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地理區劃圖
㈠ 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世界政區圖,中國各省輪廓圖
我給你一個網址吧:www.meet99.com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世界政區圖,中國各省輪廓圖都有至於氣溫降水分布特點如下: 中國的氣候有很多種,例如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原氣候等等。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我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蘇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乾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夏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干濕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本區位於北緯25°~35°之間,按行星風系的氣候分帶,這里屬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乾旱區,但由於海陸差異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導致的溫壓場的改變,季風環流改變了近地面層行星風系的環流系統,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為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變乾旱的荒漠景觀為濕潤的常綠闊葉林景觀。再經過幾千年的人為作用,使本區成為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區域。
本區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本區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介於13℃~20℃之間,≥10℃積溫為4000℃~6500℃。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長江以北0℃~2℃,江南2℃~10℃,南嶺一帶10℃~12℃。由於淮陽山地山勢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氣的影響,特別是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陽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為冷空氣南下的通道,1月等溫線在這里呈舌狀向南凸出。長江以北,絕對最低氣溫可達-10℃以下,漢口曾出現-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長江以南,多在-7℃~-10℃之間。每當強冷空氣南下時,氣溫下降的幅度常可超過10℃,上海曾出現過兩天之內氣溫下降25.2℃的記錄。所以,本區雖屬亞熱帶,但冬季氣溫比世界同緯度其他地區為低。由於冬季的低溫,中國亞熱帶所處的緯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論上的界線南移4~5個緯度。和地中海地區比較,要偏南10~11個緯度。但中國的亞熱帶,特別在華中區,夏季普遍高溫,7月平均氣溫均達28℃左右,有些地區超過29℃。5~9月常出現高於35℃的酷熱天氣。7~8月因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天多,日照時間長,高溫出現的頻率最大,絕對高溫常超過40℃,浙江的金華,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溫記錄。4月和10月的平均氣溫為16℃~21℃,秋溫略高於春溫。
總的來說,長江中下游區冬溫夏熱,四季分明。一般冬長1~4個月,長江以北4個月左右,南嶺一帶不到1個月;夏長在4個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開始至9月下旬結束,南部則遲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區春、秋季節各長2個月,南部可達3個月。
本區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華北區多1~2倍,比西南區也要豐富些。降水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 mm,南嶺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長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地形對降水的影響也很顯著。一般山地多於平地,向風坡多於背風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黃山,兩地相距很近,而黃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 mm(屯溪1507.8 mm,黃山2263.9 mm)。羅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過1800 mm。
降水的季節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佔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長江中下游區是全國冬雨比率較高、春雨最為豐沛的地區。
降水季節分配的這一特點是與長江中下游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過程密切相關的。
長江中下游區處在青藏高原的東面,冬季高空西風帶南北兩支急流在本區上空輻合,形成一條比較穩定的切變線,再加上南嶺山地的影響,在地面層出現一條比較持久的華南准靜止鋒,氣旋過境頻繁,雲雨天氣特多,大部分地區12月與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 mm~50 mm左右,2月份在60 mm~80 mm左右。從3月開始,南來暖濕氣流增強,降水頻度增加。3月下旬,贛南最先進入春雨期,並以此為中心,春雨漸次向西北、西南和東北方向延伸(圖12.1.2)。大部分地區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結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長,大部分地區春雨從4月上旬開始,5月下旬結束,雨期長達60天。本區春雨較多,長沙、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還多。南京、上海、溫州等地,春雨約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影響因素有氣候、降水、地形等。主要河流:黑龍江【長度:3420km】、松花江【長度:1927km】、嫩江【長度:1089km】、遼河【長度:1430km】、黃河【長度:5464km】、海河【長度:1090km】、長江【長度:6300km】、雅魯藏布江【長度:2057km】、塔里木河【長度:2137】、珠江【長度:2197km】、瀾滄江【長度:2153km】、淮河【長度:1000km】、怒江【長度:2013km】、額爾齊斯河【長度:546km】
㈡ 中國劃分為幾個氣候區,其中都包括哪些城市啊
我國可分為個氣候區,分別是: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和溫和氣候。每個氣候區都有各自的氣候特點,建築設計應當針對這些氣候特點提出相應的設計策略。以下就對五大氣候區中挑選的代表城市分別對其氣候進行分析,並闡述當地氣候適應性建築實例。
外牆內保溫技術,冬季可提高室內溫度6-10℃,夏季可降低室內溫度6-8℃,不僅適應了武漢冬冷夏熱的氣候特徵,降低了建築能耗,更通過減少空調的使用而極大降低了有害氣體的排放。雙層中空玻璃和斷橋隔熱彩鋁門窗這兩種建築材料,既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又能夠為房子保溫、隔熱、隔音(詞條「隔音」由行業大網路提供)、降噪,提高居住品質。
2) 武漢火車站
武漢火車站位於武漢市青山地區楊春湖東側容家下咀附近, 為一座新建的大型現代化高速火車站, 是正在建設的京港高速鐵路的重要站點, 已於2009 年12 月投入運行。
武漢站整體採用「千年鶴歸造型」(圖1.2.2), 凸顯湖北特色。該造型寓意為充滿靈性的千年黃鶴, 驚嘆家鄉變化翩然而歸。建築中部突出的60m 高大屋頂, 預示著武漢是湖北也是中部省份崛起的關鍵地點。九片屋檐同心排列, 又象徵著武漢九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正是在這翩翩起舞的九片屋檐上, 整
齊的排列著一排排太陽能硅晶(詞條「硅晶」由行業大網路提供)板, 向火車站站體提供清潔的電能。
另外武漢火車站還採用了地源熱泵系統,冬天,從100米的地下取溫度高於地面的地下水,形成交換,提高室內溫度。夏天,取地下涼水為室內降溫。
武漢站所採用的這種地源熱泵系統節能、環保,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顯著。從典型項目測試的情況來看,地源熱泵系統的能效比高於常規電製冷機組供冷+鍋爐供熱系統約20%-30%,高於風冷熱泵系統約30%-40%,減少一次能源(化石能源)使用量50%-60%。夏季減少了冷卻塔的飄水損失,減緩了城市熱島效應;冬季無燃燒過程,對終端用戶來說無污染物的排放。地源熱泵技術的推廣應用,能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並有效改善湖北武漢地區的能源結構。
㈢ 中國地理的氣候分布
影響中國氣候的因素主要為地理緯度位置與太陽輻射、海陸位置與洋流、地形以內及大氣環流等容。
我國氣候區劃(分布):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是在自南嶺到秦嶺淮河一線、以橫斷山為界的東部地區(湖南、江西、浙江、四川、安徽與江蘇南部、廣東北部及福建部分地區等等)。
而以大興安嶺、賀蘭山以南為界的東部地區(東北三省、河北、山東、天津、北京、山西、陝西與河南部分地區)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區則分布范圍小,主要是南嶺以南,如海南、廣東南部和雲南南部等。
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是以大興安嶺、賀蘭山以北為界的西北地區(內蒙古和新疆)。
此外,由於地勢高峻、地形多樣,青藏高原地區(西藏和青海)形成獨特的高山氣候。
我國氣候有四個特點:一是季風氣候明顯;二是大陸性氣候強;三是氣候類型多樣;四是雨熱同期
㈣ 如圖為中國地理區域圖,關於圖中我國地理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A.A是我國省級區域-北京,氣候以
(1)北京的氣候是溫帶季風氣候;故A不正確;
(2)人們習慣上把黃河分為上中下三回河段,自源頭到內蒙古答的河口是上游,自河口到桃花峪是中游,桃花峪以下河段為下游,那麼劃分上游和中游的地點是河口,劃分中游和下游的地點是桃花峪;讀圖可知,該處為中游;故B不正確;
(3)三河牛、三河馬是內蒙古牧區的優良畜種,主要分布與內蒙古高原的東部地區;故C不正確;
(4)長江沿江地帶主要的工業走廊有鋼鐵工業走廊和汽車工業走廊;故D正確;
故選:D.
㈤ 中國區域圖和世界區域圖
北鬥牌的地理地圖冊,很全的,建議看下,網上搜也可以
㈥ 求高清大地圖 :中國綜合自然地理區劃示意圖
這個夠清晰嗎 (點擊看大圖)
㈦ 中國氣象地理區劃中的長江口是指哪裡
長江三角洲的最東端之間的南北連線
㈧ 地理所有地圖(非季風、季風、內外流區、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國家地圖、氣候地圖、降水地圖……)
這里有他們的分界線ppt,裡面的圖片你可以內參考,http://wenku..com/view/d410f11fb7360b4c2e3f64e0.html 望采容納
㈨ 湖南是屬於江南嗎
湖南屬於江南。
江南概括的區域為長江之南,新安錢塘之北。
在《史回記·秦本紀》中記載江南,指答的是現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區。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設立江南道,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西、湖南、湖北長江以南部分。
江南地區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中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鄱陽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江浙兩省的太湖。
(9)中國氣象地理區劃圖擴展閱讀
江南丘陵也是傳統地理、人文學上的江南地區,包括江西、湖南兩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蘇西南部、浙江西部邊境。
全國一級氣象地理區劃分說明:"江南地區:長江至南嶺間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北部)、安徽、江蘇、上海、和福建北部(從南嶺向東延伸)等地。"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稱,位於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廟是紀念孔子的廟宇,夫子廟建築群中的江南貢院在古代為學子科舉考試的考場,均是江南科舉文化的象徵。
除此以外江南還有許多著名的書院。四大書院有三個位於江南,即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石鼓書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