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國家地理亞特蘭蒂斯

國家地理亞特蘭蒂斯

發布時間: 2021-03-03 19:16:12

⑴ 亞特蘭蒂斯大陸是否真實存在求下構思的地圖

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的一大謎團———亞特蘭蒂斯真的存在?

考古學家稱在塞普勒斯和敘利亞附近海底發現「大西洲」蹤跡

聽說亞特蘭蒂斯,相信亞特蘭蒂斯,尋找亞特蘭蒂斯……消失的大陸———「大西洲」最主要的部分亞特蘭蒂斯,幾千年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一大謎團。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失落之城,激發了後人的極大興趣和無限想像。因此,人們對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城的探尋始終沒有停止。美國考古學家羅伯特·薩爾馬斯14日宣稱,在現塞普勒斯和敘利亞附近海域發現了亞特蘭蒂斯的蹤跡。

再現神話的蹤跡

若要夢想成真,就要先有夢想。盡管許多懷疑論者認為,尋找根本不存在的亞特蘭蒂斯城是荒謬的行為,但薩爾馬斯卻始終堅信亞特蘭蒂斯的存在。「他們不相信它(亞特蘭蒂斯),只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它」,薩爾馬斯說。

薩爾馬斯和他的科考小組經過堅持不懈的尋找,發現了亞特蘭蒂斯存在的有力證據。他們在塞普勒斯和敘利亞附近海域發現了水下人工建築。這是一座位於塞普勒斯海岸東南80公里處、水下約1500米的人工建築。水下聲波定位儀探測結果顯示,在水下的一座丘陵上,有一段約3000米長的城牆,以及一個砌有圍牆的山頂和深深的戰壕。

這一驚人發現極大鼓舞了薩爾馬斯,雖然僅僅通過這些磚塊和水泥還不能充分證明它的下面埋沒著一座城市,但薩爾馬斯堅信,塞普勒斯就是亞特蘭蒂斯城的頂端,在海水沉積物下面一定埋沒著更多的人工建築。現在,薩爾馬斯和他的科考小組仍在夜以繼日地工作,追尋神話的蹤跡,尋找失落的文明。

回眸失落的文明

傳說中沉沒的大西洲,位於大西洋附近。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亞特蘭蒂斯大陸,大陸上有宮殿和供奉守護神———波賽冬(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的壯麗神殿,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壯觀。首都波賽多尼亞的四周,建有雙層環狀陸地和三層環狀運河。在兩處環狀陸地上,還有冷泉和溫泉。除此之外,大陸上還建有造船廠、賽馬場、兵營、體育館和公園等等。

永無止境的探尋

後人探尋亞特蘭蒂斯的腳步,幾千年來從未停歇。柏拉圖對亞特蘭蒂斯地點的描述,與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以西的大西洋海域十分相似,因此,多數探尋者把目標鎖定在大西洋、愛爾蘭或亞速爾群島。於是,在大西洋、在黑海、在亞速爾群島、在桑托林島和克里特島……越來越多的地方被劃上了亞特蘭蒂斯遺址的問號。

僅在今年,就有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對亞特蘭蒂斯的地點給出了不同說法。先是英國愛丁堡大學考古學遙感技術應用專家托尼·威爾金森提供的一張衛星圖片顯示,西班牙南海岸外一塊鹽沼區域的地理環境與柏拉圖所描述的情況非常相似。德國伍珀塔爾大學雷納·庫尼教授由此認為,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可能就是公元前800年-公元前500年期間被洪水淹沒的這片土地。他指出,位於加的斯港口附近的這片鹽沼區里有兩個長方形建築遺址,其中一個可能是柏拉圖記載的供奉波塞冬的「銀殿」,另一個可能是所謂的供奉波塞冬及其戀人的「金殿」。

時隔兩個月,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遜又提出,柏拉圖筆下亞特蘭蒂斯的測量數據、地勢和景觀跟愛爾蘭幾乎完全吻合。「我驚訝於之前沒有人提出來,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就像亞特蘭蒂斯,愛爾蘭長300英里,寬200英里,中部最寬,兩者均有環山的中央平原,」埃林遜說。

也許,塞普勒斯也不是亞特蘭蒂斯探尋的終點。然而,人們樂此不疲的探索、發現和證明,不正代表著對夢想與希望的追尋。(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柏拉圖筆下的

亞特蘭蒂斯

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描述,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350年撰寫的著名哲學著作《對話錄》中。傳說中,這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城市,也是大西洲文明的核心,它被認為是地球的「第八大洲」。

據柏拉圖記述,大約1.2萬多年前,亞特蘭蒂斯人在大西洲的中央建立了自己帝國的首都,並用偉大的保護神海神波塞冬長子「亞特拉斯」的名字來命名這座城市。

據記載中介紹,亞特蘭蒂斯山脈綿延、平原遼闊、資源豐富,從而孕育出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這個強大的帝國歷經了十個偉大帝王的統治,當時無人能與之抗衡。然而,生活的富足使亞特蘭蒂斯人日益驕傲、腐化和墮落,觸怒了宙斯。宙斯降下巨大的海嘯和地震,短短一日一夜之間,整個亞特蘭蒂斯沉入汪洋大海。這座文明之城就這樣從世界消失了,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遺憾和神秘。

亞特蘭蒂斯會在哪?

不過,由於科學技術的限制,在15世紀前,人們還停留在爭辯亞特蘭蒂斯是否真的存在這個問題上。至於它的確切位置,那時人們的普遍看法是塞普勒斯就是沉沒大陸露出來的一點點陸地。直到15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亞特蘭蒂斯的位置才又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幾百年來,探險家和科學家得出了幾個較為可信的答案:

地中海上的聖多里尼島:在公元前1950年到1470年左右島上的克里特人曾創造了輝煌的邁諾斯文明。但是公元前1470年的一次火山大爆發毀滅了邁諾斯文明,而且在當時邁諾斯確是地中海最強盛的國家。以上種種看來都與柏拉圖描寫的亞特蘭蒂斯極為相似,但最大的沖突是邁諾斯文明毀滅在公元前900年,而不是柏拉圖所說的9000年。

大西洋西部的巴哈馬群島:1968年人們在秘魯海岸水下約2000米的地方,發現了人工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築,而且根據打撈出的化石證明其年代確在10000年前。於是人們開始紛紛猜測這才是真正的亞特蘭蒂斯所在。但還有一點不可思議———難道9000年前的亞特蘭蒂斯就能組織一支強大的艦隊不遠萬里去攻打希臘?

還有亞速爾群島就是亞特蘭蒂斯的說法,或是一批俄羅斯學者在1996年提出的西班牙、法國即古亞特蘭蒂斯的說法但是這些聽來更像無稽之談。(冰川)

⑵ 亞特蘭蒂斯簡介(越詳細越好)

亞特蘭蒂斯(Atlantis,Ατλαντι?),又譯阿特蘭蒂斯,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合眾國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敘述:「地球上曾先後出現過四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一代巨人,他們毀滅於飢餓。第二代人類毀滅於巨大的火災。第三代人類就是猿人,他們毀滅於自相殘殺。後來又出現了第四代人類,即處於「太陽與水」階段的人類,處於這一階段的人類文明毀滅於巨浪滔天的大洪災。在梵蒂岡圖書館中迄今保存的另一批古代手稿中,對大洪水之前曾存在的人類文明也有所談及。[編輯本段]亞特蘭蒂斯的社會構成和公共設施 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很神奇:全島是幾個呈同心圓的陸地,被環狀的運河分隔開。那裡的人們有很高的智商,精通哲學、科技和藝術。但不知道是一場什麼大災難,竟然使一塊大陸一夜之間沉入海底。有專家推斷:或許那正說明亞特蘭蒂斯只不過是個小島。也有人講,亞特蘭蒂斯是人們記憶中的上古文明的殘留蹤影。
亞特蘭蒂斯的文明十分發達,其社會已經有了明確的階級劃分;人口大約有1200萬;農業的分工也很細致,適宜的氣候使其可以每年收獲兩次;有了系統的文字;已經開始使用貴金屬和合金;遠洋貿易也繁榮至極。
此外,他們還擁有大量的公用建築,像波塞冬神殿、寺廟、圓形劇場、競技場、公共浴池等。他們的軍事組織也極為嚴密,國土被分為9萬個軍事區域,每個區域設一名指揮官,負責調度12名戰士、兩匹戰馬、一輛戰車以及所需要的一切供給。 [編輯本段]海神的傳說 沒有任何事情能像亞特蘭蒂斯大陸之謎那樣長久地挑起人們的幻想。自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首次將此大陸向外介紹以來,人類就被那謎樣的大陸所迷住了。
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描繪了亞特蘭蒂斯的全貌。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梭從埃及祭司那裡所聽到之事寫成了故事介紹給世人。
在這個故事中,柏拉圖說,亞特蘭提斯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廣大島嶼。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頓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而長子亞特蘭斯,當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了。而這座島嶼也以第一代國王亞特蘭斯之名,被稱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島位於「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積則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至於其強大的權力則並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而是遠達歐洲、非洲及美洲。
亞特蘭蒂斯在其特有的體制下保持著繁榮與富裕,且居住於此的人民也很溫和、賢明,不會沉溺於巨富,凡事以德為尊。可是,隨著時光的逝去,世代的更替,這些崇高的思想也日漸淡薄,終於有一天,軍隊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他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提斯進攻的是古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擊退亞特蘭提斯軍,保衛了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卻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下,而亞特蘭蒂斯島也沉沒於海中,從地上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圖做此記述以後,理想之都亞特蘭蒂斯就成了眾人所嚮往之地。尤其是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圖所記述之事的可信度。因為在「真正的海」的對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陸」。許多進入美洲大陸探險的探險家認為,在那裡所看到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預言與埃德加·凱西的預言有些細節非常一致,但也有相異之處。特別是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有很明顯的不同。柏拉圖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在「一日及悲慘的一夜」發生的;而凱西卻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經過前後三次(從時間上來說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間)大激變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時發生了最初的異變。雖失去了大陸的一部分,但還持續著亞特蘭蒂斯的繁榮文明。接著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發生的第二次異變。這時大陸被分成數座巨島,人民紛紛遠走他鄉。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後的異變發生了。以超文明為譽的亞特蘭蒂斯,終於經不起如此大的激變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變後的移民及逃過最後異變大難的亞特蘭蒂斯人,卻廣布在世界各地。亞特蘭蒂斯超文明的遺產渡過了遠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興盛。 [編輯本段]大西國的地理位置之爭 前面說過,大西國,也就是亞特蘭蒂斯,是一塊島嶼。最先提到亞特蘭蒂斯的柏拉圖對它的敘述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句話:
在昔日被人稱為「海格力斯擎天柱」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間,橫展著一塊陸地,叫做亞特蘭蒂斯。它由一個大島和一系列小島組成。亞特蘭蒂斯人把首都設在陸地的東南海岸波塞多尼亞,那裡有為該國締造者建立的寺院、王宮、壯麗的建築物。
從柏拉圖以後,有關大西國的書數以千計,其中大部分純屬空論。不過,有一些書籍是有科學根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真正的科學發現使大西國這塊消失了的陸地逐漸擺脫了神話的色彩,成了歷史中更引人入勝的事實。
立志探索大西國奧秘的嚴肅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同大西國的地理位置有關。1675年,瑞典人魯布德克認為這個被水淹沒的陸地就在他的國家裡。另有一些人說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國人博克認為南非一帶是大西國的地方,而法國人德利爾·德薩爾則提出高加索就是從前的大西國。後來,177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成為巴黎市長的巴伊曾斷言,大西國在現在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1855年,雅克布·克魯格自認為解決了這個問題,說大西國就是北美洲。然而這種觀點遭到貝利烏的反對,後者在1874年發表的著作《大西國人》中說,大西國這塊陸地的位置應該在目前的北非這個地方。他的這個觀點受到了大家的重視,於1893年被德國人克內泰爾多次援引,並得到了他的發展。後來,這一觀點還啟發了皮埃爾·伯努瓦,給了他寫出《大西國》這部著名小說的靈感。到了1926年,博查特說得更為確切,說大西國就在突尼西亞的鹽湖地帶。他的說法博得了阿爾貝特·赫爾曼的支持,此人於1927年說,博查特的假設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說,大西國不在別的什麼地方,就是希臘共和國!還有一些理論認為大西國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爾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還說在南太平洋……
這最後一種假設是1946年由伯德探險隊的考古學家們提出來的,他們在南美洲的西邊太平洋底發現了一片陸地。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於爾根·施帕努特的年輕牧師聲稱,他在赫爾戈蘭島附近北海水域發現了消失陸地的遺跡。
若相信柏拉圖的記述,那麼大西國應該是沉沒於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這座夢幻中的大陸是沉入大西洋。可是,若無視柏拉圖的記述的話,那麼大西國應該也有可能處於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統計過,那大概有1700餘處。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和愛琴海的桑多里尼島。
1900年,英國的考古學家亞瑟·艾邦斯,在荷馬視為豐饒島嶼的克里特島上著手挖掘,而他們果真也挖掘到與猜想相符的米諾亞王大宮殿。
這座宮殿面積為4000平方公尺,是棟3層樓的建築物。內部除了有石柱支撐的天花板和樓梯之外,還有巨大的武器庫、戰車庫、糧食倉庫、國王的寶車,及塞滿了記載著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極富變化的各個大廳中都用壁畫、彩色的浮雕裝飾著。毫無疑問,這里就是米諾亞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島雖被岩石所埋沒,但並未沉沒於海中。1967年,希臘共和國考古學家史匹利頓·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決此矛盾現象的新遺跡。那就是位於克里特島往北約120公里處的桑多里尼島。
雖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島只不過是個由3座小島所組成的火山島,可是在以前它是個直徑達18公里以上的圓形島嶼。原來的桑多里尼島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場大爆發,使得島的中央部位炸毀,所以才變成今日的3座小島。從厚達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發現的亞克若提利遺跡,確實與克里特島相同,全都有雄偉壯觀的石造建築物、壁畫、壺等等,而且也殘留著米諾亞文明的痕跡。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國,卻還有許多值得爭議之處。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地存在過一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而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在民間的說法中,人們把這片陸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著史前文明的那個國度叫做「大西國」。其實,科學界早就給這片神秘消失的大陸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編輯本段]柏拉圖書中記載在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描述中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美麗、技術先進的島嶼,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他在書中寫道:亞特蘭蒂斯不僅有華麗的宮殿和神廟,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 柏拉圖在描述中說,亞特蘭蒂斯人擁有的財富多得無法想像。亞特蘭蒂斯人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脫俗的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特蘭蒂斯人的野心開始膨脹,他們開始派出軍隊,征服周邊的國家。
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腐化,無休止的極盡奢華和道德淪喪,終於激怒了眾神,於是,眾神之王宙斯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從此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
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亞特蘭蒂斯古大陸
柏拉圖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記錄著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亞斯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柯里西亞斯是蘇格拉底的門生,他曾在對話中三次強調亞特蘭蒂斯的真實性。柯里西亞斯說,故事是他的曾祖父從一位希臘詩人索倫(Solon約639-559BC)那兒聽到的。索倫是古希臘七聖人中最睿智的,索倫在一次埃及之旅時,從埃及老祭師處聽到亞特蘭蒂斯之說。對話錄中的記載大意如下:
在地中海西方遙遠的大西洋上,有一個以驚異文明自誇的巨大大陸。大陸上出產無數的黃金與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牆根及白銀牆壁的圍牆所圍繞。宮內牆壁也鑲滿黃金,金碧輝煌。在那裡,文明的發展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它的勢力不只局限於歐洲,還遠及非洲大陸。上面這幅壁畫發現於阿克羅提里城中。這座城在3500年前因聖多里尼火山爆發而遭埋沒,於1967年自火山灰中挖掘出來,似乎描述的是正前往北非貿易的船隊。在一次大地震之後,使它沉落海底,它的文明隨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柏拉圖在二千年前述說的這個島嶼,令許多人為之嚮往,但沒有人能提出有力的證據證明亞特蘭蒂斯確實存在過。因為亞特蘭蒂斯消失在一場火山爆發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後,亞特蘭蒂斯在頃刻之間便永遠沉入了海底。根據柏拉圖的記述,由於亞特蘭蒂斯的文明程度極高,國勢富強,漸漸社會開始腐化,貪財好富,利慾熏心。遂發動征服世界的戰爭。但遇到強悍的雅典士兵便吃了敗仗。亞特蘭蒂斯這種背棄上帝眷顧的行為,導致天神震怒,因而喚起大自然的力量,消滅了這個罪惡之島。
亞特蘭蒂斯在希臘神話中是海神波塞東統治的一座廣大島嶼。
希臘神話中說,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東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長男亞特蘭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因此這座廣大島嶼被命名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位於「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羅陀海峽)外的大西洋中,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其強大的權力則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還遠達歐洲、非洲和美洲(真正的大陸)。
亞特蘭蒂斯島的海岸險峻,中央部位卻有寬闊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處是首都波塞多尼亞。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華,其市中心有王宮和奉祀守護神波塞冬的壯麗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亞的四周還建有三層的環狀運河。最外側的運河寬500米,可通行大型船隻,這些運河都以寬100米的水陸和外海銜接。
神殿是以黃金、白銀、象牙或如火焰般閃閃發光、名為「歐立哈坎」的金屬裝飾。島上的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而壯觀。
環狀都市外有寬廣的平原,四周為深30米、寬180米、全長達1800公里的溝渠所環繞,內側的運河,則以每18公里縱橫交錯的方式圍繞著,就好象是棋盤的格子一樣的整齊方正。人們就用此水種植穀物和蔬菜,並用運河將產品搬運到消費地區。
在水路和海相接之處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著許多居民,從世界各地前來的船隻和商人絡繹不絕地往返於3座巨大港口之間,港口一帶因此而晝夜喧囂不已。
平原被分割成90000個地區,每個地區設有一位指揮官。這位指揮官擔負著調度一輛戰車費用的六分之一、馬2匹、騎兵2名、輕戰車1台、步兵和駕駛者各一名的義務。除此之外,還能調度12名戰斗員和4名水兵。若將這些兵力加在一起,那麼亞特蘭蒂斯就能隨時擁有120萬兵員的強大戰鬥力了。
擁有強大國力的亞特蘭蒂斯,終於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別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蒂斯進攻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終於擊退了亞特蘭蒂斯軍隊,保障了國家獨立和人民的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中,而亞特蘭蒂斯也陷沒於海中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這就是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蒂斯的全貌。這就是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的梭羅從埃及祭司那裡聽來的故事,寫到自己的書里介紹給世人的。 [編輯本段]亞特蘭蒂斯的城市構造亞特蘭蒂斯的建築成同心圓狀,互相用艦只分隔開。隨著越來越深入,身份限制也越嚴格。
在圓環內圈是最重要的廟宇和保留地。城市的建築美妙地讓人感受到了音樂的韻味。鍍金的圓屋頂,由於風力和溫度的不同,會發出和諧的聲音。通常是三個音節。對於亞特蘭蒂斯來說,三是它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線條會重復三次,建築群由三組類似的建築組成,三個金字塔組成的塔群。城市的每一層的街道都呈對角線分布,從海濱一角到另一角,在地下還有很多錯綜復雜的地下長廊。
亞特蘭蒂斯(亦名大西洲、阿特蘭提斯)首府是波賽多尼亞(亦名海神市)。可以說它代表了大西洲的精粹, 是文化,藝術和工藝水平的集合體現。這是一座紀念碑樣的城市,是其他國家的典範,是顯示亞特蘭蒂斯的偉大所在。
亞特蘭蒂斯的綜覽。是傳說中的這個城市的經典模式,由一系列浮於海上的同心圓連接成。可以看到,它是如何一層層由低到高排列向中心的。中心部分是大本營,直徑接近2.5公里。
接兩個同心圓層的海洋通道的景觀,從城市內部朝外看去,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層。亞特蘭蒂斯的內海區域。而右邊有座燈塔。兩座金屬雕塑支撐著巨大的燈。背景是天空中的三輛飛車。中心城市的一些庄嚴建築。階梯的最高處,雕塑頭上的翅膀顯而易見。在亞特蘭蒂斯的藝術中那代表了生生不息。城市的整體設計極盡可能的體現了各種藝術的巔峰。階梯通向一座綜合院校。
金子是最常用的建築材料。城市中心最輝煌的建築有天文意義。那些金碧輝煌的建築在風中會發出和諧的音調。城市的中心地帶。鍍金的音樂圓頂是天象館和其他一些公眾建築。並非所有人都有權進入中心城市到處布滿了巨大的山洞。這是支撐的柱子。仔細看可以看到緊貼入口是金牛座的標志,以及男人和公牛。
這塊祖母綠被精細的雕刻成透明,城市的主要法典寫在上面。翻譯成不同的語言和土語。祖母綠被安放在一個地下房間嚴密看守著,那是亞特蘭蒂斯最神聖的地方。
離開城市不遠的山谷中掩埋著亞特蘭蒂斯的國王。這是個很深的山谷,專用作墓地。那些墓碑上記錄了人的一生。在這里,不僅埋葬著官員也有藝術家。山谷在山的上面,還有很多已經絕種史前動物。 [編輯本段]亞特蘭蒂斯傳說傳說中,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在一個小島上,有位父母雙亡的少女,波塞冬娶了這位少女並生了五對雙胞胎,於是波塞冬將整座島劃分為十個區,分別讓給十個兒子來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因為這個長子叫做「亞特拉斯」(Atlas),因此稱該國為「亞特蘭蒂斯」王國。
大陸中央的衛城中,有獻給波塞冬和其妻的廟宇及祭祀波塞冬的神殿,這個神殿內部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著。亞特蘭蒂斯的海岸設有造船廠,船塢內擠滿著三段槳的軍艦,碼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富強,除了島嶼本身物產豐富外,來自埃及、敘利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也不斷。
十位國王分別在自己的領土握有絕對的權力,各自採行不同的國家組織,彼此間為了保持溝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冬神殿齊聚一堂,討論彼此的關系及其統治權力,當協議成立後就割斷飼於波塞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冬神殿的柱子上寫下決議條文,以增添決議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十位國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國家也都很富強。不幸的是,這些國家不久以後便開始出現腐化現象。眾神之首宙斯為懲罰人們的墮落,引發地震和洪水,亞特蘭蒂斯王國便在一天一夜中沒入海底。

⑶ 亞特蘭蒂斯靠近哪個國家

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很多,一般認為是在佛羅里達外海比米尼島附近,人們將會很快在海下世代沉積的泥沙下發現寺院。」「在北大西洋上的佛羅里達比米尼島的附近,將重新浮出亞特蘭提斯,它的一部分會在1968年至1969年之間被發現」凱西在1940年時做下的此預言,當時沒有一個人相信。
不過,就在1968年,確實在比米尼島附近海底發現了兩座石造建築。這就是今天被稱為「比米尼大牆」的海下遺跡。1969年7月,人們又在北比米尼發現了古代希臘樣式的裝飾用大理石圓柱。自此以後,海底部分開始隆起,凱西的預言似乎開始實現了。
立志探索大西國奧秘的嚴肅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同大西國的地理位置有關。至今,地理爭議點最多的為如下幾處。
克里特說
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 大西洲(亞特蘭蒂斯大陸)
因為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現了位於克里特島上的大規模遺跡,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個圓環狀小島「錫拉島(又名聖多里尼/桑多里尼)」上發現了描繪現在已成為內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經是一個小島的證據,因此有人懷疑席拉島正是亞特蘭提斯傳說的由來,因為據研究,約西元前15世紀(也就是柏拉圖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島上的聖多里尼火山發生了一次大爆發,爆發導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毀滅,也引發了海嘯,這次火山噴發使得原本仰賴貿易的邁錫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擊,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說的人認為,柏拉圖(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亞斯或最初聽到這故事的希臘人索倫)把數字弄錯了,因此整個數字誇大了10倍以上,900年變成了9000年,40000平方里變成了400000平方里,所以才變成了這樣的傳說。
南極說
支持此說的人以考古學家兼作家葛雷姆·漢卡克以及蘭斯·弗列里亞斯為代表。
此說是認為亞特蘭提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並以「地殼滑動說」來解釋亞特蘭提斯的毀滅,認為亞特蘭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災難,緊接而來的是嚴寒,從而導致亞特蘭提斯人放棄了自己的故鄉,南極半島隨後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愛爾蘭說
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森於2004年出版的《地理學家眼中的亞特蘭蒂斯:勘探仙境之國》一書中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提斯大陸。主要論點來自於柏拉圖所描述的島國大小及地貌與愛爾蘭島極為相似,並且兩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亞特蘭提斯沉沒的傳說可能來自於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結束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許多沿岸島嶼。長時間的以訛傳訛將小島的沉沒誇大為毀滅性的災難。
科學的證據
第一次提出亞速爾群島和加那利群島是大西國遺跡這個理論的,是一位名叫阿塔那斯·柯切爾的神甫。那是1665年的事。這位聖職人員的看法是正確的,後來幾個世紀的發現都一一證實了他的設想。
1898年夏,有一條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間敷設電纜。突然間海底電纜發生斷裂,船上的工人馬上投入了緊張的搶修工作。出事地點是北緯47°,巴黎以西西經29°40',在亞速爾群島之前900公里處,那裡的水深達3100米。在打撈的時候,人們奇怪地看到海底具有陸地山脈的特點,其表面除谷底外沒有淤泥,岩石頂端呈鋒利的尖狀。船員們帶回了一塊岩石,這塊「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礦業學院。
「玄武玻璃」引起了一位法國地質學家的極大興趣。這位學者就是皮埃爾·泰爾米埃。這塊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沒有能變硬,而拿到岸上在空氣中它卻堅硬起來了。因此泰爾米埃得出結論:從3100米深水中采來的這塊石頭曾受到過大氣的壓力,因為在這個地方,過去曾同周圍地區一樣一度露出水面;顯然,不久以前發生的地殼激變(這里的「不久以前」,應該從地質學角度來理解)使這里下陷了3000米;歐洲同美洲之間有過一塊陸地,這塊陸地在激烈的地質變動時不見了。

⑷ 亞特蘭蒂斯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爭議

亞特蘭蒂斯,傳說中抄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國家或城邦之名。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神話,柏拉圖只不過借它比喻雅典社會的價值觀,但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希望找到,還它一個真相。
美國探險家羅伯特·薩馬斯特認為亞特蘭蒂斯位於塞普勒斯南部海域。
另一個說法,認為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
還有人認為認為亞特蘭蒂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並以「地殼滑動說」來解釋亞特蘭蒂斯的毀滅。
法國普羅旺斯大學地理學教授科林那·吉亞德認為「亞特蘭蒂斯」位於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一帶。
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森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蒂斯大陸。
有研究者認為亞特蘭蒂斯位於西班牙的加的斯附近。

⑸ 亞特蘭蒂斯是不是傳說中的城市

亞特蘭蒂斯(Atlantis)是一個傳說中的高文明城市,在很久之前突然沉入深海消失。到現在仍末有人證明或內否容定它的存在。最先提及亞特蘭蒂斯的是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在二千多年前柏拉圖在《對話錄》中提及這一片已消失的地方後,陸續有千多本書提及亞特蘭蒂斯,但這些書多是杜撰的。1958年,美國一位動物學家范倫坦博士在巴哈馬群島附近海床上發現奇特的地形結構。從空中往下看這些幾何圖形是一些正多邊形,圓形,三角形,還有長達好幾英哩的直線。
地理爭議點最多的為如下幾處:
1.克里特說:認為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
2.南極說:認為亞特蘭蒂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
3.愛爾蘭說 :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蒂斯大陸;
4.科學的證據:亞速爾群島和加那利群島是亞特蘭蒂斯遺跡。

⑹ 亞特蘭蒂斯 到底在哪啊有沒有個確定的說法啊

所有的人都在猜亞特蘭蒂斯在哪裡
最早介紹亞特蘭蒂斯的柏拉圖同志說它版:「在昔日被人稱為「海格力權斯擎天柱」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間」

除此之外關於它的地點的猜測有恩的恩次方種,列幾個到目前為止討論得最激烈的說法:
1,在塞普勒斯南部海域
2,在克里特島
3,在南極半島
4,在愛爾蘭島

至於它到底在哪裡,本人並不奢望能在有生之年知道答案

⑺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亞特蘭蒂斯嗎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人費解的是,在這些「伊卡黑石」上雕有各種神秘的畫面:有的畫面是一些人或類人生物正在做心臟手術;有的畫面是表現他們用望遠鏡遙望星空的情景;還有的畫面是他們騎坐在一些大穿山甲的背上遊逛。更叫人迷惑不解的畫面是,一些人或類人生物正乘坐著一些古怪的飛行器遨遊太空。秘魯共和國學者哈·卡勃雷爾收藏了大量雕有這種神秘畫面的「伊卡黑石」,對其進行了分類,拍了照,並對其進行仔細研究後寫下了《伊卡黑石篆函》一書。他收藏了大約2.5萬枚這樣的「伊卡黑石」,石上的神秘畫面均是雕塑而成的。 這些雕刻在「伊卡黑石」上的畫面雖然顯得粗糙,但畫意明白易懂。有些畫面很像是地球的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圖,在這些刻出的地圖上,不僅有今天已知的各大陸,還有像雷米利亞、亞特蘭蒂斯等這樣一些早已盪然無存的大陸,而且這些大陸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在傳說中它們在幾百萬年前所處的地理位置上。這些「伊卡黑石」上的畫面除地圖外,還發現有騎著史前大象和多趾馬的人的形象,這種多趾馬則是現代馬最遠的祖先;還發現有這樣的畫面:騎者坐在一些巨大動物的脊背上,這些動物長著類似長頸鹿一樣的頭和脖子,它們的身體很像駱駝,這些巨大的古代動物早已在幾百萬年前就滅絕了。此外,還有一些人正在獵殺恐龍的場面。 考古學家認為,這些表現純真、喻意深刻的「伊卡黑石」雕刻畫是按一定的嚴格順序排列的。它們以一個獨特的、大自然科學「圖書館」的風貌展現在現代人的面前,它們成為了地球上某一個偉大而古老的超級文明昔日輝煌的歷史見證。 亞特蘭蒂斯傳說 傳說中,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賽冬(Poseidon)。在一個小島上,有位父母雙亡的少女,波賽冬娶了這位少女並生了五對雙胞胎,於是波賽冬將整座島劃分為十個區,分別讓給十個兒子來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因為這個長子叫做「亞特拉斯」(Atlas),因此稱該國為「亞特蘭蒂斯」王國。 大陸中央的衛城中,有獻給波賽冬和其妻的廟宇及祭祀波賽冬的神殿,這個神殿內部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著。亞特蘭蒂斯的海岸設有造船廠,船塢內擠滿著三段槳的軍艦,碼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富強,除了島嶼本身物產豐富外,來自埃及、敘利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也不斷。 十位國王分別在自己的領土握有絕對的權力,各自採行不同的國家組織,彼此間為了保持溝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賽冬神殿齊聚一堂,討論彼此的關系及其統治權力,當協議成立後就割斷飼於波賽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賽冬神殿的柱子上寫下決議條文,以增添決議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十位國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國家也都很富強。不幸的是,這些國家不久以後便開始出現腐化現象。眾神之首宙斯為懲罰人們的墮落,引發地震和洪水,亞特蘭蒂斯王國便在一天一夜中沒入海底。 亞特蘭蒂斯文明 在亞特蘭蒂斯超文明中,最令人注目的科學成就就是能源系統。 凱西在這方面留下了十分詳盡的催眠透視記錄。能源系統的中心是磁歐石。它是六面體(橫斷面是六角形)的巨大圓柱體狀的玻璃樣物質,它能吸收陽光,將其轉變為能源。它被設置在波塞迪亞(亞特蘭提斯的首都)太陽宮的中央能源所內,創造出20世紀人類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將它集中、增強,以不可直視的強光向世界傳播。 亞特蘭蒂斯人不只有將那光線發展成動力能源的文明,同時他們也能使人體再生及返老還童,這一切致使亞特蘭蒂斯人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地生活於那個天堂里。 而這超文明卻在公元前16000年時突然沉入海底,以磁歐石為中心的能源系統發生爆炸,使地球的地基搖動,巨大的大陸就陸沉了,只剩下遷移到別處的人們,而亞特蘭蒂斯人則消失了。可是,亞特蘭蒂斯並非真的就此消失,因為這個大陸承擔著不可思議的命運。凱西的催眠透視如此預言:「亞特蘭蒂斯被水淹沒的地域,是在佛羅里達外海比米尼島附近,人們將會很快在海下世代沉積的泥沙下發現寺院。」「在北大西洋上的佛羅里達比米尼島的附近,將重新浮出亞特蘭提斯,它的一部分會在1968年至1969年之間被發現」——凱西在1940年時做下的此預言,當時沒有一個人相信。 不過,就在1968年,確實在比米尼島附近海底發現了兩座石造建築。這就是今天被稱為「比米尼大牆」的海下遺跡。1969年7月,人們又在北比米尼發現了古代希臘樣式的裝飾用大理石圓柱。自此以後,海底部分開始隆起,凱西的預言似乎開始實現了。 海神的傳說 沒有任何事情能像亞特蘭蒂斯大陸之謎那樣長久地挑起人們的幻想。 自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首次將此大陸向外介紹以來,人類就被那謎樣的大陸所迷住了。 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描繪了亞特蘭蒂斯的全貌。柏拉圖將希臘共和國共和國賢人之一梭從埃及祭司那裡所聽到之事寫成了故事介紹給世人。 在這個故事中,柏拉圖說,亞特蘭提斯是希臘共和國共和國神話中海神波塞頓的廣大島嶼。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頓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而長子亞特蘭斯,當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了。而這座島嶼也以第一代國王亞特蘭斯之名,被稱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島位於「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積則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至於其強大的權力則並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而是遠達歐洲、非洲及美洲。 亞特蘭蒂斯在其特有的體制下保持著繁榮與富裕,且居住於此的人民也很溫和、賢明,不會沉溺於巨富,凡事以德為尊。可是,隨著時光的逝去,世代的更替,這些崇高的思想也日漸淡薄,終於有一天,軍隊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他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提斯進攻的是古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擊退亞特蘭提斯軍,保衛了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卻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下,而亞特蘭蒂斯島也沉沒於海中,從地上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圖做此記述以後,理想之都亞特蘭蒂斯就成了眾人所嚮往之地。尤其是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圖所記述之事的可信度。因為在「真正的海」的對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陸」。許多進入美洲大陸探險的探險家認為,在那裡所看到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預言與埃德加·凱西的預言有些細節非常一致,但也有相異之處。特別是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有很明顯的不同。柏拉圖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在「一日及悲慘的一夜」發生的;而凱西卻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經過前後三次(從時間上來說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間)大激變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時發生了最初的異變。雖失去了大陸的一部分,但還持續著亞特蘭蒂斯的繁榮文明。接著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發生的第二次異變。這時大陸被分成數座巨島,人民紛紛遠走他鄉。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後的異變發生了。以超文明為譽的亞特蘭蒂斯,終於經不起如此大的激變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變後的移民及逃過最後異變大難的亞特蘭蒂斯人,卻廣布在世界各地。亞特蘭蒂斯超文明的遺產渡過了遠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興盛。 大西國的地理位置之爭 前面說過,大西國,也就是亞特蘭蒂斯,是一塊島嶼。最先提到亞特蘭蒂斯的柏拉圖對它的敘述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句話: 在昔日被人稱為「海格力斯擎天柱」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間,橫展著一塊陸地,叫做亞特蘭蒂斯。它由一個大島和一系列小島組成。亞特蘭蒂斯人把首都設在陸地的東南海岸波塞多尼亞,那裡有為該國締造者建立的寺院、王宮、壯麗的建築物。 從柏拉圖以後,有關大西國的書數以千計,其中大部分純屬空論。不過,有一些書籍是有科學根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真正的科學發現使大西國這塊消失了的陸地逐漸擺脫了神話的色彩,成了歷史中更引人入勝的事實。 立志探索大西國奧秘的嚴肅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同大西國的地理位置有關。1675年,瑞典人魯布德克認為這個被水淹沒的陸地就在他的國家裡。另有一些人說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國人博克認為南非一帶是大西國的地方,而法國人德利爾·德薩爾則提出高加索就是從前的大西國。後來,177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成為巴黎市長的巴伊曾斷言,大西國在現在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1855年,雅克布·克魯格自認為解決了這個問題,說大西國就是北美洲。然而這種觀點遭到貝利烏的反對,後者在1874年發表的著作《大西國人》中說,大西國這塊陸地的位置應該在目前的北非這個地方。他的這個觀點受到了大家的重視,於1893年被德國人克內泰爾多次援引,並得到了他的發展。後來,這一觀點還啟發了皮埃爾·伯努瓦,給了他寫出《大西國》這部著名小說的靈感。到了1926年,博查特說得更為確切,說大西國就在突尼西亞的鹽湖地帶。他的說法博得了阿爾貝特·赫爾曼的支持,此人於1927年說,博查特的假設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說,大西國不在別的什麼地方,就是希臘共和國!還有一些理論認為大西國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爾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還說在南太平洋…… 這最後一種假設是1946年由伯德探險隊的考古學家們提出來的,他們在南美洲的西邊太平洋底發現了一片陸地。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於爾根·施帕努特的年輕牧師聲稱,他在赫爾戈蘭島附近北海水域發現了消失陸地的遺跡。 若相信柏拉圖的記述,那麼大西國應該是沉沒於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這座夢幻中的大陸是沉入大西洋。可是,若無視柏拉圖的記述的話,那麼大西國應該也有可能處於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統計過,那大概有1700餘處。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和愛琴海的桑多里尼島。 1900年,英國的考古學家亞瑟·艾邦斯,在荷馬視為豐饒島嶼的克里特島上著手挖掘,而他們果真也挖掘到與猜想相符的米諾亞王大宮殿。 這座宮殿面積為4000平方公尺,是棟3層樓的建築物。內部除了有石柱支撐的天花板和樓梯之外,還有巨大的武器庫、戰車庫、糧食倉庫、國王的寶車,及塞滿了記載著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極富變化的各個大廳中都用壁畫、彩色的浮雕裝飾著。毫無疑問,這里就是米諾亞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島雖被岩石所埋沒,但並未沉沒於海中。1967年,希臘共和國共和國考古學家史匹利頓·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決此矛盾現象的新遺跡。那就是位於克里特島往北約120公里處的桑多里尼島。 雖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島只不過是個由3座小島所組成的火山島,可是在以前它是個直徑達18公里以上的圓形島嶼。原來的桑多里尼島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場大爆發,使得島的中央部位炸毀,所以才變成今日的3座小島。從厚達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發現的亞克若提利遺跡,確實與克里特島相同,全都有雄偉壯觀的石造建築物、壁畫、壺等等,而且也殘留著米諾亞文明的痕跡。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國,卻還有許多值得爭議之處。 至今,地理爭議點最多的為如下幾處。 塞普勒斯說 一名自稱神話學及古代研究專家的美國探險家羅伯特·薩馬斯特(Robert Sarmast),在其出版的書《發現亞特蘭蒂斯》中則認為有其事,並以柏拉圖的描述作為其研究的主要依據。 他說柏拉圖提供了亞特蘭蒂斯的「具體線索」,當中45個線索顯示它位於塞普勒斯南部海域,並稱海洋影像圖顯示的塞普勒斯古代地貌與柏拉圖描述相符合。薩氏更說自己找到很多柏拉圖曾提及過的地點,包括一個長方形平原,中間就是亞特蘭蒂斯城。 他的理論中心是地中海盆地古時曾發生「洪水大災難」,令到地中海於現時直布羅陀海峽的地方連接大西洋。這個說法同柏拉圖說有個大洪水「吞沒」阿特蘭蒂斯島,以及聖經大洪水的說法相符合。其中,人們猜測亞特蘭蒂斯存在的理由是:全世界的金字塔建築源於亞特蘭蒂斯,是亞特蘭蒂斯毀滅後,亞特蘭蒂斯人將此文明傳播於世界的。 克里特說 另一個說法,認為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 因為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現了位於克里特島上的大規模遺跡,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個圓環狀小島「席拉島(又名聖多里尼/桑多里尼)」上發現了描繪現在已成為內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經是一個小島的證據,因此有人懷疑席拉島正是亞特蘭提斯傳說的由來,因為據研究,約西元前15世紀(也就是柏拉圖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島上的聖多里尼火山發生了一次大爆發,爆發導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毀滅,也引發了海嘯,這次火山噴發使得原本仰賴貿易的邁錫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擊,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說的人認為,柏拉圖(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亞斯或最初聽到這故事的希臘人索隆)把數字弄錯了,因此整個數字誇大了十倍以上,900年變成了9000年,4萬平方哩變成了40萬平方哩,所以才變成了這樣的傳說。 南極說 支持此說的人以考古學家兼作家葛雷姆

⑻ 亞特蘭蒂斯的全面介紹,還有,亞特蘭蒂斯的幾根柱子有什麼用

傳說中,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在一個小島上,有位父母雙亡的少女,波塞冬娶了這位少女並生了五對雙胞胎,於是波塞冬將整座島劃分為十個區,分別讓給十個兒子來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因為這個長子叫做「亞特拉斯」(Atlas),因此稱該國為「亞特蘭蒂斯」王國。 亞特蘭蒂斯
大陸中央的衛城中,有獻給波塞冬和其妻的廟宇及祭祀波塞冬的神殿,這個神殿內部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著。亞特蘭蒂斯的海岸設有造船廠,船塢內擠滿著三段槳的軍艦,碼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富強,除了島嶼本身物產豐富外,來自埃及、敘利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也不斷。 十位國王分別在自己的領土握有絕對的權力,各自採行不同的國家組織,彼此間為了保持溝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冬神殿齊聚一堂,討論彼此的關系及其統治權力,當協議成立後就割斷飼於波塞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冬神殿的柱子上寫下決議條文,以增添決議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十位國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國家也都很富強。不幸的是,這些國家不久以後便開始出現腐化現象。眾神之首宙斯為懲罰人們的墮落,引發地震和洪水,亞特蘭蒂斯王國便在一天一夜中沒入海底。
編輯本段柏拉圖書記載
在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描述中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美麗、技術先進的島嶼,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他在書中寫道:亞特蘭蒂斯不僅有華麗的宮殿和神廟,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 柏拉圖在描述中說,亞特蘭蒂斯人擁有的財富多得無法想像。亞特蘭蒂斯人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脫俗的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特蘭蒂斯人的野心開始膨脹,他們開始派出軍隊,征服周邊的國家。 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腐化,無休止的極盡奢華和道德淪喪,終於激怒了眾神,於是,海神波塞頓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從此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
編輯本段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
柏拉圖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記錄著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亞斯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柯里西亞斯是蘇格拉底的門生,他曾在對話中三次強調亞特蘭蒂斯的真實性。柯里西亞斯說,故事是他的曾祖父從一位希臘詩人索倫(Solon約639-559BC)那兒聽到的。索倫是古希臘七聖人中最睿智的,索倫在一次埃及之旅時,從埃及老祭師處聽到亞特蘭蒂斯之說。對話錄中的記載大意如下: 在地中海西方遙遠的大西洋上,有一個以驚異文明自誇的巨大大陸。大陸上出產無數的黃金與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牆根及白銀牆壁的圍牆所圍繞。宮內牆壁也鑲滿黃金,金碧輝煌。在那裡,文明的發展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它的勢力不只局限於歐洲,還遠及非洲大陸。上面這幅壁畫發現於阿克羅提里城中。這座城在3500年前因聖多里尼火山爆發而遭埋沒,於1967年自火山灰中挖掘出來,似乎描述的是正前往北非貿易的船隊。在一次大地震之後,使它沉落海底,它的文明隨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柏拉圖在二千年前述說的這個島嶼,令許多人為之嚮往,但沒有人能提出有力的證據證明亞特蘭蒂斯確實存在過。因為亞特蘭蒂斯消失在一場火山爆發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後,亞特蘭蒂斯在頃刻之間便永遠沉入了海底。根據柏拉圖的記述,由於亞特蘭蒂斯的文明程度極高,國勢富強,漸漸社會開始腐化,貪財好富,利慾熏心。遂發動征服世界的戰爭。但遇到強悍的雅典士兵便吃了敗仗。亞特蘭蒂斯這種背棄上帝眷顧的行為,導致天神震怒,因而喚起大自然的力量,消滅了這個罪惡之島。 亞特蘭蒂斯在希臘神話中是海神波塞冬統治的一座廣大島嶼。 希臘神話中說,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冬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長男「亞特拉斯」(Atlas),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因此這座廣大島嶼被命名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位於「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羅陀海峽)外的大西洋中,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 大西洲位置圖
其強大的權力則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還遠達歐洲、非洲和美洲(真正的大陸)。 亞特蘭蒂斯島的海岸險峻,中央部位卻有寬闊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處是首都波塞多尼亞。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華,其市中心有王宮和奉祀守護神波塞冬的壯麗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亞的四周還建有三層的環狀運河。最外側的運河寬500米,可通行大型船隻,這些運河都以寬100米的水陸和外海銜接。 神殿是以黃金、白銀、象牙或如火焰般閃閃發光、名為「歐立哈坎」的金屬裝飾。島上的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而壯觀。 環狀都市外有寬廣的平原,四周為深30米、寬180米、全長達1800公里的溝渠所環繞,內側的運河,則以每18公里縱橫交錯的方式圍繞著,就好象是棋盤的格子一樣的整齊方正。人們就用此水種植穀物和蔬菜,並用運河將產品搬運到消費地區。 在水路和海相接之處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著許多居民,從世界各地前來的船隻和商人絡繹不絕地往返於3座巨大港口之間,港口一帶因此而晝夜喧囂不已。 平原被分割成90000個地區,每個地區設有一位指揮官。這位指揮官擔負著調度一輛戰車費用的六分之一、馬2匹、騎兵2名、輕戰車1台、步兵和駕駛者各一名的義務。除此之外,還能調度12名戰斗員和4名水兵。若將這些兵力加在一起,那麼亞特蘭蒂斯就能隨時擁有120萬兵員的強大戰鬥力了。 擁有強大國力的亞特蘭蒂斯,終於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別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蒂斯進攻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終於擊退了亞特蘭蒂斯軍隊,保障了國家獨立和人民的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中,而亞特蘭蒂斯也陷沒於海中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這就是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蒂斯的全貌。這就是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的梭羅從埃及祭司那裡聽來的故事,寫到自己的書里介紹給世人的。
編輯本段海神的傳說
沒有任何事情能像亞特蘭蒂斯大陸之謎那樣長久地挑起人們的幻想。自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首次將此大陸向外介紹以來,人類就被那謎樣的大陸所迷住了。 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描繪了亞特蘭蒂斯的全貌。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梭羅從埃及祭司那裡所聽到之事寫成了故事介紹給世人。 在這個故事中,柏拉圖說,亞特蘭提斯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廣大島嶼。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頓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而長子亞特蘭斯,當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了。而這座島嶼也以第一代國王亞特蘭斯之名,被稱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島位於「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積則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至於其強大的權力則並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而是遠達歐洲、非洲及美洲。 亞特蘭蒂斯在其特有的體制下保持著繁榮與富裕,且居住於此的人民也很溫和、賢明,不會沉溺於巨富,凡事以德為尊。可是,隨著時光的逝去,世代的更替,這些崇高的思想也日漸淡薄,終於有一天,軍隊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他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提斯進攻的是古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擊退亞特蘭提斯軍,保衛了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卻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下,而亞特蘭蒂斯島也沉沒於海中,從地上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圖做此記述以後,理想之都亞特蘭蒂斯就成了眾人所嚮往之地。尤其是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圖所記述之事的可信度。因為在「真正的海」的對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陸」。許多進入美洲大陸探險的探險家認為,在那裡所看到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預言與埃德加·凱西的預言有些細節非常一致,但也有相異之處。特別是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有很明顯的不同。柏拉圖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在「一日及悲慘的一夜」發生的;而凱西卻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經過前後三次(從時間上來說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間)大激變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時發生了最初的異變。雖失去了大陸的一部分,但還持續著亞特蘭蒂斯的繁榮文明。接著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發生的第二次異變。這時大陸被分成數座巨島,人民紛紛遠走他鄉。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後的異變發生了。以超文明為譽的亞特蘭蒂斯,終於經不起如此大的激變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變後的移民及逃過最後異變大難的亞特蘭蒂斯人,卻廣布在世界各地。亞特蘭蒂斯超文明的遺產渡過了遠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興盛。
編輯本段大西國的地理位置之爭
立志探索大西國奧秘的嚴肅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同大西國的地理位置有關。至今,地理爭議點最多的為如下幾處。 克里特說 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 因為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現了位於克里特島上的大規模遺跡,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個圓環狀小島「錫拉島(又名聖多里尼/桑多里尼)」上發現了描繪現在已成為內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經是一個小島 大西洲位置圖
的證據,因此有人懷疑席拉島正是亞特蘭提斯傳說的由來,因為據研究,約西元前15世紀(也就是柏拉圖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島上的聖多里尼火山發生了一次大爆發,爆發導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毀滅,也引發了海嘯,這次火山噴發使得原本仰賴貿易的邁錫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擊,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說的人認為,柏拉圖(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亞斯或最初聽到這故事的希臘人索倫)把數字弄錯了,因此整個數字誇大了十倍以上,900年變成了9000年,4萬平方哩變成了40萬平方哩,所以才變成了這樣的傳說。 南極說 支持此說的人以考古學家兼作家葛雷姆?漢卡克以及蘭斯?弗列里亞斯為代表。 此說是認為亞特蘭提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並以「地殼滑動說」來解釋亞特蘭提斯的毀滅,認為亞特蘭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災難,緊接而來的是嚴寒,從而導致亞特蘭提斯人放棄了自己的故鄉,南極半島隨後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愛爾蘭說 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森於2004年出版的《地理學家眼中的亞特蘭蒂斯:勘探仙境之國》一書中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提斯大陸。主要論點來自於柏拉圖所描述的島國大小及地貌與愛爾蘭島極為相似,並且兩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亞特蘭提斯沉沒的傳說可能來自於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結束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許多沿岸島嶼。長時間的以訛傳訛將小島的沉沒誇大為毀滅性的災難。 科學的證據 第一次提出亞速爾群島和加那利群島是大西國遺跡這個理論的,是一位名叫阿塔那斯·柯切爾的神甫。那是1665年的事。這位聖職人員的看法是正確的,後來幾個世紀的發現都一一證實了他的設想。 1898年夏,有一條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間敷設電纜。突然間海底電纜發生斷裂,船上的工人馬上投入了緊張的搶修工作。出事地點是北緯47°,巴黎以西西經29°40',在亞速爾群島之前900公里處,那裡的水深達3100米。在打撈的時候,人們奇怪地看到海底具有陸地山脈的特點,其表面除谷底外沒有淤泥,岩石頂端呈鋒利的尖狀。船員們帶回了一塊岩石,這塊「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礦業學院。 「玄武玻璃」引起了一位法國地質學家的極大興趣。這位學者就是皮埃爾·泰爾米埃。這塊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沒有能變硬,而拿到岸上在空氣中它卻堅硬起來了。因此泰爾米埃得出結論:從3100米深水中采來的這塊石頭曾受到過大氣的壓力,因為在這個地方,過去曾同周圍地區一樣一度露出水面;顯然,不久以前發生的地殼激變(這里的「不久以前」,應該從地質學角度來理解)使這里下陷了3000米;歐洲同美洲之間有過一塊陸地,這塊陸地在激烈的地質變動時不見了。
編輯本段南極說的證據
遠古南極地圖的啟示
一張遠古南極地圖,打破了沉悶的僵局。 那是上個世紀初,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庫藏中,發現了一張奇特的古代世界地圖。這張陳舊的古董上面清楚地繪出了整個美洲和南極洲的位置和輪廓,旁邊標注著:「參照古代地圖原本,繪制於14世紀。」 我們知道,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人們才知道美洲的存在,美洲人才知道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的存在。而這十四世紀從古人那裡仿製來的世界地圖,竟然畫出了世界大陸、大洋的全貌,而那時人類還沒發明精確的羅盤定位裝置,還無法遠航,甚至還不太清楚地球是圓的! 毫無疑問,該圖的原本是史前一期人類繪制的,而我們這一期人類在十四世紀又重新發現了它,根據它繪制了這張世界地圖。 在嚴格的審視中,學者們發現了一個疑點:這張古地圖上,南極洲的輪廓,和現在的南極大陸有較大的差別,而美洲大陸和現在美洲的形狀卻幾乎完全一致。為什麼當時的人畫得准美洲,卻畫不準南極洲呢? 這個謎團,直到衛星遙感技術出現了,拍攝到了冰層以下的南極大陸面貌之後,才圓滿地解開。當那張古地圖的研究者,把那張遠古地圖上的南極洲與衛星測繪的冰川下的南極大陸圖樣相比較時,發現二者驚人地一致!也就是說:史前人類繪制的——是沒有冰雪覆蓋的南極洲!這不是在告訴我們——那個時期的南極大陸是一片溫暖的土地嗎?! 人們已經知道:南極洲在幾百萬年以前是一塊溫暖濕潤的大陸。因為南極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說明那裡幾百萬年以前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在南極洲邊緣也發現的古代陸生動植物的化石,更加肯定了這一點。但是,科學家萬萬沒有料到——這種溫暖的氣候會持續到離現在這么近的時期! 既然史前那個時期的南極洲是一片生機盎然的世界,那裡一定會有一個人類居住。雖然我們不知道那時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但至少他們已經能准確地繪制世界航海圖。於是,有學者大膽地提出——南極洲是不是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亞特蘭蒂斯並沒有沉入大西洋,而是被驟然變冷的氣候封存在一英里厚的冰山下。古人當時不能理解這種巨變,所以誤認為亞特蘭蒂斯墮入了大西洋底? 然而,這個說法並沒有引起多少重視。因為南極大陸在大西洋的對岸,與傳說中亞特蘭蒂斯位置差別太大,而且當時人們實在想不出——什麼能造成南極大陸急劇降溫,以致一個發達的「南極文明」絕滅得沒留下任何痕跡!加之厚厚的冰川遮蓋了地質變遷的記錄,所以認為南極洲是亞特蘭蒂斯的說法,提出不久就擱淺了。
北極凍原的啟示
龐大的南極冰川,使學者們探索南極變遷的工作一籌莫展;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北極地區,卻傳來了古代全球氣候巨變的確鑿證據。 十九世紀初,在接近北極圈的西伯利亞和跨越北極圈的新西伯利亞半島的永久凍土地帶,發現了大量凍存完整的大型哺乳動物遺骸,越靠近北極圈越多。其中主要是猛獁象,也夾雜著犀牛和河馬等巨獸。這些大傢伙都是溫帶的物種,為什麼聚集到一起,跑到北極「自尋死路」?學者們分析它們胃裡的食物時,發現里邊竟然還有沒來得及消化的溫帶草本植物,保存得相當完好,一眼就能看出來。 這在告訴我們一個驚愕的事實:從它們在溫帶進最後一餐,到集體凍僵在北極,只用了很短的時間!不然胃裡的食物就被消化得面目全非了。而且它們當年經過了一個「速凍保鮮」的過程,否則巨獸的身體和它們胃裡的食物,就無法完好地保存到今天! 很明顯,這里發生過一場氣候巨變的災難,從溫暖的溫帶氣候,驟然變成了極寒的極地氣候。 我們知道,地球大氣層的熱量是相對平衡的,單純的局部的氣候巨變是不存在的,它必然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縮影。當研究們了解到地球的另一端——南極大陸,原來也是溫暖濕潤溫的氣候的時候,更加肯定了上述判斷。 與南極的氣候巨變遙相呼應,是一場「與地質運動無關」的全球氣候劇烈改變,驟然的降溫使北極地區變成了今天的凍原嗎?還是這歐亞大陸的最北端,原來位於北溫帶,在一場「地質巨變」中向北極滑行了近2000英里,被封凍在今天的位置呢? 不管是哪種情況,結果都表明——當時發生了一場全球性的氣候劇變!而與北極對應的南極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溫暖的南極洲凍成了一個死寂的世界。 這場巨變發生在1.1萬年前。人們鑒定了北極那些凍死的巨獸之後,給出了這個答案。
「地球外殼滑轉」假說
面對北極那場遠古的浩劫,當時所有的地質學理論都無能為力了。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地質學家哈普古德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地球的岩石外殼漂浮在地幔岩漿上,在特定條件下,能夠整體大角度滑轉。就象有的桔子——皮能相對瓤轉動一樣。 這個滑轉的驅動力,是南北兩極冰川隨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這個離心力不對稱,隨著漫長歲月的冰雪堆積聚,不斷加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造成岩石圈在地幔岩漿上的大角度滑轉,直到達成新的平衡。 其結果,勢必造成全球氣候的巨變。原來的兩極移出南北極圈,冰川全面崩解融化,吸收了大量的大氣熱能,導致全球降溫,同時海平面上升,近海低地被淹;而對應的一部分溫帶移入南北兩極,氣溫驟降,整片陸地被凍僵;同時,部分赤道地區進入溫帶,相對應的溫帶進入熱帶……還有如影隨形的地震、海嘯等等,簡直令人不寒而慄。 這個假說提出後,學術界一片啞然。沒有人站出來反對,因為事實擺在那裡,沒有再合理的解釋了;也沒人率先出來贊同,因為這個學說太破格、太超出人的常識了,在這里竟然達成了科學與歷史傳說的吻合! 就在此時,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打破了這個僵局。他寫信給哈普古德教授,贊揚了他富有創造性的思想。而且,這位嚴謹的物理學大師明確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我覺得你是對的。」
南極就是亞特蘭蒂斯?
哈普古德的假說使「南極洲可能是亞特蘭蒂斯」的觀點煥發了生機。根據這一學說,一些學者經過細致的計算,描述了1.1萬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全球地質災難: 在漫長的歲月中,兩極不對稱的冰山越長越大,它們不均衡的離心力,終於在1.1萬年前,拉轉了岩漿上的地球外殼,把兩極甩出南北極圈。 歐亞大陸板塊的最北端——西伯利亞和新西伯利亞半島,從溫暖的北溫帶沖向北極,數小時內滑行近2000英里,相對地心轉動近30°,到了今天的位置。氣溫驟然下降至少60°!原來在溫帶平原上的猛獁象群、犀牛等巨獸,很快被凍死在零下40°以下的酷寒之中。因為只有這樣的低溫進行速凍,巨獸的軀體才能完好地保存到下來。 在地球的另一端——南極,原來位於南半球溫暖潮濕的南極大陸——亞特蘭蒂斯,一下被推入了南極圈。因為南極比北極更冷,一個發達的人類文明被凍死了,隨後普降的冰雪在她身上形成的今天的南極冰川。 原來兩極的冰山,被推進溫帶後迅速融化,造成了全球降溫和使海平面的陡然上揚。近海陸地被淹沒,局部出現洪水;由於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整體轉動,造成岩漿的攪動和板塊之間的錯動,全球性的海嘯和局部火山噴發、地震不可避免。 在這場地球的浩劫中,當時的人類文明毀於一旦。倖存下來的人,再也得不到亞特蘭蒂斯的任何消息,加上當時暴漲的海水吞沒了大片陸地,所以人們誤以為亞特蘭蒂斯覆滅在大西洋之中。 1.1萬年前,各大板塊滑轉的旁證,在中國大陸也能找到:那就是中原地區豐富的大象化石。比如人們熟知的「黃河象」,以及最近在成都地區發現的「象群化石」。那些大象都是亞熱帶物種,這說明那些地區原來位於亞熱帶,隨著歐亞大陸板塊沖向北極,那裡也從亞熱帶闖進了北溫帶。象群不能適應新的氣候條件,或者死亡或者遷移回亞熱帶,所以很快在中原絕跡了。 在這些一致的「全球性證據」的鼓舞下,一些學者鮮明地提出了:「南極洲就是當年的亞特蘭蒂斯」。

⑼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亞特蘭蒂斯嗎

亞特蘭蒂斯,一個傳說中高度文明的國度,一個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帝國.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懷疑中尋找它的存在.
2004年,美國考古學家在中東海域發現一個龐大水下建築,這一發現立刻在考古界引起轟動.
神奇的國度
柏拉圖在書中寫道,大約在10000多年前,大西洋上有座島嶼,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加起來還要大,人口2000多萬,這就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亞特蘭蒂斯.
傳說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賽東.波賽東將島嶼劃分為10個區,分別由10個兒子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由於長子名叫亞特拉斯,因此這個國家就被稱為亞特蘭蒂斯帝國,也有人稱它為大西島或大西洲.亞特蘭蒂斯面積有40萬平方公里,北部為崇山峻嶺,南部是廣闊平原.
亞特蘭蒂斯最精美的建築是首都的王宮,宮殿里有用黃金裝飾的雕像.王宮周圍有3條人工開鑿的運河,跨過運河就進入王宮里的神廟.神廟內部全部用金、銀、銅以及象牙裝飾,供奉著海神波賽東.
按柏拉圖的描繪,王宮建成後,每位繼位者都會大興土木,對王宮進行改造,直到王宮的華麗和精緻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此外,這里還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
柏拉圖說亞特蘭蒂斯人擁有的財富多得讓人無法想像,他們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隨著時間流逝,他們開始派軍隊征服周邊國家,生活也變得腐化、道德淪喪.他們的行為激怒了眾神,眾神之王宙斯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從此消失在大海之中.
不滅的傳說
事實上,亞特蘭蒂斯的故事經過口口相傳,到柏拉圖時代已存在了9000多年.柏拉圖堅信,亞特蘭蒂斯是真實的歷史.
由於柏拉圖在古希臘受到尊崇,而他在描繪亞特蘭蒂斯王朝時,記述的都是現實的社會生活,而不是傳說中的巨人魔女,所以人們對他的描述深信不疑.
到了19世紀,一些神秘預言家告訴人們,亞特蘭蒂斯不僅存在,而且擁有非常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他們乘坐每小時能飛100多公里的飛船巡查領土,用一種叫「菲利爾」的燃料產生推力,有點像現代的噴氣引擎.這些充滿想像力的描述更增加了亞特蘭蒂斯神秘的氛圍.
尋找這個消失帝國的不僅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工作者,1931年,德國納粹曾組織了一次規模空前的探險活動,指揮者就是德國納粹黨衛軍軍官希姆萊.他相信亞特蘭蒂斯不僅存在,而德國所謂純種的雅利安人就是亞特蘭蒂斯人的後代.他認為,找到亞特蘭蒂斯,就可以憑借它超自然的力量稱霸世界.然而這次探險一無所獲.
金字塔現象
《海底兩萬里》中神奇的描述,引起美國人康納利的興趣,他決定尋找消失的亞特蘭蒂斯.
1882年,康納利的研究成果《亞特蘭蒂斯》出版,他堅信亞特蘭蒂斯的確存在,並提出金字塔現象.在非洲,公元前2700-2500年間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在墨西哥,瑪雅人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建造了金字塔.在亞洲柬埔寨吳哥窟,也發現了建造於公元12世紀初類似金字塔的建築.雖然建造時間相差幾千年,但風格卻驚人地相似.
康納利指出,柏拉圖曾提到亞特蘭蒂斯有許多高大的尖錐體建築.康納利認為,世界各地的金字塔都起源於亞特蘭蒂斯.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建築都與星座相對應:吳哥窟對應天龍星座;埃及獅身人面像對應獅子星座;金字塔對應獵戶星座.這種與天象對應的方式說明,他們都是按公元前10500年時的恆星排列格局來建造的.
康納利推測,在公元前10500年,地球曾有一個發達文明時期,這是亞特蘭蒂斯最輝煌的時期.埃及文明、瑪雅文明以及吳哥窟,不過是散落到各地的亞特蘭蒂斯後人對祖先的紀念.
尋找大西洲
美國芝加哥大學一位教授認為,亞特蘭蒂斯很可能就在南美洲的提萬納庫.提萬納庫位於安第斯山脈之間的大平原上,面積6萬平方公里.考古人員在這里發掘出的皇宮寺廟和花園礱鰨嵬蚰煽餿擻芯康慕ㄖ際酢6遙嵬蚰煽夤羆懊磧鉅捕際斡謝平稹?
對此有考古學家提出,提萬納庫是在柏拉圖死後數百年後才發展成強大帝國的,因此不可能是亞特蘭蒂斯.
瑞典地理學家埃理森則認為,亞特蘭蒂斯就是愛爾蘭島.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的疆域地形,與愛爾蘭島有著驚人的相似.但細心的人們發現,愛爾蘭的地理位置與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的地理位置並不相同.
有人認為,亞特蘭蒂斯的名字中隱藏著它的真正位置,因為在英語中,亞特蘭蒂斯與大西洋發音相似,而阿特拉是指希臘神阿特拉斯,他的名字常用來代表向西的土地.柏拉圖似乎在告訴人們,亞特蘭蒂斯就在大西洋.
千年前的災難
與亞特蘭蒂斯的故事相似的是一個來自希臘的神話.
公元前700年,希臘著名詩人荷馬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得塞》里,都描述了著名的特洛伊之戰.而特洛伊木馬屠城的傳說是史實還是傳說?人們一直爭論不休.
19世紀60年代,德國業余考古學家士林曼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土耳其的撒利克城下發掘出一座城市,考古學家相信那座城市很可能就是特洛伊.
士林曼使神話和傳說變為了現實,這一發現也激勵著考古學者和科學家去尋找亞特蘭蒂斯.
錫拉島是愛琴海上的一座小島,3000多年前,島嶼毀於一次破壞性極大的火山爆發,相當於150顆原子彈在島上同時爆炸.
火山爆發使周圍大陸都感受到了強烈的沖擊波,厚厚的火山灰彌散到了整個中東.火山灰也到達了中國,史書記載,秦皇29年,日光暗淡,夏日結冰,六月霜凍,暴雨毀壞了建築物和廟宇,田間顆粒無收.
1967年,考古學家在錫拉島上發現了一座掩埋在地下的城市,發掘顯示當時居民屬於大米諾文明.米諾人和亞特蘭蒂斯人相似,他們都生活奢華,而發掘出的文物幾乎與柏拉圖描繪的一樣.但是,柏拉圖描繪的亞特蘭蒂斯是在公元前9000年毀於地震和洪水,但米諾城被火山灰掩埋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900至1000年.對此專家展開激烈爭論,有專家認為記錄歷史的人可能將900年錯寫成9000年.
但專家後來發現,大米諾文明的中心是在50公里外的克里特島,而克里特從未受過火山爆發的影響,顯然錫拉島並不是亞特蘭蒂斯.
也有考古學家認為亞特蘭蒂斯就在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但人們在這里沒有發現任何文明遺跡.
洪水的遺跡
研究人員從世界各地收集到600多個神話,都講到了全球性的大洪水毀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考古學家相信,這是對上個冰川末期的真實描述,這些神話還提到倖存者乘船逃到新土地.
美國水下考古專家米希爾教授發現,大約在公元前10000年,也就是亞特蘭蒂斯沉沒時,美洲出現人口急劇增長,這很可能是亞特蘭蒂斯人來到這里的結果.如果神話是真實的,那麼亞特蘭蒂斯的遺跡應該就在海底某處.
1968年,美國飛行員發現巴哈馬灣海底有奇怪造型,考古學者範文坦博士經勘察認定,這些海底建築是由石塊鋪成的石道.
6年後,大衛·精克博士研究後發現,海底石塊為丁字形分布,猶如一個人工港.經采樣分析,石塊不是自然形成的.在海底同時出土了在古文化中追查不出來源的手工藝品,這些文物至少沉沒了6000年.他們推斷,這里很可能是亞特蘭蒂斯的一個港口.
海底的奇跡
1979年,美法科學家在百慕大海底發現了類似金字塔的建築,塔邊長300米、高約200米,塔尖離洋面僅100米,比埃及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兩個巨大洞穴,海水以驚人速度從洞底流過.人們不知這個金字塔是什麼人修築的,又在何時沉沒.
2004年11月,美國考古學家羅伯特·薩爾馬斯在塞普勒斯和敘利亞附近海域發現長約3000米的城牆,還有戰壕.薩爾馬斯認為,這座被淹沒的城市距今約有10000多年歷史,它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
現在尚無法斷定這個水下建築就是亞特蘭蒂斯.但考古學家在世界各地相繼發現金字塔建築遺址,說明金字塔文明很可能起源於亞特蘭蒂斯,它曾是文明中心,在突遇災難沉沒後,由子民將這種建築和文明帶到世界各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