,礦產豐富;有些丘陵被辟為梯田,或蘊藏水能,還有的丘陵峰巒競秀,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成中國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河流 中國河流湖泊眾多,這些河流、湖泊不僅是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的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 河流中國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有許多源遠流長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條。中國的河流,按照河流徑流的循環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與海洋不相溝通的內流河。 湖泊 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外流區域的湖泊都與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進也能排出,含鹽分少,稱為淡水湖,也稱排水湖。
中國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內流區域的湖泊大多為內流河的歸宿,湖水只能流進,不能流出,又因蒸發旺盛,鹽分較多形成鹹水湖,也稱非排水湖,如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較高的納木錯湖等。中國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跡湖(如湖北境內長江沿岸的湖泊)、海跡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蝕湖(如雲貴高原區石灰岩溶蝕所形成的湖泊)、冰蝕湖(如青藏高原區的一些湖泊)、構造湖(如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長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鏡泊湖)等。 原始社會以氏族部落構成。後來逐漸出現中央政權。堯、舜、禹時代採用禪讓制繼承統治權。史學家認為禹的兒子啟建立夏王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商周都採用分封制,諸侯貴族的權力很大。秦朝將行之已久的郡縣制正式成為中國行政區域的主體架構,皇帝取代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自秦以後,中國主要採用 宗法制、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各個朝代又有較多差別,如西漢的中央集權在很多時候並不是主流)。通常的情況是一個王朝在建立的初期可以勵精圖治,國家處於上升階段。之後開始守成,社會矛盾逐漸積累。在王朝的末期,國家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最終通過大規模的戰爭結束舊王朝,建立異姓的新王朝。或者是大規模的外族入侵,導致舊王朝的覆滅。
古代中國的政治是人治與法治並行。古代法治與現代法治在概念上有所區別,古時法治是公民必須守法,現代法治是政府必須首先守法。
宗法制和政府中央集權強化了統一的國家觀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描述了國家在統一和分裂的狀態間不斷循環的歷史。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輔佐皇帝治國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軍事長官太尉,但不常置。從武帝時起,因受經學影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稱為三公。
九品中正制是繼漢代察舉制和徵辟制之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大體上應該是在東漢末年曹操家族掌政的時候萌芽的。曹操在漢末群雄割據,不拘一格起用人才成為一個迫切的課題。同時,曹操也從漢代的選人制度中發現了察舉不實和過分注重品德的弊病,因此提出「唯才是舉」的主張。曹操曾數次發布求賢令,他明確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異質」,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就可以起用他們來治國安邦。這無疑是對當時用人標準的一次有力糾正。這一指導思想的改變,帶來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從而為建立新的選人制度創造了條件。
九品中正制的初期,確實包含了「唯才是舉」的精神,但由於中正官大多由享有政治和經濟特權的豪門大族人士擔任,於是品評的標准逐步轉向由家世(門第高下)來決定,豪門大族把持了人才選拔的大權,漸漸形成魏晉時期的「門閥制度」,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腐敗現象。
三省長官共議國政,執宰相之職,他們議政的場所叫政事堂。尚書令位高權大,自隋以來,基本不設(煬帝曾封楊素為尚書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職,故此後,唐朝不再授人以尚書令之職。左、右僕射代領尚書省事,亦職為宰相。
從隋唐開始,對中央行政機構中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總稱。又稱「六曹」。發端於秦少府尚書,經後漢尚書台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職務在秦漢時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由曹漸變為部,至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隋稱民部)、禮、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禮》中的六官,秦漢九卿的職務大部並入。元代六部改屬中書省。明太祖廢宰相不置,以尚書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設外務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廢。
軍機處作為清代最重要、存在時間最長的中央最高輔弼機構,在成立時間上,學術界尚有分歧,有雍正四年、七年、八年、十年說。大部分學者認為,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對西北准噶爾用兵,為方便皇帝隨時召見大臣研究軍政大事並能保守軍事機密,在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作為臨時軍事指揮機構。雍正十年(1732年)軍機房正式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清朝末期,清朝統治者受到內外壓力,中國出現了立憲與保皇之爭。清朝統治的結束後,中國告別了兩千多年的帝制。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開啟了共和的大門。民國初期,軍閥混戰。北伐結束後,時任東北領導者的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得到了統一。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實際控制了一些地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國共內戰後,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大陸地區的控制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捌』 地理中國是不是真的

是的。還沒有假的。

『玖』 求圖片:地理中國地形圖(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四大盆地)

(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拾』 合陽縣的地理

合陽縣水資源總量為18119.34萬立方米/年,其中降水滲補量1338萬立方米/年,地下水徑流量5831.55萬立方米/年,地表水資源量3949.79萬立方米/年(不包括黃河灘地),引黃工程利用客水總量2500萬立方米/年,其他入庫量約1200萬立方米/年。另外,奧灰岩溶水儲量11.789億立方米。據測估水資源總開采量為8181.43萬立方米/年,至1990年合陽縣已利用5116萬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利用1896萬立方米/年。
合陽縣地表水自北而南逐漸減少,北部沿山的高產流區,年徑流深達75~100毫米,而南部僅為25毫米,南北相差50~75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為34.8毫米,與渭南地區比相差63.6毫米。合陽縣地表水平均徑流量為4664萬立方米/年,年離差系數值在0.48~0.51之間。地表水資源極貧,每畝耕地佔有水量僅41.1立方米,比渭南地區平均少91.9立方米。 合陽縣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洽川黑烏鯉,狼、狐狸、黃鼠狼、麻雀、啄木鳥、蝴蝶等102種。另外,洽川黃河濕地有全國最大的蘆葦盪,面積達10萬畝,水草豐腴,生態環境良好,棲息著國家一、二級珍稀鳥類丹頂鶴、大鴇、白天鵝、蒼鷺和野鴨等共計15目28科71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