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羅甸奇坑
1. 1、地理中國「奇水迷島」,奇在什麼地方
水溫。顏色。都與其他地方不一樣。
中國的水。島嶼非常的多。有些地方。非常有特色。表現出很奇怪,很迷人的地方。如顏色。水溫。
所以說,中國騎水迷倒奇就在顏色和水溫。
2. 中央十套地理中國第169期天坑,仙人洞是怎樣形成的
地質運動和河流沖刷形成
3. 羅甸雲干人文地理特徵
大關精神的發源地一一雲干,位於羅甸縣城東北部,距離縣城11公里,東連沫陽鎮,南臨龍坪鎮,西與板庚鄉和邊陽鎮相鄰,北同栗木鄉接壤,總面積105.7平方公里,地 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降雨量
資源優勢
編輯
1、雲干鄉距羅甸縣城僅有11公里,城鄉公交車直達雲干;屬三等級公路的大關瀝青路從鄉境內橫穿而過,向北通往省城貴陽,向南通往黔南州府都勻,交通便捷。
2、南部荒坡較多,氣候溫和,較適合發展經果林、經濟林種植;早熟蔬菜種植已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北部氣候寒冷,較適合葯材種植,喀斯特山區面積廣闊, 野生動、植物和中葯材種類繁多,物種資源豐富。
3、雲干畜牧養殖業發展歷史悠久,是羅甸縣城肉類產品主要供應地,畜牧業發展潛力大。
4、大關是雲乾的品牌,知名度高,將充分利用「大關」這個品牌發展喀斯特生態旅遊業,旅遊資源利用前景廣闊。
5、鄉境北部喀斯特山區,石灰岩、泥(頁)岩豐富,石塊大且厚,石材加工利用潛力大。
生態旅遊
編輯
一、大關村位於羅甸縣城北部,北連平塘打岱河天坑、毛坪原始次森林,西與三疊紀板庚灘相鄰,東北與省級風景名勝區大小井接壤,南與即將形成龍灘庫區水域相通,距縣城16.8公里,年均氣溫16.6℃,素有 「天然氧吧」、「避暑納涼天然聖地」之稱。
二、大關是我省反貧困的一面旗幟,一個艱苦奮斗改變生存和發展條件的典型,大關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忍不拔、苦幹實干」的十六字創業精神享譽全國,大關人多年來艱苦奮斗的精神到今天已形成一種大關文化,同時也是大關旅遊最獨特的人文景觀資源。
三、大關喀斯特地質地貌奇觀,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珍稀植物物種,茂密的翠竹,成片的杜仲、椿樹、杉樹挺拔在崇山峻嶺間,亂石山上鑲嵌著塊塊梯田,已是岩山披綠裝,稻田水汪汪,到處鬱郁蔥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大關保存較完好的自然生態植被,融山、縫、坑、林、竹、石為一體,組合成一幅幅立體山水畫卷。為旅遊觀光提供了獨有的地質、生態、人文景觀。
社會經濟建設
編輯
「十一五」期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鄉上下發揚大關精神,全
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縣委「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關鍵在人」的發展思路,抓好蔬菜、臍橙、核桃、畜禽、務工為主的助民增收產業,實施
「3211」助民增收工程和「185」現代農業示範工程,建設萬元田、萬元土、萬元山;認真落實好國家各項惠民政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好的成效,全鄉經
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增收致富。到2010年,全鄉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125萬元,糧食產量3400噸,大牲畜存欄3392頭,生豬存欄
16743頭,家禽存籠50300羽,農民人均純收入3824元,人均佔有糧食555公斤,蔬菜種植13000畝,臍橙種植11000畝,核桃種植
3000畝,種草養羊4300隻,修建小水池1200口,完成6個村的農網改造,完成危房改造241戶,中學生入學率達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
6.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954戶2593人享受農村低保政策。
「十二五」期間,全鄉將圍繞縣委、縣政府「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增比進
位、推動跨越」的主基調,按照「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關鍵在人」的發展思路,緊扣「幹部要干、作風要優、工作要實、發展要快、學習要勤、風氣要
正、形象要好、環境要美」的工作目標。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建設「團結、務實、勤奮、廉潔」領導班子;抓好以水電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人民群
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抓好「集團幫扶、整鄉推進」扶貧開發項目落實,發展好臍橙、核桃、蔬菜、養殖、務工等特色助民增收產業,到「十二五」期末,實現人均3
畝果(臍橙或核桃)、1畝菜、每戶有1人常年在外務工,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9000元以上的發展目標。
特色產業
編輯
雲干臍橙
臍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各類營養成份。據檢測,每100ML鮮橙
汁含:熱量207焦耳,蛋白質0.9g,脂肪0.2g,氨基酸203.9mg,維生素A0.127mg,維生素B10.08mg,維生素B20.03mg
維生素C60mg,並富含鈣、鐵、磷等元素, 臍橙果汁中含可溶性固型物11-15% ,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
11.0-13.0克,含檸檬酸0.80-0.95克,
維生素C55-75毫克。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胡蘿卜素、鈣、磷、鐵、鎂、鉀、鈉,還含有(R)-檸檬油、香豆素、黃酮類
化合物、檸檬苦素類似物、類胡蘿卜素、甘油糖脂質、Y啶酮、果膠等防癌物質。為優良的保健營養綠色食品,經常食用具有降低膽固醇、分解脂肪、減少有色金屬
和放射性元素在人體內積累、清火養顏、防癌抗癌、延年益壽之功效。成熟果實果皮的油胞和果肉的汁胞中含有高級醇、醛、酮、揮發性有機酸及萜烯類等,散發出
誘人的香氣,置之幽香滿室,食之清香盈口,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果品。
近年來,該村圍繞縣委、縣政府「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關鍵在
人」的發展思路,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實施
「3211」助民增收工程臍橙產業化2015畝,涉及種植農戶415戶1643人,其中2007年實施297畝,
2008年實施2018畝。2010年有297畝臍橙初步產生效益,實現經濟收入95.04萬元,扣除成本8.9萬元,純收入86.14萬元。推廣面積最
大的有該村支部書記付濤種植20畝,實現收入達7萬余元,種植最少的有1畝以上,收入在3000元以上。道角村按照規模做大、結構調優、效益增加的原則,
實現臍橙滾雪球式發展,做大做強臍橙特色優勢產業,把道角村打造成羅甸高效、精細化農業示範村,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全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
更快地發展,今年,2015畝臍橙可全部產生效益,預計收入644.8萬元,人均增收3568元。目前較大臍橙發展基地還有幸福村、干里村。
1000毫升,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全鄉轄幸福村、八木村、雲盤村、道角村、中交村、中心村、干里村、大關村、打擁村、永進村10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2818戶,總人口12283人,居住著漢、布依、苗等民族,少數民族佔32%,現有耕地9372畝,其中田4030畝,土5342畝。
4. 《地理中國》觀後感 5篇
【一】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二】
《地理·中國》觀後感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
【三】
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一體性
自古以來就存在著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的觀點,特別是到了近代社會,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往往把自己擺在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針對這種觀點,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之中的」。隨著自然科學的大踏步前進,「我們越來越有可能學會認識並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遠的自然後果。但是這種事情發生得越多,人們就越是不僅再次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而那種關於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對立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來,人不是處於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產物和組成部分。他講的人與自然的一體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為自然的產物並始終歸屬於、依存於自然的屬性。
事實上,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的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體的生命活動始終遵循自然規律。在自然界的長期演化中,人類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種的智能,並建立起極其復雜而嚴密的社會組織體系。雖然人類同其他生物和無生命的物質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徵,特別具有高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但是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而且始終同自然之間保持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沒有人類,自然照樣存在,即自然不依存於人類;但是人類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才能生存,即人類始終依存於自然。 理解人與自然的一體性,有助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定位。
二、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恩格斯認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強,是因為人「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的習常過程所作的干預所引起的較近或較遠的後果。」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是人類力量的源泉,也是人與其他生物最本質的差別。
在現實中,人們往往只是注意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近的後果,而對較遠的後果缺乏認識;等到這種較遠的後果經過積累而變得相當嚴重時才引起關注,最終造成巨大損失,甚至難以治理和挽回。這個問題在近代社會已經暴露,歐亞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災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富有遠見的關注,告誡人們要學會預見和控制生產行為干預自然所引起的較遠的後果。聯想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重溫恩格斯的教誨和告誡,人們應當有所啟示和感悟。
三、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大量的野生動物被獵殺……頭頂的天空不像以前那麼蔚藍了,腳下也再不是一方凈土了.水龍頭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會干?多少瀕臨滅絕的動物朋友還正在掙扎?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於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自然媽媽她太慷慨了!我們習慣了索取,一旦這位慷慨的媽媽無法提供給我們生活的資源,或者我們的行為激怒了她,她要給我們顏色瞧瞧!那我們的下場只有是滅亡!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的生存須要依賴自然,我們是否該給她多一點關心,愛護呢?我們和自然必須平等對待,必須和自然結成一體! 馬克思說過:「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
說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砍一棵樹就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不傷害我們的好朋友—動物……
有人說「人類創造和發現科學,最終毀於科學」!這句話說的也不無道理,想一想,我們天天想者要怎麼來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來做實驗,這樣是生活的好了,那~咱們的子孫後代怎麼辦呢?
要想長久地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就得和身邊的朋友打好關系,以前欠別人的,要趕緊還一還.而這種事情光靠一人是絕對不夠的,這是你我的責任.最後,還是記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吧: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5. 羅甸縣的旅遊資源
羅甸具有南亞熱帶特抄色的岩溶地貌奇觀,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大小井風景區岩溶坍塌千姿百態,明河暗流優美如畫,被中外專家譽為「中國的伏克留茲泉」、「東方洞穴 博物館」。有世界絕無僅有的地質考察經典聖地----三疊紀板庚灘,享譽國內外,美麗的羅蘇河谷風光和神奇的大亭九十九個堡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山、水、石、洞、林等 景觀充分體現了羅甸山水險、峻、奇、美、幽的特點,加之龍灘水電站開發,羅甸將會成 為千島之湖,成為貴州及黔桂一帶的旅遊大縣。
羅甸有中國最年輕的湖泊——高原千島湖風光,有中法洞穴專家推崇的神奇「東方洞穴博物館」大小井,這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可與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法國南部的伏克留滋泉相媲美;有「三疊紀」大貴州灘(板庚灘),比美國黑西奇彎號稱研究現代碳酸鹽岩「經典聖地」的巴哈馬灘更為理想;有神秘莫測的打黛河天坑群;有南方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有鬼斧神工、渾然天成的紅水河奇石。這是人們第二生存空間理想樂園。
6. 地理中國,聯系方式
CCTV-10《地理中國》屬科普類電視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內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欄目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7. 地理中國節目放的那個兩口神奇的上井和下井那個地方在哪裡不知道的別亂說!!!
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飛龍鎮木井村
位於偉人鄧小平故里廣安市武勝縣飛龍鎮木井回村,矩離最近的答高速工路為岳武路,在岳武路飛龍鎮路段,通過一條鄉道直達木井村。車行約十幾分鍾,步行約40分。
武勝縣飛龍鎮木井村的故事因兩口神奇的木井開始,它們相距僅4米,上下落差1米,但兩口井好像約好似的,一年要變兩次「魔術」:端午節後,你變渾濁我變清澈,你放微臭我獻香甜;中秋節後,它倆又雙雙「對變」。一年四季,兩口井交替供人飲用。
8. 求《地理中國》每集簡介
地理中國,每集簡介。
1柴河地質探秘【哈拉哈河火山群支脈發現】
2巨洞之謎【格凸河暗河洞穴】
3鄱陽湖的奧秘【鄱陽湖】
4解密遠古之花 上【達爾文討厭之謎的破解】
5解密遠古之花 下
6黃土中的秘密【洛川黃土剖面】
7太行山中的奇觀【贊皇縣赤壁長牆】
8石林傳奇【路南石林】
9赤水觀瀑【赤水丹霞地貌】
10黃龍的訴說【黃龍鈣華】
11沙海的奧秘【巴丹吉林沙漠】
12鴨綠江神韻【鴨綠江】
13天露池之謎【豐寧第四紀冰川遺跡】
14嵩山探秘【嵩山五世同堂地質奇觀】
15山中奇境【樂業 大石圍天坑】
16會飛的山峰【葛仙山】
17神奇的小島【南碇島六邊形石柱】
18深藏的美麗【九寨溝】
19走進龜峰【龜峰丹霞區象形石】
20紅岩石瀑【大洪山琵琶湖紅岩石瀑】
21洞穴奇觀 上【武隆芙蓉洞喀斯特】
22洞穴奇觀 下
山河探秘第一部
23神秘的巨洞【同第二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一集】
24探索長崖之謎【同第七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二集】
25少林傳奇【同第十四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三集】
26大漠尋奇【同第十一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四集】
27山中奇觀【同第九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五集】
28石林億萬年【同第八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六集】
29好大一個湖【同第三集】【山河探秘第一部第七集】
30塔里木河探秘【塔里木河】
31龍虎山探奇【龍虎山洞穴和古火山口】
32游歷地心【天柱山超高溫高壓變質帶】
33生命之石【延慶縣千家店盆地硅化木群】
34萬柱迷谷【臨海市六邊形流紋石柱群】
35塘中的發現【海口雙池嶺 羅京盤瑪珥式火山群】
36峽谷行【大渡河金口河大峽谷】
37水下的博弈【治理黃河】
火山的奧秘
38巨災後的反思【馬提尼克島聖皮埃爾培雷火山大爆發】【火山的奧秘第一集】
39險象環生【夏威夷火山空難救援】【火山的奧秘第二集】
40零距離接觸 上【火山專家考察活火山】【火山的奧秘第三集】
41零距離接觸 下【火山的奧秘第四集】
42感知火山脈搏【火山專家研究火山噴發】【火山的奧秘第五集】
43破解火山密碼 上【火山專家檢測火山噴發】【火山的奧秘第六集】
44破解火山密碼 下【火山的奧秘第七集】
9. 如何評價央視節目《地理中國》
廢話很多,許多內容是來消遣觀眾浪費時間的。
10. 央視十套地理中國的男中音配音的聲音是誰太難聽了。每個小段和大段落、完成之後總是刻意拉長聲故意做疑
CCTV-10《地理中國》屬科普類電視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欄目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