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知乎中國地理

知乎中國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23 06:20:16

A. 在中國國家地理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知乎

《家理》編輯部
招聘職位:文字編輯
職位要求:
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專佳;涉外媒體相屬關工作經驗者優先;較強選題策劃能力采編能力;溝通能力強;合作精神;本科歷
招聘職位:圖片編輯
職位要求:
英文聽、說能力佳者優先;攝影、攝像或圖片編輯工作經驗;較強選題策劃能力采編能力;解境外媒體視覺審美規律;溝通能力強;合作精神
招聘職位:圖編輯
職位要求:
英文讀、寫能力佳者優先;熟練應用InDesign , Photoshop , Illustrator 軟體;定美術設計能力;溝通能力強;合作精神;
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記採納哦
我DTA

B. 有哪些中國地理知識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第五大行星:
軌道半徑: 149,600,000 千米
(離太陽1.00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2,756.3 千米
質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個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馬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詞來自於古英語及日耳曼語。這里當然有許多其他語言的命名。在羅馬神話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臘語:Gaia, 亥亞,大地母親)直到16世紀哥白尼時代人們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顆行星。
地球,當然不需要飛行器即可被觀測,然而我們直到二十世紀才有了整個行星的地圖。在空間拍攝的地球照片有很高價值;它們大大幫助了氣象預報及暴風雨跟蹤預報。而且這些圖片都非常漂亮!
地球由於不同的化學成分與地震性質被分為不同的岩層(深度-千米):
0- 40 地殼 2700-2890 D'' layer - D"層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過渡區域 5150-6378 Inner core - 內核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地殼的厚度不同,海洋處較薄,大洲下較厚。內核與地殼為實體;外核與地幔層為流體。不同的層由不連續斷面分割開,這由地震數據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數地殼與上地幔間的莫霍面-不連續斷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們所居住的只是整體的一個小部分(下列數值×10e24千克):
大氣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殼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內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鐵構成(或鎳/鐵),雖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較輕的物質。地核中心的溫度可能高達7500K,比太陽表面還熱;下地幔可能由硅,鎂,氧和一些鐵,鈣,鋁構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欖石,輝石(鐵/鎂硅酸鹽),鈣,鋁構成。這些都是通過地震技術獲得的資料(所謂地震技術是指在地表人工製造一個震源,如炸彈之類的,通過接受地下的回波來確知地下結構的方法);我們只能在岩漿中獲得上地幔的采樣,對於其它層則無能為力。地殼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類長石的其他硅酸鹽構成。就整體看,地球的化學元素組成為: 34.6% 鐵 29.5% 氧 15.2% 硅 12.7% 鎂 2.4% 鎳 1.9% 硫 0.05% 鈦 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星體。
其他的類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結構與物質組成,當然也有一些區別:月球至少有一個小內核;水星有一個超大內核(相對於它的直徑);火星與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與水星可能沒有由不同化學元素構成的地殼;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顆有內核與外核的類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有關行星內部構造的理論只是適用於地球。
不像其他類地行星,地球的地殼由幾個實體板塊構成,各自在熱地幔上漂浮。理論上稱它為板塊說。它被描繪為具有兩個過程:擴大和縮小。擴大發生在兩個板塊互相遠離,下面湧上來的岩漿形成新地殼時。縮小發生在兩個板塊相互碰撞,其中一個的邊緣部份伸入了另一個的下面,在熾熱的地幔中受熱而被破壞。在板塊分界處有許多斷層(比如加利福尼亞的San Andreas斷層),大洲板塊間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目前有八大板塊:
¤北美洲板塊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蘭島
¤南美洲板塊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極洲板塊 - 南極洲及沿海
¤亞歐板塊 - 東北大西洋,歐洲及除印度外的亞洲
¤非洲板塊 - 非洲,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與澳洲板塊 - 印度,澳大利亞及大部分印度洋
¤納斯卡板塊 - 東太平洋及毗連南美部分地區
¤太平洋板塊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亞南岸)
還有超過廿個小板塊,如阿拉伯,菲律賓板塊。地震經常在這些板塊交界處發生。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輕。在5億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學標准),不斷重復著侵蝕與構造的過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壞,這樣一來,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跡(比如星體撞擊產生的火山口)。這樣一來,地球上早期歷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億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頭只有40億年,連超過30億年的石頭都屈指可數。最早的生物化石則小於39億年。沒有任何確定的記錄表明生命真正開始的時刻。
71%的地球表面為水所覆蓋。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顆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態水(雖然在土衛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態乙烷與甲烷,木衛二的地下有液態水)。我們知道,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海洋的熱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氣溫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液態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蝕及大洲氣候的多樣化,目前這是在太陽系中獨一無二的過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許也有這種情況)。
地球的大氣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氬、二氧化碳和水組成。地球初步形成時,大氣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幾乎都被組合成了碳酸鹽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給活著的植物消耗了。現在板塊構造與生物活動維持著二氧化碳的循環。大氣中穩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過溫室效應對維持地表氣溫有極其深遠的重要性。溫室效應使平均表面氣溫提高了35攝氏度(從凍人的-21℃升到了適人的14℃);沒有它海洋將會結冰,而生命將不可能存在。
豐富的氧氣的存在從化學觀點看是很值得注意的。氧氣是很活潑的氣體,一般環境下易和其他物質快速結合。地球大氣中的氧的產生和維持由生物活動完成。沒有生命就沒有充足的氧氣。
地球與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轉每世紀減緩了2毫秒。當前的調查顯示出大約在9億年前,一年有481天,每天18小時。
地球有一個由內核電流形成的適度的磁場區。由於太陽風的交互作用,地球磁場和地球上層大氣引發了極光現象。這些因素的不定周期也引起了磁極在地表處相對地移動;北磁極現正在北加拿大。
地球的衛星
地球只有一個自然衛星--月球。
未知點
-我們有關地球的知識全部是由極不直接的證據逐步導出的。我們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僅管太陽"常數"的有所增加,地表的平均溫度卻數十億年來非常穩定。最好的解釋這個的理由是:由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數量改變,控制溫室效應來完成。但這到底是怎麼完成的?亥亞假設主張是由生物圈的活動維持了它。更多的有關金星與火星的詳情可能會提供某些線索。
-在形成像金星一樣大氣前我們能將多少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C. 中國國家地理和華夏地理哪個好知乎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科院地理所出的,原名地理知識,英文名是CNG 。
《國家地理》是National Geographic是美回國國家地理學會答出的,在中國大陸正規渠道有售三個版本:英文版(中國香港出版)、繁體中文版(中國台灣出版)、簡體中文版(中國大陸出版,與時尚雜志社合作辦刊)
而《華夏地理》是《國家地理》授權,中國發行 。

D. 100個中國地理之最是哪些

標簽:
雜談
分類: 知識集錦

中國地理知識——100個地理之最

1. 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 面積最小的省級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3. 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河南省
4. 人口最少的省級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5. 領土的最東端: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6. 領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 領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8. 領土的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E)
9. 大陸海岸線的最北點:鴨綠江口
10. 大陸海岸線的最南點:北侖河口
11.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12. 最長最寬的山脈:昆侖山脈
13. 最長的河流:長江
14.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15. 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魯藏布江
16. 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17. 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8. 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9. 最早的越嶺運河:靈渠
20. 面積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21. 面積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
22. 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
23. 海拔最高的鹹水湖:納木錯湖
24. 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25. 落差最大的瀑布:雲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 最大的瀑布群:雲南的九龍河瀑布群
27. 面積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28.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 地勢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
30. 地勢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
31.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32. 最大的丘陵區:江南丘陵區
33. 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
34. 最大的峽谷: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35. 最深的大峽谷:雲南省麗江縣的虎跳峽
36. 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37. 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島嶼1339個)
38. 最大的沖積島:崇明島
39. 島嶼最多的省:浙江省
40. 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41. 海岸線最曲折的省:福建省
42. 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
43. 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44. 陸地最高點:珠穆朗瑪峰
45. 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
46. 陸地最低點:艾丁湖(-154米)
47. 最大的冰川:因斯提冰川(長40千米)
48. 最厚的山谷冰川:納木那尼冰川(厚度超過200米)
49. 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50. 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
51. 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
52. 少數民族最多的省:雲南省
53. 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54.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灣省東北部的火燒寮
55. 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56. 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馬干沙漠
57. 最大的城市:上海
58. 溫泉最多的城市:濟南
59. 最大的山城:重慶
60. 私家園林最多的城市:蘇州
61. 離海洋最遠的城市:烏魯木齊
62. 陽光最充足的城市:拉薩
63. 最東端的小鎮:烏蘇鎮
64. 最南端的城市:三亞
65. 最北端的村莊:漠河
66. 最熱的城市:吐魯番
67. 最冷的村莊:漠河
68. 最著名的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
69. 地震最頻繁的省:台灣省
70. 最大的港口:上海港
71. 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省
72. 茶花品種最多的省:雲南省
73. 最大的響石帶:重慶巴南區豐盛鎮響石帶(長3000多米)
74. 最高的電視塔: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
75. 最大的油田: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
76. 最長的城牆:萬里長城
77. 熱泉最集中的地方:雲南省的騰沖熱海
78. 最大的椰子產地:海南島
79. 最著名的熱帶雨林區: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區
80. 下雨天數最多的地方:四川峨眉山頂
81. 陽光最充足的地方:青海的冷湖
82. 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3. 地球上最北的熱帶雨林:西藏的墨脫
84. 面積最大的縣:新疆若羌縣
85. 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方:黑龍江省的嘉蔭(49.2℃)
86. 氣溫年較差最小的地方:南海西沙(6.1℃)
87. 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實驗區:北京的中關村
88. 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
89. 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90. 最大的石刻佛像:四川樂山大佛
91. 最大的野生東北虎聚集區:吉林長白山
92. 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
93. 最大的原始森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
94. 最早發現和開採的石油基地:玉門
95. 最早最大的航天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96. 最大的石窟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97. 年產量最大的煤田:山西大同煤田
98. 霧日最多的地區:四川省峨眉山
99. 規模最大的岩溶山水風景區:桂林灕江風景區
100. 最大的帝王陵墓博物館: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坑

E. 中國地理四個地區對比

北方地區種小麥,有點用水緊張,多平原
、南方地區種水稻,很多山丘,水較富
西北地區牛羊馬,乾旱得很最缺水
青藏地區最高峰,長年積雪水資源豐富

F. 中國地理的世界之最有哪些

世界最高的咸抄水湖:西藏納木錯湖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世界最早的水閘式運河:廣西靈渠世界最著名的涌潮:浙江錢塘江潮世界最古老的東西貿易通道:絲綢之路世界最長的城牆:中國萬里長城世界圍地面積最大的城牆:明代南京石頭城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志塔:廣東從化北回歸線標志塔世界最大的隕石雨和隕石降落地:吉林省世界流動沙土面積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