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印度和中國地理互換會怎麼樣

印度和中國地理互換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1-03-04 04:00:11

『壹』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從地理,歷史上來說

從地理上說:在地理位置上,中國位於東亞,印度位於南亞,與中國西藏;氣候:中版國以亞熱權帶,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地形:中國地形復雜多樣,有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而印度以高原,山地為主.
從歷史上說:印度佛教文化在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唐代玄奘到印度尋求佛經,印度的,數學也從西域傳入中國;唐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也曾到達印度南部:明代"鄭和下西洋"也繞道印度.所以,印度與中國在歷史上有長期的文化,經濟交流.但由於印度少有長時期的統一,與中國的交流曾一度中斷.在近代,印度與中國一樣遭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淪為半殖民地社會.1947年印度通過長期斗爭終於解放,但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當代,有倆國的發展及國家利益的不同,中印兩國存在著合作與矛盾,主要體現在邊境領土和'亞洲主導權'方面.

『貳』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從地理,歷史上來說

<p>在相片文件上點抄擊滑鼠右鍵----屬性---詳細信息。如果有地理信息就會顯示。</p><p><a href="https://gss0..com/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pic/item/.jpg" target="_blank" title="點擊查看大圖" class="illustration_alink"><img class="illustration" src="https://!

『叄』 為什麼印度國內提出和中國的領土問題,可以通過東西段互換解決,這個方案從面積上看中國佔了很大便宜,為

能源!

『肆』 如果中國人和印度人互換領土,印度半島會比現在發達嗎

領土是死的,人是活的。誰也不知印度半島發不發達,何況是如果,至少目前現實是印度是發展中國家。

『伍』 中國同印度的關系怎麼樣了

就是關於國界問題,據說中國最近已經在青藏高原建設了三個空軍基地,運動半徑可以覆蓋了大半個印度,且中國如果空襲新德里所行進的距離是印度到北京距離的十分之一
印度和中國正在跳著探戈,每一方都有舞蹈天賦,舞步嫻熟,然而把對方當作一個舞伴時,彼此又十分警覺。不過,它們必須共舞。
印度石油部長艾亞爾本月在北京同中國簽署了一份協議,尋求在確保原油資源的問題上同中國進行合作。這一協議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亞洲能源地緣政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表明了亞洲這兩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的今後走向。
「我非常清楚,」艾亞爾在北京說,「印度和中國之間任何激烈競爭行為都對和平無益。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能源安全建立在對方的能源安全受到威脅的基礎之上。」本月早些時候,印度外交秘書希亞姆公開發表演講時說,印度和中國「都是大國,誰也控制不了對方,也不會被第三方所控制。」
由於印中的經濟都在繁榮發展,所以兩國間的貿易、投資異常活躍。印度的高科技公司蜂擁來到中國尋求進一步發展,中國的製造商也視印度為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在政治上,印中做到了相互理解,前者不再談西藏問題,後者置身於克什米爾問題之外。中國還支持印度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不過,在雙方共同分享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每一方都對對方存有戒心。雙方在尋求不同的戰略盟友,印度希望與美國發展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以確保在與中國的較量中占據上風。幸運的是,地緣條件使印中很難再起戰事,喜馬拉雅山脈將打消任何一方的軍事冒險主義。
印中關系中一個復雜的因素是日本。日本把中國視為「不斷上升的戰略威脅」,認為和印度交好是抵消這種「威脅」的一個方法。這就是日本外相1月初訪問新德里、尋求同印度進行定期高層對話的原因,而印度也在尋求這種額外優勢。

『陸』 如果中國和美國的地理位置換一下會怎麼樣呢

一個民族抄的文明、文襲化,與由民族的地理位置,歷史條件,周邊民族所決定的。這是唯物主義的觀點。 所以中國和美國的地理位置置換一下,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1、中華民族可能就會變成另一個瑪雅人,在幾百年前基本上被西方列強消滅了 2、中國如果能夠僥幸在那場長達幾百年的列強侵略戰爭中,不被西方列強消滅,那麼國家也會被戰爭打成一個廢墟,與今天的非洲差別不會太大,當然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會結束,西方民主也不可能產生,今天的世界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世界差不了多少,弱肉強食,世界每天都在戰爭之中。 所以,民族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之所以輝煌,是由中國歷史上的農耕文明,周邊民族,絲綢之路的東西方文化交流,民族統一戰爭,多民族大融合決定的,中華文化不是在孤立的條件下,閉門造車形成的。

『柒』 中國和印度誰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易守難攻如果中國和整個非洲交換土地值不值得

人心齊泰山移只要全國人民一心,不腐敗不貪污看病上學全民免費,一心向善誰能欺服你

『捌』 印度和中國如果打起來會怎樣,

很簡單,兩國的經濟轉入戰時經濟,物質供應全部進入戰時體制,限制口糧,施行燈火管制,晚上宵禁,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民不聊生。

『玖』 如果印度和中國是一個國家,會怎樣

。。。這個假設太大了,如果在古代就是一個國家,那麼到今天無論文化宗回教等等,可能都會融合答的很好,也就有了發展的機會。可是如果現在合並的話,這對中國是一個負擔,經濟是一個負擔,種姓制度這樣的文化也是一個負擔,總的來說很難,也不合算。

『拾』 聽說印度的改變很大,我們的地理課本都改編了,那麼他們是怎樣改變得呢

1.大力發展對外經貿關系
政府為迅速發展經濟,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擴大對外經貿關系。首先,努力擴大出口,對出口企業提供各種鼓勵和金融支持,改變進口替代為出口導向政策;大幅度削減進口許可證和進口關稅,最高稅率由1991年的150%,降低到60%左右。其次,使盧布逐步貶值並使之成為可兌換貨幣,1991年印度對盧布貶值幅度高達22%,1993年又完成了匯率並軌,使盧布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第三,取消非關稅壁壘,簡化進出口手續,實行較自由的進口政策,取消政府出口補貼,使外貿管理與國際接軌。第四,積極引進外資,提高合資企業中外資所佔比例;開放印度股票市場,允許外資進入股市,對外資開放更多的領域。第五,積極建立經濟特區,已經建立了14個,還計劃進一步增加。第六,鼓勵企業參與國內外競爭,國內基本取消工業生產許可證,不僅允許企業向國際金融市場融資,還支持企業對外投資、走向世界。

2.大力發展IT產業
政府將IT產業作為重要產業加以扶持,擴充國內理工科大學,放寬有關通訊領域的限制,完善通訊網路建設。IT產業不僅成為印度經濟的支柱產業、增加就業的重要部門,同時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印度IT產品的用戶多為歐美企業,印度IT業的優勢在於英語好、語言上無障礙、便於溝通;人才多且勞動成本低;經驗豐富、管理水平高等。
印度注重理工科教育,所以理工科的人才多於其他國家。根據印度國家軟體服務協會的調查,2003年獲得工程技術學位者,印度有29.8萬人、中國19.5萬人、日本10.3萬人、俄羅斯8.2萬人、美國6.1萬人。近年來,由於從事IT產業人員的收入高於其他行業,所以希望到IT產業就業人員急劇增加,現每年有15萬人在IT產業就業,已經成為增加印度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部門。據說菲律賓和中國IT業的工資水平低於印度,人才素質和管理水平均不能與印度相提並論,無法與其競爭。
印度還非常注重著作權、專利、電子署名、數據保護、防盜版、個人隱私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法律較為健全,受到顧客的高度信賴,願意使用印度IT產品。

3.發展製造業,增強國家的競爭力
近年來,印度正在為提高國家競爭力而努力。其重點之一就是發展製造業,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政府2005年9月公布了《印度製造業國家戰略》報告,表明向製造業進軍的決心。因為印度在設計方面實力雄厚,所以將走以設計為主的製造業道路;同時結合本國的實際,努力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以汽車產業為例,印度汽車產業的成功並非依賴於跨國公司大量的資本投入,也不採用耗資巨大的自動化生產,而是依靠智能化的設計開發出造價低廉的本土化車型。中國和印度分別排在第49和50位,中國下降了3個位次,印度則上升了5個位次。
4.結合本國特點發展第三產業
印度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是2003年第三產業在其GDP的構成中已高達50%以上,可見印度第三產業的發展高於一般發展中國家,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這與印度結合本國的特點,努力發展第三產業有關,也是近年來印度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因素之一。經濟改革後,印度設計了繞過工業化階段而直接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路線圖,這就規避了基礎設施不足帶來的局限。特別是近十年來,隨著IT產業的大發展,印度在服務業領域更是如魚得水,占盡風頭。預計,由於世界對IT相關產品需求的持續增加,印度的第三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