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塔林人文地理
Ⅰ 愛沙尼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國名】 愛沙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Estonia)
【 國歌】Mu isamaa, mu ǒnn ja rǒǒm
(我的土地,我的歡愉)
【國名釋義】 在波羅的語中意為「水邊居住者」
【面積】 4.5277萬平方公里
【國 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1∶7。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藍、黑、白三色。藍色象徵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黑色象徵財富,象徵國家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礦產資源;白色象徵吉祥、自由、光明和純潔。
【國 徽】盾徽。繪有三頭伸出紅色舌頭、揚起尾巴的藍色的獅子,還有飾物圖案。
【同北京時差】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2小時,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人口】 136.1萬(2006年底)。其中城市人口佔65.5%,農村人口佔34.5%。男子平均壽命為64.4歲,女子為76.6歲。主要民族有愛沙尼亞族67.9%、俄羅斯族25.6%、烏克蘭族2.1%和白俄羅斯族。
【語言】 愛沙尼亞語為官方語言
【貨幣】 愛沙尼亞克朗,簡稱克朗
【宗教】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宗教 ,東正教和天主教。
【首都】 塔林(Tallinn),始建於1248年丹麥王國統治時期,1991年恢復獨立後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塔林市位於愛西北部,瀕臨波羅的海,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沖,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愛最大的港口。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氣溫 4.7℃。共分8個區,總面積為158 . 3平方公里。2006年全市人口為39.9萬。
【文化古城】塔爾圖/Tartu
【名勝】圖姆皮亞誇堡
【世界遺產】塔林歷史中心(老城)
【國家元首】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維斯(Toomas Hendrik Ilves)2006年9月23日當選,同年10月9日就職,任期5年。
【重要節日】獨立日:2月24日,為紀念1918年2月24日愛脫離沙俄統治而獲得獨立;恢復獨立日:8月20日,為紀念1991年8月20日愛恢復獨立;勝利日:6月23日,為紀念1919年愛抗擊德國軍隊獲勝。
【政治】自1991年恢復獨立以來,愛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制。2006年,愛國內政局總體穩定。9月23日舉行總統大選,伊爾維斯當選。積極參與歐盟事務,重視與美戰略合作,對俄關系未有明顯改善,在多邊和國際場合更為活躍。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92年6月28日通過,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條。憲法確定,愛是獨立主權的民主國家,國家最高權力屬於人民,獨立和主權至高無上、不可剝奪。愛實行三權分立的多黨議會民主制。
自然地理
位於波羅的海東海岸,東與俄羅斯接壤,南與拉脫維亞相鄰,北鄰芬蘭灣,與芬蘭隔海相望,西南瀕里加灣,邊界線長1445公里,海岸線長3794公里。屬海洋性氣候,冬季平均氣溫-5℃,夏季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歷史
愛民族形成於12~13世紀。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佔領和統治。從1710年開始,愛沙尼亞受沙俄統治長達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次日,德軍佔領塔林。同年11月,蘇維埃俄國宣布對愛擁有主權。1920年2月,蘇維埃俄國承認愛獨立。1939年8月,蘇德簽訂秘密條約,將愛劃入蘇勢力范圍。1940年6月,蘇聯出兵愛,同年7月成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1991年8月20日,愛脫離蘇聯,宣布恢復獨立。9月17日,聯合國宣布接納愛為成員國。2004年3月29日,愛加入北約,5月1日加入歐盟。
議會
一院制,共101個議席,任期4年。主要職能:通過法律;決定全民公決;選舉共和國總統;批准或宣布廢除條約;授權總理組成政府;通過並批准國家預算;決定對共和國政府、總理及部長進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解決憲法所規定的總統、政府、其他國家機關或地方政府職權以外的所有行政問題等。年滿21周歲且有選舉資格的公民均可競選議員。本屆議會於2007年3月4日議會選舉後組成,共有6個政黨進入議會,改革黨獲31席、中間黨獲29席、祖國聯盟-共和國黨獲19席、社民黨獲10席、人民聯盟獲6席、綠黨獲6席。2007年4月2日,愛議會舉行議長例行年度選舉,恩娜·愛爾瑪(Ene ERGMA,祖國聯盟-共和國黨)當選議長。
Ⅱ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愛沙尼亞的塔林
塔林(Tallinn)舊名日瓦爾(Reval),愛沙尼亞首都,最大城市,位於愛西北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與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之間隔了80千米寬的芬蘭灣。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沖,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業中心和旅遊勝地。
http://www.findestonia.com/22478240662024138386-city-leisure.html
1154年塔林首見記載。1219年丹麥人在此地建立城堡,並於1227年至1346年佔領塔林。塔林一詞源系由「丹麥的」和「地堡」組成,意為「丹麥地堡」。1991年愛沙尼亞恢復獨立後成為首都。
http://www.findestonia.com/22478240662024138386-city-leisure.html
塔林三面環水,風景秀麗古樸,是北歐唯一一座保持著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城區分為老城和新城兩部分。13世紀中葉,塔林老城區又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會、宗教階層和封建權貴的聚集地,著名城堡托姆別阿就坐落在上城。下城是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居住地,這里有拉科雅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八面棱體的塔樓——市政大樓,樓頂端威然屹立著老托馬斯守護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徵。
http://www.findestonia.com/22478240662024138386-city-leisure.html
新城的中心是維盧廣場,一條大街由廣場一直通往老城。廣場上有塔林最大的賓館之一——維盧賓館。廣場四周是一條條呈放射狀的現代化公路,通往愛沙尼亞的其他城市。
http://www.findestonia.com/22478240662024138386-city-leisure.html
新城內建有許多公園,在海濱林蔭路的匯合處,有卡德里奧爾格公園(又叫葉卡捷琳堡公園),它是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園里有一尊高達16米的青銅天使像,是愛沙尼亞雕刻家阿達姆在1902年的作品,相傳這是為悼念1893年觸礁沉沒的俄國戰艦「美人魚」號而建的。公園附近有1960年建立的露天歌詠場,它是歐洲出色的音樂場之一。其造型別具一格:舞台呈拋物線形,背對大海,可容納3萬人同台演唱;聽眾席設在臨海的天然半圓形台壇上,能容納15萬名聽眾。
http://www.findestonia.com/22478240662024138386-city-leisure.html
市內保存著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跡,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紀的古建築,其中的奧列維斯特大教堂是波羅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還有中世紀建造的古城牆、塔和古堡,它們至今依然屹立,古風猶存。
Ⅲ 關於愛沙尼亞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來:愛沙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Estonia)源
首都:塔林
面積:4.5277萬平方千米
人口:136.1萬(2006年)
民族:以愛沙尼亞人為主,自稱埃斯特拉塞德人,占整個人口總數的66%,俄羅斯人占人口總數的28%,其餘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等。
語言:主要是愛沙尼亞語
貨幣:愛沙尼亞克朗
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岸,西、北臨里加灣,波羅的海和芬蘭灣,東同俄羅斯接壤。南同拉脫維亞交界。國土東西寬350千米,南北為240千米。境內地勢低平。南部為丘陵地帶。海岸線長3749千米,地表平坦,多沼澤,部分由森林覆蓋,有1500多個島嶼,礦產資源相當豐富,主要有油頁岩、泥岩和磷鈣石等。境內多湖泊和河流,主要河流有納爾瓦河、派爾努河等;最大的湖泊有楚德湖和沃爾茨湖。全境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600~700毫米。較濕潤。
愛沙尼亞國名的由來
源於民族名,意為「臨水而居的人」,因為他們所居住的這片土地瀕臨波羅的海。
Ⅳ 愛沙尼亞塔林國立理工大學的環境及施簡介
學期:每學年分為2學期,春季和秋季學期: 秋季入學在月1日左右的星期一,結束在12月底。 春季開學在二月份,結束在六月中旬。 在每學期結束前有3周時間是考試期間,在學習期間有2個主要節假日,分別是聖誕節和四月復活節。 暑假開始在6月中旬到8月31日。
塔林理工學院開設的專業
本科:學制三年、120個學分 學費3000歐元
工商管理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信息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碩士:學制2年、80個學分 學費3400歐元
工商管理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BA)
信息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工業企業管理 In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環保工程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Cleaner Proction
國際工商管理本科
本科學習,120個學分、三年學制、英語授課
Bachelor of Arts in Econonics
畢業者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BA)
課程設置
學分
課程設置
學分
愛莎尼亞語言及文化
2
組織行為學
4
信息技術基礎(IT)
3
工商環境法
4
學習組織
1
金融會計原理
4
英語准備
3
金融管理
4
工作模式研究
2
金融運作管理
4
英語
4
國際商務
4
工作環境和社會學
4
人力資源管理
4
數學
4
邏輯學
4
經濟學 1
4
國際市場學
4
經濟學 2
4
企業家學
4
市場學
4
工管信息系統
4
工商英語 1
4
歐盟法律
2
信息技術(IT)
4
房地產經濟學
2
金融基礎
4
電子貿易
3
工商英語 2
4
金融分析基礎
2
項目管理學
4
市場研究與計劃
2
特別訓練
3
實習
3
國際工商管理碩士
碩士學位、80個學分、2年學制、英語授課。
畢業生將獲得MBA(工管碩士)
課程設置
學分
課程設置
學分
愛莎尼亞語言及文化
2
工商信息系統學
3
國際經濟學
4
國際商務
3
統計分析學
3
國際會計學
4
策略管理學
4
工商倫理學
2
項目管理和利潤分析學
4
歐洲商業法
4
工業企業市場學
4
合作金融
4
經濟國際管理
2
波羅地海三國經濟學
3
俄羅斯經濟學
2
歐盟經濟學
2
國際稅務法
3
中小型企業組織學
3
信息技術(IT)
4
電子商務發展
5
工業企業管理碩士
80個學分、2年學制、英語授課。
碩士學位(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M.S)
工程科學碩士
課程設置
學分
課程設置
學分
生產管理信息系統
3
工商倫理學
2
運作研究
3.5
統計分析學
3
工商管理原理
3
供應管理學
3
創新管理學
2
質量管理學
3
中、小企業組織學
3
工業市場學
4
國際商務
3
國際生產發展
3
製造工程學
3
工業應用
3
工業計劃和控制
3
成效管理
2
國際工業
2
碩士研討會
1.5
碩士論文
30
計算機信息技術本科
學士學位、120個學分、3年學制、英語授課。
學士學位(B.S)工程科學學士
課程設置
學分
課程設置
學分
愛莎尼亞語言及文化
2
工商行政學
3
電子貿易
3
通信技術原理
3
信息技術原理
3
必要項目原理
3
物理學 1
3
數理分析 1
4
DC和AC環行
4
數據和計量系統
3
電子學
4
物理學
2
數理分析 2
4
計算機設計 1
3
數學處理
4
數字設計 1
2
通信系統 1
2
數字通信 1
2
計算機網路 1
3
數字處理和數字基礎 2
2
計算機信息技術碩士
碩士制、80個學分、2年學制、英語授課。
畢業:工程科學學位
課程設置
學分
課程設置
學分
信號與系統
5
數字先進課程
5
系統設計正式方法
5
項目質量和管理學
5
半導體技術
5
數字加密
5
數字壓縮
5
電子商業發展
5
軟體發展和系統項目
5
運作系統設計
5
集成電路
5
ASIC設計
5
VHDH和硬體/軟體CO-設計
5
RF電子學
5
網路設計
5
環保工程碩士學位
碩士學位、80個學分、2年學制、英語授課。
畢業生將獲得工程科學碩士(M.S)
課程設置
學分
課程設置
學分
生產管理信息系統
3
工商倫理學
2
工商管理原理
3
統計分析學
3
國際工商
3
環境評估
4
環境技術學
4
生活循環分析學
3
環境政策、法律和經濟學
4
環境評估和審計
3
環境管理學
4
ECO-設計
4
維持和清潔製造
4
工業市場學
4
1、申請條件:(碩士)
1)國內三年制大專畢業的學生,不需要語言成績、不需要學士學位、不需要讀預科
2)學生大專所學的科目必須為商業科學(包括文秘)或計算機科學(包括電子商務)
2、申請流程
l 在新疆對外友好交流服務中心報名
l 愛沙尼亞共和國國立塔林理工大學委託新疆對外友好交流服務中心對報名學生進行英語水平測試,等待學校三日後的電話確認,是否具有錄取資格。
l 具有錄取資格的學生提供學校要求准備的公證材料和注冊費用,由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對外友好交流服務中心統一郵寄到學校。
l 學校審核學生材料,發正式錄取通知書。
l 新疆對外友好交流服務中心安排學生到愛沙尼亞大使館簽證。
l 獲得簽證後,中心指導學生向學校支付第一年的學費。
中心安排行前准備,准備出境。
Ⅳ 愛沙尼亞在哪裡
國名: 愛沙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Estonia)
獨立日: 2月24日(1918年2月24日脫離沙俄統治)
恢復獨立日:8月20日(1991年8月20日脫離蘇聯)
勝利日:6月23日(1919年抗擊德國軍隊獲勝)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1∶7。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藍、黑、白三色。藍色象徵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黑色象徵財富,象徵國家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礦產資源;白色象徵吉祥、自由、光明和純潔。現在的這面國旗在1918年就正式使用過。1940年愛沙尼亞成為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45年起採用上部有五角星和鐮刀、鐵錘圖案,下部有白、藍、紅色波紋的紅旗作為國旗。1988年恢復使用原國旗,即現在的國旗。
國徽:為盾徽。黃色的盾面上橫置著三頭藍色獅子。獅子伸出紅舌,揚起尾巴。盾徽由飾物扶托。
國家政要:總統阿諾爾德·呂特爾(arnoldruutel),2001年9月當選,10月上任。
自然地理:面積為4.52萬平方公里。位於波羅的海東海岸,西北臨里加灣、波羅的海和芬蘭灣,東南同拉脫維亞接壤,東界俄羅斯。海岸線長3794公里。境內地勢低平,間有低矮丘陵,平均海拔50米。多湖泊和沼澤。主要河流有納爾瓦河、派爾努河、埃邁厄吉河。最大的湖是楚德湖和沃爾茨湖。屬海洋性氣候,冬季最冷的1、2月平均氣溫-5℃,夏季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人口: 136.1萬(2002年)。愛沙尼亞人屬芬蘭烏戈爾民族。愛沙尼亞人佔67.9%,俄羅斯人佔25.6%,其餘為烏克蘭族和白俄羅斯族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愛沙尼亞語為官方語言。城市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0%。
首都:塔林(Tallinn) ,人口約40萬(2002年)。塔林市分為8個區,總面積為158. 3平方公里。1991年愛恢復獨立後成為首都。塔林市位於愛西北部,瀕臨波羅的海,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沖,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該市的港口塔林港是愛最大的港口。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溫4. 7℃。
行政區域: 全國共分15個省,大小城鎮共254個,省名如下:希尤省、哈留省、拉普拉省、薩列省、里亞內-維魯省、依達-維魯省、雅爾瓦省、維良地省、耶蓋瓦省、塔爾圖省、維魯省、瓦爾加省、貝爾瓦省、帕爾努省和里亞內省。
簡史:愛沙尼亞族從遠古時代就居住在現今的愛沙尼亞境內。公元10—12世紀,愛沙尼亞東南部並入基輔羅斯,1030年智者雅羅斯拉夫在愛沙尼亞建立了尤里耶夫城(今塔爾圖)。12—13世紀形成愛沙尼亞民族。13世紀初期愛沙尼亞先後遭日耳曼騎士團和丹麥人侵佔。13世紀中葉到16世紀中葉,愛沙尼亞被德意志十字軍征服,成為立窩尼亞的一部分。16世紀末,愛沙尼亞的領土被瑞典、丹麥和波蘭瓜分。17世紀中葉,瑞典佔領了整個愛沙尼亞。1700—1721年間,彼得大帝為了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與瑞典進行了長期的「北方戰爭」,最後打敗瑞典,迫使瑞典簽訂《尼什塔特和約》,割占愛沙尼亞,愛沙尼亞遂並入俄國。1917年11月建立蘇維埃政權。1918年2月,愛沙尼亞全境被德軍佔領。同年11月29日,蘇聯紅軍解放愛沙尼亞部分領土後,在納瓦市成立愛沙尼亞勞動公社(蘇維埃共和國)。1919年1月公社被顛覆。同年5月愛沙尼亞宣告成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該共和國於1920年2月2日同俄羅斯聯邦在塔爾圖簽訂蘇愛條約,俄國「自願地和永久地」放棄它對愛沙尼亞領土和人民的主權權利。1920年2月24日,愛宣布脫離蘇維埃政權。1938年8月23日蘇德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規定,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為蘇聯勢力范圍。同年9月,蘇聯和愛沙尼亞簽訂互助條約,規定愛沙尼亞向蘇提供軍事基地,允許蘇聯駐軍。1940年6月,蘇聯根據1939年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秘密協定出兵愛沙尼亞,7月21日成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8月6日愛沙尼亞加入蘇聯。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愛沙尼亞被德國佔領了3年,成為德國東方省的一部分。1944年11月蘇聯紅軍解放愛沙尼亞。1989年11月15日,愛沙尼亞最高蘇維埃宣布1940年愛沙尼亞加入蘇聯的宣言無效。1990年3月30日,恢復愛沙尼亞共和國。1991年8月20日,愛正式宣布獨立。同年9月10日,愛加入歐安會,9月17日加入聯合國。
政治:實行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國家最高權力屬於人民,獨立和主權是至高無上、不可剝奪的。議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實行一院制,任期四年,其主席有權簽署法律、法令和向最高蘇維埃提出政府首腦人選。主要職能:通過法律;決定全民公決;選舉共和國總統;批准或宣布廢除外交條約;授權總理組成政府;通過並批准國家預算;決定對共和國政府、總理及部長進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解決憲法所規定的總統、政府、其他國家機關或地方政府職權以外的所有行政問題等。年滿21周歲且有選舉資格的公民都可以競選議員。實行多黨制和以西方民主為特點的議會制。政府首腦(總理)由議會任命,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但需經議會批准。司法機構分為三級:國家法院、地區法院、城鄉法院,所有法官均由議會選舉產生。憲法規定設立大法官職位,負責監督並仲裁議會、中央和地方政府所頒布的法律是否符合憲法。
經濟:工農業較發達。自然資源匱乏,森林面積181. 46萬公頃,佔領土總面積的43%。主要礦產有油頁岩(儲藏量約60億噸)、磷礦(儲量約40億噸)、石灰岩等。工業主要部門有機械製造、木材加工、建材、電子、紡織和食品加工業。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飼養奶牛、肉牛和豬;主要農作物有:小麥、黑麥、土豆、蔬菜、玉米、亞麻和飼料作物。旅遊、過境運輸及服務業等支柱性產業持續增長。1998年11月13日加入世貿組織。2001年愛外匯儲備為8.3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004美元。
軍事:總統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是總統國防事務的最高咨詢機構,國防部是政府執行和實施國防政策的部門。國防軍司令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國家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8-12個月。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郵差報」、「愛沙尼亞日報」、「消息報」等,主要通訊社是「愛沙尼亞通訊社」。7個電視台中6家為私有;共有27家電台,1家為國有,26家私立。
外交:把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重點,同時保持與北歐各國及波羅的海三國的傳統合作關系,並努力緩和與俄羅斯的關系。
與中國關系:1991年9月11日,愛沙尼亞同中國建交。2005年8月,愛沙尼亞總統呂特爾於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Ⅵ 愛沙尼亞是個怎麼樣的國家
不懂政治格局統計數據,談談我一個過客的感性認識吧。(算是第一印象吧。)聖彼得堡出發坐了一宿的車,到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已是當地時間早上5點30分,手錶指針又要往前撥一個小時。拖著行李抹黑走了10分鍾就到預定的青旅,下車感覺真冷啊,8月下旬穿著兩條T恤一件沖鋒衣還是冷到狂抖。青旅門口,站了倆酒鬼,凌晨5點多就在門口喝酒,也不知道是宿醉還是早燒。(酗酒毛子們都一樣)道了聲叨擾,側身進了旅館大門,發現前台處竟然沒人。門上倒是留了電話,可惜沒網用不了Skype,就坐在行李箱上等著。這個時候門口的倆喝酒青年走了進來,後面那個想問我什麼,又被黑衣青年拖了上去。愛沙尼亞人個子真高啊,這兩位大哥起碼1米9+,從我旁邊經過的時候用旁光比了下,剛好到他們下巴那兒。不一會兒,其中一個又下來了,還帶了個醉得更厲害的大叔,大叔樓梯上就摔了,高個連推帶拉把大叔送出門口就回來了。到我跟前,一頓愛語,聽不懂,大概明白是叫我跟他上樓去他們房間玩,鬼使神差地我就上去了,樓道里實在太冷了。兩喝酒小哥,一個叫Tamo,另一個叫Steven,英語水平都只在個別單詞的程度。信不信就這樣我們還聊了兩個小時的俄愛關系、塔林治安及音樂愛好。各種手勢加單詞。黑衣的Steven,一手JohnnyWalker紅方一手紅牛,才發現老外都愛這么喝。紅衣Tamo,左手啤酒,右手紅方,還拉著我要一起喝,說這幾天他過生日。。。好不容易用肢體表達我酒精過敏,他們表示很失望,但也沒有強灌酒。Tamo的英語比Steven略強一點,能簡單把單詞拼成短語,就問我從哪兒來。我說中國,兩位馬上就BruceLee怪叫起來,李小龍對中華文化的推廣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老外以為國人都會武術,硬著頭皮打了幾式太極,兩個人興奮得手舞足蹈又開始怪叫,邊上的房客可遭殃了。我又說我剛從俄羅斯入境的,兩個人馬上變了臉。「WehateRussia」這是原話,表情各種憤怒與不屑,甚至還揮舞著酒瓶大喊著什麼,著實嚇了我一跳。口音雖重,其中幾個詞我還是聽懂了,free、together、fight。。。快早上7點鍾,倆小哥幫我打了前台聯系電話,催那邊早點過來check-in。然後開始給我打預防針,讓千萬別去塔林郊區,據說某些地區黑勢力泛濫,愛沙尼亞槍支管理鬆懈,黑幫都帶小口徑手槍。吸毒現象也多,人少的地方不安全。不過老城周邊絕對沒有問題,畢竟是旅遊城市,又是波羅的海重要港口。倆人一直等到前台來人才與我分別,還拉著拍照傳臉書,最後拎著半箱啤酒就走了。來之前在俄羅斯被偷了個干凈,塔林的天氣也一直都是灰濛蒙的,就像我的心情。Tamo和Steven哥倆算是心頭的一點熱。顯示全部
Ⅶ 愛沙尼亞是什麼國家,這個地方具體在哪裡
愛沙尼亞共和國,簡稱愛沙尼亞,與南方的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並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岸,芬蘭灣南岸,西南瀕臨里加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國土總面積45339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愛沙尼亞族,總人口131.3萬(2015年),首都塔林。
愛沙尼亞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1994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2011年加入歐元區。由於其高速增長的經濟,資訊科技發達,愛沙尼亞經常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愛沙尼亞也是全世界空氣質量最優最舒適的國家,首都塔林被譽為「洗肺聖地」。
(7)愛沙尼亞塔林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國名
愛沙尼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Estonia,俄語Эстон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簡稱愛沙尼亞。「愛沙尼亞」在波羅的語中義為」水邊居住者「。
愛沙尼亞的現代國名(Eesti)來源於古斯堪的納維亞人,他們稱那些住在東斯堪的納維亞的部族們為esti。在公元98年,塔西佗在他的著作《日耳曼尼亞志》 中用了一個稍微不同的詞」aestii「來形容愛沙尼亞。愛沙尼亞人自己廣泛運用「Eesti」這個國家,該名稱不早於19世紀。
國旗
愛沙尼亞旗(愛沙尼亞語:Eesti lipp)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1:7。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藍、黑、白三色。旗的正常大小為105 × 165 厘米。在愛沙尼亞語中,國旗通常叫做「sinimustvalge」(意思為「藍—黑—白」),是以色條的分布從上往下稱呼的。
國徽
愛沙尼亞徽是根據原愛沙尼亞省和首都塔林的徽章制定的,中心圖案是金地上的三頭藍色雄獅。這些雄獅可以追溯到13世紀丹麥統治時期。國徽基部是翠綠的北歐橡樹枝葉。愛沙尼亞的歷史是一部反抗異族征服的可歌可泣的斗爭史,愛沙尼亞民族飽經滄桑,始終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習慣。愛沙尼亞徽就是愛沙尼亞歷史和文化的鮮明寫照。
國歌
《我的土地,我的歡愉》
歌詞大意:萬歲卡萊瓦之子,光榮民族,我們祖國如磐石般屹立! 苦難未曾磨滅你的勇氣,你沖破了數世紀的束縛。 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每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 在麥田,鐮刀收獲飽滿金穗,在工廠,鐵錘錚錚汽笛喧騰。
願蘇維埃的活力永遠旺盛,勤勞的園丁把幸福播撒! 在我們聯盟的姐妹民族中,愛沙尼亞,你堅定地行進在前! 你高舉著列寧的光輝旗幟,勇往直前地走向共產主義。 我們的黨會永遠伴隨你,引領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 成長在她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的家園公正和諧又美麗!
人口民族
愛沙尼亞統計局2014年1月公布了獨立以來第二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全國總人口1312000人,其中擁有愛沙尼亞籍人口為110萬。此次人口普查比200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減少75816人,下降5.5%。總人口中,男性60萬人,佔比46.4%,女性69.4萬人,佔比53.6%。民族構成:愛沙尼亞族佔68.7%,俄羅斯族佔24.8%,其他民族佔4.9%,不明國籍人口佔1.5%。
愛沙尼亞人宗教信仰不強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數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會。俄羅斯人信東正教。源於古代拜物教的宗教傳統也有一定的保留。
Ⅷ 愛沙尼亞屬於什麼地方中歐還是
【國名】 愛沙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Estonia)
【 國歌】Mu isamaa, mu ǒnn ja rǒǒm
(我的土地,我的歡愉)
【國名釋義】 在波羅的語中意為「水邊居住者」
【面積】 4.5277萬平方公里
【國 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1∶7。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藍、黑、白三色。藍色象徵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黑色象徵財富,象徵國家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礦產資源;白色象徵吉祥、自由、光明和純潔。
【國 徽】盾徽。繪有三頭伸出紅色舌頭、揚起尾巴的藍色的獅子,還有飾物圖案。
【同北京時差】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2小時,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人口】 136.1萬(2006年底)。其中城市人口佔65.5%,農村人口佔34.5%。男子平均壽命為64.4歲,女子為76.6歲。主要民族有愛沙尼亞族67.9%、俄羅斯族25.6%、烏克蘭族2.1%和白俄羅斯族。
【語言】 愛沙尼亞語為官方語言
【貨幣】 愛沙尼亞克朗,簡稱克朗
【宗教】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宗教 ,東正教和天主教。
【首都】 塔林(Tallinn),始建於1248年丹麥王國統治時期,1991年恢復獨立後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塔林市位於愛西北部,瀕臨波羅的海,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沖,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愛最大的港口。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氣溫 4.7℃。共分8個區,總面積為158 . 3平方公里。2006年全市人口為39.9萬。
【文化古城】塔爾圖/Tartu
【名勝】圖姆皮亞誇堡
【世界遺產】塔林歷史中心(老城)
【國家元首】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維斯(Toomas Hendrik Ilves)2006年9月23日當選,同年10月9日就職,任期5年。
【重要節日】獨立日:2月24日,為紀念1918年2月24日愛脫離沙俄統治而獲得獨立;恢復獨立日:8月20日,為紀念1991年8月20日愛恢復獨立;勝利日:6月23日,為紀念1919年愛抗擊德國軍隊獲勝。
【政治】自1991年恢復獨立以來,愛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制。2006年,愛國內政局總體穩定。9月23日舉行總統大選,伊爾維斯當選。積極參與歐盟事務,重視與美戰略合作,對俄關系未有明顯改善,在多邊和國際場合更為活躍。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92年6月28日通過,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條。憲法確定,愛是獨立主權的民主國家,國家最高權力屬於人民,獨立和主權至高無上、不可剝奪。愛實行三權分立的多黨議會民主制。
自然地理
位於波羅的海東海岸,東與俄羅斯接壤,南與拉脫維亞相鄰,北鄰芬蘭灣,與芬蘭隔海相望,西南瀕里加灣,邊界線長1445公里,海岸線長3794公里。屬海洋性氣候,冬季平均氣溫-5℃,夏季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歷史
愛民族形成於12~13世紀。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佔領和統治。從1710年開始,愛沙尼亞受沙俄統治長達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次日,德軍佔領塔林。同年11月,蘇維埃俄國宣布對愛擁有主權。1920年2月,蘇維埃俄國承認愛獨立。1939年8月,蘇德簽訂秘密條約,將愛劃入蘇勢力范圍。1940年6月,蘇聯出兵愛,同年7月成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1991年8月20日,愛脫離蘇聯,宣布恢復獨立。9月17日,聯合國宣布接納愛為成員國。2004年3月29日,愛加入北約,5月1日加入歐盟。
議會
Ⅸ 愛沙尼亞是哪個國家
愛沙尼亞共和國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波羅的海東岸,芬蘭灣南岸,西南瀕里加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1991年,繼立陶宛獨立後,宣布獨立,首都為塔林。
愛沙尼亞的國名(Eesti)可能來源於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亞志》中描述的被稱為Aestii的人群。盡管愛沙尼亞總體上資源貧乏,但其土地仍有少量卻品種豐富的資源。
該國還擁有大量油頁岩和石灰石以及覆蓋47%領土的森林。由於其高速增長的經濟,資訊科技較發達,愛沙尼亞經常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
1994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2011年加入歐元區。
中文名稱
愛沙尼亞共和國
英文名稱
Republic of Estonia
簡 稱
愛沙尼亞
所屬洲
歐洲
首 都
塔林
主要城市
塔爾圖、納爾瓦等
國慶日
2月24日(獨立日)
國 歌
《我的土地,我的歡愉》
國家代碼
EST
官方語言
愛沙尼亞語
貨 幣
歐元
時 區
UTC+2(夏時制UTC+3)
政治體制
議會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韋斯、總理:安德魯斯·安西普
人口數量
131萬人(2014年)
人口密度
31人/平方公里(2013年)
主要民族
愛沙尼亞人
主要宗教
基督教路德宗
國土面積
45,227平方公里
水域率
4.56%
GDP總計
259.05億美元(2014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19720美元(2014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372
國際域名縮寫
.ee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國 鳥
家燕
國 花
矢車菊
國 樹
橡樹
人類發展指數
0.840,世界第33(極高)
最大城市
塔林
Ⅹ 塔林是哪個國家首都
塔林(Tallinn),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是愛沙尼亞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愛西北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海岸線綿延45公里。面積158.3平方公里,人口40.4萬(2000年3月)。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多雪,同時也是愛沙尼亞重要的港口中文名稱:塔林外文名稱:Tallinn別名:科累萬,烈韋里行政區類別:首都所屬地區:愛沙尼亞下轄地區:哈阿伯斯堤區,諾姆爾區電話區號:+372地理位置:北緯59°22』,東經24°48』面積:158.3平方公里人口:40.4萬方言:愛沙尼亞語氣候條件:溫帶海洋性氣候著名景點:塔林歷史中心機場:倫納特·梅里塔林國際機場時區:+2 時區 UTC/GMT +2 個小時平均溫度:4.7℃
目錄塔林簡介行政區劃塔林歷史塔林風貌塔林港口塔林工業與文化
編輯本段塔林簡介·首都塔林(tallinn)古稱「科累萬」,後稱「烈韋里」。愛沙尼亞首都、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愛西北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沖,被譽為 塔林風景「歐洲的十字路口」,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業中心和旅遊勝地。有鐵路通莫斯科、聖彼得堡和里加等地。工業以機械製造(電動機、挖土機、工業設備、無線電測定儀表等)、化肥、紡織為主,還有造紙、建材、魚類加工等食品工業。設有愛沙尼亞科學院和大學多所。有建於十三至十四世紀的城堡、教堂等古跡。海岸線綿延45公里。面積158.3平方公里,人口40.4萬(2000年3月)。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溫4.7℃。標准時區:+2 時區 UTC/GMT +2 個小時 夏時制:+1 個小時當地時區相當於:+3 時區 UTC/GMT +3 個小時夏時制時區:夏時制開始時間:2011-3-27 3:00:00 夏時制結束時間:2011-10-30 4:00:00經緯度:緯度:北緯59°22』 經度:東經24°48』電話區號:國家區號:+372(愛沙尼亞)編輯本段行政區劃為方便實行地區管治,塔林全市分為八個行政區(愛沙尼亞語: linnaosad, sg. - linnaosa),各自有其地區政府。這些區政府是由市政府設立,實行根據塔林市的憲法及立法機關所賦予的功能來管理各自的區。每一個區的區政府都會有一位「元老」(愛沙尼亞語: linnaosavanem),元老的產生方式是由市長根據行政議會的意見後提名,再經由市政府進行任派。行政議會的職則是向市政府及市議會的各委員會就有關如何管治區政而提供建議。哈阿伯斯堤區 18.6 平方千米 35,000人基斯加寧區 28.0 平方千米 34,985人基利斯特寧區 9.4 平方千米 27,531人拉斯拿馬爾區 30.0 平方千米 108,644人麥斯塔馬爾區 8.0 平方千米 62,219人諾姆爾區 28.0 平方千米 35,043人比力塔區 18.7 平方千米 8,507人邦查-塔林區 17.3 平方千米 52,573人編輯本段塔林歷史1154年塔林首見記載。1219年丹麥人在此地建立城堡,並於1227年至1346年佔領塔林。塔林一詞源系由「丹麥的」和「地堡」組成,意為「丹麥地堡」。1991年愛沙尼亞恢復獨立後成為首都。編輯本段塔林風貌塔林三面環水,風景秀麗古樸,是北歐唯一一座保持著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城區分為老城和新城兩部分。13世紀中葉,塔林老城區又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會、宗教階層和封建權貴的聚集 市政廳廣場地,著名城堡托姆別阿就坐落在上城。下城是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居住地,這里有拉科雅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八面棱體的塔樓──市政大樓,樓頂端威然屹立著老托馬斯守護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徵。新城的中心是維盧廣場,一條大街由廣場一直通往老城。廣場上有塔林最大的賓館之一──維盧賓館。廣場四周是一條條呈放射狀的現代化公路,通往愛沙尼亞的其他城市。新城內建有許多公園。在海濱林蔭路的匯合處,有卡德里奧爾格公園(又叫葉卡捷琳堡公園),它是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園里有一尊高達16米的青銅天使像,是愛沙尼亞雕刻家阿達姆在1902年的作品,相傳這是為悼念1893年觸礁沉沒的俄國戰艦「美人魚」號而建的。公園附近有1960年建立的露天歌詠場,它是歐洲出色的音樂場之一。其造型別具一格:舞台呈拋物線形,背對大海,可容納3萬人同台演唱;聽眾席設在臨海的天然半圓形台壇上,能容納15萬名聽眾。市內保存著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跡,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紀的古建築,其中的奧列維斯特大教堂是波羅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還有中世紀建造的古城牆、塔和古堡,它們至今依然屹立,古風猶存。編輯本段塔林港口塔林是愛沙尼亞的重要商港、漁港和工業中心,港口吞吐量在波羅的海各港口中名列第二,僅次於拉脫維亞的文茨皮爾斯(波羅的海沿岸最大的不凍港)。為了爭取俄羅斯石油從塔林轉口,愛沙尼亞政府制定了2005年戰略計劃,以鞏固塔林作為俄羅斯過境走廊的地位。編輯本段塔林工業與文化工業主要有造船、機械製造、金屬加工、化學、造紙、紡織和食品加工等。它還是愛沙尼亞的科技文化中心,市內設有愛沙尼亞科學院、工業學院、美術學院、師范學院和音樂學院,還有許多博物館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