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文地理資料
㈠ 什麼是人文地理,包括什麼內容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1、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2、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1)南京人文地理資料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研究特點: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既有綜合性、地域性和動態性等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徵,又有以人文現象作為研究主體的特徵。
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同之處,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徵及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又不同於社會科學,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
作為地理學中一門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既採用地理學中傳統的方法(如實地調查、運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空像片、衛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進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定量技術、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㈡ 人文地理的資料哪些
要搞來清楚什麼是人文地理的資料必自須搞清楚什麼是人文地理,人文就是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東西,也就比如:社會動態、文化、城市、社會、經濟、旅遊、政治等等都可以歸納為人文,所以只要和這些相關的地理概念都可以統稱為人文地理。
㈢ 南京大學 人文地理學考研
專業代碼 070502 專業名稱 人文地理學 招生人數 15
研究方向 01城市地理與城市研究02經濟地理與區域發展03旅遊資源規劃與管理04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3日語③361高等數學甲④814人文地理學或813自然地理學復試:筆試:專業綜合加專業英語;面試:英語口語與聽力加專業綜合
參考書目 《高等數學講義》(上、下冊)樊映川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城市地理》顧朝林,商務印書館;《人文地理學》王恩涌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崔功豪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地理學》楊達源等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自然地理學》(第三版)伍光和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自然地理綱要》任美鍔等著,商務印書館。
以上是南大人文地理學考研的基本目錄,准備考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自然也是要稍加准備的。南大的復試很嚴格,注重考察實際能力,分為筆試和面試,對英語能力要求較高,當然,如果你非常優秀的話,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不只是南大,很多學校都存在著校內保護現象的,復試淘汰率視報考人數而定。現在國家已經取消公費了,所以說基本上都是自費。除指定書目外,你最好去查一查南大的導師們或南京大學出版社所出的一系列關於人文地理學的書本,擇優看看,對考研很有幫助。考研不存在主觀臆斷,關鍵在於知識全面,所以,切不可想當然的偏重於城市。願您考研成功!
㈣ 18考研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的研究方向有哪一些
從學院分布上來講,南京大學的人文地理專業主要分布在兩個學院,地回理與海洋科學學院答和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2009年以後城市規劃系與南大建築研究所合並建院。所以,人文地理中的「城市地理方向」是在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當然你要考的「人文地理」專業的研究生應該是在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在劃去城規系後,剩在地海院的人文地理主要還有三個研究大方向:
1、土地管理方向:涉及土地規劃、土地經濟與政策、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覆被與變化(LUCC)等方向。代表學者:黃賢金、周寅康、李滿春、周生路;
2、旅遊地理方向:涉及旅遊規劃、旅遊經濟與管理、旅遊者行為等。代表學者:張捷、章錦河;
3、非洲地理方向:依託南京大學非洲研究所,涉及非洲的農業、土地、規劃等。代表學者:張振克。
㈤ 南京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專業考研需要什麼書
就這些了,希望能幫到你啦!
研究方向
01 人文地理與區域規劃
02 經濟地理與內空容間規劃
03 旅遊管理與規劃
初試科目
①政治
②英語
③高等數學
④01方向:人文地理學
02方向:經濟地理學
03方向:旅遊管理概論
參考書目 《高等數學》(第四版上下冊),同濟大學編,高教出版社;
01方向:
《人文地理學》(2000版),王恩涌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經濟地理學》(2006版),李小建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02方向:
《經濟地理學》(2006版),李小建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03方向:
《飯店管理概論》,黃震方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旅行社經營管理》(第2版),國家旅遊局人事勞動教育司編,旅遊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復試科目:
01方向:
《城市地理學》,許學強、周一星等編著,高教出版社;
02方向:
《區域分析與規劃》,崔功豪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03方向:
《旅遊地理學》(修訂版),保繼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旅遊規劃》,任黎秀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2月。
㈥ 請為我介紹下南京的地理嗎
南京位於北緯復31°14'-32°36',東經制118°22'-119 °14',地處我國東南部的長江下游, 東接富饒的長江三角州,南靠寧鎮丘陵,西倚皖贛山區,北連江淮平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南京四周低山盤曲,山環水繞,自然風貌獨特。氣勢磅礴的長江自西向東橫穿市區,轄內有秦淮河、滁河、玄武湖、莫愁湖、石臼湖、固城湖等流域水網縱橫交織,水面佔全市面積11.4%,水資源極為豐富。 崗巒起伏的寧鎮山地由東向西形成三個分支切近城市邊緣楔入城區,溧水縣境內有茅山山脈,江浦縣境內有老山山脈。低山丘陵佔全市面積64.5%,是華東低山丘陵集中的主要區域之一。
南京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溫暖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106毫米。這一良好的自然條件加之歷代的綠化努力,使南京享有「 綠城」之譽。
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中評價南京的地理環境時說:「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 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誠難覓此佳境也。 而又恰居長江下游兩岸之最豐富區域之中心,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㈦ 南京有哪些學校有人文地理的研究生
南京有
人文地理
研究生的:
第一屬
南京大學
第二屬南京師范大學
如果想考,可以報這兩個學校,其他學校就算了。但是總的來說,南大偏重於自然地理,而南師大偏重於GIS。
希望對你有用!!
㈧ 南京和天津的人文地理、生活環境、天氣氣候
南京人說話基抄本上都襲能聽懂,只要不說太快,語言方面應該沒問題天氣嘛,南京冬天冷夏天熱,冬天沒有暖氣,這點北方人肯定不習慣吃的東西,南京多米飯,麵食少,沒有那麼多海鮮生活方面兩地差不多,可能南京的物價會貴點
㈨ 人文地理內容簡介100字
望採納,謝謝!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經濟地理學是以闡釋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分配等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為主要任務。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人類的商業活動空前繁榮,從而產生了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地理學。
傳統的經濟地理學關心各種資源、生產及商業的分布同自然環境的關系,以生產布局、區位分析為研究的核心。其中區位論和中心地學說曾對地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
現代經濟地理學的研究開始注意社會結構、政府決策以及人們的行為決策對經濟布局的影響,出現了國土經濟學,重視國土整治問題。有些學者認為旅遊地理學研究所涉及的旅遊屬於經濟活動范疇,因此旅遊地理學也是經濟地理學的組成部分之一。
政治地理學是通過研究國民與領土的關系來分析政治現象的地域體系,並分析以政治、軍事、經濟和宗教為背景的各種國家集團對世界和地區所起的作用。
1897年出版的拉采爾的《政治地理學》,將國家當作附著於地球上的有機物,並提出「生存空間」的概念。以後,麥金德於1904年提出陸心說。由於他們及其他學者的努力,政治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
20世紀30年代,豪斯霍弗把地緣政治學引入為德國納粹的侵略政策服務的歧途,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治地理學的發展受到影響。現代分析技術及模式的應用,使地理學者得以制定各類各級政治區域的效率和效果,並開始研究政治行為和政府決策的地理背景。例如,參與對國土整治的決策、首都的定位、大都市區的結構、國家公園的設置、選票地域分布模型以及領海界線和沿海捕魚權等課題的研究。
很早以來,地理學的著作中已注意到種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拉采爾的人文地理學代表著作即以「人類地理學」命名。在維達爾·白蘭士和白呂納的人文地理學著作中,也都包含種族和民族地理的內容。不過,現在人種地理學和民族地理雖然仍是介於人種學、民族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但研究者則多為人種學和民族學者。
各地的人口數量、分布和遷移是重要的地理現象,人文地理學者十分關注。維達爾·白蘭士的《人文地理學原理》第一章即論述了人類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狀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鮑曼分析了中歐的人口地域分異現象,瑞典地理學家德·耶爾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並制出人口分布圖。從此,人口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
社會地理學分析空間中的社會現象,研究各種社會類型的區域分布並分析比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探討人地關繫上強調社會因素對地區文化景觀、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內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語言行為和感應等方面的地理問題,並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
文化地理學則從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的角度,解釋各種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區具有各種區域特徵,研究對象和內容與社會地理學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類不同社會集團的地域特徵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後者則是研究人類創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學者將社會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的內容合稱為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文現象的分布、擴散和變化雖然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但是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學可以說是地理學中的一門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既有綜合性、地域性和動態性等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徵,又有以人文現象作為研究主體的特徵;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同之處,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徵及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又不同於社會科學,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
作為地理學中一門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既採用地理學中傳統的方法(如實地調查、運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空像片、衛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進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定量技術、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學同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以及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行為科學結合,可以為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做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人文地理學仍是許多分支學科鬆散組合的一門學科,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此外,有關人地關系的理論探討,數量統計方法和模型、系統的運用,行為科學的引進,以及對社會實際問題的研究,也尚處於初始階段。
盡管人文地理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質)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