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國家地理欄目

中國國家地理欄目

發布時間: 2021-03-04 06:01:12

A. 中國國家地理 移動8元業務

是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 熱點事件的地理背景 旅遊戶外的權威報道 24小時地理資訊精粹 盡在「手機報-中國國家地理」 專業權威:秉承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辦刊宗旨及其獨特的地理人文視角,承襲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內容編輯品質與品牌影響力,為手機報注入專業權威元素。 前沿趣味:以中國國家地理的敏銳嗅覺及高度視角,捕捉社會熱點中潛藏的地理人文元素,以輕松愉悅的方式傳導趣味地理趣味人文話題。 新聞原創:由「科學家+藝術家+作家」組成的權威顧問團隊,以及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資深編輯組成的內容製作團隊,確保手機報不乏新聞與原創。 內容: 1、解讀近期重大地理、人文、自然、科學新聞故事,揭秘身邊地理事件及熱點事件的地理背景。 2、多主題全景縱深型報道,讀一報得以知美食、民俗,悉軍事、奇觀,掌戶外、出遊精品路線。 3、當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精華解讀,下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精華預告。 4、融知識於趣味,予閱讀以快感。聚焦、新聞、專題、圖片故事、地理美文、圖片周歷。 (一). 內容特色 手機報內容基本可分為四大版塊: 隨身地理、專題、酷游、互動。在版塊前有【今日導讀】欄目,列出主要標題,人性化提示用戶將要閱讀內容。同時,每月第二周周二刊登當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精華內容及下期預告,每月1日、每周六推出「手機報-中國國家地理」地理美文、圖片故事等原創內容。 (二)欄目介紹 1、 地理薈萃 每期小欄目為5個,分為固定和變動。 固定欄目:地理新知(天文、航空、考古等方面的最新發現) 探索發現(人類的探索歷史及成果) 地理成語(通過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了解當地的風情及資源) 變動欄目:地理影音(有關地理的音樂、電影等) 地理書吧(有關地理的經典著作) 跟學語言(少數民族語言常用語的實用介紹及風俗禁忌) 2、地理網路 有關地理現象、地理概念的最新權威解釋,突出時效性。 3、專題 周一至周五將分主題就軍事、奇觀、風俗、風物、戶外進行全景縱深型報道,突出實用性和權威性。 【地理•軍事】欄目:縱覽古今地理環境對戰爭的影響,與地理相關的地緣政治,各國防務、最新裝備等 【地理•奇觀】欄目:對具有重大科學和觀賞價值的地理景觀或現象的探索和再認識 【地理•風俗】欄目:神州大地鮮為人知的風情、民俗,節日慶典,加入采編的原創內容 【地理•風物】欄目:地理標志產品及原產地介紹 【地理•戶外】欄目:險山惡水等極端自然環境下的行走與挑戰,包括裝備和戶外知識的權威介紹。 4、酷游 中國內容以觸摸為基礎,世界內容以地貌的獨特性為基礎,揭示後旅遊時代的出行理由。 5、互動 用戶反饋公布,報料、簡訊發布平台。有地方特色的互動內容和方式,與CNG網站手機頻道聯動的地理有獎問答。 6、原創 每月的第一天及每個周六推出地理美文和圖片故事原創內容。 【地理美文】:名家執筆,以新視角審視地理歷史,以新感受詮釋各地美景。 【圖片故事】:地理新聞、熱點、趣聞,旅遊推薦地,人物故事。 7.周歷 以《中國國家地理》精美圖片製作的周歷,為用戶提供賞心悅目的手機背景! (二)內容每日分配 「手機報-中國國家地理」業務內容有三種形式。周一至周五是全國甚至世界上新近發生的重大的自然、地理、人文等縱深型資訊,周六是精彩圖片故事,周日則是精美周]歷
中國國家地理影視中心

B. 主要講自然地理的雜志有那些

人文地理雜志,國家地理雜志,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世界地理雜志,華夏地理雜志。

《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是由中國地理學會與西安外國語大學聯合創辦的我國唯一注冊命名「人文地理」的期刊,是專門研究人文地理學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主要刊發在我國人文地理學領域具有創新性研究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力求及時反映我國人文地理學研究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方法。主要欄目有:進展與動態、文化、城市、社會、經濟、旅遊、政治等。
自1986年創刊以來,《人文地理》始終堅持開放辦刊、追蹤理論前沿與學術動態、關注熱點問題的宗旨。在編委會、編輯部及廣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文地理》期刊成為國際地理聯合會文化地理研究會中國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CSSCI)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地理科學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簡稱為《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成立後的9個月開始發行第一期。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其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國家地理雜志每年發行12次(此雜志為月刊),每刊帶有輔助地圖。但偶爾有特版發行則不在此限。雜志的內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歷史,文化, 實事和照片。
雜志現在的首席主編是著名的攝影記者克里斯·約翰斯(Chris Johns),他曾經拍攝了大量關於非洲的照片。原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經為克里斯的書撰寫了前言。約翰·格里芬(John Q. Griffin),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行政副總裁和國家地理雜志的主席主要負責本雜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達姆森(Terry B. Adamson),另一名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專門負責法律事務和政府公關的行政副總裁主要負責雜志的國際版所有事務。國家地理雜志每個月以各種不同的語言出版9 百萬冊,並擁有超過5千萬的讀者。

C. 關於介紹中國地理的書

主推:來
《中國自國家人文地理》
《中國地理網路》
還有:
《失落的文明》《地球之謎》《地球之最》《世界100自然奇景》
《世界100文明奇跡》《全球最美的100度假天堂》
《全球最美的100魅力古城》《全球最美的100個地方》
《環球國家地理精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精華》
《全球最神秘的100探險地》《全球最美的100國家公園》
《全球最美的100浪漫之城》《全球最美的100人類奇觀》
《人生要去的100個地方》《全球最美的100世外桃源》
《選美地球排行榜》

《歐洲環球國家地理》《非洲·美洲·兩極環球國家地理》
《亞洲·大洋洲環球國家地理》《全球最美的地方精華特輯狂野非洲》
《全球最美的地方精華特輯走遍美國》

《中國最美的100個地方》《中國最美的100風情小鎮》
《中國國家地理精華》《華北·華東中國國家地理》
《中南·西南中國國家地理》《東北·西北·港澳台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最美的地方西藏特輯》《中國最美的地方雲南特輯》
《中國最美的地方精華特輯游遍台灣》《中國最美的100度假天堂》
《選美中國排行榜》《人生要去的100個地方中國篇》

D. 有沒有詳細介紹中國和世界各地人文地理風光的視頻或書籍

有,《走遍中國》欄目就是中國地理的視頻,書籍可以看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或者是美國出的,國家地理雜志,這個各大學圖書館都有。或者你自己訂閱。

E. 誰能介紹一下國家地理雜志

國家地理是美國的一個雜志

另外有一個 中國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學會成立於1888年,以「增進並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學會資助了對世界最遠的角落的探索,同時還發行了數百種獲獎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艦出版物-《國家地理》雜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贏利性組織和教育機構之一,它擁有一千萬會員。

美國國家地理在一個世紀中的探索與發現,覆蓋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各項主題,比如:陸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學-從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圖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貴的瞬間和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這些極富魅力的圖片展現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攝影師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

國家地理頻道於1998年在亞洲成功開播後,業績卓著,日新月異。時至今日,其24小時收視戶已突破3900萬,成為亞洲有線電視發展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頻道之一。

在中國內地,國家地理頻道與國內40多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兩檔節目,這些節目均為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節目中的精華製作,他們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染並吸引數以萬計的內地觀眾。

集合國家地理電視的精華之作,國家地理頻道將國家地理深造廣博的資源,無與倫比的質量和真正的英雄帶給全世界。其黃色長框標識己成為探險發現的代名詞,深入千家萬戶。迄今為止,該頻道的節目已用25種語言、在144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雜志每年發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雜志的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准也為人們所稱道。這也使得這本雜志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雜志即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罕見的彩色照片。

雜志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志地圖。雜志訂閱者對這本雜志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1960年開始, 雜志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 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號的國家地理雜志上。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現在,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2005年4月,印尼版的國家地理雜志開始被雅加達發行。

現在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志,但只有繁體和英文版,現在還沒有簡體中文版。而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雜志則會從每一期的《國家地理》雜志中選擇文章發表。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什麼是「國家地理」?「國家地理」是一種刊物類型,適合高素質成年讀者的閱讀需求。許多國家都創辦了這類雜志,如《地球》(GEO、德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地球》(The Earth、美國)、《地理》(Geographical、英國)、《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亞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學與生活》(Science et Vie、法國)、《世界》(World、美國)、《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美國)、……。這些雜志都是以傳導自然關懷和人文情感為己任,精美絕倫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會的主流階層。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雜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為了適應時代轉變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國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和南京大學地理系教師,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的領導下,經與中學地理教師多次座談,一致認為需要一份知識性和自我教育的學習刊物。這個刊物首先要刊載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彌補當時缺乏完善地理教科書的不足;其次為各級幹部和大中學生、廣大群眾提供必需的地理新聞和必須具備的地理知識;第三,作為廣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學習的園地。

但在當時,百業待興。要創辦一個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幾位熱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吳傳鈞、高泳源、施雅風、李旭旦、胡豁成、楊紉章、王熙檉等,經過多次熱烈的商討,決定編輯出版定名為《地理知識》的普及刊物。推選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編。在出版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出版印刷費沒有著落。在當時工資很低的情況下,大家自願捐款,並物色價格低廉的小印刷廠印刷,同時以科協地理組的名義向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申請了登記證。經過緊張的籌備,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識》創刊號終於在1950年1月問世了。這份「創刊號」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訊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風寫的發刊詞。創刊號僅印刷了600冊,形式簡陋,但出版後,立即受到地理學界和中學地理教師的歡迎和好評。隨著刊物影響的不斷擴大,文章質量和編輯水平的不斷提高,得到上海亞光輿地學社社長金擎宇的青睞,主動表示願意出資承印。於是從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亞光輿地學社出版銷售,印數擴至2000份以上。

郭沫若院長為《地理知識》題寫刊名,後改名為《地理》,1966年又恢復原刊名

亞光輿地學社接印不久,由於印刷質量得到提高,備受讀者歡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視。1951年初編輯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來函,盛贊這個刊物辦得好,並索要已經出版的各期。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徐特立同志還約見施雅風面談,對《地理知識》給予極大的鼓勵和鞭策。編輯部每月召開1-2次編委會,商量組稿、審稿事宜。參與辦刊的幾位積極分子,積極寫稿,充實稿源,以保證稿件的質量,外來投稿數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開明書店及其後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識》編輯部掛靠在地理研究所內。郭沫若院長親自為《地理知識》題寫了刊名。從1954年第1期起正式啟用郭老題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學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識》主要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國民經濟建設。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大量刊載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以及介紹東歐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作者隊伍不斷擴大。

在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以農業為基礎,為農業服務的號召下,《地理知識》的編輯方針已跟不上形勢的需要,於1960年8—12月停刊整頓。1961年1月,《地理知識》以新的面貌出現,並改名為《地理》。整頓後的《地理》成為一份中級刊物。經過5年的實踐,認為未能認真貫徹以普及為主、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的編輯方針,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專,既不像中級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讀物。有一段時期,還採取由各地理機構輪編的形式,各機構之間又缺乏緊密的溝通,致使刊物質量下降,讀者為此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他們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對冗長繁瑣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為此經有關部門批准,於1966年第2期起又恢復《地理知識》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國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識》和其他刊物一樣,遭到停刊的厄運。

文革中最早復刊的刊物之一,發行量曾高達40萬

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識》,頂著「文化大革命」後期的風浪,率先復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的領導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張慶祥、鄭平、李志華組成編輯部,高泳源任主任負責進行籌備,首先兵分兩路,到京廣、京滬沿線各?⑹形

F. 請介紹一些 介紹中國地理的 書籍或電視節目

《中國國家地理》,《國家地理》,《文化》這些雜志都是些中國地理還文化的,最近在中央10套播出的《中國國家地理》欄目很不錯,有興趣可以看下,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G. 博物,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這三本雜志有什麼區別

先說點題外抄話:

《博物襲》和《中國國家地理》都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出版社出版的雜志。《博物》相對《中國國家地理》來說是孫子輩。國家地理1950年最開始創刊叫《地理知識》,到今天一波三折,2000年才改名為《中國國家地理》,而《博物》是2004年才發行的。《華夏地理》是雲南省社科院編輯發行的省級刊物,與《中國國家地理》都是專業性較強的刊物。


那麼作為中學生,博物相對來說比較適合閱讀,信息量和知識層次較淺較易吸收。不過我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地理老師說真的是拜我初中時地理老師的《中國國家地理》所賜,當年和現在一樣我都依然迷戀,我有2000年改名後的所有期刊,百讀不厭!

所以,只要有一顆好學的心,什麼書籍都是寶貴的糧食!祝你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夠更加勤奮刻苦,學得更多的有用的知識!

這些事我之前朋友托我買的國家地理,05-14年期刊

H. 各位大俠,我想搞一個活動能提升我們公司在社會的美譽度

美譽度不是靠活動來提升的,某一次活動的新聞效應在中國遺忘率很高,而且有燒錢版的嫌疑,像江南大俠之類權的稱號,現代人不容易接受。

我的建議,把自己的商品做好就好,什麼是美譽度,讓大家都相信的誠信比幫扶10個大學生更有效。

可以考慮搞一個行業標准公示,或者所謂的公開成本,幫助消費者打假。這類活動應該很得人心。

我的問題是,唉,畢業時間在年底,兩年半的研究生有人要麼?

I.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我只知復道科學畫報真正做到了科普制,我期期都看,愛不釋手,裡面的語言覺不多運用枯燥難懂的科學術語,反而是令人可以一口氣看完的佳品!
以前,我也有看一些別的雜志,可是都不如這本雜志那樣具有魔力!
他成功的化繁為簡了,讓任何年齡,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了解到我們這個新世界的前沿,使我們不致落伍。
他真正做到了科學普及的大任務,是值得其他科普雜志學習的,未免,不是人人都需要專業的雜志,大多數更期待看看整個世界
這是我對科學畫報的看法,我期期都看
另外,我極推薦science&vie,中文雜志名為《新發現》,也是把枯燥語言化繁為簡的好雜志,只是我這買不到.....真的很好,不騙你,裡面的文章也令人過目難忘,絕不枯燥。讓我們理解世界更好!
雖然也許幫不上什麼忙,但這是我親身的所得,希望對您有幫助

J. 誰有《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投稿地址或者郵箱

雜志社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部郵箱:[email protected]

具體的我不清楚:給你個編輯部電話——010-64842217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