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空間定位知識
Ⅰ 有關一切高中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知識內容
世界地理看看地圖就行,你想知道哪個國家就讓家人幫你找到然後再看內那個國家,主要是首都和著名容城市,不必要非要了解那麼多風土人情,經緯網自己看看地圖冊,然後自己憑感覺勾勒出來,至於氣候就要死記硬背了,熟悉之後就不會忘記了,我現在還沒忘記那些呢。中國地理位置和氣候,你天天堅持看CCTV-1的天氣預報就差不多少了。我感覺還是要對地理產生興趣,才能解決你的問題,我很偏愛高一地理,甚至【偏愛地理這一科,所以上課總是喜歡聽老師講,會了就不需要復習了,考試總是很厲害,我以此為驕傲,希望你的地理成績也快速提高!高考取得好成績!
Ⅱ 我 要高中地理學科 中國地理 世界地理 重要經緯線的空間定位,大家幫幫忙嘛
地圖冊參考練習之類的書都會有
Ⅲ 世界地理空間定位問題
1、波的尼亞灣與波羅的海交接處(歐洲) 2、鹹海(哈薩克) 3、巴爾喀什湖(哈薩克) 4、安大略湖(美國) 5、北艾爾湖(澳大利亞) 6、吐魯番盆地(中國) 7、羅布泊(中國)
Ⅳ 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
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區分,就是中國地理只學中國的地形、氣候、文化;而世界地理是學全世界的地形、氣候、文化等等。
Ⅳ 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學習有什麼差別嗎
個人認為世界地理更偏重於自然地理,著重介紹當地的地理概況,人文方面的要少版,而中國地權理則是自然人文並重,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嗎,所以量方面都要學!!
本人學習地理的方法:
世界地理,以興趣記憶為主,因為是外國的東西,好多都是中國沒有的,而且都是自然類的,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多看看有關的地理課內外的資料,時間場了你的世界地理知識就會豐富起來;
中國地理,則是討論記憶為主,在死背的前提下多和別人討論,這樣非常有利於地理知識的記憶,尤其是人文和礦產分布方面的記憶
本人就是這樣學的,高考的時候地理還是考的很不錯的,希望我的方法能對你有用
Ⅵ 中國世界地理定位,地形氣候.中國世界地理定位是怎麼樣的地形氣候又是怎麼樣的..幫手分析下..謝謝
1.我國地形特點
(1)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2)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第二級階梯:青藏高原向東、向北到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主要由盆地、高原組成,海拔在1 000—2 000米。第三級階梯:位於我國東部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組成,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級階梯向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屬於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2.意義
(1)地勢意義——水汽輸入、水運溝通、水能豐富(即「三水」)
①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②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系。
③兩級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運。
(2)地形意義
①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不利影響:山區面積廣大,耕地有限,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不利影響;同時,山區由於地形崎嶇,交通閉塞,影響各行業的發展。
3.主要山脈
(1)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這一條線以西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以東以平原、丘陵為主。中間一列是長白山脈—武夷山脈;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一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其中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3)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如阿爾泰山脈(位於新疆北部、中蒙、中俄邊緣)、祁連山脈、小興安嶺等。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4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5)南北走向,主要有橫斷山脈、寧夏西部的賀蘭山等。
二、中國的氣候
1.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原因
季節
分布特點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溫差大。漠河是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0 ℃等溫線大致經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東至秦嶺—淮河一線
①我國跨緯度大,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緯度越高,白晝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越低,因而北方獲得熱量大大小於南方,氣溫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深受冬季風影響,更加劇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風受山嶺的重重阻擋,勢力和頻度都大為減弱,使南北溫差增大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興安嶺以外,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吐魯番盆地是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
①太陽直射北半球,雖然我國南方正午太陽高度仍大於北方,但北方的白晝卻比南方長,太陽照射時間和獲得太陽光熱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風影響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氣溫回升快,南方雨季長,陰雨天多,日照時間短
2.溫度帶劃分及其分布
我國根據≥10 ℃積溫自北向南劃分五個溫度帶,即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同時另有一個獨特的青藏高原氣候區。
溫度帶
范圍
≥10 ℃積溫
作物熟制
農業生產特色
熱帶
瓊全部和台南部、粵南部(雷州半島)、滇南部(西雙版納)
>8 000 ℃
一年三熟
熱帶作物有橡膠、椰子等
亞熱帶
秦淮一線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青藏高原以東
4 500—8 000 ℃
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田耕作,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等
暖溫帶
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即魯全部和陝、晉、冀大部分和南疆
3 400—4 500 ℃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農業為旱作,主要農作物有冬小麥、棉花、花生等
中溫帶
吉全部和黑、遼、內蒙古大部,北疆
1 600—3 400 ℃
一年一熟
主要農作物有春小麥、水稻等,牧區范圍大
寒溫帶
黑、內蒙古的最北部
<1 600 ℃
一年一熟
林業為主;農作物以生長期較短的早熟作物為主:春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高原氣候區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 000 ℃
一年一熟
牧業為主,農作物主要是青稞等
3.干濕地區劃分及分布
我國根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自東南向西北分布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和乾旱地區。
干濕地區
干濕狀況
主要分布地區
氣候和植被
濕潤區
800毫米以上降水量>蒸發量
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區,東北三省東部
氣候濕潤,森林
半濕潤區
400—800毫米降水量>蒸發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氣候較濕潤,草原和森林
半乾旱區
200—400毫米降水量<蒸發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氣候較乾燥,主要為草原
乾旱區
200毫米以下降水量<蒸發量
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氣候乾旱,主要為荒漠
理解要點詮釋
考點一 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
中國沿北緯32°地勢剖面
考點二 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
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是:氣溫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大。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緯度近50°。在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北方的白晝也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陽光熱自然也就比南方少。此外,我國冬季風的源地在西伯利亞、蒙古一帶,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冬季風南下的過程中,又受到東西走向的重重山嶺阻擋,勢力逐漸減弱,南方受冬季風的影響遠比北方小(這一點可與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進行對比)。所以造成了南北溫差大的氣溫分布特點。
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在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雖然比南方低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光熱並不比南方少多少。
難點一 我國雨帶的推移規律及影響
(1)鋒面雨帶的形成:當夏季風的暖濕氣流登陸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冬季風的冷干氣流相遇,較輕的暖濕氣流被抬升到冷空氣之上。暖濕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氣溫不斷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鋒面雨,從而在我國東部地區冷暖氣流交匯的地帶出現一條降水較多的鋒面雨帶。
(2)鋒面雨帶的移動:5月,雨帶徘徊在南嶺一帶;6月,雨帶移到長江流域以後,在江淮之間擺動一個月左右(梅雨);7月上旬,雨帶開始向北向西推移,7、8月份到達華北、東北等地。(、7、8月西南、兩廣地區還受西南季風影響)
(註:圖中陰影與非陰影的分界線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難點二 氣候差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中國三大氣候區:東部季風氣候區、西北內陸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乾旱半乾旱氣候區)、青藏高原高寒氣候區。
2.季風對我國降水量和旱澇災害的影響。(如下圖所示)
(1)我國降水量主要由濕熱的夏季風帶來。
(2)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降水量的時間分布規律:集中在夏秋季節(5—10月),南方地區雨帶到達早,退出遲,雨季長;北方地區雨帶到達遲,退出早,雨季短。
(4)夏季風的強弱、遲早的不穩定性,決定了我國多旱澇災害。夏季風強的年份,易出現北澇南旱的災情;夏季風弱的年份,易出現北旱南澇的災情。為此,在農業生產中需抓好水利工程建設。
Ⅶ 中國地理空間定位(一)
海口市 瓊州海峽
雲南 廣西 廣東 台灣 汕頭市 雲貴高原 東南丘陵 台灣海峽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Ⅷ 高考復習中國地理重要還是世界地理
都挺重要的,你抄可以根襲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哪個方面薄弱一些就重點復習哪個方面。當然,如果你兩個都薄弱,建議你復習中國地理,因為這些掌握的快一些,世界地理可以選擇幾個比較熱門的區域和常考的幾個區域看一下。如果你想在最後幾天盡可能的多爭取一些得分,我有一個好方法就是平時練習時看到好的標准答案背幾個下來,這樣你就可以掌握答題的思路和方法了。其實地理不難,不過不知道你看圖能力怎麼樣,如果你看圖能力太差的話,可能前面幾個選擇題會失分,所以建議你看書的同時可以抽空多看看地圖。
總之呢,我的復習策略就是教材+地圖+筆記+做題。如果你有筆記的話也要復習一下,沒有也不要緊,教材是最重要的了。尤其是高三那本教材,我以前把那一本都背下來了,用每天早自習前的十分鍾,背了十幾天,對答題很有幫助。
這就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Ⅸ 中國地理空間定位
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2、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中國海陸總面積約1260萬平方公里。
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6、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7、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8、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9、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e)。
10、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中國在亞洲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簡單說就是在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如果是做應試地理題的話這樣說就足夠了)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部(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陸上疆界長達22800多公里,與15個國家為鄰。東鄰朝鮮;南鄰越南、寮國、緬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東北毗鄰俄羅斯;西北鄰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等國;北接蒙古。大陸海岸線北起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倫河口,長約18000公里。海上鄰國,東有日本,東南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經緯度位置:領土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北緯53°31)最南端在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南緯4°附近)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會合處(東經-°5′)最西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以西的帕米爾高原上(東經73°40′)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背陸面海,海陸兼備。中國幅員遼闊,北起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北緯55°多),南至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北緯4°附近),南北相距約5500公里;東起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東經-°多),西至新疆帕米爾高原(東經73°附近),東西相距約5000公里。
從軍事上分析,從地理位置上講,中國位於俄國、印度、日本之間,是亞太地區力量的重心所在。如果三個大國都把力量往裡邊使,外加一個頤指氣使的美國,無異給我們頭上戴了緊箍咒;但如果三個大國都把力量往外邊使,它們不同程度地給美在各處添一些麻煩,將有可能使中國得益最多。
Ⅹ 世界地理空間定位
140E 36N東京;126E 37N漢城、首爾(你給的位置找不到重要城市,我就找最近的);104E 1N 新加坡;107E 6S印尼首都雅加達;100E 14N 曼谷;
96E 17N仰光(緬甸原首都);90E 23.5N 孟加拉國首都達卡; 0E 52N 倫敦;
5E 53N 荷蘭鹿特丹;2E 48N 巴黎;12E 43N 羅馬;13E 53N 柏林;30E 60N 聖彼得堡;9E 50N 慕尼黑;39E 56N 莫斯科;123W 50N 溫哥華;122W 38N 舊金山
(因為你給的地理位置只是個大概,並不精確,又要重要城市,所以我都是在那些位置附近找重要城市,可能有些出入。你應該多翻翻世界地圖的,自己查比較有印象,最好是看到方位,大概想想是什麼國家再想有哪些常見城市。看地理圖冊比上網查方便,我可是查了挺久的,因為現在手頭上沒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