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之江西
㈠ 江西位於中國的什麼地理位子
江西地理位置,是交通樞紐又是兵家必爭之地。
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說周回朝吳國答的位置是在現在的江蘇省和浙江北部地區,楚國是在湖南湖北一帶,所以「吳頭楚尾」是說江西省的位置是在這兩者之間。
粵是指廣東,閩是指福建,「粵戶閩庭」是說江西是這兩省的門戶和門庭。
「形勝之區」,是說地理位置有利的地方。
㈡ 江西省會在中國地理的位置
江西地理位置來,是交通樞紐又源是兵家必爭之地。
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說周朝吳國的位置是在現在的江蘇省和浙江北部地區,楚國是在湖南湖北一帶,所以「吳頭楚尾」是說江西省的位置是在這兩者之間。
粵是指廣東,閩是指福建,「粵戶閩庭」是說江西是這兩省的門戶和門庭。
「形勝之區」,是說地理位置有利的地方。
㈢ 江西地理概況有哪些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道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全省共設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等11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南昌市為江西省會。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的腹地,與上海、廣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合肥等各重鎮、港口的直線距離,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內。古稱江西省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
全省土地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74%,居華東各省市之首。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繞有幕阜山脈、武夷山脈、懷玉山脈、九連山脈和九嶺山脈,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鳥棲息地。
江西處北回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全省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59.7%,居全國前列。礦產資源豐富,銅、鎢、鈾、鉭、稀土和金、銀被譽為江西省的「七朵金花」。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才輩出,陶淵明、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朱熹、文天祥、宋應星、湯顯祖、詹天佑等文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若群星燦爛,光耀史冊。
江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八一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的中心就在贛南的瑞金。江西為中國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達25萬人之多。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江西全省現有人口4139.8萬人(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
作為一個農業比重較大的省份,糧食、油料、蔬菜、生豬、蜜桔、淡水魚類等農業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隨著農業科技推廣和產業化經營步伐的加快,傳統農業正迅速向現代農業轉變。生態農業前景可喜,綠色農產品正成為重要增長點。治湖治江治山的「山江湖工程」被聯合國專家譽為跨世紀工程和可持續發展的範例,養豬、制沼和種果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方式在贛南實施取得良好效益,正逐步向全省推開。
江西相繼建設了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形成了汽車、機械、電子、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紡織、醫葯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布局日趨合理,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茁壯成長,主要工業品產量成倍增長,一批工業企業和產品接近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年,新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在洪械廠誕生,毛澤東主席筆寫信嘉勉,稱贊「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製造工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現在江西是我國重要的殲擊機、教練機、直升機生產基地之一。鳳凰系列照相機,為國內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國產相機,被譽為「民族相機工業的一朵奇葩」。江鈴汽車、昌河汽車、冰箱壓縮機等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貴溪建有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廠,年生產能力20萬噸,德興銅礦是亞洲最大銅礦。景德鎮陶瓷,國之瑰寶,素以「薄如紙、明如鏡、白如玉、聲如磬」等獨有的特色享譽中外。
通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多方籌集資金,江西持續加大對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骨幹工程,基礎設施大為改善,為新世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96年通車的京九鐵路,從南至北穿越江西26個縣、市、區,在江西境內長達700餘公里,佔全線總長近1/3。已建成昌九、昌樟、溫厚、九景、黎溫等多條高速公路,總里程達659公里。全省現有4個民用航空港,開通了至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幾十條航線。
江西大力實施「科教興贛」戰略,初步建成了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和科技體系。全省教育投資逐年增加,有效改善了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基本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和掃除壯年文盲的目標。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全省共有普通高校32所,培養了大批各類人才。南昌大學已通過國家教育部考核進入全國高等教育「221」工程。在加強科技應用研究、加快成果轉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文化事業異彩紛呈。廣播電視事業飛躍發展。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體育運動生機勃勃,成績斐然。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江西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全面的思想保證、充分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輿論環境。堅持用井岡山精神教育廣大幹部群眾,先後建立和合名了一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井岡山革命紀念館以及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被列入首批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江西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業正日益成為江西經濟新的增長點。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以及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已成為來贛客人必游之勝景。
江西有著輝煌的過去,有著蓬勃發展的現在,也必將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㈣ 江西省算是中國的哪個地理位置
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地處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13°34′36″-118°28′58″,北緯24°29′14″-30°04′41″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
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中心腹地,其資源豐富、生態優良,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也是亞洲超大型的銅工業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4)地理中國之江西擴展閱讀
江西省的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28.0℃外,南北差異很小,都在28.0-29.8℃。
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以上,成為長江中游最熱地區之一。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5.0℃,贛南盆地為6.2-8.5℃。
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307天。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持續期為240-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對於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開敞,特大寒潮南侵時有不利影響。
㈤ 江西地理概況有哪些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道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全省共設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等11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南昌市為江西省會。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的腹地,與上海、廣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合肥等各重鎮、港口的直線距離,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內。古稱江西省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
全省土地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74%,居華東各省市之首。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繞有幕阜山脈、武夷山脈、懷玉山脈、九連山脈和九嶺山脈,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鳥棲息地。
江西處北回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全省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59.7%,居全國前列。礦產資源豐富,銅、鎢、鈾、鉭、稀土和金、銀被譽為江西省的「七朵金花」。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才輩出,陶淵明、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朱熹、文天祥、宋應星、湯顯祖、詹天佑等文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若群星燦爛,光耀史冊。
江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八一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的中心就在贛南的瑞金。江西為中國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達25萬人之多。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江西全省現有人口4139.8萬人(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
作為一個農業比重較大的省份,糧食、油料、蔬菜、生豬、蜜桔、淡水魚類等農業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隨著農業科技推廣和產業化經營步伐的加快,傳統農業正迅速向現代農業轉變。生態農業前景可喜,綠色農產品正成為重要增長點。治湖治江治山的「山江湖工程」被聯合國專家譽為跨世紀工程和可持續發展的範例,養豬、制沼和種果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方式在贛南實施取得良好效益,正逐步向全省推開。
江西相繼建設了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形成了汽車、機械、電子、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紡織、醫葯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布局日趨合理,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茁壯成長,主要工業品產量成倍增長,一批工業企業和產品接近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年,新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在洪械廠誕生,毛澤東主席筆寫信嘉勉,稱贊「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製造工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現在江西是我國重要的殲擊機、教練機、直升機生產基地之一。鳳凰系列照相機,為國內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國產相機,被譽為「民族相機工業的一朵奇葩」。江鈴汽車、昌河汽車、冰箱壓縮機等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貴溪建有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廠,年生產能力20萬噸,德興銅礦是亞洲最大銅礦。景德鎮陶瓷,國之瑰寶,素以「薄如紙、明如鏡、白如玉、聲如磬」等獨有的特色享譽中外。
通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多方籌集資金,江西持續加大對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骨幹工程,基礎設施大為改善,為新世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96年通車的京九鐵路,從南至北穿越江西26個縣、市、區,在江西境內長達700餘公里,佔全線總長近1/3。已建成昌九、昌樟、溫厚、九景、黎溫等多條高速公路,總里程達659公里。全省現有4個民用航空港,開通了至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幾十條航線。
江西大力實施「科教興贛」戰略,初步建成了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和科技體系。全省教育投資逐年增加,有效改善了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基本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和掃除壯年文盲的目標。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全省共有普通高校32所,培養了大批各類人才。南昌大學已通過國家教育部考核進入全國高等教育「221」工程。在加強科技應用研究、加快成果轉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文化事業異彩紛呈。廣播電視事業飛躍發展。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體育運動生機勃勃,成績斐然。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江西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全面的思想保證、充分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輿論環境。堅持用井岡山精神教育廣大幹部群眾,先後建立和合名了一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井岡山革命紀念館以及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被列入首批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江西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業正日益成為江西經濟新的增長點。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以及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已成為來贛客人必游之勝景。
江西有著輝煌的過去,有著蓬勃發展的現在,也必將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㈥ 江西地理位置處於那裡!
江西省地處北緯24°29′″至30°04′41″,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屬於華東地區。江西省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轄11個地級市、100個縣(市、區),省會為南昌市。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處北回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江西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具有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江湖眾多,以鄱陽湖為中心呈向心水系。又是中國南方紅壤分布面積較大的省區之一。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具有典型的亞熱帶森林植物群落。地質與地貌地質構造上,以錦江—信江一線為界,北部屬揚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屬華南褶皺系,志留紀末晚加里東運動使二者合並在一起,後又經受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構造帶,南部地區有大量花崗岩侵入,盆地中沉積了白堊系至老第三系的紅色碎屑岩層,並夾有石膏和岩鹽沉積;北部地區形成了以鄱陽湖為中心的斷陷盆地,盆地邊緣的山前地帶有第四紀紅土堆積。這是造成全省地勢向北傾斜的地質基礎。地貌上屬江南丘陵的主要組成部分。省境東、西、南三面環山,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錯分布,北部則為鄱陽湖湖積、沖積平原。鄱陽湖平原與兩湖平原同為長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長江和省內五大河流泥沙沉積而成,北狹南寬,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地表主要覆蓋紅土及河流沖積物,紅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狀起伏。湖濱地區還廣泛發育有湖田洲地。水網稠密,河灣港汊交織,湖泊星羅棋布。贛中南以丘陵為主,多由紅色砂頁岩及部分千枚岩等較松軟岩石構成,經風化侵蝕,呈低緩渾圓狀,海拔一般200米,接近邊緣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約300-500米;其相對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僅50-80米。丘陵之中,間夾有盆地,多沿河作帶狀延伸,較大的有吉泰盆地、贛州盆地及於都、瑞金、興國、寧都、南豐、貴溪等盆地。山地大多分布於省境邊緣,主要有:東北部的懷玉山,東部沿贛閩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脈,南部的大庾嶺和九連山,西北與西部的幕阜山脈、九嶺山和羅霄山脈(包括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成為江西與鄰省的界山和分水嶺。山脈走向以東北—西南向為主體,控制著省內主要水系和盆地的發育。多數山地由古老的變質岩系和花崗岩組成,山峰陡峭,堆積物較厚[9]。水文氣候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28.0℃外,南北差異很小,都在28.0-29.8℃。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以上,成為長江中游最熱地區之一。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5.0℃,贛南盆地為6.2-8.5℃。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307天。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持續期為240-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對於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開敞,特大寒潮南侵時有不利影響。江西為中國多雨省區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區分布上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廬山、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是全省4個多雨區,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區,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年降水季節分配是4-6月約佔42-53%。降水的年際變化也很大,多雨與少雨年份相差幾近一倍。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及年際變化大是導致江西旱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省境地形南高北低,有利於水源匯聚,水網稠密,降水充沛,但各河水量季節變化較大,對航運略有影響。全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條,總長度達1.84萬公里,除邊緣部分分屬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注入長江外,其餘均分別發源於省境山地,匯聚成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系,最後注入鄱陽湖,構成以鄱陽湖為中心的向心水系,其流域面積達16.22萬平方公里。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連同其外圍一系列大小湖泊,成為天然水產資源寶庫,並對航運、灌溉、養殖和調節長江水位及湖區氣候均起重要作用[9]。江西地表徑流贛東大於贛西、山區大於平原。江西河川徑流主要靠降水補給,故季節性變化很大。汛期河水暴漲,容易泛濫成災;枯水期水量很小,又感水源不足。故具有夏季豐水、冬季枯水、春秋過渡的特點。年內波動較大:1至3月佔14-17%,4至6月佔53-60%,7至9月佔18-22%,10至12月佔6-10%。徑流最大月份一般出現在6月或5月,各河最大月佔全年徑流量的22%左右;徑流最小月份一般出現在12月或1月,各河最小月佔全年徑流量的3%以下。由於徑流的年內分配主要集中在4月至6月,這段時間降水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易造成洪澇災害。而7月至9月,降水稀,氣溫高,工農業用水正值高場,江河卻處在少水期。徑流量最大年比最小年各河在4-5倍左右。年徑流量變化還存在連續乾旱和連續洪水的情況㈦ 江西的地理位置處於那裡呢
江西省位於北緯 24°29'14" 至 30°04'41"、東經 113°34'36" 至 118°28'58"之間 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
江西省,簡稱贛(gà),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中國東南部。東臨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因唐玄宗733年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章」「貢」二水匯合而成的贛江自南而北貫穿全境而簡稱贛。
江西省共設南昌、九江、上饒、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吉安、撫州等11個地級市,11縣級市,70個縣,19個市轄區。
江西自古以來物產富饒、人文薈萃,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文物古跡、風景名勝眾多,廬山、三清山、滕王閣、婺源、龍虎山、井岡山等聞名海內外。境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自南向北縱貫全境,注入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江西森林覆蓋率達63.1%,居中國第二。江西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人口4503.93萬(2012年),由11個地級市組成,省會南昌市。江西東鄰浙江、福建,南嵌廣東,西連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西省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
㈧ 天天向上中國地理之江西是哪一集
天天向上2014 11月14日的一期 地理第13站江西!
本期節目由張慧雯領銜江西美女,作為「新謀女郎」,自爆被張藝謀導演選中的過程,曾經歷6次試戲,多種培訓才最終確定入選。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㈨ 江西在中國的哪方
在中國的東南方。
江西,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贛」(gàn),又稱江右、別版稱贛鄱大地,省會南昌權。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為干越之地和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江西地處中國東南部,北緯24°29′14″至30°04′41″,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
(9)地理中國之江西擴展閱讀: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