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旅遊地理論文範文

中國旅遊地理論文範文

發布時間: 2021-03-06 19:30:20

① 導游基礎知識論文

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含課程名稱、課程類別、周學時;屆數及學生回總人數)
(不超過五門);承擔答的實踐性教學(含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
學生總人數);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不超過五項);作為第一署名人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時間)(不超過十項);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不超過五項)
主要講授課程:
《經濟地理導論》專業基礎課、《中國經濟地理》專業基礎課、《導游基礎知識》專業基礎課、《區域經濟》專業課、《中國旅遊地理》專業課
主要參與學院的畢業論文指導

② 《如何運用中國旅遊地理知識撰寫導游詞》論文

中國旅遊地理 主題:中國豐富多樣的旅遊景觀與文化特色。摘要:中國國土廣袤,山川錦綉,自然絢麗,景觀多姿,位置適中,形勝優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族眾多...

③ 我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大一新生,請有經驗的學長學姐或導師們推薦幾本專業書以及對專業有用的書籍。 謝謝

樓上推薦的都是專業書,這些專業書都有不同的版本和不同出版社,一般學校專的圖書館,以及你以後的專業課都屬會學到和用到。
如果說是比較好的書,我推薦謝彥君的《基礎旅遊學》,當然這本書也是大多學校考研的參考書,還有保繼剛的《中國旅遊地理》。
如果你是學酒店的,我推薦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場營銷》,以及國外著名的商科教科書,比如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等等。
如果是學旅遊的,如果將來想考研和做旅遊規劃的話,建議閱讀城市規劃類書籍,比如《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之類的書籍,當然還要學好SPSS,PS,GIS之類的軟體,這樣在將來對你比較有用。

④ 幫忙找幾篇大學畢業論文

http://www.solw.cn/在旅遊實踐中,旅遊者通常樂意把旅遊地區政府或私營部門提供的各種旅遊業資源和設施等同為支付一定貨幣、時間及精力便可大量使用的公共產品(public goods)。實際上,經濟學中的公共產品和旅遊產品有著本質區別,它是由兩個人以上的群體或全體社區或全體居民共享的產品,因此其消費具有明顯的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點,例如它對於某一個人的供給並不減少對其它人的供給,某一個人的享用也不妨礙其他人的享用。如果在旅遊者中不恰當地滋生了這樣一種觀念——即個人參與旅遊資源的消費不會對其他人的消費數量和機會產生不良影響,或者說,旅遊目的地並不因單個旅遊者的加入而有所損害,那麼,當這種觀念深入人心並且是根深蒂固的時候,「趕潮」的旅遊者勢必蜂湧而至,旅遊地最終人滿為患……。

(一)

旅遊地的過度利用和擁擠常態,究竟是旅遊業走向成功的吉兆,還是它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開始?為了得到問題的答案,我們在用傳統的辯證思維分析任何事物度的約束之後,就會發現,旅遊業的發展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它的度的制約,一旦沖破這一度的約束,目的地的真正內涵也許會隨之而變,這種度我們稱之為旅遊業極限容量或負荷能力(Touvism Carrying Capacity),簡稱旅遊容量,是指一定時期內不會對旅遊目的地的環境、社會、文化、經濟以及旅遊者旅遊感受質量等方面帶來無法接受的不利影響的旅遊業規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為旅遊地接待的旅遊人數最大值。顯然,在這個最高限度的「臨界點」以下,增加額外的消費人數不會引發問題產生;當超過「臨界點」之後,由於存在著負的外溢效應,即外部負效益,增加更多的消費者將減少全體消費者的效用,正如影劇院、音樂廳里的觀眾超過一定限量之後,將會影響欣賞效果一樣。
為更好地理解旅遊容量的含義,可以分別站在旅遊地和旅遊者兩個角度加以分析:從旅遊地角度看,旅遊容量乃是旅遊地在認識到旅遊業的消極影響之前所期望吸引旅遊者的能力,表現為所期望的最大遊人數而非實際有能力吸引的人數,顯然這種考慮側重於東道社會和居民;從旅遊者角度來看,當旅遊業資源利用超過某一程度時,旅遊者感覺到這種利用已經過度,原來的好奇心和興趣盪然無存,因而他們必然會另覓他方從而引起該地旅遊規模的下降,這一特定利用程度即旅遊容量,它是旅遊者尋求其它旅遊地之前所願意接受的最低享受程度,也就是能吸引並保持旅遊者前往的旅遊業資源最高利用程度,這是旅遊感受質量在行為上的數量表現,它和普洛格(plog)的旅遊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論完全吻合。
旅遊業的綜合性規定著旅遊業極限容量的多維化特徵,物質容量(Physical Capacity)、環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心理容量(Perceptual/Psychological Capacity)、社會容量(Social Capacity)以及經濟容量(Economic Capacity)等五方面共同決定旅遊業發展規模及其影響的大小和波及范圍。70、80年代旅遊學者在討論旅遊容量問題時多從前四方面著手,尤其熱衷於野生環境(wildernessarea)容量分析,很少涉及經濟容量分析。例如,道格拉斯·皮爾斯(Douglas Pearce)在其所著《旅遊開發》(Tourist Development,Longman,1985)一書中將容量區分為物質容量、環境容量和心理容量等三個概念。所謂物質容量,是旅遊地實際容納旅遊者的數量;環境容量是指一個旅遊地在其生態資源免遭破壞的條件下容納旅遊者的數量;心理容量則包括目的地居民心理容量和旅遊者心理容量兩方面,前者是指目的地居民從心理上可以接受旅遊者的數量,後者則是指在旅遊地失去吸引力之前旅遊者可以容忍的擁擠程度。
如前所述,旅遊業的經濟容量經常被人們所遺忘。所謂經濟容量是指在一特定范圍(國家、地區或地方)之內,其經濟所能承受的旅遊業所產生的沖擊和為了最快發展地區經濟而允許的旅遊業最高限度。(引自劉振禮:《中國旅遊地理》,南開大學出版社),旅遊業與有關產業存在依賴性和替代性的二元關系,因此,旅遊業的無限制發展,會導致其它產業從對旅遊業的協助作用最終轉化為制約作用,並且旅遊業就業季節性、較低的潛在生產率和由旅遊業高薪拉力所致的對其它產業的替代性會加劇這種轉化速度。在經濟欠發達國家或地區,大量僱傭外地工作人員和引進外資還有可能導致政治關系和種族關系的緊張。另外,如果從福雷斯特和麥多斯的經濟增長極限論出發,似乎可以試著將旅遊業極限容量定義為不會帶來資源耗竭和環境污染加深的「危機水平」的旅遊業增長極限,顯然,這種意義上的旅遊容量猶如一道懸崖絕對嚴格地要求旅遊業容量內運作,容量問題一旦出現,旅遊業就有墜入深淵的危險。

(二)

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價和開發時,都必須充分考慮極限容量,並將它放到適當的位置。但由於衡量容量的標准因社會環境不同而表現出某種不確定性,以及管理工作對極限容量的影響,使旅遊容量的定量分析存在一定的難度,即便有了一些定量分析,也缺乏普遍的應用性。下文是幾種較為常見的定量分析基本方法:
一、高峰期需求測定。旅遊業的季節性經營要求分別計算出高峰使用期和平、淡季的需求,然後確定能在多大程度上允許旅遊業在較短的高峰期內超容量運行。因此高峰期使用在旅遊容量確定上起關鍵作用,與高峰期需求有關的測定方法有:用「一定時期抵達人數/更長時期內抵達人數」評估擁擠程度的確定;確定任何時期內均可接待的最大遊人數,WTo建議以所登計的具有最大遊人數的那個時期的遊人數的2/3作為其它時期均可接待的最大遊人數,如某地1991年6月份所登計的遊人數為12萬,位於其它月份之首,那麼該年內任何月份均能接待的最大遊人數為8萬。
二、用空間面積來度量擁擠程度。從物質容量來看,目前主要按照人均佔地面積來確定,陸地面積平均佔地2m〔2〕/人,水面平均8m〔2〕/人,山地(指可涉足面積)平均4m〔2〕/人。(引自《中國旅遊報》1987年7月22日《旅遊點極限容量的探討》一文)這種以每公頃面積的理想人數不能超過某個既定值(比如說每公頃海灘不得超過1000人)來度量擁擠程度的作法顯然沒有將對擁擠的心理感受因素考慮進去,一個頗受青睞的海濱度假地中,其海濱氣氛的形成動力或許正是它的擁擠,遊人的目的是為了能在滔滔人海中尋求開心和尋找感覺。但在另一種情形下,如果遊人的首選利益或第一利益是安寧和靜溢,一個海濱接待10個遊人就會聽到有關擁擠的滿腹牢騷和不滿。
三、旅遊極限有時也同所期望的遊人數相關。這種情況多見於所期望的停車場地、旅館、商店數目的計算之中,人們經常會說,每2000人一個旅館,每人需要0.2m〔2〕商場面積,每個床位需1.2輛小車的停車空間,每公頃停車場停車25輛,等等。
四、限度評估法。如果某個環節如供水有限,那麼能接待的遊人數估值就是「可資利用的水供給÷每人每天耗水量」;如果停車場地有限,能接待的遊人數則為「〔可停留車輛總數(某一時刻)÷每一時期每個遊人平均逗留時間〕×每輛車平均載人數」,例如,某一停車場可同時停車100輛,每位遊人停留大約30分鍾且人均一輛小車,那麼10小時內可接待2000名遊人,如每輛車載3人,接待量則為6000人;如果預支一定成本開發某個景區,要求至少能收回成本(即保本經營)的遊人數為「開發總成本÷預期人均花費」。
五、心理容量的准確數字很難測定,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做法之一是攝像與問卷結合法。如在愛爾蘭海灘,人們選擇特定的時間,從空中拍攝像片,觀察實際的稠密度和分布情況,同時以問卷形式徵求遊人意見,通過比較分析,得出10m〔2〕/人的容量。對於當地居民心理容量、社會容量的衡量,也只能在綜合各種因素的基礎上進行主觀的推測。

(三)

正如巴克姆(Barkham)所說,「旅遊容量含義簡明,但不同的情況下卻有不同的解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1973年),甚至旅遊者在爭奪資源使用過程中的直接沖突會使各方面的旅遊容量彼此也有沖突。因此很難得到准確的測定方法,並且還必須做出多種假設。確定旅遊容量的障礙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一、不同群體對擁擠的感知差異。如果必須在較高的擁擠和放棄旅遊之間做出選擇,人們會在多大程度、哪些情況下選擇前者呢?這部分地取決於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及其社會文化背景。有些人愛獨處,認為其他人的加入會給他的旅遊享受帶來不利影響,而有些人厭惡的並不是他人的加入,而是對他們所表現出的某些「惡劣」行徑反感(如亂丟果殼、言行粗魯及不同的行為慣例);有些人出於社交緣故或僅從安全方面考慮,希望有少數人來到旅遊地。從地域上看,南歐人比北歐、北美人,亞洲人比歐美人似乎更能容忍高密度的擁擠和近距離的個人空間。這種感知擁擠的差異性還體現在當地居民和旅遊者之間,同當地居民相比,旅遊者或許能接受更高密度的擁擠。對環境問題的感知也類似於此,實際造成的破壞程度可能遠大於當地居民和旅遊者所感知到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旅遊容量、尤其是心理容量實際上是關於什麼可以接受、什麼不能接受的主觀判斷。

二、某些類型的開發比其它類型要求更高的利用程度,即便開發規模、類型相同也是如此。旅遊容量的確定要考慮到開發的特定目標,如以自然保護為目的的公園遊人密度應該比其它娛樂性公園低,因此在確定二者合理的容量時,應注意到開發它們的目的。即使開發類型、目的完全一致,不同目的地的旅遊容量也有差異,海濱度假地就是一例。由於海濱是主要的旅遊資源之一,發展經常過度,其容量問題研究頗多,研究表明,海濱容量的各種標准同地理位置密切相關,雖然質量上乘的度假地一般標準是人均10m〔2〕海灘、1m長海灘邊,海灘更換率每天1.5—3人、游泳人數不足25%(其餘在海灘上),但地中海海灘利用量明顯高於熱帶海濱度假地,因為後者遊人更願呆在僻陽地帶的游泳池裡,荷蘭、西班牙度假地標准分別為1.7m〔2〕、3m〔2〕,而熱帶度假地則近達30m〔2〕。

三、管理水平和技巧能影響旅遊容量,特別是物質和環境容量。旅遊容量不是一個絕對的界限,它只是預示事物質變的「關節點」,目的是引起人們重視、排除管理中的障礙或加以重新規劃。大量旅遊容量的研究給人造成了一個錯覺:似乎每一河流、每一設施都有它固定的容量,研究工作的任務就是尋求這個「神秘的數字」(magic number);同時管理者堅持「限制使用」的原則,努力把接待人數控制在事先確定的「神秘的數字」之內。孰不知,通過科學的規劃工作和管理措施,旅遊容量在不同情況下是不同的或者說是可以提高的。同樣是一塊餡餅(旅遊地),因其營養構成改善(科學規劃或管理),每個人的份額盡管不變甚至減少,而獲得的效應卻在增加,更不必減少(旅遊)人數。
加拿大懷伊沼澤地野生動物避難處是成功運用規劃和管理而不是減少遊人數的方法解決容量問題的最好例子。他們獨具匠心的做法是:把旅遊者活動中心和停車場建在對野生物沒有任何影響的地帶,而且經高速公路進出非常便利。在那裡,遊人可以通過各種展覽和有關視聽材料、旅遊指南對沼澤地和野生物全貌有所了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略知一、二;同時允許少數自助式或團隊遊人在保護區邊緣地帶參觀,在與旅遊者中心的近距離途中開通一列火車,專供遊人目睹野生物。這樣,就能夠體面有效地把遊人拒於生物易損地帶,而不會超出它的根限容量。

四、旅遊容量的確定受時間因素影響。旅遊業有著明顯的季節性,旅遊地只是在高峰需求期上達到飽和狀態,其它時期的利用均處在容量范圍之內,因此,確定旅遊容量要充分考慮旅遊需求高峰期。為滿足高峰期需要,必須開發足夠的設施和設備,然而在高峰期之後,這些設施因需求大幅度滑坡閑置起來,這勢必會使我們在確定旅遊容量時陷入進退維足的兩難境地——以高峰需求還是以淡、平季需求為依據?何況滿足高峰期使用的開發還可能會加重環境負擔。

(四)

確定旅遊容量一般採用單一方法(傾向於其中某一方面的容量)而非全面方法。全面的方法並不總是最恰當的,盡管它能將其觸角伸及各個領域。有些情況下,單獨採取某一方面的容量標准更科學、更實用,管理決策不應該是綜合各方面容量標准採取折衷辦法。因為在利弊權衡之下,將會發現某一方面的容量約束程度超過其它各方面,從而排除了對它們的進一步考慮。例如,某湖易損生態系統的極限容量低於從管理和心理感受角度所確定的更高的理想使用密度,在這種情況下,該湖環境中的生物易損性排除了對其它極限容量(包括物質容量和心理容量等)的進一步考慮,而以生物為出發點確定其旅遊容量。
要再次強調的是,旅遊容量分析是確定旅遊開發、旅遊者使用的最大限度以及旅遊業資源的最佳利用的一種基本方法,它不能代替目的地環境、社會、經濟的影響評估和對這些影響的連續觀察。作為一個必要補充,影響評估有利於確保旅遊業在其容量內的正常運行,同時可以觀察到在確定旅遊容量時所忽視的影響問題,發現潛在的影響,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修訂最初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其負面影響。[來源:論文天下論文網 lunwentianxia.com]21世紀將是海洋經濟時代,而海洋旅遊業則是前景廣闊的海洋產業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旅遊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海洋旅遊作為旅遊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形式,被認為是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之一,因而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遍重視和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國際旅遊的主流。據有關資料介紹,在發達國家,海洋旅遊業產值一般都佔到整個旅遊業產值的2/3左右。在我市,隨著八仙過海口、海洋極地世界、蓬萊水城保護開發等景區(點)的相繼投入使用和動工,海洋旅遊業也已佔據了蓬萊旅遊業的主導地位。如何進一步弘揚我市悠久的海洋歷史文化,發展現代海洋文化,豐富海洋旅遊資源,促進整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是當前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
一、海洋文化的概念
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現象,有關海洋文化的定義也多達幾十上百種,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有的認為:海洋文化是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是人類擁有和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人認為:海洋文化是一種泛文化意義和文化現象,是海洋生態環境所提供的對人們生活、生產、價值觀念、性格、習俗的物質的精神的總體文化現象和表現。西方學者認為:古希臘及地中海的文化就是典型的海洋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頭等等。
當代海洋文化學科建設的積極倡導者,青島海洋大學教授曲金良在其《海洋文化概論》中表述:「海洋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和體系,就是人類認識、把握、開發、利用海洋,調整人和海洋的關系,在開發利用海洋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具體表現為人類對海洋的認識、觀念、思想、意識、心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生活方式」。
海洋文化是相對於大陸文化的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商業文化。海洋文化在任何時代都代表了當時的一種先進文化,其顯著特點就是開放、開拓和進取。它是千百年來沿海人民頂狂風、戰惡浪、不畏艱險、勇於拼搏、敢於冒險的精神的結晶。
二、我國海洋文化與海洋經濟的發展情況及相互關系
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燦爛的大陸文化,也創造了輝煌的海洋文化。早自秦漢時期,我國就已開辟了與東南亞、印度和阿拉伯的海上交通和貿易往來。
然而,由於根深蒂固的重陸輕海思想和閉關鎖國的政策,再加上近代列強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種原因,近幾百年來,中國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經濟衰落了。直至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海洋經濟和海洋文化的發展,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海洋文化和海洋經濟的發展才真正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我們黨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首先惠及包括我市在內的東部沿海地區,使得這些地區的海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海洋文化得以逐步發揚光大。改革開放為弘揚海洋文化提供了機遇和動力,反過來,先進的海洋文化又促進了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也正是改革開放,才使得我國海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使得海洋文化得以重新振興,從而在提高海洋意識、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使海洋事業得以快速發展。2003年5月19日由國務院印發施行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奮斗目標,為我國海洋經濟今後一個時期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建設海洋強國,是中華民族繁榮復興的偉大戰略任務。要想把中國建設成為海洋強國,必須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必須有堅強的經濟基礎,也必須弘揚先進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和海洋經濟是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海洋文化和海洋經濟都是以瀕臨海洋為前提,以海上交通運輸和商品貿易等為基礎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經濟是共生共榮、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相互促進的。海洋經濟是海洋文化的基礎。沒有海洋經濟,就不會產生海洋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的繁榮,也就沒有海洋經濟的發展。只有大力弘揚海洋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識,才能促進海洋經濟的繁榮,帶動海洋產業和沿海各涉海行業的發展;海洋經濟發展了,反過來又會促進海洋文化的繁榮,二者相輔相承。
三、我市海洋文化的主要特徵
我市的海洋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海洋資源豐富,獨具特色。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淀深厚的海洋歷史文化
研究蓬萊的海洋歷史文化,不能不研究古老的登州海道和獨具特色的港口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蓬萊的航海活動就已興起。地近遼東、中貫群島、補給方便、航行安全,這些適應古代航船逐程推進航行的有利條件,使古老的登州海道聞名於世。春秋戰國時期之後,登州古港一直是歷代王朝開展海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便捷通道。齊桓公在此大興魚鹽貿易,秦皇漢武在此尋仙求葯,漢代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在此發軔,日本遣唐使在此整備轉航。作為中國古代南北海運交通的重要樞紐,登州古港曾與揚州、泉州、明州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通商口岸」,享譽海內外。港盛城興,登州古港的繁盛直接拉動了蓬萊的興起,登州蓬萊被長期作為州、府所在地,成為膠東半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時間長達千年之久。
蓬萊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有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甲午抗日將領宋慶、晚清名醫張伯龍、民族實業家叢良弼、一代梟雄吳佩孚、愛國將領於學忠、現代教育家楊振聲等等。蓬萊有眾多名人遺跡,朱處約、袁可立、戚繼光王世貞以及馮玉祥、董必武等著名人士都曾留下詩文篇章。宋代詩人蘇軾曾在蓬萊任過五日登州知府,寫下了「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 的著名詩篇《海市詩》。
(二) 浩氣長存的海洋軍事文化
北宋中期,登州古港的軍事建設得到了不斷加強。宋慶歷二年(1042年),登州軍民實施了大規模的港口改建工程,在登州古港入海口處築沙堤以護戰船,在港口東西兩側建寨城以安軍營,建成了一個在古代難得的海防軍事要塞,名曰「刀魚寨」。以此為標志,登州蓬萊變成了北方最著名的海防要塞,登州古港的港口性質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自然港變成了人工港,繁華的商貿港口變成了威嚴的軍事重地。「刀魚寨」的海防建設不僅體現在港口建設上,同時也體現於常備水軍的建設上,登州水師是北宋時期京東地區唯一的水師。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刀魚寨」的基礎上環築土城,增設軍事設施,名曰「備倭城」,俗稱蓬萊水城,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明代偉大的軍事家、傑出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在此操練水師,人稱「戚家軍」,為以後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獨具魅力的海洋旅遊文化
蓬萊擁有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藍天、碧海、金沙以及離蓬萊近在咫尺的長山列島,構成了蓬萊獨特的濱海旅遊資源。境內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景區蓬萊閣和蓬萊水城、亞洲展示面積最大的海洋極地世界、擁有我國最大的海上園林和最長的海上長廊的八仙過海景區、在建的媽祖文化藝術公園以及與蓬萊隔海相望並一起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海上仙島」長山列島等,構成了蓬萊豐富的海島、海洋旅遊文化資源。自2000年以來,蓬萊市連續成功舉辦了5屆「和平頌」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盛典,同時還成功舉辦了全國帆板賽、沙灘手球賽等體育比賽,以及1988年、2005年兩次海市蜃樓的全程拍攝和電視連續劇《八仙過海》的拍攝等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了蓬萊的海洋文化內涵,開拓了發展海洋文化的新領域。
(四)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
蓬萊的海洋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漁燈節」。「漁燈節」是流行於山後初家、山後陳家、山後李家、山後顧家等漁村的節日,節期為每年的正月十三和正月十四。「漁燈節」是漁民的狂歡節日,規模最大的屬山後初家和蘆洋村。屆時,漁民紛紛給龍王廟送燈、上供,祈求出海平安和漁業豐[來源:論文天下論文網 lunwentianxia.com][1] [2] [3] 下一頁
收。建國後龍王廟漸廢,改為設供祭船、送漁燈、放鞭炮,近年又同時舉行娛樂活動,場面壯觀、熱鬧,吸引遠近眾多的遊人前往參觀,充分展示了蓬萊海洋民間民俗文化的魅力。此外,蓬萊的民間藝術漁民號子、大秧歌、剪紙以及蓬萊的飲食文化和土特產品等也都極富海洋文化特色。

四、我市海洋旅遊經濟的發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市海洋旅遊經濟的發展情況
旅遊業是蓬萊的傳統產業和主導產業,是蓬萊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經濟增長點。2004年,旅遊直接收入達到1.2億元,綜合收入達到15億元,對地方財稅貢獻率超過30%。隨著2004年9月亞洲展示面積最大的蓬萊海洋極地世界正式開業,我市海洋旅遊經濟收入已經達到了全市旅遊直接收入的一半以上,占據了旅遊業的半壁江山。無論是從經濟收入方面,還是從對蓬萊旅遊業的拉動發展方面,可以說,海洋旅遊在我市的旅遊業中已經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海洋旅遊資源開發方面,近兩年的開發力度不斷加大。2003年,擁有我國最大的海上園林、最大的海上奇石林、最長的海上游廊、最高的海上樓閣的八仙過海口景區投入運營;2004年,擁有世界最大的展示圓柱缸、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館、國內最大的鯊魚館和海龜館、亞洲展示面積最大的海洋極地世界投入運營;投資5億元、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軍港——蓬萊水城明代古軍港保護性修復工程目前正在順利進行,預計2006底可全部完工並對外開放;國電聶家沙灘室內海水浴場項目開發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之中,預計2006年底投入運營。隨著以上項目的逐步投入使用,以不同歷史時期的海洋文化為題材的海洋旅遊項目極大地豐富了我市的海洋文化內涵,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我市旅遊業的整體快速發展。
(二)目前我市發展海洋旅遊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1、海洋旅遊項目不夠豐富,海洋旅遊資源的開發力度有待於進一步加大
目前,我市的海洋旅遊項目主要有蓬萊水城、海洋極地世界、八仙過海口等景區(點),以及部分海上觀光和沙灘休閑娛樂等一些小項目。這些項目的成功開發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市的海洋文化內涵,促進了我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海洋旅遊經濟要想達到一定的規模,僅靠這幾個項目是不夠的,在海洋旅遊資源開發方面必須進一步加大力度,向海岸景觀要效益,向海島景觀要效益,向海上景觀要效益,向海底景觀要效益,全方位、立體化地利用好各種海洋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優勢,創造海洋旅遊經濟的規模效益。

⑤ 關於中國旅遊地理的論文

這個相對比較專業,上專業網站看看。

⑥ 旅遊市場營銷的論文怎麼寫

旅遊市場營銷論文旅遊營銷創新論文:論開放型旅遊營銷課程的構建
【摘要】 旅遊營銷課程在旅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實踐性是這門課程的重要特點。這些都決定旅遊營銷課程不能局限於書本和課堂,它應該在一個更為開放的平台上完成知識的傳授以及能力的培養。本文從師生關系、課本、課堂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構建開放型旅遊營銷課程的問題。
【關鍵詞】 旅遊營銷課程開放型構建
旅遊營銷是以遊客需求為導向,以實現旅遊產品交換為目的,通過分析、計劃、執行、反饋和控制這樣一個過程來協調各種旅遊經營活動,滿足遊客需求並使遊客滿意,使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獲利的經營活動的總和。作為旅遊企事業用人單位關注的一種重要能力,旅遊營銷成為旅遊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有著重要地位。但是,由於課本老化、實踐條件有限等原因,很多院校的旅遊營銷課程停留在基本理論的介紹層面,畢業生往往不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能力需求。本文從分析旅遊營銷課程的地位、特點入手,探索構建開放型旅遊營銷課程的途徑。
一、旅遊營銷課程的地位
旅遊管理是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其下又分旅行社、酒店等方向,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空乘、會展等也成為旅遊管理專業的新興方向。旅遊管理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有旅遊學概論、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旅遊政策與法規、旅行社經營管理、中國旅遊地理、旅遊心理學、旅遊經濟學、旅遊營銷、旅遊英語、旅遊會計、酒店管理、旅遊文化學、旅遊規劃與開發、旅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旅遊客源國概況、旅遊財務管理、旅遊信息系統、微觀經濟學、計調與外聯實務等。在旅遊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旅遊營銷是很多課程的基本內容。例如飯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遊規劃與開發,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都需要運用旅遊營銷的基本方法、理論。在飯店、旅行社、景區等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通過旅遊市場調查了解顧客的現實需求以及競爭者狀況,從而設計出顧客滿意的產品是企業的基本內容,是旅遊營銷理論的具體運用。在飯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遊規劃與開發課程中還穿插有旅遊產品開發、定價、促銷等旅遊營銷的重要內容。可以說,旅遊營銷是旅遊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地位十分重要。而在現實教學中,由於種種原因,旅遊營銷課程的教授僅僅局限於課本與課堂,很難達到課程的能力目標。
二、旅遊營銷課程的特點
旅遊營銷課程的主要內容有旅遊市場環境分析、旅遊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旅遊市場細分及目標市場選擇、旅遊市場營銷戰略、旅遊產品、價格、促銷、營銷渠道等策略、旅遊目的地及旅遊服務企業的營銷實務等。這些內容除了涉及一些必要的理論,主要就是實際的操作技術和方法,單靠課本和課堂內講述,常常顯得十分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雖然近年來,旅遊營銷課本的編著開始注重旅遊企業實際案例的穿插,但是由於不同的旅遊營銷主體所進行的營銷實務以及其市場環境不同,其所涉及市場細分等營銷理論千差萬別,僅憑課本和課堂內講述,很難使學生深入領會如何進行旅遊市場營銷工作。可以說,旅遊營銷課程的內容體系是以實際操作為基礎的,實踐性是旅遊營銷的重要特點。
三、開放型旅遊營銷課程的建設途徑
旅遊營銷課程在旅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實踐性是這門課程的重要特點。這些都決定旅遊營銷課程不能局限於書本和課堂,它應該在一個更為開放的平台上完成知識的傳授以及能力的培養。下文將從師生關系、課本、課堂三個層面談談如何構建開放型旅遊營銷課程的問題。
(一)開放型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高等教育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是權威,學生是受眾。教師通過學分控制課堂,控制學生。而現在的教學更趨開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已經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接受。而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更為明顯。
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種教學方法執行過程中,課堂的組織邏輯是導入、授課主體、結語,通過提問層層遞進。整個教學過程由教師控制,如何設計互動環節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互動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課內與課外之間,師生互相活動,互相討論,互相觀摩,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而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是互動的基礎。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有利於產生羅森塔爾效應,學生在自己信任的教師的鼓勵、期待、欣賞中可以獲得自信和滿足,它可以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這有利於學生積極地面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與旅遊管理專業基礎課相比,旅遊營銷的理論較為枯燥深奧,營造開放活潑的課堂氛圍對提高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二)開放型的課本
隨著旅遊教育的快速發展,旅遊營銷教材不斷更新。新出版的教材在基本理論體系不變的基礎上,最大的亮點在於增加來自旅遊行業的案例,並且設計出很多實訓環節。教師有效運用案例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有利於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教學方法,能夠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就業、創業能力。一種先進而高效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其創新思維並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旅遊營銷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旅遊營銷教學中通過有效地選擇案例,使學生積極而又嚴密地對案例進行剖析並根據剖析結果確定市場營銷策略,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並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不斷更新的實習生案例庫將剛畢業學生的困難和經驗帶到課堂將為低年級學生提供良好的借鑒。
(三)開放型的課堂
旅遊營銷課程的實踐特點決定其教學過程應該突出實踐環節。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認知實習子系統、實踐教學子系統、專業實習子系統和第二課堂子系統。這些實訓方式的有效執行有賴於穩固實訓基地的建設作基礎。盡管在《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規定:「企業有責任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對支付實習學生報酬的企業,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旅遊企業也由於學生人力資源成本低、校能在旅遊接待旺季補充其人手的不足、能在雙方的合作中發現人才等原因願意接受旅遊管理專業的實習生。但旅遊營銷崗位的實習安排卻存在著較大的困難。由於旅遊營銷工作需要大量的經驗並牽涉到商業機密,旅遊企業往往不願意安排實習生到旅遊營銷的相關崗位。這就要求校方積極拓展實踐平台。除了「走出去」學習企業的營銷經驗、搜集企業的鮮活案例,「請進來」企業具有豐富營銷經驗的管理人員做講座等方式外,校內企業也是一種有效的探索。許多高校通過對校內食堂、招待所等原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建設,建立起穩固的校內實習基地,這樣既可以解決學生實習的問題,也可以將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良好的人力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效益。因此,旅遊營銷課程不應局限於教室,校內外實訓基地也是旅遊營銷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利容,李柏槐《.旅遊市場營銷》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教學研究.2008,1
[2]張輝,吳萬敏.高職教育產學合作長效機制論略.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3]胡國華.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旅遊營銷學」課程中的實際運用.中國電力教育.2008,1
[4]張龍.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福建師范大學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論文.2007,10

⑦ 旅遊方向的論文投核心期刊哪裡比較容易

《旅遊學刊》、《中國旅遊地理》、 《地理學報》、《地理研究》、《地理科學》、《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旅遊天地》

⑧ 求旅遊日語論文一篇

外語導游證,日語二級能力測試證書,以上兩個就夠了,我同學學這個專業的,其實也沒特別規定,但是導游證一定要,還得是外語類的,出路吧,當日語導游。帶日本觀光客,,如果日語好的話,也不定得從事導游工作,只要和日語相關的都可以,我覺得還是偏日語的工作一些。我已經考下了日語導游證,可是也還沒有實習呢。不過這個證是在國內接日本團,要是想帶團到日本去,需要考日語領隊證,但是好像需要兩年的導游資格才可以考。專業名稱:旅遊日語專業代碼:660111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日語基礎、旅遊專業知識和組織活動能力,能勝任導游、翻譯、領隊、旅行社管理及其他涉外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專業核心能力:較熟練的聽、說、讀、譯能力,較強的組織和應變能力,能獨立分析和處理導游過程中有關業務工作的能力。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基礎日語綜合、日語泛讀、日語視聽說、日語口語、應用文寫作、日文報刊選讀、旅遊概論、中國歷史文化、中國旅遊地理、導游日語、旅遊景點考察、旅行社業務見習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可設置的專業方向:導游日語。就業面向:旅行社及其他旅遊企業接待部門。遊客我是一名學日語的大一學生,由於我所在的學校影響力不是很高,我就對我將來的就業產生了一些迷茫,我想問一下社會上對旅遊日語這個專業的人才的需求量是碩大呢? 如果說真的做導游的話,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因為導游畢竟比較辛苦,體力跟不上的時候就要轉行。我的很多同學做到30歲就要考慮做外聯或者內勤了。所以,導游這一行,留給年輕人的位置是很多的——可怕的問題是你老了,爬不動長城,逛不動故宮的時候怎麼辦!

還是給自己長本事吧,學校並不重要,有本事的人一定能找到不重學歷重能力的好公司的。我們公司(500強全資)就招過學歷不高(民辦大學)的畢業生。而且,其實,我們公司目前的招聘情況不是優秀的候選人太多難以決定,而是很少有候選人能滿足要求。我們招人根本不敢採用硬的技能要求,(因為這樣卡人的話,合格的就更少了),我們現在就是在矬子里拔將軍,拔的方法是挑有潛力的招。相信我,只要你有能力,(或者退一步,有潛力),就一定有機會!

⑨ 中國旅遊地理論文開頭怎麼寫

摘要:抄中國國土廣袤,山川錦綉,自然襲絢麗,景觀多姿,位置適中,形勝優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族眾多,習俗迥異,土產豐饒,工藝絕倫,風味佳餚,名揚海外。由於中國旅遊資源的無比豐厚及其巨大魅力,中國旅遊業起步雖較晚,但在興旺發達的世界旅遊業中,卻有雄厚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中國旅遊,豐富多樣,美麗奇特,歷史文化。

⑩ 中國旅遊地理的論文

中國旅遊地理
主題:中國豐富多樣的旅遊景觀與文化特色。
摘要:中國國土廣袤,山川錦綉,自然絢麗,景觀多姿,位置適中,形勝優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族眾多,習俗迥異,土產豐饒,工藝絕倫,風味佳餚,名揚海外。由於中國旅遊資源的無比豐厚及其巨大魅力,中國旅遊業起步雖較晚,但在興旺發達的世界旅遊業中,卻有雄厚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中國旅遊,豐富多樣,美麗奇特,歷史文化。
正文:我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具備多種功能。以地貌景觀而論,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整體呈三級階梯狀分布,且我國擁有類型多樣、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風景地貌景觀,這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再以旅遊氣候資源為例,中國不僅有緯向性的多樣氣候帶變化,還有鮮明的立體氣候效應,尤其在橫斷山脈地區,可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國南北既有四時如春的繁花似錦的美景,又有類型多樣的海濱、山地、高原和高緯地區的避暑勝地,還有銀裝玉雕的冰雪世界,以及可避寒趨暖的海南島。多樣的風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氣候資源,為生物界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棲息環境,使自然景觀更加絢麗多姿。
著名的五嶽(恆山、泰山、華山、嵩山、衡山)是中國山景的代表。許多奇異的山石以鳥獸物象喻景,加上繪聲繪色的神話傳說,使許多山石更富神秘色彩。如 承德的磬錘峰、武夷山的玉女峰、桂林象鼻山、雁盪合掌峰、黃山蓮花峰等屬中尺度的造型山景。 小尺度乃至微尺度的山景,如廈門萬石園笑石,普陀雙龜聽法石,東山島風動石,黃山夢筆生花,路南石林中的象踞食台、鳳凰靈儀、孔雀梳翅等。
中國江河如織,從涓涓細流的山澗到坦盪寬闊的大江皆有。在眾多的河景中,尤以桂林—陽朔間神奇的灕江和雄偉磅礴的長江三峽為佼佼者。飽含詩情畫意的富春江,恰賽人間仙鄉的九寨溝,咆哮奔騰的黃河峽谷,潺潺流水雋永幽雅的北京西山櫻桃溝,均系別具情趣以水景為主體的不同尺度的旅遊資源。中國擁有大小湖泊2萬多個,尤以「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馳名於世。許多湖泊因其風光明媚而具有療養與旅遊價值。從水天一色的鄱陽湖與洞庭湖,煙波浩渺的太湖與五百里滇池,美如碧玉的洱海,天山天池、賽里木湖和阿爾泰山的喀納斯湖,到京都側畔的昆明湖,都是著名旅遊勝地。中國現有的海濱旅遊勝地有大連、北戴河、煙台、青島、普陀、廈門、深圳、澎湖、崖縣,目前正在開發與待開發的尚有遼寧金縣、興城,河北昌黎、撫寧,山東海陽,江蘇連雲港,福建湄州島、崇武,廣東大鵬灣、珠江口,廣西北海等。其中有避暑勝地,也有難得的避寒勝地。
中國具有世界上特有的奇花異木,珍禽貴獸。珍稀特有動物資源,如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褐馬雞、黑頸鶴、黃腹角雉以及揚子鱷等,均為中國特有種。銀杏、銀杉、金錢松、台灣杉、白豆杉皆珍稀孑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中國佔世界總科數的53%,其中不乏古老類群和特有種,如珙桐、香果樹、昆欄樹、連香樹、鵝掌楸、水青樹等。
一些動植物的棲息繁衍區, 如黑龍江扎龍鶴鄉, 江蘇與青海鳥島,福建鴛鴦溪,雲南大理蝴蝶泉,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有動植物生命搖籃之稱的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以景色奇秀而新辟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列入聯合國組織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的長白山、卧龍山和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等等,都是發展旅遊的得天獨厚的地方。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歷史古跡遍及各地。中國歷史上作為中央王朝的京都或封建割據政權首府的,從禹都陽城到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不下百餘處,其中安陽市、北京市、西安市、洛陽市、開封市、南京市、杭州市居於顯赫地位,被稱為中國七大古都,遺留古跡最多,西安與北京幾乎平分了封建社會前期和後期的帝都歷史。舉凡宮殿、園囿、稷壇、陵寢、王府、第宅、寺廟、道觀等,大多集中在京城及其郊區,成為人文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名城。
歷史與文化之間有淵源不可分割的關系。在中國的文化遺存中,宗教文化影響深遠,五台、普陀、峨眉、 九華是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聖地, 廈門南普陀、賓川雞足山、泉州開元寺、杭州靈隱寺等,亦終年香火不絕。寺廟、道觀、經堂不僅是建築藝術的精華,而造像、壁畫、碑碣、題楹等也極富文化價值。敦煌莫高窟、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大同雲岡、洛陽龍門、永靖炳靈寺、固原須彌山、慶陽北石窟、鞏縣石窟、大足北山與寶頂、劍川石寶山、杭州飛來峰石窟等是吸取印度阿旃陀石窟藝術精華,結合華夏民族特色再創造的藝術結晶。石窟內珍藏著大量雕塑石刻和壁畫,是一座座歷史文庫和藝術文化瑰寶。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識別並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服飾裝束,民風習俗,節日喜慶。每個民族都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因此我國被譽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許多兄弟民族能歌善舞,習俗奇異,居室別致,服飾精美,尤以內蒙古、新疆、雲南、貴州、西藏、四川等地開展民族風情旅遊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