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台灣的地理書中國地圖

台灣的地理書中國地圖

發布時間: 2021-03-06 17:11:49

『壹』 台灣有沒有賣地理書和地圖

地球表面來(包括生物圈源,可以和生物掛鉤,從而更好地認識地理):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大氣圈底部-岩石圈表層-水圈-生物圈-人類圈-陸地-海洋-山脈-大陸架-氣候-植被。
人類生活:鄉村-集鎮-城市-人種。
地圖(包括中國地圖和地理,還有氣候地圖,地形圖,經濟社會地圖,自然地圖,地勢圖等)
作用:地理知識探究。
地理學沒有一個公認的分類體系。
經濟地理學
在西歐,地理學分為通論地理學(即部門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即區域地理學)兩部分,通論地理學中分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下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前蘇聯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兩大分支,然後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西方學者把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部分,或分為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級分支學科。
自然方面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屬性

『貳』 台灣地理位置簡介

台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周圍海域從3點鍾方向以順時鍾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台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

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

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台北為核心的台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台灣最大族群。

(2)台灣的地理書中國地圖擴展閱讀: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較顯著之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

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佔;1662年鄭成功收復;清代1684年置台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1945年抗戰勝利後光復;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內戰失利中退守台灣,海峽兩岸分治至今。

『叄』 台灣地圖的台灣地圖簡介

《台灣地圖》繪畫遵循陸在上海在下的原則,其視角是從大陸看台灣,故地圖方位為上東下西、左北右南。該圖所繪范圍北起台灣島北端的雞籠(基隆)山和雞籠城(今基隆市),南至台灣島南端的沙馬磯頭山、紅頭嶼和小琉球山(今高雄之南琉球嶼),東抵阿里山等山川,西達澎湖列島。圖繪內容重點表示了台灣島西部之山川、平原的地理面貌,水系和居民地,包括台灣府屬彰化縣、諸羅縣(今嘉義市)、台灣縣(今台南市)、鳳山縣(今高雄市)和台灣島西部最早興起的沿海港口、城鎮以及山區少數民族居住的番社等。還標注了水汛、營訊名稱。在台灣島南北兩端還有雞籠山和沙馬磯頭形勢、得名和來往行船以此山為指南的簡要文字說明。山地採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法,由此至南重彩形象地繪出雞籠山、觀音山、阿里山、打狗(打鼓)山、半屏山等,高峰連綿,峰巒疊錯,充分展現了台灣寶島的名山雄姿。圖中畫出的無數條大小河流,彎彎曲曲,自東向西流向大海。海水加繪大波浪花紋,自然流暢,氣勢非常宏偉壯觀。澎湖諸島都標注了名稱,十分詳盡,地理位置也比較准確。此外,圖中還形象地表示了西部沿海諸炮台等兵要內容,使地圖兼有軍事用途。此圖是我國現存較早的手繪台灣地圖之一,是研究二百多年前台灣地理的珍貴史料。

『肆』 台灣在地圖上哪個位置

台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西瀕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台灣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連南海,東北與日本琉球群島間相距約600公里。台灣海峽東西最不超過400公里,最窄處約130公里,是中國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上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台灣島最西端位於澎湖縣望安鄉花嶼西端(東經119度18分03秒),最東端位於宜蘭縣赤尾嶼東端(東經124度34分30秒),最南位於屏東縣恆春鎮七星岩南端(北緯21度45分25秒),最北到宜蘭縣黃尾嶼北端(北緯25度56分30秒)。

多島之省

台灣省包括台灣本島和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以及澎湖列島63個島嶼,是一個多島之省。台灣島形狀如一紡錘,南北間長約394公里,東西南最大寬度為144公里,全島面積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稱的台灣地區包括台灣省本身及台灣當局所控的福建省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約36006平方公里。

澎湖群島。也稱澎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介於台灣本島和福建省之間,東距台灣本島最近距離24海里,西距福建廈門約75海里,是海峽兩岸海上的交通要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有「台灣海峽之鍵」的稱號。澎湖列島由澎湖本島和63個島嶼組成,面積為126平方公里。澎湖列島原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玄武岩方山,經過長期侵蝕後,地床漸低,後來基盤沉降,形成有許多離散島嶼的今日澎湖列島。

蘭嶼。原名紅頭嶼,位於台東縣東南的太平洋中,因盛產名貴的蝴蝶蘭而改名為蘭嶼,面積44.7平方公里,為海底火山爆發隆起而成的火山島,是台灣本島最大的屬島,現為台東縣管轄下的蘭嶼鄉,距台東市約41海里。島上山巒青翠,碧海藍天,風景如畫。該島為雅美族的世居地,有四個自然村,6個部落,另有漢族居住。

綠島。原名火燒島,傳說因島內的火燒山在陽光照耀下滿山通紅而得名,後因火燒島的名字易給人寸草不生的錯覺,而於1949年改名為綠島。該島位於太平洋上,距離台東市約18海里,面積15平方公里,現為台東縣管轄的綠島鄉。該島也是一個火山島,外形與蘭嶼相似,呈不等邊四角形,因此有人將其與蘭嶼稱為「姐妹島」。島上丘陵起伏,西部較為平坦,丘陵台地佔全島面積的70%以上。島上現有人口約3000人,有3個村落,全部為漢族。

琉球嶼。又稱小琉球,位於台灣南部下淡水溪入海口之南,屹立於台灣海峽之中,距屏東縣東港鎮西南約8海里,距離高雄市約18海里,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最寬處約2公里,面積6.8平方公里。因形似一個浮在海面上的球,而得名琉球嶼。琉球嶼是一個珊瑚礁構成的隆起岡巒,整個島嶼被兩條直線狀的地溝切割。該島現為屏東縣下轄的一個鄉,人口約1.5萬人,90%以上從事漁業。

多山的海島

台灣是一個多山的海島,山地面積佔了全島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東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是高山和丘陵。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王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海岸山脈,像條條巨龍蜿蜓起伏,自東北至西南伏卧在台灣島上,統稱為台灣山脈。全島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2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有62座。

台灣山系與台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縱貫中部,形成中間高、兩側低的地勢。高山多集中於中部偏東,形成東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勢下降,最後在西部海岸地區形成廣大的海岸平原。

中央山脈北起蘇澳附近,南達台灣南端的鵝鑾鼻,縱貫台灣本島南北中央,成為全島的脊樑和分水嶺,有「台灣屋脊」之稱,將台灣全島分為東小、西大的不對稱的兩部分。中央山脈全長270公里,東西寬80公里。

玉山山脈在雪山山脈的南面,西南走向,北端隔濁水溪上游與雪山山脈緊鄰,南端至屏東平原北部,全長約120公里。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是全島和大陸東部地區的最高峰。玉山山頂終年積雪,色白如玉,因此被稱為「玉山」。

雪山山脈又稱次高山山脈,位於中央山脈的西北側,全長180公里,主峰海拔3884米,是台灣第二高峰。阿里山脈是台灣島最西邊的一條山脈,海岸山脈則是台灣島最多東邊的山脈。此外,在台灣島北端還有一個自成體系的大屯火山群,由10多座圓錐形火山體組成。

台灣山嶽高峻雄偉,氣勢磅礴,海拔高度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多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達200座之多。其中玉山(台灣第一高峰)、雪山(台灣第二高峰)、秀姑巒山(中央山脈第一高峰)、南湖大山(中央山脈北端最高峰)與大武山(中央山脈南端最高峰)有「台灣五嶽」之稱。

台灣島多丘陵

丘陵和台地分布在五大山系與平原過渡的山麓地帶,從台北盆地周緣至恆春半島止,一般海拔在600米左右,佔台灣島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弱。主要丘陵有四個,即基隆竹南丘陵、嘉義丘陵、豐原丘陵和恆春丘陵,其中基隆竹南丘陵為台灣島最大的丘陵。基隆竹南丘陵,北起基隆附近的海岸,南達台中豐原一帶,東緣雪山山脈的北麓和西麓,西抵台灣島西海岸,由基隆丘陵、新竹丘陵、苗栗丘陵和竹南丘陵等組成,是台灣最大的丘陵區。嘉義丘陵位於阿里山脈前,北起濁水溪南岸,南至高雄、屏東,屬海拔在250米以下的低丘陵。豐原丘陵位於上述兩丘陵區之間,豐原經台中至南投一線以西,為西部丘陵地帶最寬部分,東西呈半圓形,伸入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脈之間,為台灣本島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區。恆春丘陵,位於恆春半島,中央山脈至此成平緩的南北向背斜,山勢逐漸向兩側低落,西部與屏東平原相接。

除丘陵之外,在台灣島北部至中部丘陵西側,還零星分布一些地勢較丘陵低平的台地,自北而南主要有林口、桃園、中壢、湖口、後里、大肚與八卦等台地,高度均在海拔400米以下。

平原與盆地

台灣平原和盆地數量不多,面積較小,僅佔全島面積的五分之一。主要平原有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宜蘭平原與台東縱谷平原。嘉南平原也稱台南平原,北起彰化縣濁水溪的南岸,向南至高雄縣下淡水溪的西岸,面積約4450平方公里,為台灣最大平原。屏東平原位於台灣島南部,面積1160平方公里,是台灣島第二大平原。宜蘭平原又稱蘭陽平原,位於台灣島東北部,面積約320平方公里,是台灣東部開發最早的地區。台東縱谷平原位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的山巒之間,面積約700平方公里。此外,台灣島北部沿海還有一些面積較小的平原,主要有新竹沖積平原、苗栗沖積平原和彰化平原等。

台灣的盆地較平原面積更小,數量也少。較大的盆地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與埔里盆地群。台北盆地位於台灣島北部,盆地東南兩側為雪山山脈的余脈形成的丘陵所環繞,北以大屯火山群為屏障,西有基隆竹南丘陵的觀音山和林口台地圍繞,盆地形態完整,近似一個三角形,面積240平方公里,僅次於台中盆地,是台灣北部最早開發的地方。台中盆地位於台灣島中部,北接大安溪,南界是濁水溪,東鄰豐原經霧峰至草屯一線的斷層,西至大肚台地和八卦台地的東緣,面積400平方公里,是台灣島最大的盆地。埔里盆地分布於中央山脈的埔里陷落區,位於南投縣境內濁水溪中游及大肚溪上游和北港溪之間,分布有十幾個大小不等、南北對列、由群山圍繞的陷落盆地,統稱為埔里盆地群。其中以埔里盆地面積最大,約42平方公里;魚池盆地次之,面積約21平方公里。

台灣雖然平原與盆地面積有限,但一向是台灣最重要的農業區和居民區,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全省約95%的大中小城市集中在平原與盆地。

形態各異的海岸

台灣省是一個島嶼省份,島嶼眾多,海岸線長。台灣本島海岸線就有1566公里,包括了東部、北部、西部與南部等四個不同海岸。東部斷層海岸,以台灣島東北角的台北縣三貂角的萊萊鼻為起點,向南延伸,經宜蘭、花蓮、台東直至屏東的九棚,全長380公里。整段海岸大致平直,瀕臨太平洋,除宜蘭平原、花蓮平原、台東平原臨海的邊緣具有隆起海岸的特點外,大部分海岸因斷層作用,陡直岸壁緊貼海岸,共有4段斷層海岸組成,是典型的斷層海岸。

北部海岸,西起台灣島西北角淡水河入海口北岸的油車口,向北經富貴角再折向東至三貂角的萊萊鼻,全長約85公里。北部海岸東臨太平洋,北迎東海,西依台灣海峽,屬隆起海岸。北海岸地區是標準的海蝕地形,整段海岸凹凸曲折,岬灣相間,奇石怪岩,極具旅遊觀賞價值。

西部海岸,北起淡水河入海口的南岸,向南延伸至屏東縣西部的枋寮,全長約410公里,瀕臨台灣海峽,為沉積隆起海岸。與東部海岸相比,西部海岸面臨淺海,連接沿海平原,因此整段海岸單調平直,地勢緩斜。在風向、風力和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旺盛的堆積,沙灘綿長,海岸不斷向西部海洋延伸。

南部海岸,自屏東枋寮向南,經過台灣島南端的貓鼻頭和鵝鑾鼻,再折向北至九棚,西臨台灣海峽,南接南海,東瀕太平洋,全長264公里,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

『伍』 寶島台灣版本的中國地圖,畫的是什麼樣子的

關於中國歷史地圖,有很多版本。其中譚其驤版本流傳最廣,也是目前中學歷史教材中的權威版本。然而譚版地圖的「地圖開疆」是其最大的缺陷。除了譚版之外,還有其他版本,但是很少出現比較精美的。最近,小編發現一套台灣製作的中國古代歷史地圖,也十分精美,也相對客觀。


春秋時期的地圖,用不同的顏色標出了各國的范圍。而且寫出了重要民族的分布狀態。而譚版的春秋地圖沒有畫出國界線,只標記了地點和國名,使得人們無法了解各國勢力范圍的大小。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台灣該版本的地圖也沒有做到統一的標准。如清朝用綠色標出了勢力范圍,而唐朝和明朝就是一個顏色。我比較欣賞該版本的地圖是春秋、戰國、秦朝、西漢、蒙古帝國的版圖。對於譚其驤版,我只欣賞其北宋、南宋時期的版圖。而港版,我比較欣賞明朝的地圖

『陸』 台灣地理全圖的介紹

《台灣地理全圖》為現存較早手繪台灣地圖之一,是研究台灣歷史、地理、交通、民族以及中國地圖學發展史的珍貴史料。

『柒』 台灣中學生的地理課本是什麼樣子的

灣(簡稱:台,英語:Taiwan),由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構成,1949年後中華民國政府所稱的台灣地區還包括靠近大陸的金門與馬祖等島嶼,為中國的「多島之省」。台灣本島南北長而東西狹。南北最長達394公里、東西最寬為144公里,呈紡錘形。台灣海峽為中國南北方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遠東海上走廊。她與廟島群島、舟山群島、海南島,台灣台灣構成一條海上「長城」,為中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東南鎖鑰」,「七省藩籬」之稱。

『捌』 本人誠意跪求《中國歷史地圖》(1980台灣編)圖片完整版

手上有郭沫若版的,估計和你的一樣,沒這么全~

『玖』 台灣島的地理位置

1、位置

全省位於祖國大陸架的東南緣。地處東經124°34"30"(宜蘭縣赤尾嶼東端)至119°11"03"(澎湖縣望安鄉花嶼西端),北緯21°45"25"(屏東縣恆春鎮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蘭縣黃尾嶼北端)之間。北臨東海,東北接琉球群島;東濱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鄰;西隔台灣海峽與大陸福建省相望,最近處僅130公里。全省恰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在戰略上,素有我國「七省藩籬」之稱。

2、面積

台灣是中國一個由島嶼組成的海上省份。全省由全灣全島和周圍屬島以及彭湖列島兩大島群,共80餘個島嶼所組成。陸地總面積35989.7573平方公里。其中,台灣本島南北長394公里,東西最寬處144公里,繞島一周的海岸線長1139公里,面積35788.0908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面積的97%以上,是中國第一大島。

3、地形

台灣本島是一個多山的海島,高山和丘陵面積佔2/3,平原不到1/3。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阿里山脈和台東山脈(又稱海岸山脈)是島上的五大山脈。這些山脈的走向與祖國大陸沿海地區的山脈走向一致,都是有規律地從東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

台灣島地形,中間高,兩側低。以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為分水嶺,分別漸次地向東、西海岸跌落。但由於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東地區,就形成了東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

a、台東山地

由中央、玉山等5條山脈組成高原狀地區,面積約22914.74平方公里。中央山脈偏於本島東側,縱貫南北,長達320公里,寬80多公里,諸主峰均在3000米以上,成為全島的脊樑和分水嶺。區內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玉山山脈的主峰玉山,高3997米,為台灣第一高峰,也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四周雲霧繚繞,銀裝素裹。阿里山脈山勢則比較平緩,主峰大塔山頂部平坦,是著名風景區。山地之中也有不少盆地和狹窄的平原,較大的有宜蘭平原,面積300平方公里。除了山脈之外,台灣還是一個多火山的島。著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

b、台中丘陵

由阿里山脈以西呈帶狀分布的丘陵和盆地組成。東部為丘陵,西部為盆地。本區盆地很多。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日月潭盆地等。台北盆地約245平方公里,台中盆地約400平方公里,均為重要農業區。

c、台西平原

由西部濱海地帶的沖積地所組成,北窄南寬,面積約800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嘉南平原和屏東平原。嘉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長180公里。最大寬度約50公里,面積4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有3250平方公里,佔全省耕地總面積32.5%,為農業最盛、人口最密的地區。屏東平原為高屏溪的沖積平原,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是台灣第二大平原。

4、氣候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北回歸線穿過台灣腰部。全省位置恰跨溫帶與熱帶之間,氣候特點與處於同一緯度的大陸雲南、廣西和廣東等地一樣,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但它四面環海,受海洋性季風調節,終年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樹木蔥籠,百花芬芳,農作物南部一年三熟。

台灣的年平均溫度,除高山外約在22℃左右。一年四季,天氣總是暖融融的。4—11月,是台灣的夏季,最熱的7月份,全省平均氣溫為28℃左右。從12月到翌年3月,為涼爽的「冬季」,與大陸長江下游的秋天相仿。最冷的2月份,全省溫度最低的台北市的平均氣溫也仍在15℃左右;而此時在台灣南端的恆春,平均氣溫還在20℃以上,宛如大陸北方的初夏,無怪乎人們稱它「恆春」,意即「四季長春」。一般地區終年不見霜雪,雪線位於海拔3000米以上地帶。

台灣是我國多雨的濕潤地區之一,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北京是我國少見的冬雨區。基隆平均每年有200多天下雨,素有「雨港」之稱。中部高山地區多暴雨,中央山脈個別地區年降雨量高達6000毫米。西部低平地區的雨水比北京少。大部分地區降雨時間集中在夏季,尤以6~8月為最多,幾乎每天下午都有一場雷陣雨。

台灣是我國受台風影響最多的省份,附近海面為夏季台風的主要通道。每年6~10月是台風季節,其中7~9月台風次數最為頻繁。

『拾』 台灣的地理地圖

台灣衛星地圖導覽
http://www.golden360.com/

旅遊導覽 - 台灣地圖導覽
http://travel.network.com.tw/main/travel/

UrMap你的地圖網
http://www.urmap.com/#z=b

大部分的地圖都會採用綠色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