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地理
㈠ 地理題,從經濟、環境、人文、理念。四方面分析中國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是環境,理念的可持續,進而帶動經濟的可持續,再高一層,就是人文領域的可持續,從而發展。
㈡ 中國工業如何可持續發展關於高中地理的,謝謝!!
①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
②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③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
④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素質;
⑤治理環境污染。
㈢ 怎樣正確地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和關系,談談你對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想法
人與自然,復人類破壞自然制,破壞後的自然反過來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每當人類意識到這樣的時候就開始"保護"自然,想要回到之前的狀態,然而,這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往往"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那方面的問題又來了,而人類又開始試圖解決新的問題,.... 如此反復,人與自然就算處於這樣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人類所做的任何一切"人為"事件,所謂"人工"其實也是屬於自然的一部分,這么說來,那就是無所謂人與自然的關系,僅僅是有"自然"而已, 中國要可持續發展???這個沒想法,我比較傾向於自然調節,即,當自己的行為對幾身生存"環境"造成不可控破壞時,面對生存的壓力,自然會爆發出解決之道,比如戰爭,比如疾病
㈣ 從地理角度分析,中國可持續發展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
從植被來看,植樹造林,增加植被覆蓋率;
從農業來看,退耕還林,退耕還牧,發展回立體農業,生態農業;答
從工業來看,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
從能源利用來看,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增加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比重。
㈤ 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地理教學中是一個什麼地位
在地理學中地位越來越重要。
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關於自然、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理論和戰略。最早出現於1980年國際自然保護同盟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系,以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1981年,美國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資源基礎和開發再生能源來實現可持續發展。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它系統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等文件。隨後,中國政府編制了《中國21世紀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白皮書》,首次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1]
㈥ 地理知識 談談你對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認識
1. 可持續發展是指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要版求人類在選擇生權活方式時要充分尊重自然,不得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
2.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過度消耗及人口不斷膨脹、自然環境被破壞,使得自然已經很難滿足人類的需要.因此,人類唯一的選擇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控制人口增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㈦ 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原則 高一地理
(1)公平性原則。這包括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其它生物種群之間,不同國家專和地區之間屬的公平。(2)持續性原則。地球面積是有限的,這決定了地球的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為此,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處理好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地關系。(3)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性問題往往會轉化成全球性問題,這要求地方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於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例如,解決全球氣候變暖、酸雨蔓延等跨國界問題,必須進行國際間的合作。對於全球共有的大氣、海洋、生物資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國主權與利益的基礎上,制定各國都能接受教育全球性目標與政策。
㈧ 地理可持續發展
不符合,因為以購買的方式的話做不到可持續發展,因為購買的人們不一定會放生,可持續發展要從正規的活動和其他形式
㈨ 高中地理知識點:可持續發展
①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發展:
人地關系思想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
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可持續發展: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內涵概括為: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③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994 年3 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 世紀議程---中國21 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這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 世紀議程》。
㈩ 地理:中國建設和諧社會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原因
雖然國土面積大,適合人類居中的地方少,資源豐富,但中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