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概況人文地理
❶ 南極洲和大洋洲: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推介國家。再重點介紹澳大利亞。謝謝啦
大洋洲在世界各大洲中是面積最小的一個洲.
大洋洲有世界最大的"島國"--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大陸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也是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新幾內亞島是世界第二大島。
大洋洲人口最少,密度也最低。大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也是農業主要分布區。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產國和出口國,煤和Fe礦石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鋁土產量第一,出口量第二.
澳大利亞有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巨石-艾爾斯巨石.
重要城市首都堪培拉,政治中心,最大城市悉尼,經濟中心及文化中心。
中部為熱帶沙漠氣候,被熱帶草原氣候包圍,大分水嶺東側約南緯17度至22度為熱帶雨林氣候,再往南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最南端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還有部分地中海氣候區。
特有動物樹袋熊、針鼴、袋鼠、笑翡翠、鴨嘴獸、鴯鶓等。主要農業類型為混合農業。
南極洲的十大世界之最
1.世界最寒冷之極
南極洲的年平均氣溫在-28℃,大陸內部的年平均氣溫在-40~-60℃,最低氣溫達-89.6℃,是1983年7月在南極冰蓋高原的東方站測到的,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低氣溫。而北極的年平均氣溫較南極高20℃,北極的冬季相當於南極的夏季,南極的冬季就是地球上最寒冷之極。
2.暴風雪最強之地
南極沿海地區的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陣風可達40~50米/秒。最大風速達到100米/秒,被喻為「世界的風極」,「風暴殺手」。
3.冰雪量最多的大陸
南極洲的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為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10。南極大陸上的大冰蓋及其島嶼上的冰雪量約為24×106立方千米,大於全世界冰雪總量的95%。如果這些冰雪量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將升高60米,世界的陸地面積將有2200萬平方千米被海水淹沒。
4.最乾旱的大陸
南極大陸的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隨著大陸緯度的增加降水量明顯減少,大陸中部地區的年降水量僅有5毫米。在南極點附近,年降水量近於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還稀少。所以,南極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其主要原因是固態的冰雪降落在大陸後形成巨大的冰蓋,加之極端寒冷的氣候和極少的日照量,冰蓋的累積量還略大於消融量,形成乾燥的「白色沙漠」。
5.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陸
眾所周知,世界五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依次是亞洲950米,北美洲700米,非洲650米,南美洲600米,歐洲300米。而南極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是2350米。那是因為南極大陸上巨大而厚的大冰蓋所致。冰蓋的平均厚度為2200米,最大厚度達4800米,使南極大陸的平均海拔高度達到2350米,居世界之首。
6.最荒涼孤寂的大陸
南極大陸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沒有常住居民的大陸。只有一些南極考察國家的科學考察人員短期的在南極工作,每年約2000人左右。大陸四周被大洋包圍,極端的低溫和惡劣的氣候環境,大陸上僅有低等植物苔蘚、地衣、企鵝、海豹等適應南極極端惡劣自然和生態環境的本地動植物。南極稱得上地球的洪荒之地和最荒涼孤寂的大陸。
7.最長晝夜的大陸
在地球的南北極圈內會出現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的奇特現象,人們稱之為極晝和極夜。極晝和極夜是僅在南北極高緯度地區出現的一種高空物理和天氣現象,是隨著緯度的增高而越明顯。它是由於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軌道平面之間造成的。
8.最潔凈的大陸
由於南極大陸至今沒有常住居民,更沒有工業廢物污染,少許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旅遊者的人為影響也是有限的。所以,南極大陸至今仍是原始生態、潔白無暇的冰雪世界、真正的世界野生公園和最潔凈的大陸。也是科學實驗最理想的聖殿。
9.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南極地區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特別是南大洋中的海洋生物資源尤為豐富,例如海豹、鯨、魚類和富含高蛋白的南極磷蝦資源。據1980~1990的10年間,2次國際南大洋海洋生物資源調查獲悉,南大洋中蘊藏有15億噸的磷蝦資源,是地球上海洋生物資源量最豐富的地區。除了南極生態系統自然攝食和消耗外,人類每年可從南大洋捕獲1/10,即1.5億噸的磷蝦資源量,而不會影響南極的生態系統平衡。這一捕獲量相當於全世界海洋水產品的2倍。所以,人們將南極磷蝦資源喻之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蛋白資源倉庫。
10.臭氧耗損最為厲害之地
1985年,英國科學家首次報道在南極上空發現了臭氧空洞。研究表明,南極大陸大氣中臭氧含量的明顯減少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並於1982年10月首次出現了臭氧含量低於200個臭氧單位的區域,形成了臭氧洞。通常,在南極上空臭氧洞於9月下旬開始出現,在10月上旬臭氧洞的深度達到最深,面積達到最大,於11月底12月初臭氧量迅速恢復到正常值。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極臭氧洞持續發展,臭氧洞最大覆蓋面積達到24×106平方千米,面積相當於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國領土面積的總和。南極臭氧洞的出現提醒人們,大氣臭氧層——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天然保護傘正在受到嚴重的破壞。
南極洲氣候特點嚴寒、乾燥、烈風。
❷ 關於澳大利亞的情況
澳大利亞多元文化
澳大利亞在建立容忍互讓、兼容並收、多元文化社會方面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以三個原則為基礎:各種文化享有一律平等的權利、社會正義的價值觀、高效益的經濟利益。
除了原住民人口外,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中有近一半人,或者生於另一個國家,或者其父母中至少有一人在海外出生,澳大利亞從其移民身上學到的一件事是多元化的價值和寬容的重要性,澳大利亞可妥善處理對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很多不同態度,但是,所有澳大利亞人,不管是新來的還是以前來的,都必須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這些原則包括忠於澳大利亞、接受澳大利亞社會的基本結構和原則,即法規、寬容、機會均等、國會民主、言論和宗教自由、英語作為國語以及性別和種族平等,在澳大利亞,基於國籍、種族、性別或宗教信仰的歧視是非法的。
所有澳大利亞人在慎重規定的范圍內,都可以充分表達和享有他們自己的文化傳統,包括語言和宗教,澳大利亞人珍視平等對待和機會均等的原則,努力消除由於種族、文化、宗教、語言、性別或出生而產生的隔閡,澳大利亞注重保持、發展和使用來自任何社會出身的人們的技術和才能,並由此產生經濟效益,這些適用於所有澳大利亞人,不論他們是土著或是來自非英語國家的人們,不論他們是出生在澳大利亞或是移民加入澳大利亞國籍,澳大利亞要求全體人民為維護祖國利益和前途,為恪守社會結構及其組成原則、為尊重他人有表達個人觀點和價值觀的權利而作出應有的承諾。
澳大利亞人文地理
如果你想暫時遠離沒有季節的都市生活,那幺不妨到澳大利亞去看看,她會讓你領略一番回歸大自然的感受.即使這一刻你還沒有準備去旅行的心情,或許帶著眼睛、思想走完整個澳洲之旅,城市的繁雜、喧囂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是一塊與世獨立的大陸.與塵世相離,也因此賦予她神秘迷人的魅力 .陽光燦爛的海灘,雄偉壯觀的高山,五彩繽紛的珊瑚,一望無際的草原,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這些都使澳大利亞成為旅遊者非常嚮往的地方。
然而澳大利亞的魅力並不僅僅是自然一詞能概括的,她融合大自然勝景和現代都市生活的特點,既相互和諧又形成強烈對比.在澳大利亞,你可以在熙熙攘攘的鬧市中,體驗繁華與璀璨,也可以驅車勇闖神秘的內陸地帶;或在熱帶島嶼度假村內優哉游哉;也可以到高山滑雪,享受刺激;或在袋鼠的陪伴下,揮打高爾夫.澳大利亞的城市凝聚著無窮吸引力:現代設計整齊有序、風光旖旎;各式廳館林立、美食紛呈;商店成行成市、精品繽紛;夜生活美不勝收;瀏覽觀光,目不暇接……
澳洲人非常愛好健康的休閑生活,沖浪、浮潛、潛水等水上活動非常盛行,翱翔天際的飛行傘、熱氣球和輕航機也是大眾化的活動之一。游覽澳洲的主題樂園也是一大樂事,不論是電影世界的模擬場景,或者是海洋世界和高科技的Sega世界的海豚表演或驚險的過山車,都會讓你樂而忘返。
澳洲在舉行節慶時更是充滿快樂的氣氛。一些大規模的節慶像音樂節、電影節、葡萄酒節、帆船賽、一級方程式賽車等,把澳洲的一年四季點綴得熱鬧非凡。對於想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員工旅遊,或者在澳洲辦理婚禮或度蜜月假期,澳洲的專業人才也都可以量身訂作為你提出一個完整的規劃,讓你旅遊澳洲的美夢成真。
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國,所以能吃到世界各地的菜餚,材料豐富,既便宜又好吃。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到帶有特色的各國的美味食品。有中餐館、泰國風味餐館、馬來西亞餐館、印度餐館、日本餐館、越南餐館等,不勝枚舉。其中,中國餐館佔有主導地位。由於中國有著悠久的美食文化,所以中餐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當然澳洲也不例外,許多的澳洲居民都喜歡在周末邀上朋友和家人一起去中餐館享用世界級的烹飪美食。所以,不管你走到澳洲的哪個城市,找一家中餐館用膳不會太困難,更何況各地的唐人街都享有中國美食城的稱號。
當然,和美國等城市一樣,澳洲也風行著快餐文化以適應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肯得基,麥當勞,義大利pizza等洋快餐遍地都是,在平時上班時間這些都會成為午餐的首選,大概也算澳洲人的工作餐了。所以通常在非節假日時間中餐館會相對比較冷清,而一到節假日,那又是另一派繁榮景象了。
澳洲的旅遊業是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旅遊從業員超過40萬人,他們不僅懂得起碼的外交禮儀,會說流利的外語,還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一切為旅客著想,提供方便條件,讓遊客享受最好的服務.
到澳洲旅行,你一定要記住澳元與人民幣的比值.大約100澳元可折換人民幣630元左右。如想在澳洲購買紀念品贈送親友,則可前往免稅商店,免稅物品可在離境前購買,購買時只需出示國際航線之機票及護照,購買的免稅物品在離境時必須保持原封未拆的狀態。
澳洲特產如澳寶(澳洲特產寶石)、羊皮、牛皮、綿羊油、澳洲葡萄酒、動物玩具、原住民藝術作品、藝術畫作等。商店一般都接受國際主要的信用卡。
澳大利亞的代表性動物是袋鼠,袋鼠也有很多種類,差不多有50種以上,其中有身長超過1米紅色的紅袋鼠;以及到處都看得到的灰袋鼠;還有棲息在樹上的小型樹袋熊等。
細膩迷人的悉尼
悉尼是新南維爾士州州府。當1780年開普敦·庫克宣布佔領澳洲,就改變了悉尼的命運,土著文化受到強烈的外來殖民文化的侵略,悉尼由土著聚集地而變為流放地而變為歐洲大陸延伸的新天地,悉尼擁有金光閃耀、白帆逐浪的海港,細膩迷人的海灘和陽光充沛的地中海氣候,街道處處野芳幽香,佳木秀麗,海鷗盤旋。悉尼的最大資產是它的氣候及自然環境,北有碧水及毫克斯貝利河,環繞著南部城市的有植物港及其他海口。而黃金海岸及未受破壞的灌木林更增添了它的美麗。除了優秀的天賦環境之外,悉尼還有許多顯著的人工添加的特色,其美麗的建築物、休閑的生活方式和具有多元文化的人口都為悉尼帶來獨有的蓬勃生機。悉尼是澳洲的倫敦。喬治街的維克多利亞皇後大廈、市中心的海德公園都可以讓人感受到在海一邊的皇家優雅至上的氣氛。
悉尼的裝飾美,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城市美。磚砌的房屋、煙囪林立的街道,尤其在羅福特街,以及靠山地區的長屋居民陽台上的種種裝飾,像花邊織網似的典雅的組合。
悉尼城布局被東西走向的Mting Place一分為二。北邊是悉尼灣交通的要所,以南從海德公園到悉尼站一帶通稱City。塔樓以北是商業中心。Circular Quay西側是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的發祥地The Rocks,古老的建築物還保留著外觀。越過The Rocks和傑克遜灣,向北是悉尼的名建築。Harboar Bridge。在Circular Quay東邊,突出的部位有悉尼歌劇院。歌劇院的南面是佔地約26萬平方米的國立植物園。那裡匯集了4000種樹木。植物園的北端有Mrs。Macquaries,從這里可以將悉尼歌劇院和大橋一並攝入鏡頭。
悉尼的冬季因各種活動的舉行而變得出色耀目。不同的活動適合愛好不同的文娛體育的人士,如音樂及戲劇季節全國欖球總決賽三國欖球聯盟決賽及世界知名的社區賽跑,由市中心出發至滑浪區。如果想盡情地享受悉尼的所見所聞及各種旅遊樂趣,清涼充滿朝氣的冬季是首選。
欣賞悉尼歌劇院的重點應該注重遠眺的感覺,而不能把過多的精力花在內部的游覽中。在進入歌劇院之前,不妨在它的周圍和對岸找幾個地方,多角度、遠距離的像欣賞油畫一樣慢慢的品味。它的開放時間是,除聖誕節和耶酥受難日外,每日9:00-16:00有十個不同的節目,大部分星期日,還有免費音樂會供公眾欣賞。悉尼歌劇院內各種演出的預售票價一般為30至120澳元。演出當天的中午後仍有餘票的話,半價出售。
海德公園(HYDE PARK)距離城市僅幾步之遙的海德公園里,樹蔭下修剪得又短又齊的草坪是午餐時間人們喜愛的約會地點,漫步越過柔和的丘陵,經過涌動的亞奇伯德噴泉(ARCHIBALD FOUNTAIN,為了紀念一戰中法澳聯盟而建),把車輛噪音遠遠拋在身後。1810年海德公園就已經成為倫敦式樣的典範。但是那時的海德公園要比現在大好幾倍。因為這片綠地同時用作軍隊的操練場,後來還作過賽馬場和板球場。
海德公園位於麥加利大街即大學街和伊莉莎白街以南。
澳大利亞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 位於學院街,是世界公認的十家最頂級的展館之一,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館內展出的展品包括澳洲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與工藝陳列,澳洲特有的飛鳥、魚類、昆蟲和貝殼化石等。悉尼鑄幣博物館(SYDNEY MUSERM) 位於麥誇里街的皇後廣場,它是一座殖民地式建築物,也是悉尼鑄幣廠的舊址。博物館內有昔日悉尼鑄幣廠的心臟"鑄幣式廠",並貯藏有黃金、珠寶、金幣珍品,館內還展示澳洲尋金歷史。新南威爾士美術館 新南威爾士美術博物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位於多朗(DOMAIN)公園內,是澳洲藝術珍品的藏館,收藏有澳洲和土著藝術品、歐洲和亞洲藝術品,現代藝術品和攝影藝術品。其中伊里巴拿土著及托勒斯海峽島民畫廊是世界上最大的土著藝術畫廊。美術館免費參觀。
悉尼塔(SYDNEY TOWER)1981年建成,位於海德公園和維多利亞女王大廈之間的馬基特街(MARKEF STREET)。高324。8米,是目前全澳大利亞乃至南半球最高的建築物。悉尼塔是一個多功能建築物,它的外表呈金黃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壯觀。悉尼塔的塔樓是個9層的圓錐體建築,第一、二層是兩個旋轉式餐廳,各有座位200多個,因為座位有限,吃飯必須預訂。塔樓的三、四層是瞭望層。瞭望層周圍都是大塊玻璃,並有很粗的鐵柵保護。憑窗眺望,整個悉尼市一覽無余。近處是大片大片的樓房,無邊無際的綠地,光閃如銀帶的高速公路,連綿似流水的汽車。遠處碧海蘭天渾然成一體難辨邊際。海灣里,巨輪進進出出,帆船輕盈地游盪,好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瞭望層為遊客准備了高倍望遠鏡,藉助它,可以把周圍70公里的內的景物盡收眼底。瞭望層還設有多屏幕的電視裝置,人們可以在巨大的熒光屏前觀看遠方飛機場上飛機的起落和碼頭上貨輪的裝卸。
懷舊的城市—墨爾本
如果說悉尼生氣蓬勃,具有美國新城市的特色,那麼墨爾本則老成持重,具有英國的懷舊風格。墨爾本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人們一般認為它很莊重,不管是它的古色古香的建築,還是人們的衣著舉止,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瀕臨菲利普港海灣。橫穿市區的耶拿河,是墨爾本人心愛的寵兒,以至規定河的兩岸不準住人,也不準修造房子,以保持河畔的風景。這樣,墨爾本就顯出另一種不同於悉尼的特色,在最繁華熱鬧的市區,走不多遠,就可以到達河畔的草地。河中靜靜的流水,小船在水上飄盪,男女青年躺在河邊草地上懶洋洋地曬太陽,似乎和幾步之遙的現代城市生活毫無關系。這種很獨特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墨爾本才看得到。
墨爾本於1842年設鎮,1847年設市。在維多利亞州發現黃金以前,墨爾本只是個小城市,人口不過幾萬人。 1851年在該市西北 100 公里處的巴拉臘特發現黃金後,大批淘金者和移民湧入,先後在幾個重要城鎮修通了鐵路,使這個小城市迅速發展起來。人口猛增至數十萬。墨爾本在1901年至1927年曾為聯邦首都。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個城市由於沒有受到戰爭的多大影響而穩步發展,再加上大批的移民到來為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城區規劃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資金,使得墨爾本一躍成為位於悉尼之上的大都市。
墨爾本是一個移民都市。由於淘金熱和二戰的移民,讓墨爾本的街道充滿了異國情趣,土爾其街、希臘街、越南街、中國城等,除非你身在其中,否則你絕體會不到墨爾本的寬廣胸懷。
墨爾本屬溫帶氣候,這時四季分明,夏季平均攝氏14-25度,冬季攝氏-6-13度,春秋兩季氣候溫和。到處可見鬱郁蔥蔥的樹木和五彩繽紛的花卉。這個典型的公園城市,有公園 400多座,到處是綠地和花園。
黃金海岸(GOLD COAST),黃金海岸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南的一處海濱休養地,位於布里斯班以南78公里處,人口35萬。因為有一段綿延長達32公里的金黃色海灘而得名,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海灘休閑地區。黃金海岸猶如它的名字一般,以海岸為主。從庫爾加塔(COOLANGATTA)到南港(SOUTHPORT),連綿不斷的海灘美似金沙,長達32公里,構成了黃金海岸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使得黃金海岸成為世界上最引人矚目的海濱旅遊療養勝地。這里是太平洋暖流沖擊地帶,終年日照,寒暑宜人,有蔚藍色清澈見底的海水,有潔凈如粉的細沙,加上長年照曬的溫暖陽光,砌珠堆雪般的浪花日夜飛濺,是澳大利亞人民心中最喜愛的旅遊勝地。每年約有200萬遊客來此觀光度假。
❸ 日本、印度、德國、俄羅斯、美國、巴西、埃及、澳大利亞的自然和經濟地理概況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
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關系
太陽系概況。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太陽能量的來源。
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3)地球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軸。兩極。經線。本初子午線。經度。赤道。緯線。緯度。經緯網及其意義。
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高、中、低緯的劃分。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時區的劃分。日界線。國際標准時間。北京時間。區時的應用。
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4)宇宙探測
宇宙探測的意義。宇宙探測的現狀。
2.大氣
(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大氣的組成。
大氣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對流層大氣的熱狀況和大氣的運動
大氣的受熱過程。
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
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系。
(3)大氣降水
降水的時間變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氣、氣候與人類
鋒面、低壓、高壓、鋒面氣旋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光、熱、水、風等氣候資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風、暴雨、大風等氣象災害的危害及防禦。
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氣壓、氣溫、降水等值線圖、柱狀圖等圖形語言的解讀和應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質和運動
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海洋開發
海洋資源的主要類型及其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
海洋空間的重要性、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
中國鄰近海域,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主要鹽場。
(3)海洋環境保護
主要的海洋環境問題。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4.陸地
(1)陸地的組成要素和地殼變動
主要造岩礦物。三大類岩石。地殼物質循環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
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自然界的水循環及其意義。
生物在陸地環境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陸地環境中的作用。
(2)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域分異規律。
(3)陸地資源和地質災害
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陸地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資源問題。
中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
主要地質災害及其防禦。
5.地圖
地圖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圖例、注記。
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 等高(深)線和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1)農業
農業區位因素
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點。
中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布。中國的畜牧業和水產業。
(2)工業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不同類型工業區的特點。
中國主要工業基地和工業中心的分布、特點和形成條件。
2.人口與環境
(1)人口的再生產
影響人口增長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國人口的增長和分布。中國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數量與環境
人口數量與環境的關系。
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狀況。
環境承載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數量的意義。
(3)人口素質與環境
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主要環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
(4)人口遷移與環境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和原因。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鄉村、城市的起源及發展。
(2)城市的區位
自然、經濟、社會等因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進程。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4)城市地域結構
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不同城市地域結構的特點。
城市的合理規劃。
4.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服務業等)及作用。
(2)交通運輸和通信
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主要交通運輸線、鐵路樞紐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網路。
現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網路的作用。
(3)商業貿易
商業中心的區位因素。商業網點的布局。
中國主要商業中心,主要進出口商品,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
當代金融、貿易的國際聯系及特點。
5.文化景觀
(1)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的形成。文化景觀與環境的關系。
(2)文化源地與文化傳播
文化源地。文化傳播、文化擴散的主要途徑。
6.旅遊活動與環境
(1)旅遊活動及其作用
旅遊活動的特點。旅遊活動的作用。
(2)地理環境與旅遊
旅遊資源及其特性。旅遊資源的價值。
中國的旅遊資源。
旅遊景觀欣賞的基本要求。
(3)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
旅遊活動的規模應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7.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國際政治的地緣合作與沖突。
(2)世界經濟地理格局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國際經濟的區域合作與競爭。
(3)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的影響因素。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
8.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1)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的產生。
環境問題的防治。
中國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2)可持續發展
人地關系的演變。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況
(1)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海底地形。陸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國家
世界主要人種的分布。
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2.世界地理分區
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歐洲西部,歐洲東部和北亞,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各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區域特徵。
3.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徵
日本,印度,埃及,德國,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第四部分 中國地理
1.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國土構成。行政區劃。
2.中國的民族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民族分布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
3.中國的地形
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
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4.中國的氣候
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氣候的主要特徵。
主要氣象災害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5.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區和內流區。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徵。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長江、黃河、珠江的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徵;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
京杭運河概況。
6.中國的區域差異
中國三大自然區的空間位置和基本特徵。
東部季風區內部的差異。
中國自然區域差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7.北方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
氣候、地形特徵及其與農業生產、災害防治的關系。
重工業基地和能源工業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
氣候、地形特徵及其與農業生產、災害防治的關系。
輕紡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
氣候、地形特徵。農、牧業生產特點。保護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礦產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
高寒氣候。農牧業生產特點。
能源和礦產資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地理位置和范圍。
經濟發展的特點。
台灣省的地形、自然資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國國土的整治與開發
水土流失發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產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及流域綜合治理。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山區開發面臨的問題及綜合開發途徑。
農業低產區存在的原因及綜合治理。
商品農業發展的條件、問題及發展趨勢。
交通建設對區域發展的意義。重大交通工程建設面臨的困難及解決措施。
海島、海域開發的意義、面臨的問題及環境保護。
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城市新區發展的模式。
❹ 關於澳大利亞的人文地理
澳大利亞的首來都是堪培拉。自
在地理上有兩個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77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❺ 澳大利亞和巴西【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的相同點是什麼 分開回答
(1)臨海國(2)南回歸線穿過(3)熱帶面積廣大(4)草原資源豐富(5)人口集中分布在東南版沿海
(1)地形方面:權兩國平原較多。
(2)氣候方面:兩國均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大概就這么多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墨爾本的地理情況
墨爾本(Melbourne)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維多利亞州的首府,知名的國際大都市,綠化面積高達40%,墨爾本曾連續多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首都。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文化重鎮和體育之都,曾主辦1956年夏季奧運會,也是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一級方程式賽車澳大利亞站比賽的常年主辦城市。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是有「花園之州」美譽的維多利亞州(Victoria)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1927年以前,墨爾本曾經是澳大利亞的首都,後來澳大利亞遷都堪培拉。墨爾本以濃厚的文化氣息、綠化、時裝、美食、娛樂及體育活動而著稱。墨爾本的綠化覆蓋率高達40%,維多利亞式的建築物、有軌電車、歌劇院、畫廊、博物館以及綠樹成蔭的花園和街道構成了墨爾本市典雅的風格。
墨爾本市徽 墨爾本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歡樂的城市,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澳大利亞人民的心目中,第一大城市悉尼雖然繁華,但悉尼只是一個商業城市,墨爾本卻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墨爾本擁有全澳大利亞唯一的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建築,有輝煌的人文歷史,也是多個著名國際體育盛事的常年舉辦城市。從文化藝術層面的多元性,到大自然風光之美,墨爾本應有盡有,在滿足感官娛樂方面,墨爾本更可以說是澳大利亞之冠,無論是藝術、文化、娛樂、美食、購物和商業樣樣都
有自己的特色;墨爾本成功地融合人文與自然,從1990至2006年,先後十次被總部設於華盛頓的國際人口行動組織(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評選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墨爾本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部,是個港口城市,總面積8831平方公里。狹義來說,墨爾本指的是墨爾本市中心區(City of Melbourne),只有六萬多的人口,其行政區劃包括以下十個區域
墨爾本市中心商業區(Melbourne CBD)-- 唐人街所在的地方
東墨爾本(East Melbourne)
西墨爾本(West Melbourne)
北墨爾本(North Melbourne)
帕克維爾(Parkville)-- 著名高等學府墨爾本大學所在的地方
卡爾頓(Carlton)-- 義大利餐館和咖啡廳林立的地方
南亞拉(South Yarra)-- 時尚服飾精品名店林立的地方
聖基達路兩旁區域(St Kilda Road)
南岸區(South Bank)-- 皇冠賭場所在的地方
舊碼頭區(Docklands)-- 這原來是個舊碼頭,後來發展成商住區,2007年並入墨爾本中心區
墨爾本的中心大街西面是Spencer大街,南面是沿著亞拉河的Flinders大街,東面是排列著州議會廳、財政大廈等宏偉建築的Spring大街,並且北面的維多利亞大街圍成了一個約2平方公里的四方形。由這四條大街圍成的棋盤式的城市,就是墨爾本市中心區主要街道的市容。
廣義來說,墨爾本包括以上所說的墨爾本中心區和另外幾百個郊區(suburbs)組成的大墨爾本地區(Metropolitan Melbourne),也就是現在一般所說的人口三百多萬、面積8831平方公里的墨爾本。 [編輯本段]地理氣候 墨爾本的地理位置 地理上[1],墨爾本地處平原,有少量的矮山地,墨爾本也是一個海邊城市,面對太平洋,位於東經147度,南緯39度的位置。墨爾本有一條亞拉河(Yarra River,又譯雅拉河),是流經墨爾本的主要大河流,全長242公里,每年的流量達7.18億立方米,總流域面積4000平方公里。墨爾本整個城市最初就是沿著雅拉河兩岸建設開去的,到現在為止,雅拉河上跨越兩岸的橋梁有25座之多。
墨爾本的氣候屬於亞熱帶與溫帶交叉型氣候,最熱月通常在22℃以下,最冷月在3℃到15℃之間,終年多雨,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處於向亞熱帶過渡的地帶,夏季偶有最熱月超過22攝氏的情形。夏天人們喜歡去海邊玩,在炎熱的夏天,日間氣溫最高可達到四十攝氏度以上。
墨爾本的氣候比較乾燥,相對濕度常在30%到50%之間,由於乾燥,平時晾曬衣物也幹得快,衣服傢具等物品不容易發霉,冬天在同樣的低溫下與濕度高的地方比較也不覺得那麼寒冷,在生活上,墨爾本這樣的濕度讓很多人覺得舒適。
由於地理位置和洋流影響的原因,墨爾本日夜溫差較大,夏天即使白天氣溫高達三十多度,晚上就會涼下來至十二度左右,因此墨爾本的氣溫有「一天四季」的說法。在冬天,墨爾本不太冷,冬天一般日間氣溫在十攝氏度以上,冬天並不下雪,但墨爾本的周圍有許多山,冬天的時候寒冷的高山上有積雪,所以每逢冬季,墨爾本附近的高山又是滑雪的好地方。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835年之前,墨爾本基本上是沒有人居住的。1840年,墨爾本的人口是一萬人。1851年,在墨爾本發現了金礦,大量的人從世界各地前來墨爾本淘金,包括大量的華工。由於淘金熱潮,墨爾本的人口迅速增長,根據歷史記載,在1836年,墨爾本的人口只有177人,到了1851年,人口是29000人,到1854年,已經達到12萬3000人,使藏金極富的美國舊金山(三藩市)黯然失色,故墨爾本又被華人稱為新金山,至今當地還有很多華人辦的學校、商店、公司名稱等是帶有「新金山」這個名號的。清朝末年的滿清外交官李圭在《東行日記》中就提到了在中國以外的兩個海外華人聚居城市,也就是「兩個金山」(美國三藩市和澳大利亞墨爾本),並稱要「以新舊別之」,「新金山」這個稱謂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在1880年代,墨爾本是高度發達的城市,曾被報道為當時全世界最富裕的城市,也是當時大英帝國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墨爾本現在的人口約374萬(2006年人口普查結果是3,744,373),是移民聚居的城市。來到澳大利亞的新移民大部分都前往墨爾本和悉尼。現在(2007年的數據)每年大約十萬名新移民抵達澳大利亞,當中約三分之一往墨爾本定居。移民在墨爾本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但同時也各自帶來自己民族的傳統和習慣。三分之一的墨爾本居民為生於澳大利亞以外的移民,在墨爾本被使用的語言超過180種之多,墨爾本有來自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和116種宗教信仰。除主要語言英語外,希臘語、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中文、越南語、黎巴嫩語、韓國語等各種語言都有人使用。在墨爾本居民平常收到的政府部門和公用服務部門的信函上,除了英文之外,還用十六種常用的非英語語言列出傳譯服務電話,方便不熟悉英語的居民和政府部門溝通。不同族群的人們聚居成區,在生活習慣、節慶、餐飲上各成不同風格,為墨爾本帶來多元文化的豐富情趣。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有重型機械、紡織、造紙、電子、化工、金屬加工、汽車、服裝、食品等工業都很興旺,工業現代化程度很高。商業、金融、交通等均十分發達。墨爾本也擁有一個現代化的繁忙港口墨爾本港。
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曾經是澳大利亞的首都,長達26年之久。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之後,澳大利亞的首都就是墨爾本,當時的墨爾本比悉尼要繁華。隨著悉尼的日益繁榮,悉尼市民十分希望悉尼成為澳大利亞的首都。澳大利亞政府後來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之間建造一個新的城市堪培拉,作為新首都。1927年,澳大利亞遷都堪培拉。有趣的是,新首都並非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正中央,它距離悉尼約四小時車程,距離墨爾本約七小時車程。堪培拉是一個全新規劃的城市,設計得非常漂亮。關於堪培拉的其他詳情,請參閱網路詞條「堪培拉」。
由於墨爾本曾經是澳大利亞的首都,所以墨爾本有很多有意思的歷史建築,如昔日的國會大廈,昔日的最高法院等等,是喜歡游覽歷史建築的遊客的好去處。
❼ 巴西.澳大利亞相同的人文地理特徵有哪些
①大部分領土位於南半球
②都有熱帶草原氣候分布
③都有豐富的煤礦和鐵礦資源
④人口城市都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
⑤曾經都是英國的殖民地.
❽ 日本,新加坡,印度,哈薩克,埃及,俄羅斯,英國,德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的人文地理介紹
來這.
http://www.hudong.com/
❾ 澳大利亞 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其擁有幾十萬種獨特的生物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8年級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8下P78 處方葯(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葯物。 非處方葯(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8下P84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8下P85 吸煙吸毒的害處:8下P95 第五章: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宮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這樣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3、 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4、 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5、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6、 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 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0、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2、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 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港澳地區),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3、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外向型的經濟。 4、 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7、 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8、 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9、 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5、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本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 6、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7、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8、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了四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等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❿ 埃及與澳大利亞人文地理的不同
埃及是文明古國,澳大利亞是移民國家;
埃及使用阿拉伯語,澳大利亞使用英格蘭語;
埃及是發展中國家,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