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天眼選址地理原因有哪些

中國天眼選址地理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3-06 10:15:08

❶ 中國天眼工程選址時考慮到了什麼因素

Fast系統建設選址考慮的主要因素是:盡可能在遠離人類光污染影響的地點,利用天然地形可以為建設碗型(或者鍋型)射電望遠鏡天線。所以答案是B。

❷ 中國天眼選址原因

首先,因為球面射電望遠鏡本身的造型需要選擇一處窪地來建造。球面射電望遠鏡的主體部分鏡面類似於一個凹面鏡造型,選擇窪地建造最為合適。早在1994年的時候,我國的國家天文台就曾經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為准備建造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選擇過合適的窪地,當時共在我國發現過九百多個口徑在兩百米以上的窪地。

再次,射電望遠鏡要正常工作,必須要避免過多的雜訊、空氣污染物和電磁的干擾,因此必須選擇一處人煙稀少的僻靜地方。而「大窩凼」正處於貴州省東南部的深山之中,方圓五公里之內除了一些零星村落外,沒有一個鄉鎮,,二十五公里半徑的范圍內縣城只有一個。而且由於其周邊人口非常稀少,易於搬遷重新安置,可以進一步地為天眼望遠鏡的正常探測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可以說,此處是非常適合作為大型射電望遠鏡的建造地址的。當然,隨著FAST望遠鏡的建造,也有助於這一地區在經濟、教育以及科研領域的發展。

❸ 中國的「天眼」為什麼建造在貴州畢節

自從十七世紀時伽利略製造了第一座可以仰望星空的天文望遠鏡之後,人們對星空的奧秘的探索也從來沒有停下腳步。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人們不僅通過先進的研磨技術製造出了高精度的光學天文望遠鏡,還通過電子設備製造出了電子望遠鏡。而人類開始向太空發射人造衛星後,各國在把航天技術轉化到軍事上面去的同時,還在用它繼續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

其次是為了最大化發揮它的性能。貴州緯度較低,能夠在地球自轉時更大范圍的擴散電磁波。而貴州較熱帶來說降水量相對較少,不會影響FAST的常態化工作。而貴州上空大氣層的活動較為平穩,有非常明顯的特徵可以進行識別。最後則是可以避免高強度的電磁干擾。我們知道,現在的許多設備都由電磁波來進行鏈接,這些電子設備會發出高強度的的射頻來干擾FAST的工作。貴州作為較為偏遠的山區,人煙稀少,而FAST的選址地幾乎沒有人活動的痕跡,它的周邊可以長期實行無線電靜默,以防止電磁干擾。

❹ 天眼的選址為什麼需要花費那麼長的時間

中國天眼舉世聞名,它從選址到建成歷時22年,其中,光選址就花了17年多的時間。為什麼選址要花這么長的時間?

起初,我認為,這是因為這里的地形與「天眼」完美契合,大窩凼天坑接近圓形,直徑約540米,正好與天眼500米的大口徑所需地形相同。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許多更深層次的原因鮮為人知。
要考慮望遠鏡的排水問題。天坑形似一口大鍋,如果沒有良好的排水系統,那麼很容易積水,暴雨時就可能成為一口「湯鍋」。因此,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喀斯特窪地就成了首選。而且,大窩凼天坑附近方圓五六公里基本上都是無人區,電磁波信號干擾少,為建造「天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地貌最接近 FAST 的造型,工程開挖量最小; 二是這里的喀斯特地質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滲透,不會在表面淤積而損壞和腐蝕望遠鏡; 三是射電望遠鏡需要一處 " 靜土 "," 大窩凼 " 附近5千米半徑之內沒有一個鄉鎮,無線電環境理想。山崖陡峭林立,山腳濃蔭蔽日,為建造 FAST 望遠鏡,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巧奪天工,中國的一大曠世佳作。

當然是具備了很多優勢的,地理條件好、空氣環境、氣候適宜、沒有電磁干擾、四周環山利於做軍工產業,整個貴州省都是屬於喀什特地貌,軍工產業兵工廠較多,能為國防科技做研發。

❺ 世界只剩中國的一隻天眼,中國天眼究竟是如何選址的

天眼對於人類具有很大的用途,但能探測宇宙的奧秘,還可以接收太空信號。在十多年前美國就有這么先進的天眼,但是在不久前美國天眼坍塌,現在全球只剩下中國貴州的天眼,來觀測天文領域。當時科研人員從一萬多個地點開始一個個的實地勘查、篩選,再經過氣候、地質、水系統以及現代化系統的計算,科研人員通過重重的險阻和堅定的信念,終於將天眼FAST建設在了貴州平塘縣的“大窩凼”。

經過科研團隊的多年辛苦的努力,終於在貴州平塘縣建設出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全球最大單口、性能最為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這就是“中國的天眼”。它不僅可以用來觀測宇宙中的星體,還可以接收宇宙中的信號保護地球的安全,同時還可以在占據空間制高點,獲得戰略上面的優勢,天眼也被人們稱為超級望遠鏡。

❻ 中國天眼的具體位置

位於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回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答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6)中國天眼選址地理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應用價值

1、能把中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將深空通訊數據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2、脈沖星到達時間測量精度由120納秒提高至30納秒,成為國際上最精確的脈沖星計時陣,為自主導航這一前瞻性研究製作脈沖星鍾。

3、進行高解析度微波巡視,以1HZ的分辯率診斷識別微弱的空間訊號,作為被動戰略雷達為國家安全服務。

4、基於FAST的強大功能,如果銀河系(直徑約為15萬光年)內存在外星人,他們的信息就很可能被發現。國際科研項目「搜尋外星人計劃」(SETI)的首席科學家丹·沃西默最近向中方提出,希望在FAST加裝設備,可合作搜索外星人信號。

參考資料:網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❼ 中國天眼選在貴州有緯度原因么

因為在整個中國,貴州還真的是最適合建設FAST的地方。首先是地形的問題。學過基本的中學地理的人都知道,貴州與廣西有明顯的喀斯特地貌分布。這類地貌是因為雨水侵蝕碳酸鹽岩石而形成的,在貴州,這類被雨水侵蝕的天坑更為常見。其實這都是經過國家天文台層層篩選出來的,當初在選擇天眼的建造地的時候,全國范圍內一共有82個窪地是重點考察對象,經過多方面考察才確定了在貴州這個地方建造天眼。原因在於此地地質堅固,能夠承受龐大的天眼帶來的重量。而且這里的地形與天眼的造型很接近,當地人管這種地形叫做"大窩凼",就像一口大鍋一樣,這樣一來工程量就減少了很多。如果把FAST比作一口大鍋,而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則是為安裝FAST提供了天然的鍋灶。而實際安裝的平塘又是一個顯著的窪地,這也方便了FAST在建設過程中避免了過多的開采土方,既避免了增加施工費用與難度,又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在這樣的石灰岩地區,降雨時雨水會自動由石頭之中的孔隙流入地下暗河,不會出現積水。其次是為了最大化發揮它的性能。貴州緯度較低,能夠在地球自轉時更大范圍的擴散電磁波。而貴州較熱帶來說降水量相對較少,不會影響FAST的常態化工作。而貴州上空大氣層的活動較為平穩,有非常明顯的特徵可以進行識別。最後則是可以避免高強度的電磁干擾。我們知道,現在的許多設備都由電磁波來進行鏈接,這些電子設備會發出高強度的的射頻來干擾FAST的工作。貴州作為較為偏遠的山區,人煙稀少,而FAST的選址地幾乎沒有人活動的痕跡,它的周邊可以長期實行無線電靜默,以防止電磁干擾。

❽ 中國「天眼」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版大科技基礎設施。

500米口權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8)中國天眼選址地理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利用貴州喀斯特地區的窪坑作為望遠鏡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擁有30個標准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FAST作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全新的設計思路,加之得天獨厚的台址優勢,使其突破瞭望遠鏡的百米工程極限,開創了建造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新模式。

❾ 中國天眼成為旅遊新寵原因 高中地理

具有很高的旅遊來價值,獨特性、源科學性兼具。
旅遊集群性好,當地還有很多其他的旅遊景點。
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全球最大單孔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靈敏度比號稱「地面最大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高出約10倍,比起被評為「人類20世紀10大工程」之首的美國阿雷西博305米射電望遠鏡相比綜合性能也高出約10倍,未來10-20年都是世界一流。

❿ 中國天眼為什麼要建設到深山中

可能是因為深山裡比較嚴密,而且條件也很優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